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1人教版必修一《自由落体运动》word教案1.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1188119 上传时间:2025-07-0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11KB 下载积分:8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人教版必修一《自由落体运动》word教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1人教版必修一《自由落体运动》word教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人教版必修一《自由落体运动》word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明白阻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明白得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明白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进行分析. 3.明白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明白它的方向,明白在地球上的不同地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4.把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规解决实际问题. 5.初步了解探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看、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采纳实验室的差不多实验仪器——打点计时器,记录下运动的信息,定量地测定重物自由下落的加速度,探究运动规律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 2.引导学生养成进行简单物理研究适应、依照现象进行合理假设与猜想的探究方法. 3.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自由落体的加速度g随纬度变化的规律。 4.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制定探究打算的机会.依照学生的实际能力去引导学生进行观看、摸索、讨论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爱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述能力。 2.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抽象出一种物理模型——自由落体.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 2.把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明白得并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及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照相机曝光时刻的估算.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 教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牛顿管、硬币、天平、小纸片、打点计时器、刻度尺、铁架台、纸带,重物(两个质量不同)等. 课时安排: 新授课(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两个轻重不同的小球同时落地的声音,是那样地清脆精妙!它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轻重不是下落快慢的缘故;它坚决了2000多年来统治着人们头脑的旧观念,开创了实验和科学推理之先河,将近代物理学以至今代科学推上了历史的舞台.当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雨滴从屋檐上落下来的时候,你们想过这种运动吗?物体下落的过程有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呢? 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究这种运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 [新课教学] 一、自由落体运动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物体的落体运动,下落快慢在许多情形下是不同的.从苹果树上落下的苹果和飘下的树叶能一起同时下落吗? 提出问题: 1.重的物体一定下落得快吗? 2.你能否证明自己的观点? (实验探究) 猜想:物体下落过程的运动情形与哪些因素有关,质量大的物体下落的速度比质量小的快吗? (实验): 取两枚相同的硬币和两张与硬币表面面积相同的纸片,把其中一张纸片揉成纸团,在下述几种情形下,都让它们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观看下落快慢情形。 ①从同一高度同时开释一枚硬币和一个与硬币面积相同的纸片,能够看到硬币比纸片下落得快,说明质量大的下落得快. ②两张完全相同的纸片,将其中一张卷紧后从同一高度同时开释,观看到卷紧的纸团比纸片下落得快,说明质量相同时体积小的下落得快. ③将一枚硬币与差不多粘贴了纸片的硬币从同一高度同时开释.