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涵洞的类型计算施工.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1224250 上传时间:2025-07-08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1.18MB 下载积分:14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涵洞的类型计算施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涵洞的类型计算施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涵 洞 第一节 涵洞类型及构造 涵洞是为宣泄地面水流而设置横穿路基排水构造物,由洞身和洞口建筑两部分组成,如图5—l。 图5—l 涵洞组成 a)洞口 b)洞身 一.涵洞分类 (一) 按建筑材料分 1.石涵 2.混凝土涵 3.钢筋混凝土涵 (二)按构造型式分 1.圆管涵 2.板涵 3.拱涵 4.箱涵 (三)按洞顶填土情况分 明涵是指洞顶不填土或填土小于50cm涵洞,适用于低路堤、浅沟渠;暗涵是指洞顶填土大于50厘米涵洞,适用于高路堤、深沟渠。 (四)按水力性能分 1. 无压力式涵洞 入口处水深小于洞口高度,有自由水面。 2.半压力式涵洞 入口处水深大于洞口高度,水流仅在进水口处充满洞口,其它部分均具有自由水面。 3.压力式涵洞 入口处水深大于洞口高度,在涵洞全长范围内都充满水流,无自由水面。 4.倒虹吸管涵 二、涵洞构造 (一)洞身构造 1.圆管涵 1)管身 是管涵主体部分,多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安装,圆管涵洞身由分段圆管节和支撑管节基础垫层组成,见图5-2。 图5-2 圆管涵洞身 ① 混凝土或浆砌片石基础 如(图5-4a),一般用于土质较软弱地基上。 ② 垫层基础 在砂砾、卵石、碎石及密实均匀粘土或砂土地基上,可做垫层基础,如图5—2。 ③混凝土平整层 在岩石地基上,可不作基础,在圆管下铺一层混凝土,其厚度一般为5cm,如图5-4 b) 图5—4 圆管涵基础(尺寸单位:cm) a)软弱地基;b)混凝土平整面 3)接缝及防水层 圆管涵多采用预制拼装施工,为防圆管接头漏水,应作接缝处防水处理,其形式如下: ①平口接头缝 a.如图5-5a), b.如图5-5b), c.如图5—5c), 图5—5 平口接头缝 ②企口接头缝 企口接头缝亦有三种形式,如图5—6。 图5—6 企口接头缝 2.盖板涵 洞身由盖板、涵台(墩)、基础、洞底铺砌、伸缩缝及防水层等部分组成(如图5-7)。 图5-7 盖板涵各组成部分 1) 盖板 盖板是涵洞承重结构部分,其厚度一般为15cm~40cm。做盖板石料强度等级应在40号以上。当跨径大或在无石料地区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其厚度为15cm~30cm,跨径为1.50m、2.0m、2.5m、3.0m、4.0m、5.00m。 2)涵台(墩)、基础及洞身铺底 一般用浆砌块、片石构成,也可采用现浇片石混凝土。砂浆强度等级为M2. 5或M5。 ①涵台(墩) 下部用砂浆及基础结成整体(图5-8a)。钢混盖板涵上部做成台(墩)帽(图5-8b)。 图5-8 盖板涵涵台(墩) ②基础及洞身铺底 涵台(墩)基础可随地基土不同而采用整体式或分离式。 基础厚度一般为60cm。 ③沉降缝及防水层 3.拱涵 拱涵各部分构造如图5—9,主要由拱圈、护拱、拱上侧墙、涵台、基础、铺底、沉降缝、防水及排水设施等部分组成。 