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科技风创新设计大赛策划书模板.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1201473 上传时间:2025-07-05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77.35KB 下载积分:14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风创新设计大赛策划书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科技风创新设计大赛策划书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技风创新设计大赛策划书 - 45 -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重庆大学第十届城环科技风创新设计大赛 策划书 主办方: 城环学院科协 .11- .11. 目录 目录 - 1 - 一、 活动背景 - 2 - 二、 活动主题 - 2 - 三、 活动目的及意义 - 2 - 四、 参赛时间地点及对象 - 3 - 五、 参赛作品要求 - 3 - 六、 比赛规则 - 4 - 七、 人员安排 - 5 - 八、 前期准备 - 6 - 九、 活动流程图 - 8 - 十、 活动流程 - 9 - 十一、 后期工作 - 20 - 十二、 评分细则 - 20 - 十三、 大赛奖励机制 - 21 - 十四、 应急预案 - 21 - 十五、 经费预算 - 24 - 十六、 注意事项 - 25 - 十七、 可行性分析 - 26 - 十八、 亮点分析 - 27 - 十九、 附录 - 28 - 一、 活动背景 近年来, 中国进入了发展转型期, 也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瓶颈期, GDP增长速率有所下降; 而无论是经济的持续发展还是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 都需要强而有力的政策作为后盾和科技创新进行刺激。而”既要绿水青山, 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 不要金山银山”的誓言也将箭头直指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作为知识与文化代名词的大学生理应挑起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的重担。而初入大学的大一新生在科技创新方面有着惊人的创造力, 却普遍缺乏将创造力展示、 实现的综合能力, 需要一次科学严谨而正式的活动的磨砺。 二、 活动主题 科创新风, 助力减排 三、 活动目的及意义 1. 此次院赛旨在让学生熟悉科技创新比赛的流程, 为大型比赛预热: 大学四年乃至研究生时期有非常多的科研竞赛, 其形式和强度都是新生从未接触过的。而经过这次比赛, 她们能积累比赛经验, 更好地面对将来的更高平台的比赛。 2. 经过本次比赛, 增强学生的”减排”意识: 选手亲历减排的构思、 实施过程, 从中也对减排、 环保有了更深的了解, 也能体会到减排的必要性, 从而增强减排意识、 环保意识。 3. 培养参赛选手的动手实践能力: 本次大赛要求选手经历发现灵感、 构思设计、 讨论细化、 实施的完整过程, 能极大地锻炼选手缜密的思维能力、 信息的搜集能力等综合实践能力。 4. 提高举办单位的合作精神、 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 本活动对组织比赛的城环科协人员也有较高的要求, 需要她们拥有团队精神、 紧密合作、 认真完成任务; 在一次次的活动准备、 实施中锻炼自己、 相互磨合, 成为一支有组织有能力的优秀队伍。 5. 