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重点整理考试题型:单项选择 (1分10=10分) 多项选择 (2分5=10分) 名词解释 (2分10=20分) 判断不改错 (1分15=15分) 简答(包括画图) (5分5=25分) 问答 (10分2=20分)一、 名词解释1、免疫 :指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的保护性反应,在正常情况下维持内环境的稳定。2、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由于感染或接种疫苗获得的短暂或终生的免疫力。3、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固有免疫,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天然防御功能。4、抗原: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
2、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亦称免疫原。5、完全抗原:凡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6、半完全抗原:只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完全抗原,或不完全抗原。7、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上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它是抗体及 TCR/BCR特异结合的基本单位,又称表位。8、交叉反应:共同抗原与特异性抗原决定簇即可与自己相应的抗血清起反应,也可与另一种抗原的抗血清起反应,此即为交叉反应。9、胸腺依赖抗原(TD-Ag):为T细胞依赖抗原,属完全抗原,有B细胞表位和T细胞表位组成。10、胸腺非依赖抗原(TI-Ag):为T细胞非依赖抗原,是有多个重复B细胞表位组
3、成。11、超抗原:是一类用极少量能活化大量的T细胞或B细胞,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抗原物质。12、多克隆抗体:在含多种抗原表位的抗原物质刺激下,体内多个B细胞克隆被激活并产生针对各种不同抗原表位的抗体,起混合物即为多克隆抗体。13、单克隆抗体:即单个B淋巴细胞克隆所分泌的抗体。 14、MHC: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群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15、正常菌群:正常情况下,在人类和动物体表及呼吸道、消化道和生殖道中寄生的一大群微生物,其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它们与机体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称其为正常生物群,或正常菌落。16、中介体:为细胞向细胞质内陷形成的囊状或管状结构。17、质粒:是
4、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18、荚膜: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绕一层粘液性物质,其厚度达到0.2um以上称为荚膜。19、鞭毛:许多细菌体表附着有细长呈波浪状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20、菌毛:许多革兰阴性菌和少数革兰阳性菌菌体体表遍布着短而细直的蛋白质丝状物,称为菌毛。21、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的一个小体,称为芽孢。22、菌落:单个细菌分裂繁殖成为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称为菌落。23、纯培养:挑取一个菌落移种到另一个培养基中,生长出来的细菌均为纯种,称为纯培养。24、消毒: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叫消毒。25、灭菌: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
5、物。26、防腐:指防止或抑制手腕上生长繁殖的方法。27、无菌:指物体中没有任何活着的微生物存在。28、噬菌体:寄生在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真菌和;螺旋体的微生物细胞中的病毒。29、二重感染:有条件致病菌引发的内源性感染又称为机会性感染。30、半数致死量: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的感染途径,能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感染所需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31、外毒素:指某些病原菌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到菌体外的一种代谢产物,为次级代谢产物。32、内毒素: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成分,叫做脂多糖。33、人工主动免疫:用细菌、菌体成分或类毒素制备的疫苗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主动产生针对病原菌的特异性免