图5-9 石拱涵各组成部分 1)拱圈 拱圈是拱涵承重结构部分,常采用等厚圆弧拱。 2)涵台(墩) 涵台(墩)是支撑拱圈并传递荷载至地基圬工构造物。 3)护拱 其作用主要用于保护拱圈,防止荷载冲击。护拱高度一般为矢高之半。 4)拱上侧墙、铺底多用M5或M2.5砂浆砌片石构成。流水以下部分用M5砂浆。 5)防排水设施及沉降缝 图5—10 石拱涵排水设施(尺寸单位:cm) 4.箱 涵 箱涵为整体闭合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良好整体性和抗震性能。仅在软土基上采用。箱涵构造及组成如图5—11。由钢筋混凝土涵身、翼墙、基础、变形缝部分组成。 图5-11 钢筋混凝土箱涵各组成部分 1)涵身 由钢筋混凝土组成,洞身断面一般为长方形或正方形 。箱涵壁厚一般为220 mm~350 mm,箱涵内壁面四个折角处往往做成45°斜面,以便于施工脱模,其尺寸为5cm× 5cm。 2)翼墙 壁厚一般为300 mm~400 mm。翼墙主要用于洞身及进出口锥坡连接,支挡路基填土。当采用八字墙洞口时,可不作翼墙。 3)基础 箱涵基础一般为双层结构。上层为混凝土结构,厚100 mm,下层为砂砾石垫层,厚度为400 mm~700 mm。变形缝设在洞身中部,同基础变形缝设置一道。用40 mm× 60 mm槽口设于顶、底板上面和侧墙外面。过水不设油毛毡,填塞沥青麻絮再灌热沥青。 (二)洞口建筑 洞口是洞身、路基、河道三者连接构造物。洞口建筑由进水口、出水口和沟床加固三部分组成。洞口作用是:一方面使涵洞及河道顺接,使水流进出顺畅;另一方面确保路基边坡稳定,使之免受水流冲刷。一般需要对涵洞洞身底面及进出口底面进行加固铺砌。 涵洞洞口类型很多,其中八字式、端墙式、跌水井是常用形式。 1.八字式洞口 1)正八字式洞口 ⑴涵洞及路线正交 八字翼墙布置成对称正翼墙,即沿洞口外张相同角,此时角等于水流出入洞口扩散角,一般角做成30°,也可为0。八字式洞口由八字墙构成,如图5—12。 图5-12 八字式洞口 有时为缩短翼墙长度,减少墙身圬工数量并使涵洞及沟槽顺接,可将翼墙末端做成矮墙潜入式八字墙,如图5—13。 图5-13 潜入式八字翼墙 a)接小锥坡 b)接水渠 当β=0°时,八字墙墙身及公路中线垂直,叫直墙式洞口,如图5—14。适用需集纳和扩散水流或仅疏通两侧农田灌溉情况。直墙式洞口翼墙短且洞口铺砌少,较经济。 图5—14 直墙式洞口 2.斜八字墙洞口 当涵洞轴线及路线走向斜交时,可以按以下两种型式布置八字翼墙: 1)洞口帽石方向及路线方向平行,即斜做洞口,如图5-15示。 θ角为水流扩散角,角为涵轴线方向垂线及路中线夹角(即涵洞斜度)。故。 不超过60°最经济。如图5-15 在反翼墙情况下,,当=0°,翼墙工程数量最小,最经济。 5-15 斜交斜做洞口 2)正做洞口 一般采用正翼墙,较长翼墙叫大翼墙,较短叫小翼墙。端墙和帽石可做成台阶式或斜坡式两种。如图5—16。大翼墙角愈小愈经济;小翼墙=时最为经济。 图5—16 斜交正做洞口 图5—17 正做洞口 2.端墙式洞口 在涵台两端修一垂直于台身并及台身同高矮墙叫端墙(又叫一字墙)。图中a)、b)在沟床稳定、土质坚实情况下采用。c)用于洞口有人工渠道或不受冲刷影响岩石河沟上。改善水力条件可在c)沟底设置小锥坡构成。d)、e)仅在洞口路基边坡设直立式挡墙才采用。 图5-18 端墙式洞口 端墙配锥形护坡洞口是最常用一种洞口。如图5—19。其端墙亦可做成斜坡式或台阶式。 图5-19 端墙式斜洞口 3.跌水井洞口 当天然河沟纵坡度大于50%或路基纵断面设计不能满足涵洞建筑高度要求、涵洞进口开挖大以及天然沟槽及洞口高差较大时,为使沟槽或路基边沟及涵洞进口连接,常采用跌水井洞口形式。其形式可有边沟跌水井洞口及一字墙跌水井洞口两种,如图5—20、5—21前者主要适用于内侧有挖方边沟涵洞进水口,后者适用于一般陡坡沟槽跌水。 