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黄石市李家坊隧道工程项目经理部
李家坊隧道施工测量方案
二〇〇九年四月二十一日
李家坊隧道施工测量方案
( 一 ) 、 工程概况
李家坊隧道二期工程是在原有李家坊隧道一期工程西侧新建的一条隧道, 为单向双车道隧道, 设计行车速度60km/h。与一期工程线位基本平行, 两洞测设间距30—35m。
隧道起讫桩号YK0+875~YK2+140, 全长1265m; 平面线型: 直线, R=1500右偏圆曲线, 直线; 纵坡为1.35%(1245m)和-1.5%(20m)的人字坡。隧道竖曲线变坡点里程为YK1+820。采用进出口双向掘进。
右线平曲线要素表
桩点名称
里程桩号
坐标
X(N)
Y(E)
直圆点( ZY)
YK0+976.14
3339559.053
502914.002
曲中点( ZQ)
YK1+217.81
3339318.777
502890.653
圆直点( YZ)
YK1+459.48
3339085.357
502829.062
( 二 ) 、 施工工序流程
一、 主要测量工作及仪器配置
①、 平面控制测量
②、 高程控制测量
③、 放样洞内开挖断面、 钢支撑定位
④、 放样衬砌断面
⑤、 贯通测量
复测及控制测量使用测量仪器表
序号
仪器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 注
1
双频GPS
RTKGPS1230
台
3
5+1ppm
2
全站仪
徕卡TCR402
套
1
2″2+2ppm
3
水准仪
徕卡DSZ2+FS1
台
1
0.01mm
4
水准仪
苏光DS3
台
1
1㎜
5
限界检测仪
BJSD-2
套
1
1mm
二、 测量人员配备及分工
项目部工程部设测量班, 隧道工区设测量组, 综合素质能达到独立胜任隧道工程的控制测量和隧道放样的水平。测量班和工区测量组实行班( 组) 长负责, 测量班负责对隧道工区施工测量工作进行指导, 测量组长为隧道施工及时提供定位和服务。
我公司实行三级复合制度, 平面测量和导线点的布控由公司精测队完成, 并按开挖进度情况进行复检, 项目部测量班长负责测量组测量过程的监督和测量成果的复核, 随时做到监控测量, 测量组在测量时加强自检自核。
( 三) 、 主要测量工作及内容:
①、 平面控制测设
隧道平面控制测量的任务主要是保证隧道的精度和正确的贯通, 并定出施工中线。
1) 、 洞口投点测设
施工时经过洞外精测点, 引进洞内采用双导线布置形成闭合导线, 采用全站仪、 精密水准仪等测量仪器, 精确控制隧道中线。
洞口导线点位埋设使用Φ22钢筋( 钢筋顶上刻十字线) 埋于洞口附近坚固稳定的地面上, 并用混凝土固定桩位, 点与点之间通视良好。点位布置完毕后, 利用设计院交接的导线网点GPS点( 已知) 作基准点, 使用全站仪引测附合导线上各点的坐标值( 并经平差) , 使用精密水准仪从高等级的2个BM点测定导线上各点的高程( 并经平差) 。水平角的观测正倒镜六个测回中误差≤±2.5″, 每条附合导线长度必须往返观测各三次读数, 在允许值内取均值, 导线全长闭合差≤±1/30000。
2) 、 洞内导线测量
隧道洞内导线控制测量在洞外控制测量的基础上, 结合洞内施工特点布设导线, 以洞口投点为起始点, 沿中线布设, 形成导线环。导线边长根据测量设计的要求并考虑实际通视条件, 选择长边布设。导线点布设在施工干扰小、 稳固可靠的地方。
由洞外向洞内的测角、 测距工作, 在夜晚或阴天进行, 洞内的测角测距, 在测回间采用仪器和觇标多次置中的方法, 并采用双照准法( 两次照准、 两次读数) 观测。照准的目标应有足够的明亮度。并保证仪器和反射镜面无水雾。
洞内导线平差, 采用条件平差或间接平差, 也可采用近似平差。洞内导线的坐标和方位角, 必须依据洞外控制点的坐标和方位角进行传算。
②、 高程控制
高程控制点的布设是利用平面控制点的埋石, 如特殊需要时进行加密, 其布置形式也为附和水准线路。精密水准点的复测按四等水准控制。观测精度符合偶然误差±2mm, 全中误差±4mm, 往返闭合差≤±8( L为往返测段路线段长, 以km计) 。两次观测误差超限时重测。当重测结果与原测成果比较不超过限值时, 取三次成果的平均值。
洞内高程必须由洞外高程控制点传算。每隔100~150米设立一对高程控制点。洞内高程采用水准仪进行往返观测。并定期进行复测。
③、 放样洞内开挖断面、 钢支撑定位
隧道开挖采用全站仪进行中线放样及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开挖面至预计贯通面100米时, 开挖断面可适当加宽( 加宽值不超过隧道横向贯通误差限差的一半。初期支护完成后, 采用断面检测仪对开挖断面进行检查, 发现欠挖后及时报与施工班组处理。仰拱断面由设计高程线每隔0.5m( 自中线向左右) 向下量出开挖深度。
④、 放样衬砌断面
