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一年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1233177 上传时间:2025-07-0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47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一年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 一年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 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 二0一0年三月 目 录 摘 要 2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2 (一)学生家庭环境的现状分析 2 (二)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分析 3 二、课题研究的理性思考 4 (一)概念界定 4 (二)现有的研究理论 5 三、课题研究设计 6 (一)课题研究目的 6 (二)课题研究内容 6 (三)课题研究途径 7 (四)课题研究特色 7 四、课题研究的操作过程 8 (一)确定研究对象 8 (二)设计调查问卷 9 (三)进行量表统计 9 五、课题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10 (一)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差异明显 10 (二)一年级学生的家庭环境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一定的相关度 10 六、创造良好家庭环境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12 (一)提供适当的课外辅导 12 (二)合理、灵活地进行监督 13 (三)协调教养意见 14 (四)在原有的目标上适当提高数学期望 15 参考文献 17 附 录 18 一年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 成果摘要:本研究基于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自我效能感来验证一年级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家庭环境的相关关系,通过对178名一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得到以下结果:高、低自我效能组学生的家庭环境存在显著的差异,高自我效能组的家庭环境普遍优于低自我效能组。具体来说,一年级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课外读物、父母监督、教养意见、独立的学习空间这四个家庭环境因素极显著相关,与课外辅导、父母期望这两个家庭环境因素显著相关,但与父母学历、父母职业、家庭结构、经济条件、家庭关系这五个家庭环境因素无显著相关。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提供适当的课外辅导、提供丰富的课外读物、合理、灵活进行监督、创设独立的学习空间、协调教养意见、在原有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期望,创造良好家庭环境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关键词:一年级;自我效能感;家庭环境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21世纪教育改革的发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倡自我控制的学习。而现阶段一年级学生在这方面做得不甚理想,有些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感到学习是枯燥无味,畏惧学习,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学好,久而久之就进入了一种成绩越不理想,越不爱学习的恶性循环,究其原因除了学校教育外,这与家庭环境和家长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学生家庭环境的现状分析 1.过分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 现在有部分家长们过分看重孩子的成绩,把分数作为衡量自己孩子是否更成功的重要指标,觉得学生唯一的任务就是取得好成绩,因此只要孩子考了高分,其他方面就听之任之。相反,如果孩子在考试成绩上稍有退步,就开始指责批评,如果一直取得不了好成绩,家长们则买来大堆练习作业,给孩子进行额外的辅导学习,参加各种培训班。时间一长还不见成效的,有些家长们就灰心丧气,消极应对,不闻不问;有些家长则是打骂孩子,进行惩罚。在这样的家长环境中的孩子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大,容易患得患失,产生厌学情绪,常常对自己能否取得的成绩表示怀疑,因此过分重视孩子智力因素的培养对孩子的长远发展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2.缺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现如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非智力因素包括很多方面,如兴趣与爱好、理想与目标等,其中自我效能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而在一年级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却往往忽略了孩子的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特别在孩子学习时,大部分家长没有及时去激发其学习兴趣,不注重孩子获取知识的过程,当孩子学习感到枯燥无味时,没有及时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容易忽略孩子的主观感受,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奖励机制,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感受不到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学习的自信心不高,自我效能感较低。 (二)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分析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方方面面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在学习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这里以数学为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学成绩 很多学生谈及数学考试时,自我效能高的学生大部分表现出坦然、自信,不惧怕考试,并认为自己能在数学考试中取得很不错的成绩。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则表现出厌烦、畏惧的情绪,不希望数学考试,在数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表示怀疑。 2.数学课表现 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在数学课上的表现比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积极。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纪律较好,能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举手发言积极,擅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学习效率高,掌握新知识的速度教快。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在数学课上有分心的行为,例如与同桌讲话,搞小动作等,对于教师的简单提问,比较积极回答,但遇到新问题,则不擅于试着用已学的方法去解决,学习效率较低,新的知识需要反复巩固才能掌握。 3.数学作业 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数量、质量和时间上,明显优于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常常能提前完成教师布置的数学作业,并且主动去做一些聪明题,提高题。作业的正确率较高,只有极少数题目做错,并能一次订正正确。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对于做数学作业较为拖拉,作业中常常有题目不做,甚至有忘记做数学作业的情况。做作业的速度也较慢,有极少数低效组学生完成一项数学作业的时间是高效能学生的3-4倍。作业正确率低,有甚者出现全错的情况。大部分错误的题目能马上订正正确,少数题目要反复订正。 如何有效地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学校是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主要环境,现有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在实验室模拟情境中或具体教学情景中进行培养,如寇冬泉等人的“培养小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的实验研究”等,没有涉及到学生所处的其他社会环境(家庭、社区等)。家庭环境是家庭生活中人与人联系所形成的一种气氛,它是构成家庭教育的基础,对未成年人起了间接的教育作用。那么家庭环境对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是否有一定影响?所以我们有必要弄清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性。本研究为了丰富自我效能感的培养领域,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家庭环境进行实证研究。 二、 课题研究的理性思考 (一)概念界定 1.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也称自我能力有效感,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于1977年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评价。具体来讲,自我效能感(perceived self-efficacy or sense of self-efficacy)是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 Bandura A. Self-efficacy Toward an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Psychological Review,1977,84(3):191一215. 就青少年学生来说,学校是其活动的主要场所,学习是其主要的任务和活动,因此对他们来说,占主导地位并对他们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作用的是学习自我效能感。 2.数学自我效能感 很多研究者己经检验了自我效能在各种学业领域所起的作用。数学是研究的一个主要领域。Hackett和Batz将数学自我效能定义为:一种情景性和问题特殊性的评估,是个人有能力顺利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或数学问题的自信程度的评估。 Hackett & Betz. An exploration of the mathematics self-efficacy/mathematics performaner correspondence.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1989,20:261-273 数学自我效能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数学自我效能感因人而异,个体间差异较大。 3.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家庭生活中人与人联系所形成的一种气氛,它是构成家庭教育的基础,对未成年人起了间接的教育作用。一年级学生最主要的社会环境就是家庭,家庭是儿童社会化最重要的基地。 (二)现有的研究理论依据 1.自我效能感 学者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水平与学生的自我监控学习行为各方面均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1)与深层型学习动机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2)自我监控学习行为与成功归因的内控分数成正比。(3)自我监控学习行为与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正相关关系。(4)学习动机、归因、自我效能感是影响自我监控学习行为的几个重要的内部因素(周勇,1994周勇、董奇.