观看到一样快,说明体积相同质量不同时下落一样快. ④一块面积较大的硬纸板、一个小软木塞,分别放到已调平的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中,能够看出纸板比软木塞重,从同一高度同时开释它们,软木塞比纸板下落得快.说明在特定的条件下,质量小的下落得会比质量大的还快. 结论:物体下落过程的运动情形与物体质量无关. (实验演示) “牛顿管”的实验 将羽毛和金属片放入有空气的玻璃管中,让它们同时下落,观看到的现象是金属片下落得快,羽毛下落得慢.将羽毛和金属片放人抽去空气的玻璃管中,让它们同时下落,观看到的现象是金属片和羽毛下落的快慢相同. 做牛顿管对比实验要注意: ①抽气达到一定的真空度时,应先关闭钱毛管阀门,然后再停止泵的运转. ②先让学生观看羽毛、软木塞或金属片在已抽真空的牛顿管中同时下落,它们几乎同时落到管底. ③打开进气阀,让学生注意听到进气的声音,看羽毛被气流吹起的现象,再让学生观看羽毛、软木塞或金屑在有空气的牛顿管中同时下落,它们的下落快慢差别专门大. ④实验时,勿使金属片压在羽毛上,以免不抽气时显现同时下落的现象. 结论:阻碍落体运动快慢的因素是空气阻力的作用,没有空气阻力时,只在重力作用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课堂训练] 图2—4—l所示是课题研究小组进行自由落体运动实验时,用频闪连续拍照的方法获得的两张照片A和B,任选其中的一张,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1)我选图 ; (2)我从图中观看到的现象是: . (3)请对你所观看到的现象进行说明 . 参考解答1: (1)图A (2)质量相等的纸片和纸团同时开释,纸片比纸团下落得慢. (3)如图2—4—2,质量相等的纸片和纸团,它们的重力相等.由于空气的阻力对纸片的影、响较大,不能忽略,因此纸片下落加速度较小.假如把纸片揉成纸团,空气阻力对纸团的阻碍较小,纸团下落加速度较大,因此质量相等的纸片和纸团同时放手,纸片比纸团下落得慢. 参考解答2: (1)图B (2)体积相等的铅球和木球同时开释,几乎是同时落地的. (3)如图2—4—3,阻力对它们的阻碍专门小,几乎能够忽略,尽管G铅大于G木,然而由于m铅也大于m木,即铅球的惯性比木球大,因此它们获得了相同的加速度g.关于同种材料的大、小二球,情形也是如此,它们也有相同的加速度g,因此体积相等的铅球和木球几乎是同时落地的. 师:阅读课本并回答:(1)什么叫自由落体运动?(2)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是如何样的? 生: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特点是:(1)初速度为零;(2)只受重力作用,没有空气阻力或空气阻力能够忽略不计. 师:在地球表面邻近从高处下落的物体,事实上都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因此,严格地说,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只受重力作用的自由落体运动.但若物体在下落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远小于重力,则物体的下落也可看作自由落体运动.例如,关于实心金属球、石块等,在它们运动速度不大的情形下,能够忽略空气阻力的阻碍,把它们的自由下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若它们从专门高的地点自由下落,当它们的速度增大到一定程度,空气阻力不能忽略,它们运动的全过程就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而关于另外一些物体如一团棉花或纸片从空中静止下落时,与重力相比,空气阻力的阻碍太大不能忽略,它们的运动就不能看作自由落体运动处理. [阅读] 师: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小资料,体会空气阻力的阻碍. (课件投影)气体和液体都具有流淌性,统称为流体,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要受到流体的阻力,阻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关于流体运动的方向相反.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在空气中运动,要受到空气的阻力.快速骑自行车,我们就会感到空气的阻力,轮船、潜艇在水面或水下航行,要受到水的阻力.鱼在水中游动、人在水中游泳,都要受到水的阻力.流体的阻力跟物体相关于流体的速度有关,速度越大,阻力越大.雨滴在空气中下落,速度越来越大,所受空气阻力也越来越大.当阻力增大与雨滴所受重力相等时,二力平稳,雨滴开始匀速下落.流体的阻力跟物体的横截面积有关,横截面积越大,阻力越大.跳伞运动员在空气中张开降落伞,凭借着降落伞较大的横截面积取得较大的空气阻力,能够比较缓慢地降落.航天飞机着陆后,在飞机后面张开一面类似降落伞的装置,加大阻力,以便较快地停下来.流体的阻力还跟物体的形状有关系,头圆尾尖的物体所受的流体阻力较小,这种形状通常叫做流线型.鱼的形状确实是流线型的.为了减小阻力,小轿车、赛车、飞机、潜艇以及轮船的水下部分,外形都采纳流线型设计. 一样来说,空气阻力比液体阻力、固体间的摩擦力要小.气垫船靠船下喷出的气体,悬浮在水面上航行,阻力减小,速度专门大.磁悬浮列车靠电磁力使列车悬浮在轨道上行驶,速度可高达500 km/h. [实验探究] 按照教材第45页的图2.4—1装置做实验,将一系有纸带的重物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重物的下落过程. 