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师教学实施方案
版本模块
人教选修《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研读》
课题
求谏
课程类型
新授课
课时
2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授课老师
课程学习目标
目标解读
1.通读文章,疏通文意,掌握“正、藉、任、后、幸、纵、业”等实词的含义;积累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等文言文知识。
2.了解《贞观政要》的主要思想及其进步意义。
3.了解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体会封建帝王的治国思想。
学法指导
1.采用前后桌四人一组交流思考的方式,进行讨论。
2.应在体会交流的基础上,对本文提出自己新的见解,讨论探究有疑点的问题。
课程导学建议
重点难点
1.掌握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2.了解唐太宗为求谏采取的具体措施,以及这样做取得的效果。
3.了解古代思想家对于君主专制的批判,汲取有利于现代社会的成分。
4.学习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精神,提高自己的修养。
教学建议
1.让学生查阅相关史料,了解唐太宗和历史上善于纳谏的事例,积累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
2.有条件的班级,教师可以放映影视剧《唐太宗李世民》和《贞观之治》,使学生对唐太宗进行多方位的了解。
3.学习课文之前,教师首先要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与政治思想的概况,如“家天下”的思想、民本思想等,使学生对中国封建政治有一个总体性的认识。
4.本文语言简洁,思想深刻,文学价值与思想价值并存。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然后探讨纳谏与进谏的必要性,以及对学生为人处世的指导意义。
5.教师可以结合本文运用的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讲解,并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探究、质疑的积极性。
课前
准备
教师准备:1.阅读教材和《金太阳导学案》,搜集“贞观之治”和《贞观政要》的相关资料;
2.搜集或制作朗读音频视频、PPT课件;
3.朗诵作品,要求学生完成《金太阳导学案》“预学区”部分练习。
学生准备:1.阅读教材和《金太阳导学案》,搜集“贞观之治”和《贞观政要》的相关资料;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选文大意,初步理解作者情感,有感情地朗读选文;
3.完成《金太阳导学案》“预学区”部分练习。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程序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媒体运用
创设情境
第1课时
课堂导入
【播放介绍“贞观之治”的视频(电视剧《唐太宗李世民》片段),鼓励学生谈谈对中国“圣君贤臣”政治理想的看法】提到中国“圣君贤臣”的政治理想,大家都会想到魏征与李世民,这是正面例子。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样一篇促人深思的文章。(板书课题)
观看视频,阅读文本,思考讨论
播放介绍“贞观之治”的视频、PPT课件
第2课时
课堂导入
(提议师生齐诵文本,以回顾旧知)我们通过反复诵读和研讨,大体了解了文章的内容,掌握了唐太宗“求谏”的目的与措施。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其中蕴含的思想和语言艺术。
朗读文本,回顾旧知,思考讨论
PPT课件
第一层级
学习过程
第1课时
预习交流
一、指导学生朗读文本,提示读音和朗读节奏,分析误读与文意理解的关系。
二、展示收集上来的学生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组织讨论问题:
1.反复自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并概括每节的主要内容。
2.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1)第2节从君臣两方面阐述了怎样的君臣关系?
(2)第3节中,唐太宗的话主要阐述了哪两层意思?
(3)第4节中,唐太宗怎样表达自己的求谏的渴望?
(4)第5节从哪些方面阐述了纳谏的必要性?
(5)第6节从君臣两方面阐述进谏和纳谏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6)对唐太宗“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的话应怎样理解?
朗读作品,疏通文章大意,思考讨论
播放朗读视频、PPT课件
自我核对
抽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效果,对发现的小范围问题与学生个别交流纠正,明确与展示关键词:
1. 本文主要是按照下面的思路来行文的。第1节:交代了唐太宗纳谏的背景和对纳谏的认识。第2节:从两个方面论证了君臣之间的关系。第3节:论证了君主、臣子纳谏的必要性。第4节:唐太宗渴望求谏的思想和为了得到“正人匡谏”采取的措施。第5节:从人性的弱点、独断的弊端、随事谏正等方面来论证求谏的必要性。第6节:阐述了进谏与纳谏的具体要求。
2. (1)君:君臣配合,有如鱼水。臣:以死相谏,罄其狂瞽。
(2)①君主纳谏的必要性:帝王的弱点是任情喜怒。②臣子纳谏的必要性:受谏才能谏人。
(3)他说“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是说他即使在“闲居静坐”的时候,也在反省自己的行为,唯恐出了差错,“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因此他时刻想着要得到正直的人来匡扶规谏,使自己能够知道外界对于政事的看法,在百姓心有怨滞之前就弥补自己的过失。
(4)①人性的弱点:自知者明,信为难矣。②独断的弊端: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③随事的谏正:勉励大臣,效法魏徵。
(5)臣:身为诤臣,必谏其渐,防微杜渐。
君:为人君主,不得搪塞,及时改过。或渐或终,皆宜从谏。
(6)句中的“不明”“幸”有点谦虚的意思,但却不完全是客套话,其中也包含着他发自内心的对臣子的感谢和对“直言鲠议”的渴求。
阅读文本,独立思考,积极参加小组交流,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完成学案,初步整体了解文本内容
PPT课件展示答案关键词
第二层级
学习过程
第1课时
深度探讨
引导学生讨论:
1. 唐太宗是在什么背景下求谏的?求谏的目的是什么?
2. 为了得到“正人匡谏”,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措施?
3. 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人?
朗读作品,思考讨论
PPT课件展示问题题干
展示点评
参与讨论和辩论,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作品。点拨明确:
1.背景:自己太严肃;百官求自保。目的:总结历史教训,维护唐王朝统治。
2.宽容、勉励。
3.勤于政事、虚怀若谷、宽厚体谅、处事谨慎。
朗读作品,小组围绕文本内容进行展示、辩论
PPT课件展示答案关键词
第2课时
深度探讨
小结前面的学习效果,点评练习情况。引导学生边诵读边讨论:
1.王珪的答话为何能获得唐太宗的赞赏?有何积极效果?
2.唐太宗君臣在论述“纳谏”“进谏”时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朗读作品,思考讨论
PPT课件展示问题题干
展示点评
参与讨论和辩论,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作品。点拨明确:
1.(1)原因:以比喻开头,以古圣贤为例,既有颂扬,又表明了态度。(2)效果:太宗让谏官“预闻政事”,对陈奏“虚己纳之”。
2.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朗读作品,围绕作品内容、论证方法等进行小组展示、辩论
PPT课件展示答案关键词
第三层级
学习过程
第1课时
课堂检测
1.要求学生完成《基础智能检测》中的1至4题(必做1、2、4题),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2.针对练习情况,作提示归纳。
独立思考,完成练习,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
PPT课件
第2课时
应用拓展
1.要求学生完成《全新视角拓展》中的5至8题(必做5、7、8题),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2.针对练习情况,作提示归纳。
独立思考,完成练习,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养成思辨习惯
PPT课件
第四层级
学习过程
第2课时
总结反思
要求学生完成《思维导图构建》,总结知识内容。反思学生课堂表现及其教师教学效果。
1.谏官制度。
2.人物形象。
3.论证方法。
4.思想观点。
总结反思
PPT课件展示《思维导图构建》图示
课外拓展
以“镜子”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
板书设计
《求谏》
课后巩固
金太阳固学案(必做2、4、6、8、9、10、11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