图5—20 边沟跌水井洞口图 5—21 一字墙跌水洞口 4.扭坡式洞口 如图5—22。 图5-22 扭坡式洞口 5.平头式(领圈式)洞口 如图5—23,常用于钢筋混凝土管涵,因需制作特殊洞口管节模板,很少用。 6.走廊式洞口 如图5—24。这种洞口施工较复杂,目前较少采用。 图5—23平头式洞口 图5—24走廊式洞口 第二节 涵洞设计及计算 一. 涵洞设计 (一)涵洞勘测步骤 涵洞勘测目,在于收集和初步整理出涵洞设计所需外业资料。 1.外业测量 1)勘测前准备工作 2)现场测量 ⑴确定涵洞位置 ⑵河沟纵断面测量 ⑶测绘涵位地形图 ⑷地质勘探 ⑷外业核对 (二)涵洞设计 1.涵洞平面布置 涵洞位置一般应服从路线走向,只有遇到大洼深沟或及路线斜交夹角太小,工程量过大或施工困难时,在不降低路线标准前提下局部调整路线,使之从较好涵位通过。 1)涵洞应布置在地质条件良好,地基稳定地段。 2)涵洞位置和方向布设,应尽量及水流方向一致,以使水流顺畅。 3)山区河沟涵洞布设 ⑴尽量保持河沟水流天然状态,一般应一沟一涵,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改沟合并; ⑵设置截水沟地段,在截水沟排水出口处应设置涵洞(图5-25)。 图5-25 截水沟急流槽处设涵洞 4)平原区河沟涵洞布设 ⑴平原区应根据农业灌溉所需天然河沟和人工渠道位置按天然排洪系统设置涵洞, ⑵路线通过较长低洼地带及泥沼地带时,可根据水流分布及洼地积水情况,在地面具有天然纵坡地方多设置涵洞,以防止排水不畅及较长期积水。 2.涵洞立面布置 1)平坦地段一般形式 如图5-26 ,在天然沟床纵坡较小且涵长较短时采用。按水流临界坡度(一般为1%~5%)设置涵底纵坡,并在进口做适当开挖。 5-26平坦地段洞身布置 2)斜坡布置形式 当天然沟床纵坡大于5%~10%时,常采用斜坡布置形式。常见布置形式如下: ⑴洞身不变仍作一般布置形式,在进水口作跌水井或急流槽。如图5-27。 图5-27 斜坡地段洞身布置 a) 跌水井进口;b) 急流槽进口 ⑵设置填方涵洞。如图5-28。斜坡坡度一般为1:0.75~1:1.5。 图5-28 填方涵洞 ⑶当为非岩石河沟纵坡在10%以下,岩石河沟纵坡在30%以下时,可采用斜置式斜坡涵,如图5—29,并可结合实际情况采用齿状基础、扶壁式基础及台阶形基础等形式。 图5-29 斜置式斜坡涵 a)齿状基础;b)扶壁式基础,c)台阶形基础 ⑷当非岩石河沟纵坡大于10%,岩石河沟纵坡大于30%时,可采用平置式斜坡涵(又叫阶梯式),如图5—30。 图5—30 平置式斜坡涵 3.涵洞孔径确定 1)计算方法确定涵洞孔径 ⑴涵洞孔径一般是通过调查访问,根据河沟断面形态采用流量-孔径计算法计算。 ⑵涵洞涵前水深可以低于涵洞净高或高于涵洞净高,按照涵前水深是否淹没洞口以及进水口建筑形式,涵洞可分为压力式、半压力式、无压力式(本章介绍)三种水力图式。 各类定型涵洞孔径计算简化公式: ①盖板涵及箱涵 (5-2) (5-3) ②石拱涵 (5-4) (5-5) ③圆管涵 (5-6) (5-7) 式中: —设计流量 (m3/s) —涵前水深(m),如图5-31所示,根据水面降落曲线近似地按下式计算: (5-8) —洞口处水流深度(m),按洞口最小净高控制; (5-9) —进水口处壅水降落曲线水深计算系数,通常采用=0.87; —涵洞净空高度(m),计算时可先初步拟定; —进水口涵洞净空高度(m),净空高度规定见表5-3 —涵洞净宽,即净跨径。 无压力式涵洞顶点至最高流水面净高 表5-3 涵 洞 类 型 圆 管 涵 拱 涵 矩形涵 进口净高(或内径)h(m) ≤3 ≥h/4 ≥h/4 ≥h/6 >3 ≥0.5m ≥0.75m ≥0.5m 2)确定涵洞孔径经验方法 ⑴估算法 ①对于有明显河槽、河岸稳定、无冲刷现象河沟,可以按以下三种情况估定孔径: a. 