6、疫应答。34、人工被动免疫:使用非自身产生的免疫物质如抗毒素、丙种球蛋白、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等获得的免疫。35、葡萄球菌A蛋白:存在于细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36、肥达试验:用已知的伤寒沙门菌O抗原和H抗原以及副伤寒沙门菌H抗原与病人血清做试管定量凝集实验,检测病人血清中的相应抗体及其效价,作为伤寒与副伤寒的辅助诊断。37、包涵体:有些病毒感染细胞后,细胞出现一定形态学特征的、经染色后光学显微镜可见的斑块,称为病毒包涵体。38、干扰素:细胞受病毒感染或某些其他物质作用,细胞干扰素基因被激活,编码产生一种具有多种生物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称干扰素。39、抗原漂移:病毒表面抗原变异幅度小,属于量变,
7、称为抗原漂移。40、抗原性转变:病毒表面抗原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称为抗原性转变。41、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阶段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为终宿主。42、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阶段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为中间宿主。43、保虫宿主:有些寄生虫成虫除了寄生于人体外,还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体内,这些被感染的动物可成为寄生虫病的传染源,称为保虫宿主。44、转续宿主:某些有些蠕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体内,能存活,但不能继续发育,同时保持着对正常宿主的感染性。45、带虫免疫:当机体内有寄生虫寄生时,其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一定的抗体,这些抗体不仅能杀死一部分已寄生在宿主体内的寄生虫,还能杀死一部分再感染入
8、侵的寄生虫,岁宿主有一定的保护作用。46、伴随免疫:某些寄生虫在其感染期时能刺激机体产生一定抗体,此类抗体对再感染的虫体有杀灭作用,但由于宿主体内原存留的寄生虫已经利用宿主自身的成分进行了伪装,以致此种抗原不能灭杀这些虫体。47、异位寄生:指寄生虫在正常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并造成损伤,出现较复杂的症状和体征的现象。48、幼虫移行症:某些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以幼虫状态在皮下、组织和器官中游移、窜扰,造成局部或全身性的病变,形成幼虫移行症。49、生活史:是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过程。50、直接型:生活史中不需要中间宿主。51、间接型:生活史中需要中
9、间宿主,幼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感染期幼虫后,经皮肤或经口感染人体。52、再燃:疟疾初发后,由于残存的红细胞内期疟原虫的抗原发生异变,在一定条件下大量增殖而引起的发作,称为再燃。53、复发:疟疾初发停止后,血液中疟原虫已被彻底清除,肝细胞内的迟发型子孢子开始其红外期发育,继之侵入红细胞进行裂体增殖,引起临床症状发作,称为复发。二、 简答1、 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a、免疫防御:在正常情况下可以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但在异常情况下会造成超敏反应或免疫缺陷。b、免疫自稳:在正常情况下可以清除损伤或衰老的自身细胞,但在异常情况下会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c、免疫
10、监视:在正常情况下可以清除突变的自身细胞,但在异常情况下会发生细胞癌变或持续感染。2、 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细胞组成粘膜和上皮细胞、吞噬细胞、NK细胞T细胞、B细胞、抗原提呈细胞作用时效 即刻至96小时内 96小时后作用特点非特异性,无须增殖分化,作用迅速,无免疫记忆特异性,抗原特异性细胞克隆增殖和分化,有免疫记忆作用时间作用时间短作用时间长3、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特征比较:经典途径MBL途径旁路途径主要激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细菌甘露糖残基、MBL某些细菌内毒素、真菌等起始成分C1qMASPC3参与补体成分C1C9 MBL,MASP,C2C9C3,C5C9,B,
11、D,PC3转化酶C4b2bC4b2bC3bBbC5转化酶C4b2b3bC4b2b3bC3bnBb意义感染后期或再次感染有抗体时发挥重要作用感染早期或初次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同MBL途径3、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及临床意义: 溶细胞、溶菌及抗病毒作用;调理作用;引起炎症反应;清除免疫复合物;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与其他歌系统间相互作用;补体系统异常与疾病4、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效应方式的多样性;分泌的自限性和效应的短暂性;作用的高效性和多效性;作用的交叉性、双向性和网络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多因素调节。5、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剂临床意义:抗菌、抗病毒、介导炎症反应;参与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刺激造血、促
