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73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1000)
修订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思想进步,专业基础扎实,能够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面向21世纪生物学专业从事教学与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1.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团结协作、求实创新和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努力为科学事业、振兴经济发展服务;
2.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
3.努力学习生命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了解生物学发展的前沿动态,熟练掌握现代生物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熟练运用实验设备进行实验研究,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和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完成的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能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
4.身体健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可胜任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及相关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1.植物学(071001)
①作物生理生态 以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为研究对象,开展粮食作物高产优质的应用基础理论及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中原经济区循环农业创新关键技术研究、作物节水节肥与均衡增产、持续高产关键技术研究及农田污染减控关键技术研究等,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展作物生长生理研究。
②药用植物生物技术 以四大怀药等豫产道地中药材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种质资源收集和离体保存、基因分析及有效成分提取分离、脱毒快繁及产业化、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培育等方面的研究,构建中药农业技术体系。
③优势观赏花卉和重要农作物生长发育及化学调控 以植物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为理论基础,对我省优势观赏花卉和重要农作物进行花期调控、植物生长物质的筛选与优化,同时对我省主要园林观赏花卉和药食兼用花卉品种进行品种改良。
④药用植物学 主要研究药用植物的结构、化学成分以及药用植物细胞分化与药用成分产生的关系,开展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及保护利用、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和遗传背景分析等研究。
2.动物学(071002)
①动物生态与分子系统学 主要开展野生动物的种类、组成、分布及生态研究,利用多种分子生物学手段,结合形态学数据,从分子和形态学水平研究野生动物的物种形成、种及种群的系统发生,比较种间的系统地理结构差异,结合当前的分布格局和栖息地特征,估计物种形成的时间,确定其分类地位。
②中国淡水涡虫系统学、毒理学及其再生的分子机理 主要开展中国淡水涡虫资源调查以及淡水涡虫生态学、毒理学及其再生分子机理方面的研究。
3.生理学(071003)
主要开展:(1)甲壳动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机理与应用研究 甲壳动物的生长与周期性的蜕皮密切相关,该方向主要研究蜕皮相关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咪唑类物质对上述基因的调节效应及其分子机理,咪唑类物质在经济甲壳动物增养殖中的应用。(2)细胞免疫学研究 主要研究炎症反应的细胞与分子机制,巨噬细胞的极化与癌症发生,皮肤创伤与修复,植源性抗炎药物的调控机制。
4.水生生物学(071004)
①水生生物资源与保护利用 研究重要经济鱼类和濒危鱼类自然居群的生态习性、生理特点、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水生植物在水体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
②鱼类发育遗传学与鱼类功能基因组 在基因、基因表示、表示产物、生理代谢、细胞生物学、组织及器官等不同水平上,研究鱼类重要养殖性状(产量、抗逆性、抗病性、营养高效和品质等)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及对环境条件应答反应的遗传学基础。开发新型分子标记,鉴定标记重要养殖性状基因;研究构建基因高效表示载体、高效转化体系及定点转化的方法;建立高效转基因育种新体系,培育新种质与新品种,创造育种上可利用的有价值的育种材料及遗传研究材料。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方法,研究鱼类功能基因DNA序列变异与功能调控,表型变化和环境适应之间的关系。
③藻类生物技术 藻类能够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及氮等无机物转化成人类能够利用的有机物(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同时藻类所特有的色素(藻红素、藻蓝素、伪枝藻素)及一些重要的次级代谢物(虾青素、类菌胞素氨基酸)成为大自然馈赠人类重要的生物源物质,经过微藻藻种的筛选、微藻种子库的建立及高密度大规模培养等研究工作,结合分离纯化工艺进行相关生物制品的研制与开发。
