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管理经济学第四章需求预测,留置询问表调查。,调查人员将调查表向被调查者作了解释之后,说明一些回答问题的方法。留调查表给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在寄回。常见保险公司对中小学生的人寿、教育、婚嫁保险,采用这种方法较多。保险公司通过学校、老师将调查表发到学生家长手中,填完调查表再经由学校收集。从而保险公司从回收的调查表中,可以分析、了解,有投保意向的学生家长,再派人到你家中一次、二次地说服你投保。,这种方法,关键是要让被调查者寄回调查表格。,例:,某公司在1000人中调查皮革钱包的需求量,调查表中列出了五种价格水平,要求被调查人在每一种价格上表示购买意见,共有六种意见可供选择:肯定不买,不一定买,可能买,较可能买,很可能买,肯定买。调查结果如表下:,价格(元)各种意见人数,9 500 300 125 50 25 0,8 300 225 175 150 100 50,7 100 150 250 250 150 100,6 50 100 100 300 250 200,5 0 25 50 225 300 400,调查人把每种意见的购买概率定为:,0,0.2,0.4,0.6,0.8,1.0。,解:,当价格为9元时,可能有多少人买,Q=500*0+300*0.2+125*0.4+50*0.6+25*0.8+0*1=160个,当价格8元时,Q=300*0+225*0.2+175*0.4+150*0.6+100*0.8+50*1=335个,当价格7元时,Q=100*0+150*0.2+250*0.4+250*0.6+150*0.8+100*1=500个,当价格6元时,Q=50*0+100*0.2+100*0.4+300*0.6+250*0.8+200*1=640个,当价格5元时,Q=0*0+25*0.2+50*0.4+225*0.6+300*0.8+400*1=800个,把以上数据绘成曲线如下:,价格,9,8,7,6,5,4,3,2,1,0 1 2 3 4 5 6 7 8 9 百个,需求曲线的方程也可以求出,公式如下:,在需求曲线上找到最靠近直线的两点。,例如(8,5),(6.4,6)代入上式则,这种调查方法的可信度如何?取决于什么?请同学们讨论,1、被调查人的素质;2、如何取得数据;3、调查人的引导;4、样本数量;,为了摸清楚市场对商品的需求情况,两种市场实验方法:一是模拟市场;另一种是在实际市场上,有意识,地变动价格、广告宣传、促销活动来观察市场需求变化情况。第二种很少使用。,模拟市场有:开产品展销会、新产品试销门市部、新产品试销柜台等。通过这些模拟市场观察市场需求。,市场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动态的,在一定地点、某一时间实验得到的结果,也只能作为经营决策参考,具体决策仍然需要综合分析其他因素,如竞争对手、天气、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变化。,二、市场实验法,统计方法可以有多种,主要的是回归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的原理是用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原理,找出拟合多组观察数据的最佳拟合曲线。(汽车价格与汽车需求量),三、统计法,D1 S1,A,P1 D2 S2 D3 S3,P2,P3 D,Q1 Q2 Q3,需求量,价格,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采取这样的做法:某企业已知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价格和销售量的数据,求出曲线AB,是不是AB就是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呢?很可能不是。在考虑非价格时,第一季度需求曲线为D,与供给曲线S相交。价格与需求量分别为P1,Q1,由于非价格因素变化,如消费者收入增加、替代商品涨价等因素,第二、三季度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到D2,D3位置。AB是市场均衡点的轨迹。,所以,在确定需求曲线时,必须分析,需求又没有移动,分析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是如何移动的。,(一)需求函数的认别,1.确定自变量,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首先要通过分析,确定影响市场需求量的变量(即影响因素)。如果变量确定错了,即使计算很仔细、精确,结果都是错的。有人把英国人口数作为应变量,南极的企鹅数量作为自变量,根据历年的数据,进行统计回归,相关程度很高。其实英国人口与企鹅数量毫无关系。硬要把他们作一种函数关系,结果就会是笑话。所以,确定自变量很重要。一般的因素有商品价格、消费者收入、相关商品的价格等。但对某些具体商品还要具体分析。例如,某市电冰箱的需求与什么有关呢?一般消费者收入水平、冰箱价格、城市家庭数量(即人口)等作为自变量。