12、进免疫细胞分化发育;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参与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损伤;细胞因子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6、 MHC分子的功能:识别与提呈抗原;参与T细胞限制性识别;辅助T细胞活化;参与T细胞的分化成熟;诱导移植排斥反应;参与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和免疫调节;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7、 正常菌群的主要表现:对侵入的某些致病菌有一定的生物拮抗作用;参与宿主体内某些物质代谢、营养转化和合成;有免疫作用;肠道正常菌中的双歧杆菌、乳杆菌有抗衰老作用;正常菌落可使某些致癌物质转化成非致癌物质,还能激活巨噬细胞等,具有一定的抑瘤杀瘤作用。8、 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壁的异同:两种细菌的细胞壁都有肽聚糖组成。区
13、别:革兰阳性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而革兰阴性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外膜组成。9、 破伤风防治原则:创口处理;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抗菌治疗。画图的:1、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示意图。(书21页)2、病毒的结构示意图。(书230页)3、流感病毒的结构示意图。(书241页)4、人类免疫缺陷病毒(SARS病毒)的结构示意图。(书271页)5、乙型肝炎病毒的结构示意图(画三个)。(书253页)三、 问答1、 免疫应答。四、 其它1、 抗原的异物性:与自身的组织细胞不同;胚胎时期以来从未与血清接触过。2、 免疫球蛋白的抗原性:同种型、同种异型和独特型
14、抗原决定簇。3、 免疫球蛋白的主要功能(C区):激活补体、结核细胞表面Fc受体、通过胎盘。4、 各类免疫球蛋白:IgG、IgM、IgA、IgD、IgE。5、 抗原抗体在体外的反应: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补体结合反应、免疫标记 反应。6、 补体激活途径的三条途径:经典途径、MBL途径、旁路途径。7、 细胞因子的分类: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 趋化性细胞因子。8、 自然杀伤细胞的特点:识别靶细胞、杀伤介质。9、 微生物的种类: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10、 细菌的分类:球菌、杆菌、螺形菌。11、 球菌的分类: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
15、球菌、八叠球菌。12、 螺形菌的分类:弧菌、螺菌、弯曲菌。13、 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芽孢、菌毛。14、 细菌培养的对数生长期的细菌用来:做培养。15、 细菌的生化反应:糖发酵试验、硫化氢试验。16、 细菌的培养基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17、 噬菌体的分类:溶菌性噬菌体、溶原性噬菌体。18、 引发内源性感染的因素:定位转移、菌群失调、免疫功能低下。19、 细菌感染的类型:毒血症、内毒素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20、 链球菌按产生溶血现象分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丙型链球菌。21、 志贺菌属致病物质:侵袭力、内毒素。22、 细菌性痢疾的带菌者
16、的三种类型:恢复期带菌者慢性带菌者、健康带菌者。23、 沙门菌可导致:肠热病。24、 破伤风梭菌所致疾病:外伤性破伤风。25、 产气荚膜梭菌所致疾病:气性坏疽。26、 肉毒梭菌所致疾病:食物中毒(潜伏期短,临床上表现为运动神经末梢麻痹)。27、 病毒的增殖过程: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与释放。28、 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影响:杀细胞效应、引起细胞膜变化、感染细胞出现包涵体、 引起细胞染色体变化或基因表达异常。29、 病毒感染类型中持续感染可分为: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病毒感染。30、 寄生现象的类型:片利共生、互利共生、寄生。31、 似蚓蛔线虫的生活史(书293页)32、 钩虫的生活史
17、(书295页)33、 丝虫的生活史(书298页)34、 华支睾吸虫的生活史(书305页)35、 布氏姜片虫的生活史(书306页)36、 日本裂体吸虫(血吸虫)的生活史(书310页)37、 绦虫的生活史(书315页) 38、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中枢 周围 多能干细胞 可溶性免疫分子:抗体,细胞因子,补体 胸腺 脾脏 淋巴细胞系:T、B、NK细胞 炎症介质 骨髓 淋巴结 粒细胞系:中性、嗜碱、嗜酸 膜免疫分子:T细胞抗原受体(TCR),B细胞抗原 粒细胞 受体(BCR),补体受体(CR),细胞因子受体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树突状 (CKB),IgFcR,粘附分子(AM),MHC,CD细胞 肥大细胞,血小板囊上腔 粘膜淋巴结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