④水生态毒理学 该方向重点研究蓝藻水华发生的生态学原因和机理、蓝藻水华的控制方法与技术、蓝藻毒素及其生态毒理学。主要从事城市居民饮用水源保护、饮用水安全与蓝藻水华、蓝藻毒素的生态毒理学与人类健康安全的关系、蓝藻水华和蓝藻毒素的生态安全以及蓝藻毒素的降解与消除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5.微生物学(071005)
主要开展环境微生物学、应用微生物学、微生物遗传学三个方向的研究,包括微生物污水处理技术研发和应用、环境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和转化、抗生素污染与基因水平转移、土壤连作障碍、微生物酶资源和菌种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微生物原料药发酵控制技术研发、基因工程制药、微生物动物饲料研发等方面的内容。
6.遗传学(071007)
①植物分子及细胞遗传学 主要开展经济植物特别是雌雄异株植物的遗传背景分析,性别决定和性染色体的研究;重要经济作物的转基因技术和育种研究。为这些植物的栽培、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数据,提供新的有价值的种质资源。
②动物分子遗传及生物技术 主要利用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和DNA重组技术等手段开展动物发育和分化过程中(特别是性别决定和分化)重要基因的分离和克隆、染色体定位和时空表示的研究;同时开展遗传型性别决定、环境性别决定、单性群体的培育、单性生殖和雌核发育的分子机制等相关问题的研究。
7.发育生物学(071008)
①动物细胞分化机制 主要研究肝脏再生中组织特异性蛋白的组成和表示差异、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变化以及再生肝细胞的增殖和调控,揭示肝脏再生的分子机制。
②生殖免疫学 以母-胎免疫耐受机制为研究主线,解析巨噬细胞及其功能分子在母-胎免疫调节中的生物学调节作用和调控机制;基于母-胎免疫调节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将其应用于病理妊娠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研究新的诊疗方案及措施;根据母-胎免疫调节机制的成果提示,研究抑制免疫、肿瘤免疫调控机制,并寻找突破点用于解决有关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问题。
③中药免疫抑制剂研制与应用 利用开发研制的数种中药及其有效成分研究其免疫抑制作用机理,并探讨其在抑制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超敏反应等疾病中具有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药物。
④血发生及其调控机制 主要开展红景天苷对骨髓抑制贫血小鼠造血影响的实验研究、红景天苷对失血性贫血小鼠造血影响的实验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参与失血性贫血小鼠造血恢复的研究。
8.细胞生物学(071009)
①细胞分化调控 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等现代生物学观念、知识和技术,从研究肝脏的发育和再生入手,系统研究肝脏发育和再生中细胞的分化及调控机理,以及诱导多能干细胞的方法,为肝组织工程和人工肝脏构建奠定基础。
②发育与再生的功能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 用现代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新概念、新方法,研究组织、器官发育和再生过程中基因表示及其调控,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和活性变化,以及基因和蛋白质的关系,从组学角度阐明组织、器官发育和再生的分子机理。
③表观遗传修饰与基因表示调控 从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等对基因转录的影响入手,研究表观遗传修饰与基因表示调控、肿瘤发生、组织器官发育及再生的关系,探讨其作用机制及应用价值。
④细胞信号转导及生理功能 用分子、细胞等现代生物学手段,研究生长发育、逆境应答、基因表示调控、肿瘤发生、组织器官再生相关信号通路的“开关分子”及调控网络,探讨其作用机制和生理功能。
⑤细胞工程与组织工程 用分离、培养干细胞及分化细胞,诱导细胞分化、去分化及再分化等方法,构建组织、器官、个体,建立现代品种创制技术体系,为发掘重要基因、遗传改良、器官克隆、培育优良品种等提供新的途径。
⑥重大疾病的药物设计与筛选 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细胞组学等现代生物学知识和技术筛选、鉴定、设计和开发具有治疗肿瘤和肝脏疾病作用的药物,探讨其作用机制和应用前景。
9.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10)
①酶功能与应用 研究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及病理过程中酶活性变化和作用,酶的分离纯化、性质和应用研究。
②应用生物化学 主要从事医药、生物制品等方面的应用及基础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疫苗、诊断试剂、基因工程蛋白质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等。
③环境生物化学 研究在干旱、盐害和低温等逆境条件下,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适应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及植物对环境因子应答的分子机理及其调控技术。
