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专题复习: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
竹竿中学 张绍伟
教学目标:
1、研究并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体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和方法
3、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具体的物理学问题
4.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的物理道理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2、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具体的物理学问题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两学生用凸透镜近距离观察书本和远距离观察板报结果交流,引出凸透镜成像大小影响因素。
活动一、基本知识、我解决。
1、凸透镜成像规律(观察动画演示课件),请将凸透镜成像规律内容进行知识梳理,自己独立完成下列填空:
物距u
像距v
像 的 特 征
应用
正倒
大小
虚实
位置
变化规律
u>2f
u=2f
f<u<2f
u=f
u<f
根据三条特殊光线作图(观察动画演示课件)
归纳:(1)实像与虚像区别:---------------------
(2)成实像三种情况下物距、像距关系。--------、---------、----------
1、(2010河南)13.如图6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2、(2011河南)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7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个清晰的像。下列哪种光学器材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 )
A.放大镜 B.近视镜 C.投影仪 D.照相机
小试牛刀:
(2008年14题2分)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缩小清晰像则凸透镜焦距可能( )
A10cm B15cm C20 cm D30cm
若焦距不小于5 cm ,当u1=3cm,能成__________________像
二、活动二、能力提升、我能行。
1、动态成像规律观察
(1)、在实验中,你能发现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在什么位置吗?
(2)、在实验中,成实像时,你能发现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的分界点在什么位置吗?
(3)、什么情况下像和物体在凸透镜两侧?什么情况下像和物体在凸透镜同侧?
(4)、当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少,像距是怎样变化的?
2、凸透镜成像总结规律: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二倍焦距物像等,实像总是异侧倒。
虚象总是同侧正,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像总跟着物体跑。
3、问题:
(一):焦距(f)不变,物距(u)变:------------------------
1、(2013河南)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lOcm。
(l)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放在如图11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倒立、_____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____________ (填光学仪器名称)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2)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若将蜡烛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____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此时的像与原来的像
相比____________ (选填“变大”或“变小”)。
2、(2009河南)21.小周用图l2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能成在 。
(2)小周在图12所示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老师要求她在凸透镜不动的情况下.在光屏上再成一个更小的实像,小周应当把蜡烛向 移动.同时把光屏向 移动。
(3)小周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她应当向 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小试牛刀:
(2016安顺)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在光具座上,为了使蜡烛的像成在光屏中央,使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
(2)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表中(透镜焦距f=10cm).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30
15
倒立、缩小、实像
2
20
20
倒立、等大、实像
3
18
23
倒立、放大、实像
4
15
倒立、放大、实像
5
6
正立、放大、虚像
①根据表中信息,试判断:当物距u=25cm时,成倒立、 的实像;
②根据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得出第4次实验的像距v= cm;
③第5次实验,要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眼睛应与蜡烛在凸透镜的 (选填“同”或“异”)侧;
④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得出, 倍焦距处是放大与缩小的实像的分界点.
(二): 焦距(f)变,引起变化;
1、(2014河南)14.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地像,如图7所示,他继续向水透镜内注水,使水透镜的焦距变小,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
A、光屏应向左移,成缩小的像 B、光屏应向右移,成放大的像
C、光屏应向左移,成放大的像 D、光屏应向右移,成缩小的像
问题变式:
1、 上题中若光屏不动,仍得到清晰像可:----------------------
2、 图7假设实验中光屏上已呈清晰像,若在凸透镜前方一近视镜像变得模糊,若要再得到清晰像可:------------------------------------------
3、 图7假设实验中光屏上已呈清晰像,若在凸透镜前方放一透镜像变得模糊,当从水透镜抽出适量水像再次清晰,则放置透镜是-----(凸或凹)透镜。
三、活动三、细节问题、我拆招(找问题、寻策略)
1、实验中无论总样移动光屏都承接不到像,原因:-------------------------
-----------------------------------------(找两个以上)
2、在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地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
3、 当成实像时,如用手挡住透镜的上半部,猜一猜,光屏上的像可能有什么变化?
4、
4、实验中怎样操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 小明发现他和同学使用相同焦距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时,从各组汇报的数据中发现,当物距均为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4.00cm、26.0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
四、活动四、中考试题、我来出
每人出一道中考试题晒一晒。
小结设计:
1、 本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2、 本节课你有那些困惑?
作业设计:
活动二: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判定成像性质,请自己独立完成,完成后小组相互交流讨论,各小组选出讲题代表。
1、(2010河南)13.如图6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2、(2011河南)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7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个清晰的像。下列哪种光学器材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 )
A.放大镜 B.近视镜 C.投影仪 D.照相机
活动三:分组实验,探究透镜的动态调节问题,交流讨论,各小组选出讲题代表。
1、(2013河南)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lOcm。
(l)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放在如图11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倒立、_____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____________ (填光学仪器名称)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3)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若将蜡烛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____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此时的像与原来的像
相比____________ (选填“变大”或“变小”)。
2、(2009河南)21.小周用图l2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能成在 。
(2)小周在图12所示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老师要求她在凸透镜不动的情况下.在光屏上再成一个更小的实像,小周应当把蜡烛向 移动.同时把光屏向 移动。
(3)小周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她应当向 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3、(2014河南)14.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地像,如图7所示,他继续向水透镜内注水,使水透镜的焦距变小,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
A、光屏应向左移,成缩小的像 B、光屏应向右移,成放大的像
C、光屏应向左移,成放大的像 D、光屏应向右移,成缩小的像
活动四:分组实验,会对实验的现象、操作过程及细节进行分析与评估
1、当成实像时,如用手挡住透镜的上半部,猜一猜,光屏上的像可能有什么变化?
2、(2012河南)如图4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处 (选填“能”或“不能”) 看到这个像,原因是
3、在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地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
4、实验中怎样操作,才能在光屏上的到最清晰的像?
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 ,凸透镜位置不动 ,现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成清晰的像,理由:
6、小明又发现他和同学使用相同焦距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时,从各组汇报的数据中发现,当物距均为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4.00cm、26.0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
7、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有焦距为48cm、15cm、3cm的三个凸透镜,你认为选用焦距为 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更为恰当.理由是:
挑战中考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投影仪就是根据此时图中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取下光屏,眼睛在A处仍能看到这个像。
C、保持透镜位置不变,烛焰适当左移,仍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光屏应适当右移。
D、在烛焰和透镜中间放入近视眼镜,仍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光屏应该向右移动一定距离。
小结设计:
3、 本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4、 本节课你有那些困惑?
作业设计:
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