说明:落体运动物体的位置往往变化得比较快,凭目测难以观看和记录,用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就能够记录下运动物体每隔相等时刻所在的位置(运动信息),如此得到的纸带(或照片)能够用来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教材中用打点计时器较好地将重物下落过程记录下来,如此做既简便易行,又拓宽了对差不多仪器的应用,但实验的准确度较难把握.因此在实验中要注意: ①按教材图示和实验要求连接好线路,并用手托重物将纸带拉到最上端; ②打点计时器的安装要使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少摩擦阻力; ③应选用质量和密度较大的重物,增大重力可使阻力的阻碍相对减小,增大密度能够减小体积,可使空气阻力减小; ④先接通电路再放开纸带; ⑤手捏纸带松手之前,不要晃动,保证打出的第一个点清晰. ⑥重复上述步骤多次,直到选取只有打出的第一点与第二点之间间隔约为2 mm的纸带才是有效的;(学生的疑问暂且不要说明) ⑦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摸索讨论,阻碍实验准确度的因素有哪些?并给予具体引导,注意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⑧要求学生储存好记录了自由落体运动信息的纸带,为下节课研究运动规律作预备. 师:完成实验后,分析纸带上记录的运动信息,请摸索下列问题: (1)自由落体运动的轨迹是如何样的? (2)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中,其速度有没有发生变化? (3)有的同学从实验结果中得出xCCt2,有的同学得出工x‘,你的结论又如何呢? (4)相邻、相等时刻间隔的位移之差有如何样的关系? (5)阻碍实验精确程度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分析纸带可猎取信息: (1)自由落体运动的轨迹是一条直线,速度方向不变; (2)连续相同时刻内的位移越来越大,说明速度越来越大,即速度大小改变,具有加速度; (3)位移x与时刻t的平方成正比; (4)相邻、相等时刻间隔的位移之差相等; (5)阻碍实验精确度的因素要紧是阻力. 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运算其加速度,换用不同质量的重物看纸带上点子间隔有什么不同,总结得出结论. 教师点评:将两条纸带对比,只要两条纸带上的点子间隔相同就说明它们的加速度是相同的. 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运算重力加速度,通过比较得出结论. 实验探究结果: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约是9.8m/s2. (课堂训练) 意大利的都市比萨有座闻名的塔,建于1173年,塔高55.4m,由于塔基问题,塔身发生倾斜,这正是理想的落体实验场所.传奇,经典力学与实验物理学的先驱者伽利略为了证明他的论断,曾于1590年的某天邀请了许多支持者和反对者到斜塔旁观看他的实验.只见伽利略一步一步登上塔顶,一手拿着一只1磅重的小球,另一手拿着一只10磅重的大球,在提醒观众注意后一松手,两只球同时开始笔直下落.伽利略令人信服地胜利了. 这段描述今天已无从落实是否真实地发生过,然而比萨博物馆至今还展览着据说是当年伽利略用来做实验的木球,比萨斜塔也由于那个传奇而更加闻名于天下了. (1)请同学们补充上述实验的结果——两个各重l磅与10磅的球落地的先后情形是如何样的? (2)那个实验证明了什么结论? 参考结果:(1)同时落地 (2)物体下落过程的运动情形与物体质量无关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通过算g值明白得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是一个定值(在同一地点),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摸索两个问题: 1.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在各个地点相同吗? 2.它的方向如何? 生:使用不同的物体进行的反复实验说明,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师:那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符号:g;方向:竖直向下(与重力方向一致);大小:与地点有关.一样运算中g=9.8m/s2,粗略运算中能够取g=10m/s2. 让学生看教材第46页列表,尝试从表中查找规律,这一规律是如何样产生的? 学生猜想,但不宜过多说明. 生:越往北重力加速度越大,说明重力加速度与地理纬度有关,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越大. 师: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因此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差不多公式及其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只要这些公式中的初速度v0=0,a取g就能够了.自由落体运动遵从的规律:v=vo+at推出:v=gt x=vot+at2/2推出:x=gt2/2. [讨论与交流] 在现实中,雨滴大约在1.5km左右的高空形成并开始下落,运算一下,若该雨滴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大?遇到过如此快速的雨滴吗?据资料显示,落到地面的雨滴速度一样不超过8m/s.什么缘故它们的差别会这么大? 参考: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得出了物体在只受重力的情形下(即不受阻力)由静止开始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那么一切物体的下落都一样快,加速度都为g=9.8 m/s2,在任意时刻物体的速度vt=gt,在任意时刻物体下落的高度:h=gt2/2.