④分子生物学 主要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植物或动物重要生物学现象和生理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基因的分离、克隆和表示。
⑤生物材料 研究生物体内存在的具有生理及生化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性质、分离与提取;从仿生学角度合成和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物质功能的生物材料。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第一年一般以课程学习为主,后两年以研究和论文工作为主;学位论文答辩前要求至少有一篇学术论文在本专业(方向)核心期刊以上刊物上发表或接收。在职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4年,每年应完成1/3的助教工作量。在职研究生从事论文工作时,一般可脱产1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4学分(不包括业务实习与社会实践)。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前必须修满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考试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学位课程75分合格,选修课程60分及格。
跨专业考取或同等学力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由导师提出具体意见,决定其是否补修大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并报研究生学院备案。补修成绩以60分为及格,并记入成绩档案,注明“本科”字样,不计入总学分。
大学期间经过外语六级者可免修硕士研究生外语,但必须参加过关考试。
开设课程简介附后。
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
课程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及
周学时
备注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必 修 课
公
共
课
11_000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1
8
学分
09_000003
英语
216
5
6
6
11_0000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2
学
科
基
础
课
09_040001
高级生物化学
36
2
2
8
学分
09_040002
分子生物学
36
2
2
09_040003
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36
2
2
09_040004
现代生物技术大实验
72
2
4
方业
向主
一干
专课
09_040101
植物生理生态学
36
2
2
6
学分
09_040102
高级植物生理学
36
2
2
09_040103
种子植物形态解剖学
36
2
2
方业
向主
二干
专课
09_040201
动物分类学原理
36
2
2
6
学分
09_040202
动物生态学
36
2
2
09_040203
分子系统发生学
36
2
2
方业
向主
三干
专课
09_040801
内分泌学
36
2
2
6
学分
15_040801
高级生理学
36
2
2
09_040804
细胞培养技术
36
2
2
方业
向主
四干
专课
09_040702
高级水生生物学
36
2
2
6
学分
09_040901
鱼类学
36
2
2
09_040404
基因及基因组学
36
2
2
方业
向主
五干
专课
09_040301
微生物学研究进展
36
2
2
6
学分
09_040302
微生物学大实验
36
2
2
09_040303
高级微生物学
36
2
2
方业
向主
六干
专课
09_040401
基因工程原理
36
2
2
6
学分
09_040402
分子遗传学
36
2
2
09_040403
遗传育种学
36
2
2
方业
向主
七干
专课
09_041001
发育生物学
36
2
2
6
学分
09_041002
分子免疫学
36
2
2
09_041003
生殖免疫学
36
2
2
方业
向主
八干
专课
09_040501
高级细胞生物学
36
2
2
6
学分
09_040502
细胞生物学专题
36
2
2
09_040503
细胞工程
36
2
2
方业
向主
九干
专课
09_040601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36
2
2
6
学分
15_040602
科技论文写作
36
2
2
09_040401
基因工程原理
36
2
2
选 修 课
方向一
09_040104
小麦栽培生理
36
2
2
至
少
选
修
8
学
分
09_040105
现代农业
36
2
2
09_040106
植物组织培养
36
2
2
09_040107
植物化控原理与应用
36
2
2
09_040108
药用植物保育及利用
36
2
2
09_040109
园林植物观赏与应用
36
2
2
09_040110
结构植物学
36
2
2
09_040111
系统与演化植物学
36
2
2
09_040112
植物组织化学
36
2
2
09_040113
生药学
36
2
2
09_040211
SPSS统计分析
36
2
2
15_040115
土壤学
36
2
15_040116
农业气象学
36
2
15_040117
生物科学图像采集与处理
36
2
15_040118
常见药用植物脱毒快繁研究进展
36
2
15_040119
药材加工与贮藏学
18
1
15_040120
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学中的应用
18
1
09_040311
现代仪器分析
36
2
2
09_040401X
基因工程原理
36
2
2
09_040407
染色体方法与技术概论
36
2
2
09_041102
多元统计分析
36
2
2
09_041106
植物生态学
36
2
2
方
向
二
09_040204
中国淡水涡虫
36
2
2
至
少
选
修
8
学
分