洪水不溢槽,水深小于0.5m,以水面宽度一半来估定; b. 洪水不溢槽,水深超过0.5m,以水面宽度及沟底宽度之和一半来估定; c. 洪水溢槽,采用沟顶宽度,再考虑溢槽水深和泛滥宽度,酌情加大孔径; ②对于冲刷痕迹显著河床最好在上、下游选择比较稳定河段,参照以上方法估定孔径。如无上述条件,可用沟顶宽来估定。 ③对于河槽明显、河岸稳定、无冲刷现象但调查不到洪水位时,可用沟顶宽和沟底宽之和一半来估定孔径; ⑵不考虑水文条件情况 ①山区地形复杂工程艰巨地段,为避免高填深挖而设置旱涵,以及山区狭窄干谷和瀑布型深沟,可直接根据地形结合路线要求、基础条件以及经济原则确定孔径。 ②人工排灌渠道上涵洞,应根据灌溉流量和当地水利部门及有关单位意见确定孔径,一般以不压缩渠道过水面积为宜。 ③涵洞下兼做其他通道时,应按相关规范要求净空确定孔径。 ④一般汇水面积很小,经常无水干沟、小型农田灌溉渠、路基边沟排水涵多按最小孔径设涵。涵洞最小孔径要求如下表。 涵洞最小孔径 表5-4 涵洞长度(m) 最小孔径及净高(m) L≤15 0.75 15<L≤30 1.00 L>30 1.25 农田灌溉 0.50 4.涵洞设计 1)在公路工程中涵洞数量多,设计工作量较大,因而在公路设计文件中一般只要求对每道涵洞绘一纵断面图,故叫涵洞布置图。对于斜涵还要求绘出平面图。 2)绘图步骤及示例 ⑴绘图步骤 ⑵示例 3)涵洞设计成果 ⑴初步设计阶段 按1996年交通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规定,在初设阶段涵洞设计应完成主要成果是涵洞表。表中应列出中心桩号、孔径、结构类型、交角、填土高度、孔数及孔径、长度、进出口形式、设计流量及主要工程、材料数量等。 ⑵施工图设计阶段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主要完成涵洞工程数量表和涵洞设计图。 ①涵洞工程数量表 列出中心桩号、交角、孔数及孔径、涵长,结构类型、进出口形式,采用标准图编号、工程及材料数量(包括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通过明涵预埋件)等。 ②涵洞设计图 a.布置图 绘出设置涵洞处原地面线及涵洞纵向布置,斜涵尚应绘出平面和进出口立面,示出地基土质情况,各部尺寸和高程。比例尺用1:50~1:200。 b.结构设计图 采用标准图,注明标准图名称及编号,不再绘设计图。比例尺用1:50~1:200。 在绘制布置图和结构设计图时,首先要确定下列各项内容: a)涵洞跨径确定 按设计流量确定涵洞净跨径,应结合涵下净高,根据计算涵洞净跨径选用标准跨径。 b)标高确定 涵洞顶面设计标高应服从路线纵断面要求,可从路线设计标高(即路基边缘设计标高)推算。如果是老涵改建,涵底标高应考虑涵洞进出口沟底标高,确定涵底中心标高。 c)明涵及暗涵(涵顶填土厚度) 跨径小,涵下净高过大,可修暗涵。反之,可修明涵。 d)涵洞尺寸确定 根据涵下净高,选择及涵下净高相适应台身厚度和墩身厚度。应结合石料和砂浆强度综合考虑。盖板、拱圈厚度可根据荷载等级参照标准图选定,并确定盖板中钢筋数量。 e)材料强度等级选用 一条路线中所用石料、砂浆按部位尽量选同一强度等级,以避免在施工中出现错误。 f)洞口型式 根据涵洞进出口地形和流量大小选用洞口建筑型式,进出水口处河床都必须铺砌。 g)地基应力 设计涵位处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规范(如套用标准图,涵位处地基承载力必须大于标准图所要求地基承载力)。当地基承载力低于要求时,应采取扩大基础或采取加固措施。 