学习动机、归因、自我效能感与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行为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3) )。 在影响机制上,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除了直接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外,还通过学习策略、归因方式等间接途径来影响学生学习成绩(李荟等,1998李荟.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4):48-52. ;王凯荣,1999王凯荣.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因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4):22-25 )。在影响程度上,自我效能感最大,归因方式其次,学习动机再次(王振宏、刘萍2000王振宏,刘萍.动机因素、学习策略、智力水平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0(1):65-69 )。学习困难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显著低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杨心德,1996杨心德.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6(3):185-187 )。小学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与数学成绩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寇冬泉等,2000寇冬泉、刘电芝、曾欣然.培养小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的实验研究[J],西南师大学报,2000(5):76-80 ),数学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概念是导致小学生数学成绩出现差异的原因(何先友,1999何先友.小生数学自我效能、自我概念与数学成绩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1):45-48 )。 从上可知数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影响到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策略、归因方式、自我监控等行为,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数学成绩,乃至数学的成就水平,因而是学生能否取得成功的预测因素之一。 2.家庭环境 一年级小学生最主要的社会环境就是家庭,家庭是儿童社会化最重要的基地。不良的家庭环境,往往会使儿童学业失败、品德错误和行为异常,并对其社会性发展产生消极作用。一直以来,家庭教育环境都是发展心理学家研究儿童社会化问题时关注的重要课题。上世纪40年代迄今,国内外心理学家不懈地运用实证研究探索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父母的养育方式、教养态度、教育方式的一致性等与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人格发展水平、学业成绩等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同时也说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上述方面的水平有较好的预测作用。1997年班杜拉已经在《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一书中提及自我效能感的家庭来源。 三、 课题研究设计 (一)课题研究目的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以及为一年级的学生家长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策略,本文有以下三个预期目标: 1.综合文献观点,立足调查数据,结合学者理论,完成论文。 2.丰富自我效能感的培养领域,在前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一年级小 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性以及其具体相关的因素。 3.从与一年级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相关家庭环境因素出发,创造良好的家 庭环境促进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内容 针对本文研究目的,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家庭环境这两方面入手,逐步展开调查。 1. 研究一年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否存在明显差异。 2. 对比研究自我效能感有差异的学生其家庭环境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3. 进一步分析家庭环境中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相关的因素。 4. 针对家庭环境因素,提出在家庭中培养一年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三)课题研究途径 本研究将主要采取文献检索法(包括对自我效能感研究的硕士学位论文,各类期刊报纸培养数学自我效能感以及家庭环境调查研究的论文等)、问卷调查法,旨在对一年级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其家庭环境现状有一个真实的了解;并辅以对个别教师、学生的访谈及观察。 (四)课题研究特色 1.研究角度创新:以往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培养都集中在实验室模拟情境中或具体教学情景中,而没有涉及其家庭环境的研究,本研究力图弄清一年级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性以及其具体相关的因素。 2.研究方法创新:在研究方法上,将调查与理论结合,作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研究相结合,提升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3.