09_040205
淡水涡虫染色体及核型分析
36
2
2
09_040206
动物行为学
36
2
2
09_040207
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
36
2
2
09_040208
动物学大实验
36
2
2
09_040209
保护生物学
36
2
2
09_040214
动物毒理学
36
2
2
09_040211
SPSS统计分析
36
2
2
09_040401X
基因工程原理
36
2
2
09_040407
染色体方法与技术概论
36
2
2
09_040604
蛋白质化学
36
2
2
09_041001X
发育生物学
36
2
2
09_041002X
分子免疫学
36
2
2
方
向
三
09_040803
肿瘤学
36
2
2
至
少
选
修
8
学
分
15_040805
毒理学
36
2
2
09_040806
神经生物学
36
2
2
09_040807
比较生理学
36
2
2
09_040808
实验动物模型
36
2
2
09_040809
病理生理学
36
2
2
09_040810
生理学实验技术
36
2
2
09_040812
生理科学进展(专题)
36
2
2
09_040211
SPSS统计分析
36
2
2
09_040401X
基因工程原理
36
2
2
09_040413
生物信息学
36
2
2
09_041007
免疫标记技术
36
2
2
09_041015
组织学实验技术
36
2
2
方
向
四
09_040903
鱼类资源与保护
36
2
2
至
少
选
修
8
学
分
09_040904
分子进化
36
2
2
09_040902
鱼类生理学
36
2
2
15_040906
水生态毒理学
36
2
2
09_040908
藻类学
36
2
2
15_040909
模式鱼类遗传学
36
2
2
14_040910
藻类生物技术
36
2
2
09_040401X
基因工程原理
36
2
2
09_040408
遗传毒理学
36
2
2
15_040411
鱼类遗传与育种
36
2
2
方
向
五
09_040304
微生物遗传学
36
2
2
至
少
选
修
8
学
分
09_040305
微生物分类学
36
2
2
09_040306
环境微生物工程
36
2
2
09_040307
微生物生理学
36
2
2
09_040308
微生物生态学
36
2
2
09_040310
工业微生物学
36
2
2
09_0040311
现代仪器分析
36
2
2
09_040312
现代微生物生物技术
36
2
2
15_040314
发酵工艺与设备
36
2
2
09_040315
水处理原理
36
2
2
方
向
六
09_040404X
基因与基因组学
36
2
2
至
少
选
修
8
学
分
09_040405
动物遗传学概论
36
2
2
09_040406
表观遗传学
36
2
2
09_040407
染色体方法与技术概论
36
2
2
09_040408
遗传毒理学
36
2
2
09_040409
植物发育遗传学
36
2
2
09_040410
系统演化植物学
36
2
2
09_040411
鱼类遗传与发育
36
2
2
09_040412
分子标记与应用
36
2
2
09_040413
生物信息学
36
2
2
15_045012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36
2
2
方
向
七
09_041004
动物胚胎学
36
2
2
至
少
选
修
8
学
分
09_041005
干细胞研究进展
36
2
2
09_041006
发育生物学专业英语
36
2
2
09_041007
免疫标记技术
36
2
2
09_041008
组织学研究进展
36
2
2
09_041009
抗体工程
36
2
2
09_041010
生物技术制药
36
2
2
09_041011
免疫学专题
36
2
2
09_041012
分子调节原理
36
2
2
09_041013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36
2
2
09_041014
新药临床前研究
36
2
2
09_041015
组织学实验技术
36
2
2
方
向
八
09_040504
高通量分析生物学
36
2
2
至
少
选
修
8
学分
09_040505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技术
18
1
2
09_040506
分子生物学下游技术
18
1
2
09_040507
细胞信号转导
36
2
2
09_040508
离子束生物技术
18
1
2
09_040509
分子育种
36
2
2
09_040510
体细胞发生的分子生物学
18
1
2
09_040511
真核基因表示调控
36
2
2
15_040512
逆境植物分子细胞生物学
18
1
2
09_040513
真核生物染色质结构与功能
18
1
2
14_040514
模式生物遗传操作及应用
18
1
2
09_040515
组织工程与人工肝脏构建
18
1
2
09_040516
药物筛选
18
1
2
15_040517
肝再生的细胞组学
36
2
2
09_040518
再生分子机理
18
1
2
09_040519
系统生物学
36
2
2
09_040520
细胞分化调控
36
2
2
方
向
九
15_040603
激素的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36
2
2
至
少
选
修
8
学
分
09_040604
蛋白质化学
36
2
2
09_040605
酶工程
36
2
2
09_040606
植物分子生物学
36
2
2
09_040607
环境生物化学
36
2
2
09_040608
糖生物学
36
2
2
15_040609
生物材料导论
36
2
2
15_040610
无机材料现代分析方法
36
2
2
15_040611
转录组学分析技术
36
2
2
15_040612
营养基因组学
36
2
2
09_040211
SPSS统计分析
36
2
2
09_040413
生物信息学
36
2
2
教学实践(必修)
09_049001
2
√
2
学分
学术活动(必修)
16_040001
2
√
√
√
√
2