h)工程量 在设计图中,必须计算涵洞各部分工程量(如采用标准图,可从图中查出),并列表。 i)图纸说明 设计图纸说明中应标明:设计荷载、尺寸单位、地基承载力要求、各种材料强度等级以及其它必要说明。 4)标准图套用 二、涵洞长度及洞口工程数量计算 (一) 涵洞长度计算 1)正交涵洞 ⑴路基边坡无变坡时 涵洞长度分上游半部、下游半部分别计算,如图5-33 涵长 (5-10) 同理: (5-11) 式中:—路基左右侧宽度(包括弯道加宽值)(m); —涵洞进口帽石顶面至基础顶面高度(m); —涵洞出口帽石顶面至基础顶面高度(m); —帽石顶面宽度(m); 1:m—路基边坡坡度; —路基左右侧边缘设计标高及涵洞中心基础顶面标高之差,在弯道上应考虑超高加宽影响(m); i— 涵底纵坡度(%) 图5-33 路基边坡无变坡时涵长计算 ⑵路基边坡有变坡时 图5-34 路基边坡有变坡时涵长计算 如图5-34,按几何关系可推出涵长计算公式为: (5-12) (5-13) 式中:1:m—接近路基顶面处路基边坡度; 1:m1—接近涵洞处路基边坡度; h—路基边坡变坡点至路基边缘高度(m)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2)斜交涵洞 斜交涵洞洞口有斜交斜做(称斜做洞口)和斜交正做(称正做洞口)两种形式。斜做洞口端墙及路中线平行,及涵洞轴线斜交;正做洞口端墙及路中线斜交及涵洞轴线垂直。 ⑴斜做洞口涵长计算 如图5-35,推得涵长计算公式如下: (5-14) (5-15) 式中:—涵洞斜度; —沿涵洞轴线方向涵底纵坡,=; —涵轴线处路基左、右边缘设计标高及涵洞中心基础顶面标高之差,在弯道上应考虑超高加宽影响(m);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图5-35 斜交斜做涵洞涵长计算 ⑵正做洞口涵长计算 ①帽石平置式正做洞口 如图5-36所示,此时,洞口帽石在同一水平面上,由几何关系得: (5-16) (5-17) (5-18) 将式5-17 、5-18 代入式5- 16化简后得: (5-19) (5-20) 式中:—帽石长度(m); 图5-36 斜交正做涵洞帽石平置式洞口涵长计算 ②帽石斜置式洞口 为减少工程数量通常将斜交正做洞口帽石做成台阶式或斜坡式,如图5-37所示,此时两侧八字墙高度各不相同。 图5-37 斜交正做涵洞帽石斜置式洞口涵长计算 如图5-37,得涵长计算公式: (5-21) (5-22) 式中:—涵洞进出口处小八字翼墙帽石顶面至涵洞基础顶面高度(m),如图5-37;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图5-37中为大小八字墙之高差,即: (5-23) (5-24) 式中:—涵洞进出口处大八字翼墙帽石顶面至涵洞基础顶面高度(m); —涵洞进出口处涵洞轴线帽石顶面至涵洞基础顶面高度(m),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图5-38 斜交正做涵洞帽石斜置式洞口涵长计算 (二)洞口工程数量计算 1.八字翼墙 1)各种尺寸计算 ⑴涵洞轴线及路线走向正交 涵洞轴线及路线走向正交时,八字翼墙布置成对称正翼墙,如图5-39所示。 图5-39正交涵洞出、入口八字翼墙布置型式 ⑵涵洞轴线及路线走向斜交 涵洞轴线及路线走向斜交时,翼墙有斜交斜做及斜交正做两种,翼墙尺寸如下: ①正、反翼墙尺寸(斜交斜做) 正、反翼墙用来配合斜交斜做涵洞洞口形式,正翼墙是向涵洞轴线外侧方向倾斜β角翼墙,反翼墙则是向涵洞轴线方向倾斜翼墙。