提高城环学院、 城环科协在校内的知名度: 大赛面向全校所有学院学生, 经过高参与面和良好的宣传来让大家了解城环学院的内涵和义务, 了解城环科协的实力和追求。 6. 大赛产生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作品或创新技术, 能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作用: 作品的高质量、 高创新是我们一贯追求的目标, 许多优秀的项目正来自于此; 而参赛作品能够实际应用也是我们追求的的终极目标。 7. 给新生提供与研究生、 专家、 教授交流、 学习的机会: 本次大赛有导师制、 研究生组队制, 能够给选手提供绝佳的与专家、 学者面对面交流的难得机会; 除了比赛本身, 这些交流机会也将是选手宝贵的财富。而这些交流也能让专家学者了解到新鲜的思想、 也会给她们提供宝贵的灵感。 四、 参赛时间地点及对象 时间: 11月15日至 11月5日 地点: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 对象: 全校学生 五、 参赛作品要求 1. 本次大赛以”科创新风, 助力减排”为主题分为两个大类: A类: 学术类作品 A1: 调研( 需要提交调研报告) A2: 论文( 需要提交论文) B类: 科技创作类作品 B1: 科技含量较高, 专业性较强, 制作成本较高作品( 需要提交作品分析报告, 重点放在技术操作可行性分析) B2: 投入较少, 关于减排的小创造( 需要提交作品设计原理说明、 作品分析报告及作品模型) 2. 作品提交流程: A、 B两个大类作品提交均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初期作品提交( 关于作品的基本构想) 第二阶段: 中期作品提交( 提交论文、 科技制作、 调研报告的初稿) 第三阶段: 最终作品提交( 提交作品成品, 即调研报告、 论文、 B1类分析报告, 重点放在技术操作可行性分析、 B2类设计原理说明、 作品分析报告及作品模型) 六、 比赛规则 1. 本次大赛需以3-5人团体报名参加, 设队长一名, 团体成员或队长不得同时为其它团体成员或队长; 2. 未组队成功的个人能够在填写报名表时说明并请求组委会协调组队; 3. 报名之后, 需紧跟大赛赛程分阶段上交作品, 超过截止日期后仍未上交作品的小组视为自动弃权; 4. 队长不得一人代表全队参加之后的各项活动, 至少要3名成员( 包括队长) 出席; 5. 参赛队伍可在中途退出比赛; 6. 参赛队伍的成员不得随意更换, 更换需经过组委会的批准。队长可在团队内部更换, 仅能更换一次; 7. 组委会可为团队提供相关的学术资源支持; 8. 提交的作品不得抄袭她人成果, 若出现作品雷同或类似, 由组委会负责判定是否为抄袭, 一经确认, 当即取消参赛资格; 9. 若创意想法雷同, 且判定不为抄袭, 先提交申请表的队伍有优先权; 10. 报名截止时间之后上交报名表的参赛队伍报名视作无效。 七、 人员安排 项目 具体任务 人员名称 前期宣传 宣传材料准备 马梦雅、 廖倩玉 新媒体、 通知科协会员、 QQ群 龚文辉 视频、 海报展板制作 刘嘉怡 看守宣传棚 张一鸣 创立报名群 杨鹏 开题报告大会 主持召开大会 向先富 场地的申请与安排 徐理道 教授书记等相关人员的联系 舒心 维持现场秩序, 提供后勤保障 张一鸣 作品培训会 主持召开大会 向先富 场地的申请与安排 徐理道 研究生、 教授等相关人员联系 舒心 维持现场秩序, 提供后勤保障 张一鸣 报名截止 qq群上报名人员整理 田昊洋 纸质报名表人员整理 许希冉 电子邮箱报名整理 张兰兰 汇总所有报名人员信息 雷涵 初期作品评审、 分类 接收、 发送参赛小组邮件, 接收、 发送教授评审邮件 张兰兰 将参赛作品分类 陈月曦 联系评审作品的教授联系评审作品的教授 舒心 研究生本科生交流会暨学术沙龙 主持召开大会 向先富 场地的申请与安排 徐理道 研究生等相关人员联系 舒心 维持现场秩序, 提供后勤保障 张一鸣 中期作品评审 接收、 发送参赛小组邮件, 接收、 发送教授评审邮件 张兰兰 联系评审作品的教授 舒心 A、 B类后期答辩会 主持召开大会 向先富 场地的申请与安排 徐理道 教授评委等相关人员的联系 舒心 维持现场秩序, 提供后勤保障 张一鸣 颁奖仪式 主持召开大会 向先富 场地的申请与安排 徐理道 书记、 教授、 礼仪小姐等相关人员的联系 舒心 维持现场秩序, 提供后勤保障 张一鸣 八、 前期准备 1. 