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常路小学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12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常路镇中心小学
4月
常路镇中心小学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遵照县教育局构建高效课堂相关会议精神,以及蒙教字[ ]12号文件《关于开展深化课堂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的实施意见》,我们组织校委会成员进行了学习讨论,提高了认识,然后结合我镇实际,对实施高效课堂构建进行了思考和交流,并拿出初步实施计划,在学习教育局相关要求的基础上,向全镇教师征求意见,达成如下共识:
高效课堂构建的成败取决于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针对如何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我们进行了如下思考:
课堂教学评价和反思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名师引领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和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反思过去的教学评价,许多情况下是评课者凭主观和经验去说,而授课者也决不可能关注到自己课堂的各个环节,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在许多情况下,评课者的评和被评者的听并不能完全契合,评与被评者只是在空泛的理性层面进行交流,而不能从感性上相通,二者不能产生思维碰撞,这种交流缺乏触发点,评和被评是两张皮,只能是纸上谈兵,极大地影响了评价的作用和效果。
教学反思存在同样的问题,教学情景、教学过程不能再现,出现的相关问题也很难准确地把握,产生问题的方方面面的原因也不易全面了解,造成反思停留在问题的表象上或流于形式。
名师引领尽管能够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课堂教学理念及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方法应用诸方面都对听课者产生极大影响,对听课者产生极大震撼,但听课者如果不能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的落实情况进行正确剖析,对自己的课堂进行准确定位,就不能找到自己的差距,不能找准提高的切入点,对专家引领的理解也不可能到位,结果只能是漫无目的的摹仿或毫无意义的盲从,不能真正把名师的课堂教学理念吸收、逐步深化、认识达到、内化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只能是空谈。
基于以上思考,为在高效课堂构建活动中迈出平实的一步,我们经过重复思考,确定我镇小学构建高效课堂活动如下方案:
一、 全镇教师每月一人一节录像课研讨活动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录像设备,由教研室组织为每位教师每月录制一节常态下的录像课,以便使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情景根据研讨的需要及时再现,使课堂教学评价活动有的放矢。
针对每位教师的录像课,进行如下研讨活动:
(一) 课堂教学评价
评价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1、 自我评价
每位教师在录完一节常态课的当天(最迟第二天),要针对自己的录像课进行反思性自我评价,并形成文字材料,与教案同时上交教研室。具体评价项目见附表1。
2、 同伴评价
将每位教师的录像课上传到网络,由教研室统一管理,实现资源共享,要求同教研小组(中心校按年级及学科划分,学区按年级段按学科划分)成员必须针对同一节课进行整体评价。全镇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除必须对统一指定的录像课进行评价外,鼓励对非指定的录像课进行点评,写出评课稿,评课条目见附表2。
3、 指导性评价
相关学科教研员对上述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对全镇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焦点问题采取恰当的方式,组织相应的研讨活动,集体解决,并对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结合教师自评互评,给予较为准确的定位,协助指导相关教师找到自己的差距,选准目标,明确努力的方向,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教研室依据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录像中的综合表现,确定每一轮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成绩。
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一般在教师录像课完成的当周进行,指导性评价必须在当轮完成。教师录像课完成的次周,教研小组经过研讨确定本组本周课堂教学中优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再设计一堂研讨课在小组内剖析,如此每周循环直至下一轮录像课开始,以期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得到逐步改进,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教师每一轮录像课研讨结束后,教研室分学科分别组织各级骨干教师公开课、观摩课,并组织教师观看名师的高效课堂录像,促使全体教师在每一轮活动中课堂教学水平都有一定的提高。
