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别陷入宝宝发热的5个陷井.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128331 上传时间:2024-04-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别陷入宝宝发热的5个陷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别陷入宝宝发热的5个陷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 别陷入宝宝发热的5个陷井(专业文档) 一、体温高就是生病 宝宝体温的高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吃奶、运动、哭闹等均可使体温暂时升高达37.5℃,甚至达38℃,尤其是新生儿或婴儿更容易受上述条件影响。 另外,测体温的方法也影响所测体温的真实数值,如腋表、口表、肛表所测得数值依次相差约0.5℃,即腋表最低,肛表最高。测腋温的时间应以10分钟为佳。因此,宝宝的体温可波动于一定范围,暂时的体温升高,只要全身情况良好,又无其他症状,可认为正常现象。 二、热度越高,疾病越重 很多家长认为,发热越高,孩子的疾病越重;体温不升或发热不重,就表明宝宝无病或病情较轻。其实,发热高低与病情不一定平行,如宝宝患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等发热可达39℃以上,但如果孩子精神好,预后效果一般都较好。 相反,体质虚弱的患儿或新生儿、早产儿,即使感染很严重,亦可见体温不升高或仅见低热,只是精神显得比较疲惫,像这类宝宝的家长更应提高警惕,当宝宝出现身体不适时,不要因为未见发热,而掉以轻心,耽搁了治疗。 三、宝宝发热必须吃退热药 许多家长一见宝宝发热,就立即使用退热药,其实,这是一个可怕的错误做法。因为发热是人体防御疾病和适应内、外环境温度异常的一种代偿性反应,而且能为医生诊断疾病和判断预后提供信息。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发热也是一件好事,退热处理不当可挫伤机体的自然防御能力及影响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因此,在未弄清发热的性质之前最好不要用退热药。除非测宝宝的口温超过39.5℃,有引起脑细胞损伤的危险或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才考虑应急使用退热药。 四、用抗生素治疗发热最好 许多家长一发现孩子发热,就哀求医生给宝宝用抗生素治疗,有的家长自行给宝宝吃抗生素。在某些家长看来,孩子发热理所当然要用抗生素。事实上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抗生素只能用于由细菌感染所引发的发热。 而一般的发热只需用酒精擦浴、额部放置冰袋等物理降温和使用普通的退热剂,就可达到暂时降温的目的。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滥用抗生素不但会带来各种毒副反应,而且可能导致菌群失调,产生耐药性。 五、热退便意味疾病痊愈了 很多家长认为宝宝热退了,就是疾病痊愈的标志。其实,发热只是某种疾病表现出来的一个单一症状,热退只表明机体产热与散热的调节机制暂时恢复正常,并不等于疾病痊愈。只有祛除病因,从根本上纠正疾病的发病基础,才意味着疾病的治愈。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健康,因为健康是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基础。回溯上个世纪中期,人们普遍概念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至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概念确定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到20世纪90年代,健康的含义注入了环境的因素,即健康为:“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者的和谐统一;进入21世纪,“健,康、智、乐、美、德”六个字组成了更全面的“大健康”概念,成为幸福人生的更佳境界。同时,大家保持好心情锻炼好身体,一定会健健康康!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必要请去医院咨询。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