宣传材料准备 1) 宣传海报制作与打印 2) 宣传单制作与打印 3) 宣传展板制作 4) 宣传视频制作 5) 报名表打印 注: 报名表见附录一。 2. 宣传活动 1) 新媒体 ① 内容: 面向全校推送城环科技风创新设计大赛相关消息, 并告知参赛要求及报名内容, 鼓励大家积极参与。 ② 地点: 微信、 易班公众平台 ③ 负责人: 龚文辉 2) 通知科协会员 ① 内容: 科协各部门向其会员宣传城环科技风创新设计大赛相关消息, 并告知参赛要求及报名内容, 鼓励大家积极参与。 ② 负责人: 龚文辉 3) QQ群 ① 内容: 发送城环科技风创新设计大赛相关消息, 并告知参赛要求及报名内容, 鼓励大家积极参与。 ② 地点: 相关QQ群 ③ 负责人: 龚文辉 4) 视频 ① 内容: 联系宿管阿姨, 播放宣传介绍视频。 ② 地点: 一楼大厅有大屏幕的舍区 ③ 负责人: 刘嘉怡 5) 海报展板 ① 内容: 粘贴城环科技风宣传海报; 设立宣传展板。 ② 地点: 舍区公告栏、 一食堂二食堂广场 ③ 负责人: 刘嘉怡 6) 宣传棚 ① 内容: 发放宣传单; 向前来咨询的人讲解城环科技风相关内容; 提供报名表。 ② 地点: 一食堂东广场 ③ 负责人: 张一鸣 注: 为确保比赛的公平公正性, 所有宣传不得透露此次赛题相关内容。 3. 创立报名群 1) 内容: 邀请对参赛感兴趣的人加入QQ群进行有关比赛的讨论; 发布比赛相关消息。 2) 负责人: 杨鹏 4. 时间安排 时间 项目 负责人 11.7-11.9 宣传材料准备 马梦雅、 廖倩玉 11.9-11.14 新媒体、 通知科协会员、 QQ群 龚文辉 视频联系老师、 海报展板 刘嘉怡 宣传棚 张一鸣 11.8 创立报名群 杨鹏 注: 负责人联系方式见附录二。 九、 活动流程图 报名截止 作品培训会 开题报告大会 中期作品评审 研究生本科生交流会暨学术沙龙 初期作品分类、 评审 后期答辩会+最终作品评分 研究生本科生组队完成, 共同完成后期作品 颁奖仪式 十、 活动流程 1、 开题报告大会 1) 时间: 11月15日下午2点至5点 2) 地点: D1137 3) 大会进程: 时间 步骤 11月9日—11月14日 申请场地 11月15日13:40—13:55 参赛人员到场就座; 13:55—14:00 书记、 教授、 老师和历届获奖代表就座 14:00—17:00 主持人宣布第十届城环科技风正式开始 主持人介绍就座的书记、 教授、 老师和历届获奖代表 专业教授发言, 介绍城环科技风 历届获奖代表发表获奖感想 书记发言, 公布本届城环科技风的主题和内容 后勤负责人分发报名表及参赛手册 主持人宣读本届城环科技风的赛程和参赛要求 主持人宣布大会结束, 老师和参赛人员依次离场 注: 报名表见附录一; 参赛手册见附录七。 4) 人员安排: 负责人 项目 工作 向先富 主持 主持召开大会 徐理道 场地负责 场地的申请与安排 舒心 人员联系 研究生、 教授等相关人员联系 张一鸣 后勤负责 维持现场秩序, 提供后勤保障 注: 负责人联系方式见附录二。 2、 作品培训会 1) 时间: 11月16日下午2点至5点 2) 地点: D1137 3) 大会进程: 时间 步骤 11月10日—11月15日 申请场地 11月16日13:40—13:55 参赛人员到场就座; 13:55—14:00 教授、 研究生就座 14:00—17:00 主持人宣布培训会开始 主持人介绍教授 教授发言, 提供竞赛的相关方向 研究生发言, 提供竞赛的相关经验 参赛人员提问 主持人宣布大会结束, 老师和参赛人员依次离场 4) 人员安排: 负责人 项目 工作 向先富 主持 主持召开大会 徐理道 场地负责 场地的申请与安排 舒心 人员联系 研究生、 教授等相关人员联系 张一鸣 后勤负责 维持现场秩序, 提供后勤保障 注: 负责人联系方式见附录二。 