隧道立模衬砌前, 必须对衬砌段进行中线放样和高程测定。并标注特殊部位的高程位置。隧道衬砌施工完成后, 必须对衬砌段进行中线放样和高程复合, 并测出衬砌后的净空断面。
⑤、 贯通误差的测定及调整
为确保施工进度和改进施工环境, 项目部采用进出口两方相向掘进, 考虑出口施工条件比较好, 预计贯通点为YK1+400, 取YK1+400的理论坐标为贯通点, 由两端导线分别测量该点坐标, 测量该点横向贯通误差、 纵向贯通误差、 水平角求算方位角贯通误差和高程贯通误差。
隧道贯通误差
式中:
m外—控制网误差对横向贯通误差影响值;
m1—由进口计算的影响值;
m2—由出口计算的影响值;
mβ—由控制点放设中线时理论高度中误差;
隧道贯通后, 中线和高程的实际贯通误差, 应在未衬砌地段调整, 调线地段的开挖和衬砌, 均应以调整后的中线和高程进行放样。因本隧道贯通面处于直线段, 因此中线采用折线法调整并符合《测规》表4 .9.3的规定。
经过导线测得的贯通误差按下述要求调整:
( 1) 、 方位角贯通误差分配在未衬砌地段的导线角上;
( 2) 、 计算贯通点坐标闭合差;
( 3) 、 坐标闭合差在调线地段导线上, 按边长比例分配, 闭合差很小时按坐标平差处理;
( 4) 、 采用调整后的导线坐标作为未衬砌地段中线放样的依据。
高程贯通误差在规定的贯通误差限差之内时, 按下列方法调整:
( 1) 、 由两端测得的贯通点高程, 取平均值作为调整后的高程;
( 2) 、 按高程贯通误差的一半, 分别在两端未衬砌地段的高程点上按路线长度的比例调整;
( 3) 、 以调整后的高程, 作为未衬砌地段高程放样的依据。
( 四) 、 竣工测量
隧道竣工后, 在中线复测的基础上埋设永久中线点。在直线上每200米设一个, 曲线上按曲线五大桩埋设。永久中线点设立后在隧道边墙上绘出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 五) 、 测量资料管理
测量放样的依据是施工图纸及相关规范, 要求使用的图纸及规范必须盖”受控”章, 确保其有效。对工程所用测量资料加以分类存档, 并按要求进行管理。所有原始测量数据必须在现场用铅笔记录在规定的测量手簿内, 记录数据字迹应端正、 整齐、 清楚, 不得更改、 擦改、 转抄。每次施测前应在室内做好测量资料计算, 同时将施工过程、 测量方法及要求对测量人员交底。
测量资料必须由一人计算, 另一人复核签认后才能用于现场测量放样。所有现场测量原始记录, 必须将观测者、 记录者、 复核者记录清楚且须是各岗位操作人员自己签名。中线施工放样记录必须用经纬仪簿记录, 各项内容应填写清楚。水平高程施工放样记录必须用水准仪簿记录, 记录中各项内容应填写清楚、 完整。
( 六) 、 注意事项
严格按规程办事, 遇到超限时要认真检查, 不合规范要求及时返工。
测量组人员团结配合, 保持测量人员的相对稳定。
制定仪器维修和保养制度及周检计划, 加强仪器的维修和保养工作, 保持其良好状态, 按时送检。
专人负责对桩点的保护, 注意防止桩点沉降、 偏移并定期复核, 有偏差时及时调整。
观测和计算结果必须做到记录真实, 注记明确, 计算清楚, 格式统一, 装订成册和长期保管。
一切原始观测记录和记事项目必须在现场记录清楚, 不得涂改, 不得凭记忆补记, 手簿必须填明页次, 注明观测人、 记录人、 计算人、 复核人、 观测日期、 起始时间、 气象条件、 使用的仪器和觇标的类型, 并详细记录观测时的特殊情况。因超限划去的观测记录应注明原因。未经复核和检算的资料严禁使用。
( 七) 、 测量质量的保证措施
执行现行有关测量技术规范, 保证各项测量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定期组织测量人员与相邻施工单位共同进行洞内外控制点联测, 保证控制点的准确性。
认真审核用于测量的图纸资料, 复测后方可使用, 抄录数据资料, 必须仔细核对, 且须经第二人核对。
各种测量的原始记录, 必须在现场同步完成, 严禁事后补记补绘, 原始资料不允许涂改, 不合格时, 应当补测或重测。
测量的外业作业必须采取多测回观测, 并形成合格检核条件; 内业工作, 坚持两组独立平行计算和相互校核。
重要的定位和放样, 必须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或测量环境下进行。
利用已知点( 包括控制点、 方向点、 高程点) 必须坚持先检测后用的原则, 即已知点检测无误或合格时才能利用。
注: 本施工测量方案由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黄石市李家坊隧道工程项目经理部工程技术部负责解释。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黄石市李家坊隧道工程项目经理部工程技术部
二〇〇九年四月二十一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