理论内容创新:在充分分析研究以往成果和实证的基础上,探究一年级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性,结合一年级小学生家庭环境中父母学历、父母职业、独立学习空间、课外读物、课外辅导、家庭结构、经济条件、教养意见、家庭关系、数学期望、父母监督这11个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丰富自我效能感的培养领域,有利于促进一年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四、 课题研究的操作过程 (一)确定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杭州×××实验学校一年级学生78人、杭州××教育集团一年级学生50人、杭州××小学一年级50人进行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178份。调查结束后又在×××实验学校这78名学生中随机抽取30名学生进行重复调查,并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访谈,向其任课教师了解情况。 回收有效的数学自我效能感问卷175份,有效的家庭环境调查问卷175份,有效率为98.3%。 (二)设计调查问卷 1.设计自我效能感量表 参考王翠萍主编的《自我效能感自陈式问卷》王翠萍,张大均.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3) 和罗静婷主编的《数学自我效能感量表》罗静庭.多媒体教学对小学生数学成绩、数学自我效能感及数学兴趣的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由于《自我效能感自陈式问卷》的对象是中学生,而《数学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对象是一年级学生,所以编制时结合两张问卷的共同点以及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作了适当地筛选,沿用《自我效能感自陈式问卷》五点记分法,把原来的21题缩减为15个题,正向题7个,逆向题8个,此量表包括5个方面:数学知识学习、数学问题解决、数学考试、归因分析、总体评价。此问卷采取记名的方式,以便后期调查个别一年级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表现。为了确保试卷的可靠性,在指导语中明确指出回答不存在对错,并会为学生 严格保密。本试卷由学生在校内完成。在一小部学生的重复调查中,重复一致率达86.7%,从上可以看出调查得出的数据是比较可靠的。 2.设计家庭环境调查表 在参阅张玲萍、季成叶《儿童家庭环境调查》张玲萍,季成叶.儿童家庭环境调查[J].优生优育,1995(2)第6卷:73-75 和刘早玲《家庭环境因素与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刘早玲,莫合德斯,古丽拜克热木.家庭环境因素与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66):82-83 等论文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了家庭环境调查问卷。问卷涉及家庭环境11个方面的因素,具体参照表1。 表1:家庭环境调查表以及相应的家庭环境因素 问卷中题目 家庭环境因素 1. 爸爸的文化程度是? A、小学及以下 B、中学(含初中、高中 2. 妈妈的文化程度是?及中专) C、大学(大专及以上) 1.父母学历 3. 爸爸的职业是?A、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 4. 妈妈的职业是?B、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作 2.父母职业 5. 你有独立的书房做作业吗? A、有 B、没有 3.学习空间 6. 关于数学的课外读物你有多少? A、没有 B、很少 C一般 D、比较多 E非常多 4.课外读物 7. 你有课外数学训练班(包括家教)辅导吗?A、有 B、没有 5.课外辅导 8. 和你住在一起的家里人有? A、爸爸或妈妈 B、爸爸和妈妈 C、除了爸爸妈妈还有其他人 6.家庭结构 9. 爸爸妈妈有没有带你出去吃饭? A、没有 B、有时 C、经常 7.经济条件 10. 爸爸妈妈管教我的时候意见是? A、完全不一致 B、不太一致 C一般 D、比较一致 E完全一致 8.教养意见 11. 爸爸妈妈相处融洽,从不吵架。 A、完全不符合 B、不太符合 C一般 D、比较符合 E完全符合 9.家庭关系 12. 爸爸妈妈对你在数学上的期望? A、低 B、较低 C一般 D、较高 E高 10.数学期望 13. 爸爸妈妈经常监督你做数学作业吗? A、从不 B、偶尔 C时常 D、经常 E一直 14. 你每次做完数学作业后爸爸妈妈会检查吗? A、从不 B、偶尔 C时常 D、经常 E一直 15. 你问爸爸妈妈做不出的数学题时,他们让你自己动脑筋解决。 A、完全不一致 B、不太一致 C一般 D、比较一致 E完全一致 11.父母监督 为了便于与学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相对应,家庭环境问卷以记名方式。设计要求准确,对一些敏感问题,如家庭经济收入、婚烟状况、家庭结构等注意提问的技巧,有的题目在问卷中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并在指导语中,向家长保证严格保密。同时,以确保问卷的可靠性,本试卷由一年级学生带回家完成,父母可在旁协助。在小部分学生的重复调查中,重复一致率达90%,从上可以看出本次调查得出的数据是比较可靠的。 (三)进行量表统计 1.数学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统计 问卷的每一题设有五个选项完全不符合、不太符合、一般、比较符合、完全符合,正向题2、5、6、12、13、14、15,依次给0、1、2、3、4分,逆向题1、3、4、7、8、9、10、11,依次给4、3、2、1、0分,把每项得分相加,分数越高的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越强。统计每位学生总得分,并求出其平均值,然后按照平均值分组,高于平均值的归为高自我效能组,低于平均值的归为低自我效能组。 2.家庭环境调查表的统计 家庭环境问卷近似李克童表,因而可将单项得分相加通过,将问卷量化。其中3、4、5、7四题为二个选项,按内容赋值为1、3分,1、2、8、9六题为三个选项,按内容赋值为1、2、3分,6、10、11、12、13、14、15七题为四个选项,按内容赋值为0、1、2、3、4分。统计每位学生的总得分以及11个家庭环境因素各自平均分,作相关分析。 五、 课题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一)一年级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差异明显 统计每位学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得分,求出平均值。