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班额背景下有效转变初中朝鲜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研究”结题论文】
浅谈初中朝鲜语文小班化有效教学的几点做法
哈尔滨市朝鲜族第一中学校 姜慧淑
从2011年开始作为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民族教育教研部主持的研究项目《民族学校小班化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子项目《小班额背景下有效转变初中朝鲜语文教学方式的研究》的成员,参与研究和实践中学到了很多新课程最前沿的先进理念,有效改变了教学方式,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对于研究项目的认识及本人的研究重点:
1. 小班化教学: “小班”是指人数相对较少的班级,一般每班学生人数在30人以内。“小班”教学由于班级学生数少、人均时空大,因而师生交流机会多,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方面具有大班授课制无法比肩的优势。
2. 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主要指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认知取向和行为样式。学习方式,主要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认知取向和行为样式。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选择与运用,除了遵循一般教育教学规律之外,还需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相应的变革。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教学方式需要朝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教学生学”、“为学习服务”等方向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需要朝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等方向转变。
3. 本项目的具体研究内容为:
1) 在初中的朝鲜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研究,探索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有效性、创新性和持续性转变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途径。
2.)置身于哈尔滨市民族学校“小班额”背景,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基于“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教学生学”等理念,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接受学习”、“机械学习”为“主动学习”、“创新学习”,把“讲堂”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学堂”。
介于上述研究内容,本人的研究重点设定为以下两点:
1. 学案的设计与合理利用。
2.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研究。
二、研究结论与成果:
1. 学案的设计与合理利用。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且是 “导”、“学”、“练”、“升” 融为一体的综合学习媒介。
朝鲜语文课程是人文性、工具性为一体的基础性学科,着力培养热爱朝鲜语言文字的情感,积累语言文字,培养语感,促进思维发展,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实际生活所必须的听说读写能力。现行的初中朝鲜语文教科书每册共分六个单元,每个单元按同一主题编入2-3篇讲读课文、2—3篇自读课文,每学期共有六次写作练习、三次口语交际、三次综合性学习。对于散居地区的朝鲜族学生来说可以说是“时间少、任务重”。
自从参加项目研究开始,研究和编写学案,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设计学案的原则:学案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2)学案的内容:初中朝鲜语文学科根据课程目标和每个单元以及每篇课文的学习重点,包括目标确立、文学常识、词汇、内容理解、写作特点、知识延伸等内容。
目标确立:包括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本课文的学习目标,是学习本科文要达到的知识和技能目标。明确学习目标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
文学常识:包括作者介绍、背景材料、体裁以及学习方法,这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学生可以查找众多材料,掌握知识、掌握学习方法。
词汇:在本课文中必须掌握的重点词汇、成语、谚语、名言警句等,要求学生解释词意和造句等。
内容理解、写作特点:一般是以理解本课文的线索为引子,围绕着知识重点和难点,编写思考题,供学生讨论和研究,本部分的内容是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课文的知识点,建立知识体系,理解和应用知识的关键所在。编写思考题的时候,作为学习引导者的教师要给出整体把握教材内容的一级目标(总目标)的思考题,并引导学生围绕一级目标建构二级目标(子目标)的设问,把学习内容作进一步的具体化,确保知识内化的完整性。
知识延伸:巩固和活用所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挥空间最大的部分,包括谈感受、仿写、课外知识链接与积累等等,也包括本课文的练习题。
3)学案的使用方法:
学案的利用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自主学习阶段,安排在学习新课文的第一节课,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和查找各种材料独立完成学案内容。这是学生梳理知识,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学习新知识,同时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也会产生和发现诸多问题,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石。
二是合作探究学习阶段,安排在学习新课文的第二节课,师生互相讨论和研究学案内容,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讨论、交流、查找、提高”是本阶段的最主要的学习方法,学生可以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形式发表和交流各自的想法,并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知识。