为保证上述措施的落实,规定以上活动纳入教师工作量化评估(相关细则将陆续出台)。规定学区及中心校教师使用的微机,工作时间只能用于备课或查阅教学资料及与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资料,重点对教师的录像课进行研讨交流,形成人人参与高效课堂研究的浓厚氛围。教研室组织专门的检查、抽查,督促落实。
经过教师每人一节录像课活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基本思路:
立足实际,自我反思——剖析研讨,同伴互助——明确定位,找准差距——目标定位,逐步提高——名师引领,构建高效——树标建模,全面高效
二、 为促进高效课堂构建,真正发挥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的作用,我们研究确定,每位教师在搞好先周单元集体备课、校本教研、双周教研等活动的前提下,每周另安排课外一小时的教师教学反思交流研讨活动,具体做法是:同年级同学科并行班的任课教师划分为一小组,没有并行班的学校,同年级段同学科教师为一小组。每位教师在每节课完成后,都要对本课教学进行反思,然后把这些教后反思带到研讨活动中交流。交流分三个层次,对于个性化的教学问题及困惑,由小组的其它教师进行“同伴互助”解决;对普遍性的教学问题即焦点问题或教学困惑,小组成员共同研究交流,寻找对策;教研员把收集起来的反思材料进行综合分析、筛选,或直接给予指导性意见或组织必要的研讨活动共同解决。反思记录设立表格见附表3。
各单位每周反思交流一小时安排(每周活动时间可根据工作需要调整,但不能取消):
中心校
台庄联小
南围子联小
岭南头联小
西高都联小
周三下午学生
放学后
周四下午学生
放学后
周二下午学生
放学后
周二下午学生
放学后
周五下午学生
放学后
三、开展课堂教学达标测试,增强教师目标责任意识、质量效益意识,保证高效课堂教学效率的真正高效。全面开展课堂教学达标活动,教研员在每次听课前首先对拟听课教师的教学进度及当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进行分析,确定达标题目,在听课结束后,立即对学生进行达标测试,并根据学生达标情况给予量化赋分。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高度重视课堂教学达标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在先周单元备课的同时,都要针对每一课时教学分别出一份达标测试题目,题目要紧扣课标要求,难度适中。测试题提前一周上交教研室,教研员根据题目质量选择使用,每学期累计使用数量后,给予量化赋分。
教研室将针对构建高效课堂活动为每一位教师建立一份成长档案,档案内容将包括每一位教师的每一轮录像课,以便教师不断进行反思评价,再现师成长的历程,档案内容还将记录每位教师在成长过程中的足迹。如,每轮录像课的备课及各种反思、评价材料等等。
常路镇中心小学构建高效课堂阶段性时间表( )
4月——5月中旬 全面发动,制定方案。全体教师录制第一轮——“本我课堂”常态课,每位教师经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及指导性评价阶段,自我定位找差距。举行骨干教师公开课、观摩课活动,观看名师录像课。
5月下旬——9月 全体教师录制第二轮、第三轮——“本我课堂”提高课,经过自评互评等活动找准差距、明确目标、实现提高。骨干教师公开课、观摩课,名师高效课堂引领课。
10月 全体教师录制第四轮——“本我课堂”巩固提升课。全镇各科树标课。高效课堂模式初探。名师高效课堂引领课。
11月——12月 全体教师录制第五轮、第六轮——“本我课堂”学标、交流课。部分教师达标课。高效课堂模式初步形成。聘请专家指导。名师高效课堂观摩课。
由于我们对高效课堂认识肤浅,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不断进行反思、学习,逐步调整或校正,努力使我镇小学高效课堂构建活动有效开展。
附:常路镇中心小学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活动领导小组
常路镇中心小学
4月21日
附:
常路镇中心小学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活动
领 导 小 组
组 长:秦贞元
副组长:莫太新
成 员: 秦立国 祖丕杰 周君祥
石少艳 杨 帆 管庆阳
刘 芳 乔京峰 公茂敏
附表1
常路镇中心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表
时间: 总第 次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科
课题
课型
教学
目标
重难点
教
学
反
思
版
块
导课
学生自主学 习
学生合作探 究
学生展示释 疑
学生应用实 践
教师教学组 织
教师教学手 段
课堂小 结
课堂教学效果自 评
附表2
常路镇中心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同伴评价表
学校
班级
教师
时间
科目
课题
评课人
存在问题
我的建议
导课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合作探究
学生展示释疑
学生应用实践
教师教学组织
教师教学手段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总体评价和建议
附表3
常路中心小学课堂教学反思研讨记录表
年级
学科
时间
地点
主持人
参加人员
记录人
我在一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同伴的建议
我们小组共同的焦点问题
研讨的对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