,(二)回归分析法的步骤,2.收集数据,回归分析是建立在许多数据基础上的,数据由两种类型:,时间序列数据,即历年、历月的数据;,剖面数据,即在某一时间内,许多家商店在同一时间内的价格与需求量。两种数据都可以用于求回归方程。,线性函数,如,-代表每个相互独立的变量,是通过回归分析要估计的参数,一般用最小二 乘法进行估计。,3.选择回归方程的形式,幂函数,如:,需求函数不是线性函数,X、Y、Z为函数中的自变量,分别代表影响需求量的函数,,代表待求的参数。幂函数是非线性函数,不能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所以,要把幂函数换算成线性方程。,如令,以上线性方程就可以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参数,假如需求函数(回归方程)的形式为一元线性方程。,y=+x,现有一组观察数据为:,画在图上,,4.估计模型参数,y=,+,x,0,y,x,假如,y=+x是n个观察数据的拟合,那么,表示回归后的曲线与实际观察数据之差异,越大,说明误差越大,越小,说明,曲线对实际观察数据的拟合程度越好,最小时,曲线拟合误差达到最小,求微分:,求解上述两个方程,即得:,例 假定企业产品销量与市场营销费用有很强的相关性,历史数据如下:单位:(十万元,万件),序号 1 2 3 4 5 6 7 8 9,营销费 1.5 1.8 2.4 3.0 3.5 3.9 4.4 4.8 5.0,销售量 4.8 6.7 7.0 8.3 10.9 12.4 13.1 14.0 15.3,解:令回归方程为,则,回归参数计算公式为:,由回归方程可知,企业每增加十万元销售收入,可以增加2.9万件销量。,于是,上述估算出来的回归方程,究竟能否很好说明营销费用与销售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呢?还要用统计方法进行测定。,可决系数 表示,说明整个回归方程能在多大程度上说明因变量的变化。即:定义为在因变量的全部变动中,可由回归模型中全部自变量来解释的比例大小。,说明,该企业的销售量的变化,约有82.4%可由营销费用的变动来解释。可以从0到1.0,0表示求得的回归模型完全不能解释因变量地变动,1表示回归模型能够解释因变量的全部变动,也就是说,所有的数据都落在回归线上,可决系数,估计校准误差用来测定整个回归模型的准确程度。例如,在一定的统计可信程度下,因变量将会与期落在多大的区间内。,假定误差项正态分布于回归直线附近,根据概率论知识有:因变量的实际观察值(Se为标准差):,68,%的概率,95,%的概率,99,%,的概率,估计校准误差(Se),估计校准误差:,n代表观察数据次数,则上例:,当营销费用为40万元时,代入回归方程,万件,95%概率的位置区间为(11.977-2*1.458,11.977+2*1.458),即(9.061,14.893),绝大多数的企业非常关心销售量预测,他们的方法很多,从简单到复杂,从定性到定量,各有长短,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预测销售量的方法:,(一)德尔菲法,德尔菲法,又称专家调查法,是美国兰德(Rand)公司于1964年发明并首先使用的预测技术。,德尔菲方法是专家背靠背的,专家之间互相不见面,消除专家之间的心理因素的影响,避免权威、领导等对大家的影响。,德尔菲法的具体步骤如下:,四、需求预测,第一步,选择参与预测的专家,一般在10-50人为宜。专家的选择互关重要,选择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第二步,向每位参与者发放预测的问题及说明。调查表所提问题设计的好坏,对预测精度影响较大。问题提地是否集中、确切、可回答性等对结果影响很大。,第三步,收集参与的专家的调查表格,整理结果。例如,对杭州市2000年家庭小汽车需求调查,专家第一轮的结果整理后,回答:,明显增加占20,%,,不会增加占70,%,,稍有增加10,%。,第四步,把以上整理后的结果再公发给各参与专家,供其考虑是否修正以前的预测结果。有些专家没有多大把握的,看了别人结果后,就会修正自己的结果,一部分很自信,对自己的结果很有把握就会继续保留原来预测结果。,第五步,重复2-4的步骤,直至大家意见基本一致,或大家不想再对自己的意见进行修改时为止。,一般这项工作,对参与预测的专家给予一定的报酬。,时间序列预测需求量,其中包含了一个假设,即需求量的变化仅于时间有关。根据这个假设,以惯性原理推测其未来状态。,时间序列预测方法较多,有,平均数预测法(包括算术平均数预测法、加权平均数预测法),移动平均预测法,指数平滑预测法等方法等技术。,本章着重介绍指数平滑预测法,1.指数平滑预测法:,指数平滑又可以分为一次指数平滑、二次指数平滑和三次指数平滑。,指数平滑的原理是,认为,越是最新的数据,反映的信息越新,在预测中越重要,基于这个思想,指数平滑预测方法用非等权的加权平均值,预测下个周期的数值,以消除数据中偶然因素的影响。,(二)时间序列预测法,如果一个时间序列相当平均(没有明显的上升或下降的趋势)的销售量,可以用一次指数平滑模型。