资源描述
站名: 年级专业: 姓名: 学号:
凡年级专业、姓名、学号错写、漏写或字迹不清者,成绩按零分记。
…………………………密………………………………封………………………………线…………………………
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病毒学实验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批阅人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生物化学中,关于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A. 蛋白质的结构分为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一级结构决定了其高级结构和功能
B.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包括α-螺旋、β-折叠等,三级结构是通过疏水作用、氢键等维持的
C. 蛋白质具有多种功能,如催化、运输、免疫、调节等,其功能取决于其特定的结构和构象
D. 蛋白质的结构一旦形成就不会再改变,无论环境条件如何变化,都能保持其原有的功能
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以下关于细胞结构的描述,哪一项是不准确的?( )
A.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同时还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B. 细胞质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含有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C.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它们都具有双层膜结构,且含有 DNA 和核糖体
D.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细胞核中的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
3、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以下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B.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人类的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C.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之一,迁地保护也是保护濒危物种的重要手段
D. 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都是负面的,应该完全禁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在生物进化的学习中,当思考物种形成的机制时,以下哪种因素通常被认为是导致新物种产生的重要驱动力?( )
A. 地理隔离
B. 基因突变
C. 自然选择
D. 基因重组
5、细胞呼吸的类型和过程复杂多样,以下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B. 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产生 ATP ,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也有所不同,如乳酸菌产生乳酸,酵母菌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C. 细胞呼吸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直接的能源物质 ATP
D. 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该过程释放的能量最多
6、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和功能复杂多样。在观察细胞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类型的细胞在形态、大小和内部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例如,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而动物细胞则没有。以下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包含了细胞的遗传信息
C.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 ATP 中的化学能
D. 所有细胞都具有相同的细胞器,只是数量和形态有所不同
7、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对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差异和意义,以下哪种解释是恰当的?( )
A.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相似,没有明显区别,且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没有重要意义
B. 有丝分裂是体细胞增殖的方式,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保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亲子代细胞遗传信息的一致性;减数分裂是产生生殖细胞的方式,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产生的配子染色体数目减半,增加了遗传变异的机会,对于生物的进化和物种的延续具有重要意义
C. 减数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和基因重组
D.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能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8、在动物的行为学研究中,关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与联系,以下哪种观点是最合理的?( )
A.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本能行为;学习行为则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先天性行为是基础,学习行为使动物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两者相互补充
B. 学习行为可以完全取代先天性行为,随着动物的成长和学习,先天性行为会逐渐消失
C. 先天性行为比学习行为更重要,因为它是动物生存所必需的,而学习行为只是锦上添花
D. 学习行为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出现的新行为方式,与先天性行为没有任何关系
9、在生态学的实践中,当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时,以下哪种保护策略着重于保护物种的栖息地和生态系统?( )
A. 就地保护
B. 迁地保护
C. 建立种子库
D. 人工繁育
10、在生物的进化历程中,关于化石记录和比较解剖学证据的作用,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 化石记录和比较解剖学证据对于研究生物进化没有任何帮助
B. 化石记录提供了生物在不同地质年代的存在和形态特征,比较解剖学通过对比不同生物的结构相似性和差异性,可以推断它们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为生物进化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实证支持
C. 化石记录是不完整和不准确的,不能作为研究生物进化的依据
D. 比较解剖学证据只能用于研究现生生物,对远古生物的进化研究没有价值
11、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方面,关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及影响因素,以下哪种表述是正确的?( )
A.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相互独立,没有关联
B. 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通常较弱;反之亦然。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营养结构等因素会影响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C. 恢复力稳定性是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特性,抵抗力稳定性无关紧要
D.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只取决于其中的生物种类,与非生物因素无关
12、关于生物的进化速率,假设要比较不同物种的进化快慢,以下哪个指标是有意义的?( )
A. 形态特征的变化程度
B. 基因序列的差异程度
C. 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D. 以上指标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物种的进化速率,但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结合物种的生态、生理和遗传等特性,进行全面和准确的比较。
13、在生物的分类学中,关于物种的概念和分类依据,以下哪种说法是准确的?( )
A. 物种的概念是模糊不清的,没有明确的定义和分类依据
B. 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能够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分类依据包括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态习性、遗传特征等多个方面,通过综合分析这些特征来确定物种的归属和分类地位
C. 物种的分类依据仅仅取决于生物的外观形态,其他因素不重要
D. 不同物种之间可以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不存在生殖隔离
14、在生物的免疫系统中,关于抗原和抗体的性质、作用及相互关系,以下哪种描述是正确的?( )
A. 抗原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和结合抗原,从而清除抗原。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是免疫反应的关键环节
B. 抗原和抗体的作用是相互独立的,没有关联
C. 抗体可以直接杀死抗原,不需要其他免疫细胞的参与
D. 所有的抗原都能引起机体强烈的免疫反应,产生大量抗体
15、在生物化学的实验里,当分离和纯化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时,以下哪种方法基于分子大小的差异进行分离?( )
A. 离子交换层析
B. 凝胶过滤层析
C. 亲和层析
D. 疏水相互作用层析
16、在微生物学的研究中,当鉴定未知的微生物菌株时,以下哪种方法通常结合多种特征进行准确的分类和鉴定?( )
A. 形态观察
B. 生理生化试验
C. 16S rRNA 基因测序
D. 以上都是
17、在细胞呼吸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和利用至关重要。关于细胞呼吸,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上进行,每个阶段都有能量产生
B. 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对于一些生物来说,这是一种在缺氧条件下获取能量的应急方式
C. 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远远多于无氧呼吸,因为有氧呼吸能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
D. 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全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能用于细胞的其他生命活动