在此阶段作为学习引导者的教师的作用是尤为重要,一定要引导学生多问“为什么?”,即发掘二级目标(子目标)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所产生的各种生成性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体验,对新知识产生新的异议,这是学生求知欲的很重要的表现,教师要重视并合理引导学生解决此类问题,要及时收集和整理这些问题,使之成为重要的学习资源。
三是巩固和提升阶段,主要是“整理—巩固—延伸”阶段,学生通过整理学案进一步巩固知识的掌握,梳理知识脉络,也可以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课外材料,丰富知识内容,提升学习效果。
4)学案的设计与评价:
目前大多数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但是在实际操作是发现也存在着很多弊端,增加学生负担,从而变成机械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从学案的设计开始进行改革,如设计主体由教师变成教师和学生,让学生也参与到导学案的设计中,虽有些不完善的地方,但是学生从中也学到了很多获取知识的方法,每次设计导学案的时候孩子们都感到无比的兴奋和挑战,学习积极性也高涨了,学习效果也明显得以提高了。
学案的评价,初评(自己完成的分数)和复评(学完整理后的分数)相结合,既有知识的学习,也有知识的巩固与探讨,而且如有独特的个性化的见解,复评时可以加到满分。这样的评价方法也有效提高了学案的利用效果。
学案的有效利用体现了“先教后学”的新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有效的学习文本,也是小班化有效教学的重要学习资源,也是衡量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
2.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研究。
小组合作式学习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改变学习方式的最佳方法,也是开放课堂,扩大学习和活动空间,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的途径。
1)分组: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差异,有意把学生进行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因材施教,促进交流合作质量和个性化发展。
同质分组,即AA分组法。把学科成绩和学习能力相仿的学生分为一组,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差不多,所以分析理解问题的层次也相仿。要安排适合本组水平的学习内容,引导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到学习中,得到收获知识的体验,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AA分组时,要安排有关理解与拔高的学习内容,比如,课文分析等,所谓“有一百个观众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对一篇文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与感受,因此,同等水平的学生分到一个组的话,在研究过程当中会迸发出很多崭新的思想,促进更高层次的发展和提升。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也能脱离只是听从学习优异者的观点的聆听着的身份,也能拥有适合自己的思考和学习内化的时间和空间,虽然学习的内容减少,但是通过自身研究,把被动学习改为主动学习,内化的学习内容是增加了,成绩也提高了,学习成就感也提升了。在对本项目的研究实践过程中,所实验班级学习成绩普遍得到提高,成绩最差的小组一学期进步幅度达13分。
异质分组,即AB分组法。把学习成绩有差异的学生分成一组,是典型的互补型分组学习法,所以同组学生可以合作完成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也有利于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AB分组时安排一些完成练习题等学习内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帮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共同完成,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解决不同层次的各种问题。
作为工具课的朝鲜语文学科要通过各种类型的练习题来完成学习过程,在实践过程中,做练习题的小组讨论非常激烈,每位学生都在发表自己的见解,取长补短,通过研讨得出来的知识结论是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不用刻意地去记忆,不仅节省多余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更加重要的是学到了学习方法,深刻了知识的掌握,促进了知识的应用。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机械的记忆,而是主动学习,学生的学习行为改变了,学习效果提高了,这就是有效学习。
2)分组学习注意事项:
一是每组成员为4-5人最适合,从学习任务的分工到每个个体发表和展示的机会等可以均衡获取。
二是避免固定的职能分工。很多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研究资料里提出“要分工明确”,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发现过于明确的分工慢慢演变成固定的职能,影响着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任务分工可以明确,但不可以固定化。
三是避免简单的评价方式,目前很多学校流行计分的小组学习评价法,但是长远发展的眼光审视的话,不难看出存在“功利化、名利化”的弊端,而且实际效果也不尽人意。
四是充分利用时间、空间,课堂不要局限在课桌前,允许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可以来回走动,必要时可以让学生和自己愿意坐在一起的同学分为一组,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主独立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教师也要走下讲台进入学生中间,关注学生的每项活动,多换位思考,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三、今后努力方向。
在对本项目的研究实践过程中,虽然得到了一些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研究和提高。一是学案的科学化、合理化;二是小组学习的有效性评价问题等等,要真正突破朝鲜语文教学的瓶颈,成为让学生愿意学、乐意学的学科。
四、参考材料。
《义务教育朝鲜语文课程标准(初中)》
李天民的《小班化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9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