3、 报名截止 1) 时间: 网上11月23日24:00前, 纸质11月23日18:30前 2) 地点: D1125( 纸质报名表的统一收集) 3) 流程: 时间 步骤 11月17日—11月22日 申请场地 11月15日—11月23日 现场报名表的收集, 电子报名表的网上受理, 具体时间见上文 11月23日17:50—18:40 纸质报名表的统一收集, 在D1125同意收集, 逾期不候 11月24日0:00—11月11月30日24:00 所有报名表的信息收集、 整理, 完成成员报名统计表, 发布到各官方qq群上, 如有错误、 遗漏, 选手能够与联系人交流 注: ① 特殊情况( 如: 报名表填写不规范) 延期处理, 详见应急预案; ② 报名统计表见附录三。 4) 人员安排 负责人 项目 工作 田昊洋 qq报名 qq群上报名人员整理 贾如雪 纸质报名表收集 收集纸质报名表 许希冉 纸报名表报名 纸质报名表整理 张兰兰 电子邮箱报名 电子邮箱报名整理 雷涵 报名表汇总 汇总所有报名人员信息 许文婷 通讯员 发布信息, 接收反馈 徐理道 场地负责 场地的申请与安排 注: 负责人联系方式见附录二。 4、 初期作品评审、 分类 1) 时间: 12月16日中午12点至26日中午12点 2) 地点: 网上 3) 评审形式: 时间 步骤 组队完成—12月16日 参赛小组填写课题初期报告书, 并制作成邮件形式 12月16日0:00—12月17日24:00 选手将邮件16日、 17日两天发送给到主办方指定邮箱 12月18日 主办方将作品分为A、 B类, 并转发给相关教授 12月19日—12月25日 教授评审作品的创新性、 科学性、 科学性, 并将评审发送到主办方指定邮箱 12月26日 主办方与将评审内容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于发送给参赛 注: 课题初期报告书格式见附录四。 4) 人员安排 负责人 项目 工作 张兰兰 邮件收发 接收、 发送参赛小组邮件, 接收、 发送教授评审邮件 陈月曦 参赛作品分类 将参赛作品分类 舒心 人员联系 联系评审作品的教授 注: ① 主办方指定邮箱: ; ② 作品分类标准见附录; ③ 负责人联系方式见附录二。 5、 研究生本科生交流会暨学术沙龙 1) 时间: 1月15日下午2点至5点 2) 地点: D1137 3) 大会进程: 时间 步骤 1月9日—1月14日 申请场地 1月15日13:40—13:55 后勤人员根据参赛小组的作品类型带领参赛小组就座 13:55—14:00 研究生进场就座 14:00—16:40 主持人宣布交流会开始 各个参赛小组邀请研究生讨论 16:40—17:00 讨论结束后向工作人员汇报讨论结果 主持人宣布讨论会结束, 研究生和参赛人员依次离场 4) 人员安排 负责人 项目 工作 向先富 主持 主持召开大会 徐理道 场地负责 场地的申请与安排 舒心 人员联系 研究生等相关人员联系 张一鸣 后勤负责 维持现场秩序, 提供后勤保障 注: 负责人联系方式见附录二。 6、 中期作品评审 ① 时间: 3月1日中午12点至11日 ② 地点: 网上 ③ 评审形式: 时间 步骤 12月26日—3月1日( ) 参赛小组填写课题中期报告书, 并制作成邮件形式 3月1日0:00—3月2日24:00 选手将邮件16日、 17日两天发送给到主办方指定邮箱 3月3日 主办方将作品分为A、 B类, 并转发给相关教授 3月4日—3月10日 教授评审作品的创新性、 科学性、 科学性, 并将评审发送到主办方指定邮箱 3月11日 主办方与将评审内容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于发送给参赛选手 注: ① 主办方指定邮箱: ; ② 课题初期报告书格式见附录四。 4) 人员安排 负责人 项目 工作 张兰兰 邮件收发 接收、 发送参赛小组邮件, 接收、 发送教授评审邮件 陈月曦 参赛作品分类 将参赛作品分类 舒心 人员联系 联系评审作品的教授 注: 负责人联系方式见附录二。 