18、在微生物遗传学的学习中,当研究细菌的基因重组方式时,以下哪种方式能够实现不同细菌个体之间较大片段的基因交换?( )
A. 转化
B. 转导
C. 接合
D. 基因突变
19、在生物的应激性和适应性方面,以下关于其概念和意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 应激性是指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如植物的向光性、动物的趋性等,应激性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B. 适应性是指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和行为,如保护色、拟态、休眠等
C. 应激性是生物对环境的短期反应,而适应性是生物对环境的长期适应结果,两者都是生物生存和繁衍的必要条件
D. 生物的应激性和适应性是完全相同的概念,没有本质区别,只是表述方式不同
20、在动物生理学中,关于动物的血液循环系统,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 哺乳动物的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者相互独立,互不干扰
B.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由心房和心室组成,心房收缩将血液泵入心室,心室收缩将血液泵出心脏
C. 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送回心脏,毛细血管则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D. 血压是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动力,其高低受到心脏收缩力、血管阻力、血容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1、DNA 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以下关于 DNA 的描述,哪一项是不准确的?( )
A. DNA 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B. 脱氧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组成,含氮碱基包括 A、T、G、C 四种
C. DNA 分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不同生物的 DNA 分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
D. DNA 分子在复制时,以一条链为模板,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两条新的子链,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不会出现任何错误
22、在动物解剖学的范畴里,当研究哺乳动物的消化系统时,以下哪个器官在食物的化学消化和营养吸收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 )
A. 胃
B. 小肠
C. 大肠
D. 肝脏
23、关于生物的遗传变异,以下对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内部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从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可能产生新的等位基因
B.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结构变异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数目变异如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染色体组的成倍增加或减少
C. 基因突变通常是微小的、随机发生的,而染色体变异往往是较大范围的、比较明显的变化
D.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可以遗传给后代,对生物的进化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染色体变异对生物的影响更大
24、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将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互不干扰。例如,内质网膜与核膜、细胞膜相连,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以下关于生物膜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
B.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其功能特性主要由膜上的蛋白质决定
C. 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之间可以通过囊泡的形成和融合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D. 生物膜系统只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不包括细胞外的膜结构
25、在遗传学的研究中,染色体的结构和行为在遗传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当染色体发生结构变异(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时,以下哪种后果是可能出现的?( )
A. 可能导致基因的表达异常、遗传信息的改变,甚至影响个体的表型
B. 染色体结构变异对个体没有任何影响,遗传信息能够正常传递
C. 结构变异会自动恢复正常,不产生任何遗传效应
D. 只会影响染色体的外观,不影响基因的功能
26、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是生命进程中的正常现象。关于这些过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化是指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发生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蛋白质合成上的差异,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 细胞衰老的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等
C.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D. 细胞衰老和凋亡都是不利的过程,会导致生物体的功能衰退和死亡
27、在生物物理学的领域内,当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性质时,以下哪种技术常用于测定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
A. X 射线衍射
B. 核磁共振
C. 电子显微镜
D. 超速离心
28、在神经生物学中,关于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冲动的传递,以下哪种说法是比较全面的?( )
A. 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细胞体整合信息,树突接收信号,轴突传递信号。神经冲动通过电信号在神经元内传导,在神经元之间通过化学突触传递,涉及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受体结合。神经元的活动构成了神经系统的基础,实现了感知、运动和思维等功能
B.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单一,无法适应复杂的神经系统活动
C.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直接的电传递,不需要化学递质
D. 神经元的活动与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没有直接关系
29、关于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以下关于其各个时期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 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膜、核仁消失,纺锤体形成
B. 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清晰,便于观察和计数
C. 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D. 末期,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纺锤体消失,细胞缢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30、对于细胞呼吸这一生物过程,以下关于其场所和阶段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A. 细胞呼吸只在线粒体中进行,包括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三个阶段
B. 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进行,依次经历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阶段;无氧呼吸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且产物只有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
C. 细胞呼吸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其过程简单,不涉及多个阶段
D. 细胞呼吸的各个阶段是相互独立的,没有关联和协调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25分)
1、(本题5分)深入分析群落的演替过程中土壤性质的变化及影响。
2、(本题5分)论述群落的结构复杂性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效率的关系。
3、(本题5分)论述细胞的高尔基体在细胞壁合成中的作用。
4、(本题5分)论述细胞的溶酶体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
5、(本题5分)论述种群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25分)
1、(本题5分)从分子水平分析 DNA 损伤修复的机制以及其对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重要性。
2、(本题5分)深入探讨动物的内分泌系统的反馈调节机制,例如负反馈和正反馈调节在激素分泌中的作用和意义。
3、(本题5分)详细阐述生物的性别决定机制,举例说明不同生物类群的性别决定方式和影响因素。
4、(本题5分)比较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免疫应答过程中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5、(本题5分)从生态学的角度,阐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生态金字塔的倒置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生态意义。
四、实验分析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20分)
1、(本题10分)在观察动物细胞的细胞膜流动性实验中,使用了不同的标记方法。但部分同学未能观察到明显的细胞膜流动性。请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法。
2、(本题10分)进行动物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实验时,将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但有些同学未能观察到预期的细胞形态变化。请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法。
第5页,共5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