如此,能够得出vt2=2gh.现在说说雨滴的下落是否是自由落体吧.第一说说雨滴的形成:由于大量湿空气的上升,随着高度增加压强逐步减小,水蒸气显现过饱和,使水蒸气凝聚而形成小水滴,大量小水滴集合起来形成云.小水滴吸取水汽,形成大水滴,受重力开始下落,又与上升的热水汽形成更大的水珠,如此形成的水滴的下落是自由落体吗?我们先假设水滴下落是自由落体,同时还假设云的高度为2 000m,那么如此的水滴下落到地面的速度有多大?由vt2=2gh易运算得到vt=200m/s 试想水滴以如此大的速度下落到头上会发生什么,那是可想而知的.那么水滴下落到地面上的速度到底有多大?大约为8m/s的速度匀速下落.如此的速度差不多专门大了,假如雨滴的半径比较大的话,人们必会感到痛.要真是自由落体的话,那还了得吗? 那么水滴在下落时的速度什么缘故会这么小?缘故是水滴在下落时要与它正下方的小水滴(上升的水汽)相碰并吸取,由于小水滴的阻碍作用,减慢了它下落的速度,水滴下落的速度越大,这种阻碍作用越强,当水滴的重力与阻碍的力相等时,雨滴就会匀速下落.当雨滴的半径大到某一程度时,受到气流的阻碍而会分裂,较大的部分连续下落,而较小的又会随上升的气流上升,又起到阻碍大水滴下落的作用,因此我们看到的雨滴可不能太大,确实是那个道理,而且雨滴速度也不大,落到地面的雨滴速度一样不超过8m/s. [实验与探究] 下面提供一组探究课题,仅供参考. 1.依照漫画讨论如图2—4—4所示:他们采纳了什么方法测量洞的深度?请你对该方法进行评估(指出有何优点与不足). 参考解答:他们采纳的是自由落体运动规律,通过测量石头下落的时刻求位移的方法测量洞深. 由于x=1/2gt2,g=10m/s2,t=2s,因此x=20m 该方法的优点: (1)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简单; (2)测量方法方便; (3)g的取值熟悉; (4)运算简便 ………………………………………………… 该方法的不足: (1)测量方法粗略,误差较大; (2)石块下落的初速度不为零,不是真正的自由落体运动; (3)石块下落有空气阻力,会造成一定的误差; (4)未考虑声音传播需要的时刻. 2.用滴水法能够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值.方法是:在自来水龙头下面固定一块挡板A,使水一滴一滴断续地滴落到挡板上,认真调剂水龙头,使得耳朵刚好听到前一水滴滴在挡板上的声音的同时,下一水滴刚好开始下落.第一量出水龙头口离挡板的高度A,再用秒表计时,计时方法是:当听到某一水滴滴在挡板上的声音的同时,开启秒表开始计时,并数“1”,以后每听到一声水滴声,依次数“2、3、4……”,一直数到“n”时,按下秒表按钮停止计时,读出秒表的示数为l (1)写出用上述测量运算重力加速度g的表达式. (2)为了减小误差,改变h的数据,测出多组数据. [课堂训练] 一位同学进行“用打点计时器测量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实验. (1)现有下列器材可供选择:铁架台、电火花计时器及碳粉纸、电磁打点计时器及复写纸、纸带若干、220V交流电源、低压直流电源、天平、秒表、导线、电键.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是: ;缺少的器材是 。 (2)这位同学从打出的几条纸带中,挑出较为理想的一条纸带.把开始打的第一个点标为A,随后连续的几个点依次标记为点B、C、D、E和F,测量出各点间的距离,如图2—4—6所示. 请你在这位同学工作的基础上,摸索求纸带加速度的方法,写出你所依据的公式: (3)依照你的运算公式,设计表格记录需要的数据,运算纸带下落的加速度.(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估量你的运算结果的误差有多大?试分析误差的来源及其减小误差的方法. 参考解答:(1)要依照各校具体使用的仪器作答,例如: 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是: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及碳粉纸、220 V交流电源、低压直流电源、天平、秒表;缺少的器材是:低压交流电源、毫米刻度尺、重锤. (2)依据的公式:a=△x/T2. (3)数据处理方法不限,要表达取平均值排除误差的思想,表格记录的数据要与所使用的公式匹配. 平均 X/m (EF) 0.0173 (DE) 0.0134 (CD) 0.0096 (BC) 0.0058 (AB) 0.0019 / △X/m / 0.0039 0.0038 0.0038 0.0039 0.00385 a/(m·s—2) / / / / / 9.63 (4)实验结果纸带的加速度9.63 m/s2与重力加速度的标准值9.8m/s2有偏差,误差大小为△a=|19.8—9.63| m/s2=0.17m/s2.误差的来源要紧是空气的阻力和纸带的摩擦,能够用增大重锤重力的方法,减少摩擦的阻碍. [做一做] 1.阅读教材第46页“测定反应时刻”,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若测出某同学捏住直尺时,直尺下落的高度为10cm,那么这位同学的反应时刻是多少? 参考:依照自由落体运动规律h=gt2/2 可得反应时刻t=0.14s. 问题2:在上课时,教师用这种方法测量同学们的反应时刻,但同学刚把尺子捏住,教师赶忙就说出该同学的反应时刻,也没见他如何样运算,你明白老师是如何样做的吗? 参考:教师事先算好时刻并写在直尺上,如此就能够直截了当给出学生的反应时刻.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7页“做一做”让学生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必准确解答,同时强调“估算”. 学生独立摸索,并提出解决方法,比较各种不同方法,并讨论其合理性及可行性. 