7、 研究生本科生组队 1) 时间: 网上3月31日24:00前, 纸质3月31日18:30前 2) 地点: D1125( 纸质报名表的统一收集) 3) 流程: 时间 步骤 2月23日—2月28日 申请场地 3月1日—3月31日 现场报名表的收集, 电子报名表的网上受理, 具体时间见上文 3月31日17:50—18:40 纸质报名表的统一收集, 在D1125统一收集, 逾期不候 4月1日0:00—4月7日24:00 所有报名表的信息收集、 整理, 制作出成员报名统计表, 发布到各官方qq群上, 如有错误、 遗漏, 选手能够与联系人交流 4月7日—10月14日 研究生本科生共同完成后期作品 注: 负责人联系方式见附录二。 4) 人员安排 负责人 项目 工作 田昊洋 qq报名 qq群上报名人员整理 贾如雪 纸质报名表收集 收集纸质报名表 许希冉 纸报名表报名 纸质报名表整理 张兰兰 电子邮箱报名 电子邮箱报名整理 雷涵 报名表汇总 汇总所有报名人员信息 许文婷 通讯员 发布信息, 接收反馈 徐理道 场地负责 场地的申请与安排 8、 A类最终答辩会、 A类作品最终评分 1) 时间: 10月15日2点至5点 2) 地点: D1137 3) 答辩进程: 时间 步骤 10月9日—10月14日 申请场地 10月15日13:40—13:55 参赛人员到场就座; 13:55—14:00 教授、 研究生就座 14:00—17:00 主持人宣布答辩会开始 主持人介绍教授 各个小组依次进行自我介绍和作品展示, 同时评委打分 每一个小组作品展示完后评委提问答辩, 同时评委打分 主持人宣布A类答辩会结束, 参赛小组依次离场 10月15日—17日 主办方整理评分表, 根据评分细则评出A类获奖小组 注: 评分表见附录五。 4) 人员安排 负责人 项目 工作 向先富 主持 主持召开大会 徐理道 场地负责 场地的申请与安排 舒心 人员联系 教授评委等相关人员的联系 张一鸣 后勤负责 维持现场秩序, 提供后勤保障 注: 负责人联系方式见附录二。 9、 B类最终答辩会、 B类作品最终评分 1) 时间: 10月16日下午2点至5点 2) 地点: D1138 3) 答辩进程: 时间 步骤 10月10日—10月15日 申请场地 10月16日13:40—13:55 参赛人员到场就座; 13:55—14:00 教授、 研究生就座 14:00—17:00 主持人宣布答辩会开始 主持人介绍教授 各个小组依次进行自我介绍和作品展示, 同时评委打分 每一个小组作品展示完后评委提问答辩, 同时评委打分 主持人宣布B类答辩会结束, 参赛小组依次离场 10月16日—17日 主办方整理评分表, 根据评分细则评出B类获奖小组 注: 评分表见附录五。 4) 人员安排 负责人 项目 工作 向先富 主持 主持召开大会 徐理道 场地负责 场地的申请与安排 舒心 人员联系 教授、 大众评委等相关人员的联系 张一鸣 后勤负责 维持现场秩序, 提供后勤保障 注: 负责人联系方式见附录二。 10、 颁奖仪式 1) 时间: 10月18日下午2点至5点 2) 地点: D1137 3) 仪式进程: 时间 步骤 10月12日—10月17日 申请场地 10月18日13:40—13:55 参赛人员到场就座 13:55—14:00 研究生进场就座 书记、 教授就座 14:00—17:00 主持人宣布第十届城环科技风颁奖仪式开始 主持人介绍就座的书记、 教授 主持人宣布获奖小组名单 获奖小组代表上台, 礼仪小姐上台颁奖 获奖小组代表发表获奖感想 书记发言, 恭喜获奖小组, 简述本届城环科技风的, 对本次城环科技风作出小节 书记祝贺本届城环科技风圆满结束 主持人宣布颁奖仪式正式结束 书记、 教授、 参赛人员依次离场 4) 人员安排 负责人 项目 工作 向先富 主持 主持召开大会 徐理道 场地负责 场地的申请与安排 舒心 人员联系 书记、 教授、 礼仪小姐等相关人员的联系 张一鸣 后勤负责 维持现场秩序, 提供后勤保障 注: 负责人联系方式见附录二。 十一、 后期工作 1. 名次统计: 答辩结束后请主办方统计比赛结果, 并尽快将名次结果告知新媒体宣传中心。 2. 作品统计: 答辩结束后请主办方统计各组参赛作品情况, 包括各组作品的名称、 类别、 风格等。 3. 