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1.实行导师负责制:在以导师为主的同时,建立导师指导小组,导师组成员以本校教师为主,也可聘请校外知名专家担任,由本专业或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担任组长。研究生导师和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培养工作,其主要职责是:参与制定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和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审核研究生课程的命题及评分结果;负责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对研究生科研进展情况和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进行检查;协助组织学位论文答辩;协助作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2.培养计划的确定:入学后三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制定出培养计划。
3.课程学习:对研究生的培养,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系统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方法。要求研究生必须修完所规定的必修课和方向课并取得学分。同时,在导师指导下,结合自身和科研发展方向以及研究领域所需的知识结构,按规定选修相关选修课程,鼓励学生打破学科界限选择在更为宽广的学术领域里学习。
4.科研和学术、教学活动:研究生需结合导师科研活动加强科研实践锻炼,鼓励积极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提倡研究生广泛参加各类学术活动。本专业研究生要积极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专家讲学和本专业学术报告会、研究生读书报告会、开题报告会、论文答辩等学术活动。为了培养研究生的教学能力,在第二年组织研究生参加大学本科的有关课程的部分教学工作。采用的形式,能够试讲部分章节,或带实验课。经考核合格可给予2学分(列入学分计算)。效果不好的,不给学分,但允许重新安排一次教学实践。已有教学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适当减免。
5.业务实习和社会实践:硕士研究生可根据科研和论文需要,结合研究课题外出进行野外考察、基地调研、社会调查等业务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完成任务后,必须写出参加业务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报告。
6.体育锻炼:研究生应重视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注意劳逸结合,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研究生要心胸开阔,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
六、考核方式
1.课程考核:研究生必修课须安排考试,选修课可安排考试或考查。公共必修课及学科基础课以笔试为主,专业主干课采用笔试、课程论文和专题学术报告相结合的方式,选修课主要课程论文或专题学术报告的形式,重在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及其应用基础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考试科目按百分制评定成绩,考查科目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记分制评定成绩。
2.中期考核:研究生入学学习一年半后,进行中期考核,在学院统一安排下由学科点组织有关教师成立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学位课程的学习情况、毕业论文的准备情况、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专门知识与技能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掌握情况等进行检查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肄业处理。对成绩优秀的研究生,按评比条件评选出“品学兼优研究生”,给予奖励。
3.毕业考核:毕业前由研究生导师、导师指导小组、学科点、学院对研究生三年来的学习工作情况作出评价,按评比条件评选出“优秀毕业研究生”。
七、研究工作与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与开题:研究生应在导师和导师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经过阅读文献资料和实际调查,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选题应主要结合当地经济建设,反映学科研究进展,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或者作为导师科研项目的一部分,并经导师组审核确定学位论文题目。论文开题工作应在第三学期内完成,并向导师指导小组或所属教研室做开题报告,经过讨论认为选题合适且计划切实可行者,方能正式开展论文工作。选题一经确定,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尽快拟定论文工作计划并予以实施。
2.研究工作:研究生在开展研究工作期间,在以导师和导师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继续搜集文献资料,掌握研究方法和技术。对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应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获得准确的试验数据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和推理,为撰写学位论文作为好研究资料准备。同时,要定期进行研究进展的交流。