把高于平均值的归为高自我效能组,低于平均值的归为低自我效能组。高自我效能组89人,低自我效能组86人,高、低自我效能组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见表1。 表1: 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的平均数、标准差 平均数 标准差 高自我效能组 46.22 4.82 低自我效能组 33.67 4.03 总平均 39.84 7.62 由表1数据可知学生数学效能感的平均得分为39.84,标准差为7.62。分组后高自我效能组的平均分比低自我效能组的平均分高12.55。 由此可见现在一年级学生在数学自我效能上已经出现明显的差异。 (二)一年级学生的家庭环境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一定的相关度 1.总体的家庭环境对高、低自我效能组的影响明显 分别统计高、低自我效能组的家庭环境问卷得分,其平均值和标准差见表2。 表2: 不同自我效能组家庭环境的差异比较 平均值 标准差 高自我效能组 32.81 7.81 低自我效能组 29.92 7.00 Z Z=2.12 P<0.05 对高、低数学自我效能组的总体家庭环境得分作双总体假设检验(Z检验), 得到Z=2.12>1.96,P<0.05,认为两个组的家庭环境存在显著的差异,由于高数学自我效能组学生的家庭环境平均得分高于低数学自我效组的平均得分,故高数学自我效能组的学生家庭环境普遍优于低数学自我效能组。这一结果表明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与其家庭环境有关。以下就家庭环境中具体的因素作相关性的检验。 2.家庭环境各方面对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分析 统计家庭环境各因素的平均分,以父母学历为例,这一题的平均得分为2.30。分别统计高、低自我效能组高于平均分的人数和低于平均分的人数,如表3 表3:高、低自我效能组关于因素1的人数统计 因素1 大于2.30 小于2.30 总计 高自我效能组 47(42.26) 38(42.74) 85 低自我效能组 40(44.74) 50(45.26) 90 总计 87 88 175 假设数学自我效能感与父母学历无关,求出各格的理论次数(标在括号内)。χ2=2.12<χ20.05(1)=3.84,所以接受原假设,认为数学自我效能感与父母学历无关。同理可得数学自我效能感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见表4 表4: 高、低自我效能组与家庭环境各因素相关性 家庭因素 平均数 卡方值 因素1(父母学历) 2.30 2.12 因素2(父母职业) 2.58 1.97 因素3(独立学习空间) 2.90 12.30 因素4(数学课外读物) 2.81 64.66 因素5(数学课外辅导) 2.46 6.37 因素6(家庭结构) 2.18 0.00 因素7(经济条件) 2.12 1.69 因素8(教养意见) 2.43 18.29 因素9(家庭关系) 2.01 1.26 因素10(父母期望) 2.36 5.39 因素11(父母监督) 2.35 19.84 从表4可知在所列的家庭环境的11个因素中,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与数学课外读物、父母监督、教养意见、独立的学习空间这四个家庭环境因素有着十分显著的相关(χ2>χ20.01(1)=6.63),与数学课外辅导、父母期望这两个家庭环境因素显著相关(χ2>χ20.05(1)=3.84),而认为数学自我效能感与父母学历、父母职业、家庭结构、经济条件、家庭关系无关(χ2<χ20.05(1)=3.84)。 从以上结论我们可以作进一步分析得出,一年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父母学历、父母职业、家庭结构、经济条件、家庭关系无显著相关,也就是说在父母学历较低的家庭中,在父母从事体力劳动的家庭中、在经济条件不理想的家庭中,在单亲家庭中,也能培养出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孩子。 六、 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一年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主要与课外读物、父母监督、教养意见、独立的学习空间、课外辅导、父母期望有关。我们可以针对性地从这些方面着手,创造良好家庭环境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一) 提供适当的课外辅导 由于一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有时课上的内容无法立即掌握,这就需要课外的辅导,查漏补缺,帮助孩子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让他们能跟上“队伍”。有时课上的内容孩子已经完全掌握,需要课外的拓展延伸。无论是“吃不了”的孩子,还是“吃不饱”的孩子,适当的课外辅导能帮助他们建立学好的信心,从而增加其自我效能感。而课外的辅导多为方法的辅导以及课外阅读的辅导等。 1.学习方法的辅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教会孩子选择正确的方法,才能成功地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一年级学生对于方法的归纳是很薄弱的,他们大多靠感性的印象做题,出错的几率就很大,所以方法的辅导尤为重要,要不断地让其归纳总结,掌握题目背后所隐藏的数学思想方法,逐步形成知识网络。 2.课外阅读的辅导 这里以数学为例,课外读物是介于纯粹的课外读物和学习参考书的一个中间品种,它对于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对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却不是立竿见影的;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普遍缺乏自我学习的能力,而数学课外读物恰恰是一种自主学习的材料。通过丰富的课外读物,一年级学生既可以弥补自己在上课中的缺漏,又在课外有了拓展,获得了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了自身数学自我效能感。 小学数学课外读物浩如烟海,但由于儿童年龄小,知识面窄,识别能力不强,如不管什么书拿来就看,往往事倍功半,有时甚至误人歧途。因此,家长必须帮助儿童选择内容适当,深浅适度,又能配合课堂教学的读物,控制儿童课外阅读的方向,主要有以下三类。第一,指导阅读数学名人传记、激励情感。第二,指导阅读数学,激发兴趣。第三,指导阅读数学游戏类读物,激活思维。可让孩子对阅读内容进行适当摘抄,对于游戏类读物可以亲子共读,尽可能发散孩子的思维。 (二)合理、灵活进行监督 一年级学生处于学习的起步阶段,自我学习监控能力薄弱,注意力容易分散,加之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精彩刺激的网上冲浪,更易分散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所以父母的监督显得尤为重要。但监督并不意味着,包检查,包思考,家长需要合理、灵活地进行监督。 1.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 孩子写作业时,父母不要坐在孩子旁边,随时提醒他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一是父母在身边容易造成孩子紧张情绪,二是父母的提醒容易打断孩子的思路。应该让孩子在一种比较安静、放松的环境中完成作业。这样孩子能够比较专心地去思考,认真计算。同时要培养孩子专心学习的习惯。有的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开着电视,或者是收音机、音响之类,边听边做,这些情况父母要坚决制止。 2.让孩子自己检查作业。 孩子写完作业以后,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检查孩子的作业,以便对孩子的作业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一是作业是否完成。二是存在哪些问题。比如有错题,书写不认真。如果有错题首先要认真找出错题原因:是抄错数、计算错误,是对过去知识的生疏,还是对新知识的不理解。父母检查完孩子作业以后,要明确告诉孩子,你的作业中有问题。请你认真检查一下,看看能不能自己检查出来。 3.让孩子自己思考难题 当孩子遇到做不出的题目时,父母应采用启发的方式,如计算题作业,先要看看题目是否抄对,接着回忆相应的计算法则来计算的;应用题作业,首先要指导孩子将原题认真阅读,领会题意,说说解题思路看看是否符合题意。家长不要马上提醒怎样解答习题。这样就锻炼了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时家长的帮助,应当只具有简单的鼓励性质。例如:“想一想,我相信你自己会做出来的。”或者说:“你解答习题开始是正确的”等等,激起孩子“成功的预感”和继续往下做的信心,为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创造机会,提高自我效能感。 4. 创始独立的学习空间 此外为了使孩子能够独立地完成作业,方便家长合理、灵活地进行监督,有必要创设一个独立的学习空间,这样一个空间使孩子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不被周围的事物所干扰。如果孩子的学习环境嘈杂,开着电视机,有客人来访,父母做饭等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学习。时间一久,孩子也会觉得自己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低下。特别是数学学科讲究严谨与仔细,在嘈杂的环境中做数学作业很容易出现错误,从而降低了孩子做对的信心,失去了成功体验的机会。所以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应该给孩子独立设置一个房间;如果住房比较紧张,也要单独开辟一个学习的角落。这个学习空间要求安静,简洁,东西太多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适当的学习环境会使孩子迅速形成一个心理上的“地点定向”,让孩子一走进学习区就能够专心学习。 (三)协调教养意见 一致的教养意见有助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而现阶段小学生家庭结构是以核心家庭与主干家庭为主,教养意见不一致的可能性比较大。家庭成员的学历、背景、职业的不同,使得他们在看待一些教育问题上的观点不同。特别是主干家庭,除了父母以外,还有其他的家庭成员(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年龄差别较大,更易在教育孩子时出现教养意见分歧,具体体现在教育目标、教育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因此针对这三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1.避免教育目标的分歧 现在很多家长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把自己未完成的目标设置为子女应该达到的目标。很多家长希望孩子从小打好基础,在小学里让孩子参加各种的竞赛班,做各种练习题。还有部分家长持顺其自然的观点,如果一个家庭中存在这两种教育目标,孩子在学习时会不自主的产生矛盾,目标定位不明确,无法趋向于具体的学习目标,可能导致学习动机减弱,自我效能感不高。所以存在不同教育目的的家长,要不断协调、磨和彼此意见,尽量以一致教育目标来要求自己的孩子。 (2)避免教育方法的分歧 教育小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每个家长都不尽相同,例如有的家长只用表扬的方法鼓励孩子做题,只要做对一题就表扬。有的家长则采用用奖励-惩罚的方法。如果家庭中同时有这两类家长,孩子可能在一方得到表扬,另一方受到惩罚,孩子难以得到明确的成功体验,其自我效能感也不高。因此家长需要彼此沟通,使得这些方法相辅相成,避免出现负面的作用。 (3)避免评价标准的分歧 不同的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标准不同,不论如何选取评价标准,都要协调家庭成员的意见,给孩子一个一致的评价。不同的评价标准,可能使孩子对自己取得成绩表示怀疑,从而难以获得成功体验,进而影响其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四)在原有的目标上适当提高期望 研究表明学生在较高的期望下,自我效能感相也应较高。而很多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自卑感和失落感,对学习丧失信心,缺乏兴趣和动力,缺乏自我效能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因此,家长更应该对学困生充满信心,保持较高的期望,去增强学困生的学习信心,在原有的目标上适当提高期望。 如果父母设置的目标和期待的标准是孩子原有的基础,甚至低于基础,孩子会失去许多体验成功、发展能力的机会,降低了自我效能感。 但是如果期望远远高出原有水平,孩子总是不能达到期望的目标,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期待不被接纳,孩子对父母的期待无动于衷,不愿意为之努力。二是对期待勉强接纳,但失败机率增强。不切实际的高期待等于给孩子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十字架。孩子会有一种虽然一直在努力,但始终达不到父母要求的愧疚。连续失败引起的挫折感,会导致人的成就动机降低,效能感也相应降低,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形成恶性循环。 