师:由于照相机的曝光时刻极短,一样为1/30 s或1/60s,曝光量相差10%对比片可不能有明显阻碍,因此相机快门的速度都有比较大的误差,“傻瓜”相机更是如此.故在如此短的时刻内,这种误差承诺的范畴内,物体运动的速度能够认为是不变的,能够看作匀速运动来处理.建议学生利用课下时刻解出其准确值,比较两种情形下的时刻差异.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对自由落体运动概念和规律的认识及明白得.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从静止开始的只受重力作用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g,学好本节可更好地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特点,是对上节内容的有益补充.要突破此重点内容,一定要把握住一点,即自由落体运动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vo=o,a=g.我们在往常章节中所把握的所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推论,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均可使用.在使用时要注意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判定是自由落体运动之后方可代人运算.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专门重要的运动形式,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落体运动能够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有着普遍的意义. 为了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我们运用了物理学中的理想化方法,从最简单、最差不多的情形人手,抓住阻碍运动的要紧因素,去掉次要的非本质因素的干扰,建立了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自由落体运动,同时研究了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理想化是研究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要用到. [课外训练] 1.大气层是我们地球生命赖以生存的屏障,每天都有专门多小陨石落人地球大气层中,但当它们进入大气层后,由于空气的摩擦生热,绝大部分小陨石还没有到达地面便差不多被烧毁.现在人类向天空发射的飞行器、卫星等当超过一定使用年限后,也让它们进入大气层烧毁,那么小陨石等进人大气层后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吗? 2.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1:4,不考虑空气的阻力作用,它们在同一高度处同时下落,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比乙先着地 B.乙比甲先着地 C.甲和乙同时落地 D.甲比乙的加速度大 3.假如从高楼相隔l s先后开释两个相同材料制成的小球,假设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则它们在空中各个时刻………………………………………( ) A. 两球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 B.两球的距离越来越小 C.两球的距离先越来越小,后越来越大 D.两球的距离越来越大 4.我们在电影或电视中经常可看到如此的危险场面:一辆汽车从山顶直跌入山谷,为了拍照重力为15 000 N的汽车从山崖上坠落的情形,电影导演通常用一辆模型汽车代替实际汽车.设模型汽车与实际汽车的大小比例为1/25,那么山崖也必须用1/25的比例来代替真实的山崖.设电影每1min放映的胶片张数是一定的.为了能把模型汽车坠落的情形放映的恰似拍照实景一样,以达到以假乱确实视觉成效,问:在实际拍照的过程中,电影摄影机第1 s拍照的胶片数应是实景拍照的几倍? 参考解答 1.解答:因为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之一是只受重力作用,而小陨石进入大气层后的运动速度专门大,受空气阻力专门大,故不能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2.答案:C 解析:物体自由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形与物体的质量无关,加速度相同,故甲、乙两物体同时开始下落,也同时着地,故C正确. 3.答案:D 解析:因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两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先开释的小球的速度总是比后开释的小球的速度大,故两球的距离越来越大. 4.答案:5倍 解析:可将汽车坠落山崖的运动看作自由落体运动.即模型汽车坠落和实际汽车坠落的加速度相同,依照h=gt2/2 由h模=h/25 解得t模=t实/5.为了使模型汽车的坠落成效逼真,拍照模型下落的胶片张数应与拍照实际汽车下落的胶片张数相同,故拍照模型时每1s拍照的胶片张数是实景拍照每1s拍照胶片张数的5倍.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我们今天讲匀变速运动的一个实例——自由落体运动. 