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坐井观天》优秀课件(
一、教学内容
《坐井观天》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通过讲述青蛙坐在井里,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与鸟的对话,引出“坐井观天,所见有限”的道理。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学习用词语造句,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用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与实践,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视野狭窄的危害,激发学生积极拓展视野,增长见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坐井观天,所见有限”的道理,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学会用词语造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挂图。
2. 学具:课文、生字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画有青蛙坐在井里的挂图,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幅画的故事吗?”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 讲解生字词: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
4. 例题讲解:讲解词语造句的技巧,通过例题展示。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新学的词语进行造句练习。
6. 讨论与交流: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坐井观天,所见有限”的理解,引导学生认识到视野狭窄的危害。
六、板书设计
1. 《坐井观天》
2. 生字词列表
3. 词语造句示例
4. “坐井观天,所见有限”的道理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请用课文中学过的词语造句,至少三个。
答案示例:
他坐在教室里,只能看到窗外的天空,真是坐井观天。
如果我们只局限于课本知识,不主动去了解外面的世界,那就是坐井观天。
我们要勇敢地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去拓展视野,避免坐井观天。
2. 课后反思: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避免“坐井观天”的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本节课通过学习《坐井观天》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视野狭窄的危害,激发了他们拓展视野、增长见识的欲望。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在作业和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引导他们跳出舒适区,不断拓展视野。同时,可推荐相关读物,如《成语故事》等,让学生了解更多成语故事,丰富知识储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板书设计。
4. 作业设计。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在《坐井观天》这节课中,教学难点是理解“坐井观天,所见有限”的道理,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学重点是掌握生字词,学会用词语造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补充说明:
1. 对于教学难点,教师应通过生动的实例、形象的比喻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道理,使其内化为自己的认知。
2. 教学重点的落实需要教师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提问、练习等方式,检测学生是否真正学会了用词语造句。
二、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是帮助学生消化吸收知识的关键环节。
补充说明:
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挂图、讲述相关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例题讲解:教师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题,通过详细讲解,让学生掌握词语造句的技巧。
3. 随堂练习: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三、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有助于学生梳理知识点,加深记忆。
补充说明:
1. 板书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2. 板书应具有逻辑性,使学生能够通过板书了解课文结构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四、作业设计
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
补充说明:
1. 作业题目应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2. 作业答案应详细,方便学生自我检测和纠正。
五、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补充说明:
1.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课后反思,如学习方法的运用、知识点的掌握等。
2. 拓展延伸部分,教师可推荐相关读物、实践活动等,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高综合能力。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课过程中,注意语速适中,语音清晰,语调富有感染力。
2. 在关键知识点和难点处,适当放慢语速,加强语气,以引起学生注意。
二、时间分配
1. 确保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合理,避免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
2. 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环节,可适当增加时间,确保学生充分理解。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时注意关注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每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
四、情景导入
1. 利用挂图、故事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
2. 情景导入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避免脱离主题。
教案反思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1. 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符合学生实际水平。
2.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以及在哪些方面需要调整。
二、教学内容的处理
1. 检验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看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2. 分析课堂讲解是否清晰,学生是否容易理解。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1. 考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反思是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了教学策略。
四、课堂氛围的营造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调整语言语调、课堂提问等手段,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
五、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
1. 分析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反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部分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