当父母设置的目标和期待的标准适当的高于原有基础,那么孩子对其设置的目标及期待值进行权衡后,认为所设目标对自身具有价值且通过努力可以实现,他就会对其产生认同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需求,并经常会督促自己以缩短和要求的差距。当其达到期待的目标时,孩子就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逐步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一年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家庭环境有关,具体与与课外读物、父母监督、教养意见、独立的学习空间这四个家庭环境因素极显著相关,与课外辅导、父母期望这两个家庭环境因素显著相关。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提供丰富的课外读物、合理、灵活进行监督、协调教养意见,创设独立的学习空间、提供适当的课外辅导、在原有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期望,创造良好家庭环境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本研究中关于自我效能感的调查以学生在数学上的表现为例,没有涉及语文等其他学科,代表性还不够强。取样限于杭州市,其样本代表性也不够强,直接影响本研究结论的推广性,因此需要在以后做更大范围的抽样调查来加以证实。 参考文献: [1] 周勇,董奇.学习动机、归因、自我效能感与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行为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3) [2] 李荟.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4):48-52. [3] 王凯荣.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因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4):22-25. [4] 王振宏,刘萍.动机因素、学习策略、智力水平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0(1):65-69 [5] 杨心德.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6(3):185-187. [6] 寇冬泉,刘电芝,曾欣然.培养小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的实验研究[J].西南师大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5):76-80. [7] 何先友.小学生数学自我效能、自我概念与数学成绩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1):45-48. [8] 席爱勇. 小学生数学学习自我反思意识的现状剖析及培养策略[J]. 基础教育课程杂志.2006(5) [9] 毛丽丽.中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与数学成绩及其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 [10] 李新宇,李伟健.初中生数学成就动机与自我调节学习及学业成就之关系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4(5) [11] 边玉芳.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与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3. [12] 王翠萍,张大均.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3) [13] 罗静庭.多媒体教学对小学生数学成绩、数学自我效能感及数学兴趣的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14] 高申春.自我效能理论评述仁[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l):60-63 [15] 刘早玲,莫合德斯,古丽拜克热木.家庭环境因素与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66):82-83 [16] 张玲萍,季成叶.儿童家庭环境调查[J].优生优育,1995(2)第6卷:73-75 [17] 周东明.父母期望的形成、作用和把握[J].山东教育科研,1995(4-5):77-78 [18] 李郁清. 父母期望的把握及效用[J].天中学刊,2004(4)第19卷:108-109 [19] 王东.数学课外读物需求趋增供给不足[N].中国图书商报,2002(29)B03版 [20] Albert Bandura. Self-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Worth Publishers; W.H. Freeman, 1997.2 [21] Bandura A.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Psychological Review, 1977, 84(3):191一215. [22] Hackett & Betz. An exploration of the mathematics self-efficacy/mathematics performaner correspondence.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1989, 20:261-273 [23] Mary wong slew lian. self-efficacy: how confident are you that you will succeed self-efficacy 附录: 同学们: 你们好! 在下面问卷中,我们列出了关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中的相关问题,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由于每位同学在数学学习中的情况不同,回答自然是不同的,所以你的回答不存在对与错,我们只是想了解每位同学的真实情况和做法以进行科学研究,你的回答不会进行公开交流,我们会为你保密。请填写你的个人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培训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