同学们对“自由落体运动”那个名词并不生疏,但对它的运动规律并不一定清晰,它是一种专门常见的运动· [演示]将金属片由高处开释. [指出]金属片的运动确实是自由落体运动. [提问1)除金属片下落外,还有哪些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这些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物体往下落的缘故是什么? 1.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1)物体自由下落快慢的决定因素 [提问2]重力大小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是否相同? [演示1]先在同一高度同时开释金属片和纸片,金属片先落地,再把上述纸片揉成一小团,仍在同一高度同时开释,发觉两者几乎同时落地. [演示2]牛顿管中的物体下落,将事先抽过气的牛顿管内的金属片与轻鸡毛从静止一起下落,观看结果.两者几乎同时落到牛顿管的下端;将牛顿管内放人空气再做实验,情形截然不同了,金属片比鸡毛落得快. [指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及伽利略的分析和研究. [结论]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形下,物体下落的快慢与重力的大小无关. (2)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说明]在重力比空气阻力大得多的情形下,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可近似看成为自由落体运动。 (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伽利略为了研究落体运动,利用当时的实验条件做了在斜面上从静止开始下滑的直线运动(目的是为了“冲淡重力”),证明了在阻力专门小的情形下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用逻辑推理外推到斜面倾角增大到90°的情形,小球将自由下落,成为自由落体,他认为这时小球仍旧会保持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性质,这种推理多么巧妙啊! 那个结论的正确与否需用实验来验证,现在我们来验证. 演示3]介绍自由落体仪,然后测量数据 [结论]①启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②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 (4)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由于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因此,它的规律可用下面三个公式表示(设加速度为g,位移为h)依照闪光照片可求出,也可用其他方法求出. (2)重力加速度的方向 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重力加速度的变化 同一地点的重力加速度是恒定的,不同地点的重力加速度一样是不相同的,但重力加速度随地理位置的变化改变不大,一样认为是不变的. (四)总结、扩展 1.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专门重要的运动形式,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落体运动能够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有着普遍的意义. 2.为了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我们运用了物理学中的理想化方法,从最简单、最差不多的情形入手,抓住阻碍运动的要紧因素,去掉次要的非本质因素的干扰,建立了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自由落体运动,同时研究了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理想化是研究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要用到. 3.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中我们还给大伙儿介绍了归谬法,也是理论推导的一种重要方法,同学们在学习中重要的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知识本身,知识的结论因此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猎取知识,中学学习的一个专门重要的方面确实是如何猎取知识、处理知识. 4.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简单的差不多的运动形式,抛体运动能够看成是另一个运动形式与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也确实是说自由落体是研究其他抛体运动的基础,一定要抓住其产生的条件和运动规律. 作业: [布置作业] 教材第47页“问题与练习”. 板书设计: §2.4自由落体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1)物体自由下落快慢的决定因素 (2)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4)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重力加速度(g) (1)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2)重力加速度的方向 (3)重力加速度的变化 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