活动记录: 1) 由新媒体宣传中心在比赛过程中拍照, 并负责汇总比赛中产生的素材, 整理成精彩瞬间合集与文字记载; 2) 经过学校相应微信和易班平台进行推送宣传, 若有可能请登入学校官方网站进行推广宣传; 3) 并将比赛过程中记录的视频信息等整理后发给各部门负责人使之传给成员, 留作纪念。 4. 活动总结: 请各部门负责人在活动结束后通知各位成员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并于次日上交部门负责人。 5. 活动反馈: 请各参赛人员在比赛结束后填写一份活动反馈表, 帮助主办方及时发现并反思本次活动的不足, 便于今后改正。 注: 活动反馈表详见附录六。 十二、 评分细则 A类: 评分由教授作为评委进行评定。 B类: 教授作为专业评委进行评定( 评分占总分70%) , 另选50名学生作为大众评审进行评定( 评分占总分30%) , 综合之后的总分为最终分数, 按分数高低排名。 注: 1.大众评审由大三大四学生组成, 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 随机选取50名报名者。 2.评分表详见附录三。 十三、 大赛奖励机制 奖项 获奖队数 奖励 一等奖 1 证书+奖杯+奖金700元+综测2分 二等奖 2 证书+奖杯+奖金300元+综测1分 三等奖 3 证书+奖杯+奖金200元+综测0.5分 十四、 应急预案 1. 参赛人员方面 1) 报名参加的单个小组人数未达到报名要求( 多于五人或者少于三人) ① 通知人数不合格的小组, 要求其重新组队, 并在统计截止日期前将重新组队信息以邮件的形式发到官方邮箱: ; ② 逾期未回复或重新分组仍不达要求的的, 将由工作人员强制分组 ③ 统计报名信息, 并将变更后结果通知参赛队伍, 并发到官方qq群中 ④ 人员安排 负责人 项目 代晓寒 通知参赛人员 向先富 讨论并确定分组 2) 决赛阶段参赛队伍少于奖项数量 ① 减少部分奖项, 加大每项奖金力度, 并通知各老师、 选手、 奖品采购员 ② 修改规则见附录四 ③ 人员安排 负责人 项目 关旭 通知老师、 选手、 奖品采购员 廖万予 讨论并确定奖金修改 3) 有队伍中途申请退赛或未请假缺席任何会议、 比赛 ① 取消其参赛资格, 修改参赛选手名单, 通知该队伍, 并公示到官方qq群中 ② 负责人员表 负责人 项目 张莹 修改名单 许桂铭 通知参赛选手, 公示 2. 加分数额未获批准 1) 与辅导员商讨合理分数并公布更改后方案, 通知参赛选手 2) 负责人员表 负责人 项目 杨鹏 与辅导员商讨 徐理道 通知参赛选手 3. 活动时间、 地点 1) 活动场地未成功申请或评审老师在原定时间有其它安排 ① 活动延期举行, 重新向办公室申请场地, 修改参赛时间 ② 联系老师、 参赛选手 ③ 负责人员表 负责人 项目 张一鸣 申请场地 马梦雅 通知参赛选手、 老师 注: 延期不应超过一星期 4. 大众评审团不足50人 1) 活动按原方案进行, 每个人的投票权重按比例增加 2) 后期统计时执行修改后方案 3) 负责人员表 负责人 项目 田昊洋 修改方案并通知后期统计人员 许希冉 通知参赛选手、 老师 十五、 经费预算 项目 数量 金额( 元) 备注 宣传海报 大海报 2 40 置于广场宣传 小海报 15 90 粘贴于舍区公告栏 宣传展板 2 80 用于放置大海报 宣传单 100 10 报名表 100 10 参赛手册 80 80 证书 12 96 奖杯 12 160 奖金 一等奖 2 1400 二等奖 4 1200 三等奖 6 1200 机动资金 400 用于应急处理 总金额: 5000元 十六、 注意事项 1. 文明礼貌 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特别是联系相关人员的过程中要注意言行, 做到文明礼貌: 1) 在跟老师、 研究生的交流中要语言得体, 做到尊重对方; 2) 在与参赛选手的交流中要语气和善, 有耐心; 3) 在与其它工作人员的磋商中要及时回复信息。 2. 