3.论文撰写:在完成研究工作后,研究生应按时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与修改工作。学位论文应按学校规范要求进行撰写,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要求重点突出,论据充分,观点正确,具有明显的创新性。论文完成后,经导师、指导小组审查经过后,才能申请论文评审。
八、答辩和学位授予
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第六学期结束前一个月进行。论文答辩前应须请两位副高职称以上的专家(其中至少有一位校外专家)对论文进行审阅。论文评审经过后需提出答辩申请,经审查符合答辩条件者方可进行答辩。论文答辩要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程序进行,要求研究生使用多媒体进行汇报。答辩委员会应选择5名或5名以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副高以上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主席一般应由校外专家担任。论文答辩要做到公正、公开。
答辩完成后,校学位分委员会对经过学位论文者进行审查,对论文质量、研究生阶段的科研成果及其它相关材料进行审核后,上报校学位委员会。校学位委员会批准后,可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理学硕士学位。
九、思想政治工作
要求研究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与实践,积极参加本校的政治学习、形势与任务教育、公益劳动等活动,自觉加强道德品质的修养。要健全研究生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导师及任课教师的作用。学院主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研究生辅导员及研究生导师要定期与研究生接触,言传身教,教书育人,严格要求,耐心引导,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生要严格要求自己,并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和团结协作精神。
主要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40001 课程名称: 高级生物化学
总课时数:36 学 分: 2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开课学期: I
授课教师:王林嵩 王丽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深入了解糖,脂,蛋白质和核酸化学研究的新进展。糖,脂,蛋白质和核酸代谢的关键步骤和调控。为今后学习其它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内容:根据研究生入学前,在本科阶段的生物化学一般都在大学二年级开设,而生物化学也不是研究生入学的必考课。故本课程既简要介绍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更着重介绍生物化学的新进展和研究技术。主要包括内容有蛋白质化学,酶,核酸化学,糖、脂类和氮代谢,生物氧化以及代谢调控。
预修课程: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植物学、动物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 Lehninger A L,Nelson D L,Cox M M.Principles of Biochemisrry.6nd ed.New York:World Publishers Inc,
(2) BIOCHEMISTIRY (影印本)科学出版社,1998,Mckee,T. Mckee,J.R. Biochemistry:an introduction (影印版)科学出版社,
课程编号:040002 课程名称:分子生物学
总课时数:36 学 分:2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开课学期:Ⅰ
授课教师:梁卫红
教学要求:本课程为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科基础课。本课程将以中心法则所描述的遗传信息流动为主线,系统讲述以DNA和RNA为代表的遗传物质在决定生物性状中的作用方式和调控机制,涉及分子生物学基本原理、生命活动的主要事件及学科发展的前沿内容。经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趋势,理解分子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能熟练的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科学研究中,为后续的课题研究打好坚实的专业基础。
教学内容:重点论述DNA与RNA的结构,染色体与DNA,DNA的复制、突变和修复,转录,RNA的剪接,翻译,原核生物的基因调控,真核生物的基因调控等遗传信息维持和传递的过程和分子机制,简要介绍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策略方法。
第1章 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和发展简史
分子生物学开端的标志事件;分子生物学的学科特征
第2章 生物大分子
DNA的结构特征、有关的重要概念;RNA 的种类、结构、进化和功能;蛋白质的结构、分类; 生物大分子的提取和检测
第3章 DNA复制
DNA复制的研究历史;DNA合成的化学基础;DNA聚合酶及其作用机制;DNA复制的过程;
DNA复制原理的应用——PCR技术
第4章 DNA突变与修复
DNA损伤的诱因和本质;DNA损伤的修复机制
第5章 转录
RNA聚合酶和转录周期;细菌中的转录周期;真核细胞中的转录
第6章 翻译与遗传密码
翻译的相关机制;翻译机器和翻译的循环
第7章 基因表示调控
基因表示调控的基本原则;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调控
第8章 分子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