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周边形势.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1230889 上传时间:2025-07-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周边形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周边形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小漠 内容摘要:2012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出一些新变化。美国出台“再平衡”战略,日本政府强行推动钓鱼岛“国有化”引发严重危机,南海争端持续发酵,俄罗斯重返亚太使该地区局势更趋复杂,韩国总统“登岛”导致日韩岛争日益白热化,而蒙古国的“第三邻国”外交战略进一步深化......那么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当前的周边安全形势如何? 关键词:海上争端 再平衡 策略 一、海上争端 2012年是中国周边环境变化最剧烈的一年。一些对中国海洋权益图谋不轨的国家出于“恐华”心态,联手域外大国不断挑起本地区领土领海争端,黄海、东海、南海形势同时趋紧,三海局势联动效应超乎寻常。 2012年4月,菲律宾军舰袭扰在黄岩岛打渔的中国渔船渔民,侵犯中国主权,违背双方关于维护南海和平稳定,不使事态复杂化和扩大化的共识,黄岩岛风波由是而起。 6月,越南国会通过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越南海洋法》,在中越南海岛礁争议上,采取了使问题复杂化、扩大化的单方面行动,同样违背了两国领导人共识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精神。 2012年日本政府囿于国内政治利益考量,与极右翼势力一唱一和、共同上演的“购岛”闹剧,彻底使今年中国讨论最火的“钓鱼岛事件”爆发。针对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动作频频,政府出面“购岛”并实行“国有化”,中国在国际上揭露日本对军国主义历史缺乏深刻反省,蓄意挑战《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文件所确定的战后对日安排和亚太地区秩序,进而否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成果,同时公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标准名称,公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发表《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同时在钓鱼岛海域进行常态化执法巡航,切实行使对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的管辖。 不难看出,今年“岛争”的背后,至少存在两个共同因素,一是当事国都单方面违背了与中方的共识,采取了扩大事态、促使争端升温的单方面行动;二是战略重心东移的美国都在其中扮演了活跃角色。一年来,美国利用“岛争”为抓手,快速推进其亚太“再平衡”战略;这些国家则借机“挟洋自重”,一再企图使争议扩大化、复杂化和国际化,以达到浑水摸鱼的目的。 二、再平衡 2012年5月猎杀恐怖大亨拉登后,美不顾中国的强烈反感,进一步加大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力度:一是加强与日韩澳等美国传统盟友的关系,二是寻求建立新的伙伴关系,三是增强美国与重要地区组织的合作。无论美国人如何辩白,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美国亚太“再平衡”(21世纪,美国感到它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开始下降,“战略焦虑”催发其战略重心加速东移,美其名曰“再平衡”。)战略的核心意图是要抑制中国日益上升的地区影响,维护美国的亚太霸权。《评估(2013)》指出,总体上看,美国推动“再平衡”战略成为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演化的重要推动力量。日本、菲律宾坚定地靠向美国,俄罗斯、印度左右逢源,澳大利亚悄悄改了风向……美国祭起“再平衡”,中国周边国家进行战略再定位,导致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①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摩擦和冲突在显著增多,周边安全形势已呈现紧张化的态势。考虑到亚太地区这种结构性矛盾一时难以克服,中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面临着调整与周边国家关系,消解各种消极因素,维护和平发展大环境的严峻挑战。此外,金融危机影响的深化,对中国维护周边安全与稳定也提出了新挑战。各国的经贸摩擦和冲突有所增加,中国与一些国家的贸易、投资争端有政治化的倾向,经济危机带来的失业率攀升、经济增长乏力等问题也导致周边一些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大幅升温。中美关系无疑是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过去一年,美国推出的重返亚太战略,其实就是对中国的“再平衡”,是对中国崛起的一种自然反应。但考虑到中美之间广泛的共同利益,美国对华战略消极的一面是有底线的,其挑动周边国家“遏制”中国崛起的做法也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就是不能破坏中美关系稳定的大局。② 三、 形势形成的因素 一是因为中国周边地理环境复杂。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中国还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海上邻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此外还有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等,因此,中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 二是因为在中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还有南中国海问题。在这些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虽然中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这反映了周边某些国家的一种机会主义的心态,它们试图利用中国的和平主义政策,造成对中国不利的既成事实,谋取现实的利益,或者强化自身在未来边界谈判中的地位。 三是由于中国崛起带来的冲击。随着中国经济地位迅速上升,日本东亚经济主导国的地位受到冲击。从发展趋势上看,似乎中国正在逐渐确立自身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日本对这一前景并不是欣然接受,而是试图延缓这一进程,或者通过与其他国家联合的方式,制约中国影响力的上升。这就在一定时期内增大了双方发生摩擦的可能性。类似的情况,也在中印关系、中韩关系等双边关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 2012年是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一个紧张年,这一年,许多国家都面临了国家领导人的换届选举,在不违背国家利益的同时,如何处理好中国周边安全的问题,对于我们国家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面对来年错综复杂、严峻多变的周边环境,中国外交需集中精力、从战略上经营好周边,关键是要做到“六个统筹协调”:   一是统筹协调国内各相关部门,强化中央对沿海沿边省份的指挥,防止各部门与地方各自为政、各行其是、乃至局部干扰全局;二是统筹协调“维稳”与“维权”、合作与斗争、和平发展与自卫反击,坚持刚柔并济、软硬兼施;三是统筹协调经济与安全事务,坚持扬长补短,扬中国经济发展与市场资本之长,补军事安全之短,直面与某些邻国的安全矛盾,一面增强军事威慑,一面通过军事外交等增进互信;四是统筹协调东与西、海与陆两条线,对周边四大地缘方向既要统筹兼顾,更要依据重要性与紧迫性的不同突出重点、明确轻重缓急;五是应对周边热点问题统筹协调各种手段、力量与资源,如外交磋商、行政执法、经济反制、军事备战等,强化危机管控,完善危机预案,预先情境推演;六是统筹协调周边四组关系或矛盾,主动运筹中美邻“周边大三角”,即中邻关系、邻邻关系、中美关系、美邻关系,善于利用矛盾,避免树敌过多。 参考文献 注释: ①《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2013)》——张洁 2013.01 ②《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2013)》——张洁 2013.01 1、2012年12月24日 中国新闻网 “社科院黄皮书: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未发生根本 逆转” 2、《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2013)》——张洁 2013.01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