公平公正 本次比赛以科学严谨正规为特点和要求, 这也就要求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做到公平公正: 1) 要求工作人员对所有选手一视同仁, 不徇私舞弊; 2) 不利用自己的职权谋私; 3) 不向选手透露其它队伍作品信息; 4) 对选手的任何作弊行为予以及时的制止、 揭发、 处理。 3. 认真负责 本次比赛任务繁重, 每个成员的积极努力, 认真负责地完成任务, 才能使比赛圆满而成功地举行: 1) 工作人员对于分配的任务认真完成, 不偷工减料; 2) 在选手需要帮助时积极提供帮助, 有耐心, 认真的解答其疑惑, 解决其问题, 使选获得良好的参赛体验; 3) 在工作过程中与其它工作人员建立良好沟通, 提高工作效率, 减小工作难度。 4. 严守纪律 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组织的要求, 保证比赛的正式性; 1) 工作人员对规定的工作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不能因个人因素影响整个比赛进程, 如果实在有困难应该申请帮助与其它成员一同完成; 2) 按时出席各种会议, 相关工作人员要提前至少半小时到达场地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 3) 在各种活动、 比赛中也需要带头遵守会场纪律, 不高声喧哗、 哗众取宠, 不故意破坏活动比赛的正常进行, 对于影响纪律的行为要及时制止。 十七、 可行性分析 1. 时间可行性 1) 赛期长达一年, 选手有充分的思考、 交流、 实践的时间; 2) 各具体活动的时间均与上课时间不相冲突, 且避开了其它重大活动时间, 不影响选手正常学习生活; 3) 参赛作品的评审时间选择在各教授、 老师、 辅导员的空闲时间, 不影响其正常工作。 2. 地点可行性 4) 所有活动地点皆在重大虎溪校区内, 方便选手、 老师参与; 5) 各具体活动地点都由相关负责人向办公室申请, 保证了活动的开展。 3. 比赛可行性 1) 本次比赛比赛流程、 赛制参考了成熟的国家级比赛, 科学性得到保证; 2) 比赛中拟定的题目与城环学院学习内容相关, 又是一个面向大众的话题, 保证本学院的参与度的同时又能有更大的影响力; 3) 比赛加入了研究生加入组队和导师制度, 选手能得到经验方面和专业知识方面的支持; 4) 该比赛实施了多次评审的制度, 选手能够得到及时的建议和引导, 最终成果的质量有保证; 5) 比赛奖励丰厚, 吸引足够多的选手参与比赛。 4. 经费可行性 比赛除初期宣传外耗费的物资、 费用较少, 满足资金要求。 5. 其它可行性 1) 比赛前期宣传充分, 比赛有足够的影响力吸纳足够的选手; 2) 开题报告大会紧跟与上届的颁奖会之后, 减少干事工作量的同时加大了宣传效果; 3) 紧急情况有相应的处理方案和负责人员, 保障比赛顺利有序进行。 十八、 亮点分析 1. 人员安排: 整个比赛过程人员安排详细, 而且人员安排表附在流程旁, 看起来更清晰易懂。任务落实到每个人头上, 避免了因分工不明确而导致的工作进行混乱。 2. 视频宣传: 在舍区内播放比赛宣传视频, 使同学们提前了解比赛内容及规格, 并感受此次比赛能给她们带来的好处, 吸引更多的同学参加, 增强宣传力度。 3. 新媒体运用: 使用了日常生活中人们广为应用的社交平台进行活动赛事宣传, 微博微信等推送能够展现更多与比赛相关的内容。节省了人力物力, 同时让更多人知道了城环科技风创新设计大赛。 4. 参赛手册: 将有关城环科技风赛事的详细介绍整合成册并发放给参赛选手, 使参赛选手更加了解报名方式, 比赛规则及评分标准等, 避免参赛选手对比赛流程的误解。 5. 大众评审: 在B类科技创作项目评审中加入了大众评审环节, 使作品除了受专业教授的评审外还接受大众的评审, 将参赛选手的作品与生活联系得更紧。以大众的角度来审视各小组作品, 既考验作品的科学技术方面也考验作品的实用性和外观。 6. 礼仪队: 邀请礼仪队主持颁奖会, 迎接前来参加的重要人物, 使颁奖会更加正式与完善, 形式更加丰富。 7. 活动反馈: 在活动结束后设置活动反馈环节, 请参赛选手提出对整个活动赛事的看法, 收集建议和意见, 为今后比赛制度的完善与创新提供思路。 