,-下期销售量的预测值,-当期实际销售量,-权重,则:,为了简化,可以得:,根据这公式可以预测市场销售量(没有明显上升或下降),例:某食品公司列出历年的实际销售量,根据五种不同的权值,用简化指数平滑共识预测下一季度的销售量:,实际销量Wt 预测值(千件),(千件)=0.1 =0.3 =0.5 =0.7 =0.9,1992.1 19 19 19 19 19 19,2 17 19 19 19 19 19,3 14 18.8 18.4 18.0 17.6 17.2,4 15 18.3 17.1 16.0 15.1 14.3,1993.1 18 18.0 16.5 15.5 15.0 14.9,2 16 18.0 16.9 16.8 17.1 17.7,3 16 17.8 16.6 16.4 16.3 16.2,4 19 17.6 16.5 16.2 16.1 16.0,1994.1 23 17.8 17.2 17.6 18.1 18.7,2 27 18.3 19.0 20.3 21.5 22.6,3 23 19.1 21.4 23.6 25.4 26.6,4 21 19.5 21.9 23.3 23.7 23.4,1995.1 19.7 21.6 22.2 21.8 21.2,标准差(RMSE)3.74 3.41 3.11 2.92 2.77,那么,五个权值下的预测结果,哪一种预测精度最高呢?最常用的判断方法为:,标准差(RMSE)=,表示在n组数据中,预测值与实际销售量的误差大小。,上例中,=0.9时,RMSE=2.77,最小,所以,认为,按=0.9来预测销售量是最精确的。结果,1995.1销售量为21.2千件。,有些经济数据的长期趋势往往受季节性、周期性和一些不规则因素的影响。例如,冰箱的市场购买量从每年的发展趋势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量总体上是上升的。但是每个季度大不一样,有淡季、旺季,呈季节性,又受其它因素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时间序列分解来分离这些因素。,2.时间序列分解法,销量,时间,销售量预测值 长期趋势值,季节性因素 周期性因素,不规则因素,长期趋势值,消除季节性因素后,以线性函数形式,用回归分析法来估计。,季节性因素反映在一年内,销售量重复、有规则的变动。,周期性因素反映数据围绕长期趋势的上下波动。,不规则因素则是由于随机事件,如政策因素、天气等。,以下用,例子,说明。,移动平均,MA,对一年内四季度进行移动平均,如1990年三季度的移动平均为:,1990年四季度的移动平均值为,代表了从1990一季度到四季度平均销售量(同),移动平均中心值,CMA,按理每个移动平均值应当居于它所代表的年份中间,值应该在,1990,年第,2.5,季度,,2.5,期,的值应当居于,3.5,期。现在把第,2.5,期和第,3.5,期的值加以平均,就可以得到位于第,3,期,最能代表该年度典型的季销售量水平的值。为:,计算时间序列分解模式的各因素,并作预测。,因为,已知移动平均中心值(,CMA)序列,是消除了季节因素之后,最能代表季节典型销售量水平的数据。因此,可以用它来估计长期趋势值。,对CMA序列,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估计出它的线性函数为:CMAT=4.701+0.373t t期数,上式中CMAT即为分解模型中的T,把t代入上式即可求得相应的T,结果如上表。,a.定长期趋势,把1990年第三季度的实际销售量与相对应的移动平均中心值相比较,即为季节系数。,1990年第三季度,同样道理求出个期季节系数。由于每年四季的重复并不是绝对一样的,如各年第三季度的季节系数都不相等,于是,用季节指数 来表示就容易多了:,=,季节系数平均值,*,(每年季节数,/,均值合计数),b.测定季节因素,上例计算如下:各季系数SF:,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90 -0.681 0.980,91 1.231 1.018 0.828 0.903,92 1.250 1.091 0.686 0.986,93 1.247 0.964 0.826 1.091,94 1.195 0.941 -,总计 4.923 4.014 3.021 3.960,均值 1.231 1.004 0.755 0.990,季节指数 1.237 1.009 0.759 0.995,S1:第一季度 S1=1.231*(4/3.980)=1.237,第二季度 S1=1.004*(4/3.980)=1.009,第三季度 S1=0.759*(4/3.980)=0.759,第四季度 S1=0.990*(4/3.980)=0.995,即为移动平均中心值与长期趋势值之比,就是分解模型中的C。,计算公式如下:,第三季度的周期系数,同理计算出其他各期的周期系数。,各年每个季度的周期系数,各不相同,为了对以后预测方便必须知道以后各期的周期系数,可以用回归方法求解。为了计算方便用平均值代替。如上表中CF栏的红色数字。,c.确定周期系数,预测销售量=T*S*C=CMAT*S1*CF,例如:1995年一季度,预计销售量=(4.701+0.373*21)*0.994*1.237,(1.01),=15.41,(15.66),同理可以求出,95,年,2,、,3,、,4,季度的预计销售量。,d.预测,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