如图5-40所示,正、反翼墙尺寸按以下各式计算:(5-25)-(5-36) 图5-40 正、反八字翼墙大样 ②大、小翼墙尺寸(斜交正做) 如图5-40,大、小翼墙尺寸按以下公式计算(5-38)-(5-49) 图5-41 大、小翼墙尺寸 2)工程数量 ⑴墙身体积(一个翼墙) (5-50) 通常情况下,;=30°;墙顶宽=0.4m;=4时,公式可简化为: (5-51) 其中:当时,=0.014;当时,=0.059; 对于斜交正做洞口大、小翼墙,式中应分别是及,并且体积应作如下修正: 大翼墙:; 小翼墙:(其中:) ⑵八字墙基础体积 (5-52) 式中: —八字翼墙基础厚度(m)。 通常情况:=1.5;=30°;=0.4(m);基础垂直襟边0.10 m (或0.2m);=4时: (5-53) (=0.40m;=0.20m;) (5-54) (=0.20m;=0.10m;) ⑶翼墙墙顶面积 (5-55) 2. 锥形护坡 1)主要尺寸 ⑴正锥坡 正锥坡一般为椭圆锥体1/4,如图5-42所示。 锥底椭圆方程: (5-56) 锥底椭圆面积: (5-57) 锥底椭圆周长: (5-58) 椭圆锥体体积: (5-59) 锥底椭圆长半轴: (5-60) 锥底椭圆短半轴: (5-61) (5-62) (5-63) 以上各式符号意义见图5-41 ,其中椭圆周长系数K见表5-5。 椭圆周长系数 表5-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0025 1.0100 1.0226 1.0404 1.0635 1.0922 1.1269 1.1679 1.2162 1.2732 图5-42 正锥坡 ⑵斜锥坡 斜交正做洞口时,洞口一字墙可做成斜坡式或台阶式,两端锥坡高度不等。 当路基边坡为1:m时,锥坡顺涵洞方向坡度为1:m。如图5-43,斜锥坡各部分尺寸如下: 锥坡长半轴: (5-64) (5-65) 图5-43 斜锥坡 锥坡短半轴: (5-66) (5-67) 锥坡顺涵洞方向坡度: (5-68) 两锥坡高差为: (5-69) 式中:—洞口帽石做成斜坡式或台阶式倾斜率; (5-70) 通常情况下,锥坡高度取低锥坡高度及涵洞顶高度相等,如图5-43,即,即高锥坡高度为: (5-71) 计算后如果时则取: (5-72) 再用反算,使坡度变缓,以使锥顶不超过路基。 2)工程数量 ⑴锥坡填土体积 (5-73) 式中:—土锥坡平均高度,可按下式计算: (5-74) (5-75) (5-76)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⑵锥坡片石砌体体积 (5-77) ⑶锥坡片石基础砌体体积 由锥底椭圆周长及基础断面尺寸可求得: (5-78) 式中:—锥坡基础宽度(m); —锥坡基础厚度(m);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⑷锥坡表面积 (5-79) 第三节 涵洞施工 一、施工准备 1.涵洞开工前应根据设计资料进行现场核对,核对时还需注意农田排灌要求,如确需变更设计时,按有关变更设计规定办理。 2.地形复杂陡峻沟谷涵洞、斜交涵洞、平曲线和纵坡上涵洞,如设计单位未提供施工详图时,应先绘出施工详图,然后再依图放样。 二、施工测量 1. 根据施工需要补充水准点、涵洞轴线控制桩。 2. 当地形平坦具有良好丈量条件时,可采用直接丈量法进行涵台(墩)定位。 3. 测量放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核对涵洞纵横轴线地形剖面图是否及施工设计图相符; 2)涵洞长度及涵底标高是否正确; 3)对斜交涵洞、曲线上和陡坡上涵洞,必须考虑斜交角、加宽、超高和纵坡对涵洞具体位置、尺寸影响,并注意锥坡、洞口八字翼墙、一字墙和涵洞墙身顶部及上下游调治构造物位置、方向、长度、高度、坡度使之符合技术要求。 三、管涵施工 1.圆管成品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21.2.1条规定。 