十九、 附录 附录一 城环科技风大赛报名表 课题简况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标记( √) A1: 调研 B1:高科技产品 A2: 论文 B2:小创造 经费 经费来源 项目申请人 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日期 学院专业 联系电话 年级 QQ号码 指导老师 姓名 学院 项目组成员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班级 学生签名 附录二 负责人 联系电话 负责人 联系电话 唐嘉程 吴烨璇 许文婷 钟楷文 舒心 吴文昊 罗琳 姜瑞雪 陈俊杰 张旭 刘雨佳 雷涵 何柳 张兰兰 许希冉 张一鸣 马梦雅 谢文进 陈晶宁 徐理道 杨鹏 龚文辉 刘嘉怡 廖倩玉 关旭 田昊洋 陈月曦 廖万予 代晓寒 陈怡汀 向先富 张莹 许桂铭 附录三 城环科技风报名统计表 队伍名称 指导老师 参赛类型 队长 队长联系电话 成员 附录四 课题初期报告书 项目名称 指导老师 提出背景 研究意义 研究目标 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 主要过程 研究成果 主要问题及今后设想 课题中期报告书 项目名称 指导老师 项目意义 实施环节和具体方法步骤 实验预成果 进展情况 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后期计划和安排 附录五 城环科技风A类评分表 评分细则组号 1 2 3 4 5 6 7 选题意义 创新性( 10) 学术价值( 10) 实用价值( 10) 课题设计 内容详实( 10) 思路清晰( 10) 可行性( 10) 答辩情况 准备充分程度( 10) 客观合理性( 10) 专业性( 10) 综合表现( 10) 总分( 100) 评分人: 城环科技风B类评分表( 专业评审) 评分细则组号 1 2 3 4 5 6 7 选题意义 创新性( 10) 学术价值( 10) 实用价值( 10) 课题设计 内容详实( 10) 思路清晰( 10) 可行性( 10) 答辩情况 准备充分程度( 10) 客观合理性( 10) 专业性( 10) 综合表现( 10) 总分( 100) 评分人: 城环科技风B类评分表( 大众评审) 评分细则组号 1 2 3 4 5 6 7 课题意义 创新性( 10) 实用价值( 10) 课题设计 思路清晰( 10) 答辩情况 准备充分程度( 10) 综合表现( 10) 总分( 50) 附录六 活动反馈表 活动感想 活动不足 建议及意见 附录七 参赛手册 一、 参赛作品要求 1.本次大赛以”科创新风, 助力减排”为主题分为两个大类: A类: 学术类作品 A1: 调研( 需要提交调研报告) A2: 论文( 需要提交论文) B类: 科技创作类作品 B1: 科技含量较高, 专业性较强, 制作成本较高作品( 需要提交作品分析报告, 重点放在技术操作可行性分析) B2: 投入较少, 关于 的小创造( 需要提交作品设计原理说明、 作品分析报告及作品模型) 2.作品提交流程 A、 B两个大类作品提交均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初期作品提交( 关于作品的基本构想) 第二阶段: 中期作品提交( 提交论文、 科技制作、 调研报告的初稿) 第三阶段: 最终作品提交( 提交作品成品, 即调研报告、 论文、 B1类分析报告, 重点放在技术操作可行性分析、 B2类设计原理说明、 作品分析报告及作品模型) 二、 比赛规则 1.本次大赛需以3-5人团体报名参加, 设队长一名, 团体成员或队长不得同时为其它团体成员或队长; 2.未组队成功的个人能够在填写报名表时说明并请求组委会协调组队; 3.报名之后, 需紧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活动策划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