2.当管身直接搁置在天然地基上时,应按设计要求将管底土层夯压密实,并做成及管身弧度密贴弧形管座,安装管节时应注意保持完整。若管涵底土层承载力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必须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4.4条规定进行处理。 当管涵采用混凝土或砌体基础时,基础上面应设置混凝土管座,其顶部弧形面应及管身紧密帖合,使管节受力均匀。 3.安装管节时必须做到: 1)应注意按涵洞顶填土高度取用相应管节。各管节应顺流水坡度安装平顺,当管壁厚度不一致时应调整高度使管节内壁齐平,管节必须垫稳坐实,管节内不得留杂物。 2)对插口管,接口应平直,环形间隙应均匀,并应安装特制胶圈或用沥青、麻絮等防水材料填塞,不得有裂缝、空鼓、漏水等现象;对平接管,接缝宽度应不大于10~20mm,禁止用加大接缝宽度来满足涵洞长度要求;接口表面应平整,并用有弹性不透水材料嵌塞密实,不得有间断、裂缝、空鼓和漏水等现象。 四、倒虹吸管涵施工 1.倒虹吸管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或混凝土圆管,进出水口设置竖井,包括放淤沉淀井。 2.倒虹吸管涵属压力式涵洞,施工时管节接头及进出水口砌缝应特别严格,不漏水。填土覆盖前应做灌水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填土。 3.倒虹吸管如必须在冰冻期施工时,除应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第14章冬期施工规定办理外,还应在冰冻前将管内积水排出,以防冻裂。 五. 拱涵、盖板涵施工 1. 基础开挖及地基承载力要求均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2.涵台(墩)砌筑或混凝土浇筑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施工规定。 3.拱圈和出入水口拱上端墙施工,应由两拱脚向拱顶同时对称进行。 4.钢筋混凝土、混凝土拱圈和盖板混凝土采用现浇时,浇筑宜连续进行避免施工接缝,当涵身较长时,可沿长度方向分段进行,接缝设在涵身沉降缝处。 5.预制钢筋混凝土拱圈和盖板时,模板、钢筋等应按规范要求办理。预制涵洞盖板时,应注意检查上下面方向,避免预制、运输、安装时把板上、下面反置。斜交涵洞必须注意斜交角方向(即左斜交或右斜交),避免发生反向错误。 6.拱涵拱架拆除和拱顶填土分下列两种情况: 1)拱圈砌筑砂浆或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时,方可拆除拱架,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回填土; 2)在拱架未拆除情况下,拱圈砌筑砂浆或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时,可进行拱顶填土,但在拱圈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后,方可拆除拱架。 涵洞施工质量标准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第21.5条控制。 54 / 54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隧道涵洞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