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必修二课件:《钓台的春昼》.doc

上传人:鼓*** 文档编号:11182495 上传时间:2025-07-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必修二课件:《钓台的春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必修二课件:《钓台的春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必修二课件:《钓台的春昼》   【篇一】高中必修二课件:《钓台的春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领悟作品中传递出的主观情感,学习本文以情驭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读全文,体会作者内心的感伤与忧郁之情。   3、情感与态度:   理解郁达夫率真的爱国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从而激发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复杂情感。   •教学难点•   掌握文章“郁达夫式”独特的抒情写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预习•   ①易读错的字音   咫(zhǐ)尺、溯(sù)江、拜谒(yè)、恻(cè)隐   盛筵(yán)、酩(mǐng)酊(dǐng)大醉   ②熟语积累   恻隐之心:对受苦受难的人表示同情心。   浮名虚誉:虚的名誉。   高谈阔论:漫无边际的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断垣残壁:形容建筑物倒塌残破的景象。   酩酊大醉:形容大醉的样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胡愈之先生曾作这样的评价:“在中国文学,将永远铭刻着他的名字,在中国人民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他的名字。”这个人就是郁达夫。今天我们将学习这位文学大家的一篇名作《钓台的春昼》。这篇作品在寄情山水中,透露出作者于社会动荡年代的一缕忧思,贯穿全篇的,则是对黑暗现实的愤懑之音,对这种主观情绪的抒写,让这篇游记散文尽显其独特魅力。   二、作者简介(多媒体展示)   三、课文分析   1、阅读全文,整体感知,划分文章的结构并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学生分组进行)   明确:本文共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访严子陵幽居的缘由。   第二部分(第2—18段),访严子陵幽居的经过。   第二部分可分为四层:   一层(第2—7段)夜访桐君;   二层(第8—13段)山水访古;   三层(第14、15段)昼临钓台;   四层(第16—18段)壁间题诗。   2、鉴赏第一部分:   阅读第一部分,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说说作者去钓台访严子陵幽居的缘由(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明确:   (1)一九三一年,岁在辛未,……我接到了警告,就仓皇离去了寓所。   (2)一种乡居的倦怠,忽而袭上心来。   3、赏析第二部分:   第一层:   (1)请说出在夜访桐君这部分作者的心情,并找出相关的句子。   明确:苦闷   A、淡云微月,正在作雨的时候。   B、夜渡无人,群动静息,独立江边(他乡日暮的悲哀)。   C、船家的说话冗慢悠长,恩恩乌乌。   D、山路崎岖,栅门虚掩。   E空旷天空,半规月影几多散乱着的船里的灯光,也忽明忽灭。   (2)请谈谈这里景物描写的特点。   明确:写景与抒情的有机结合。全文是由大量的写景和抒情的片段互相交错、编织而成的,这使得这篇散文在整体上具有一种中国古典诗歌常有的情景交融的意象美。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景显情。   第二层:   (1)作者的心情有了怎样的变化?找出具体句子。   明确:   轻松:“这道观大门外的景色,真神奇极了。”“我竟忘记了时刻,忘记了自身。”   怨恨:“好梦虽被打破,但因这同吹筚篥似的商音哀咽,却很含着些荒凉的古意。”   恐惧:山幽水清,“指东话西”,昏然入睡,“寂寂地看不见一个人类”,“废垣残瓦”,“阴森”。   (2)作者在此处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以动衬静(反衬)   第三层:   文章中描写钓台荒凉萧瑟的景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讨论)   明确:作者于寄情山水中一边力图沉醉于大自然之中,试图忘却尘世纷扰;一边又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不满现实的牢骚和关心民众的情怀。   第四层:   (1)本段写下钓台后作者在严陵祠中的所见所感,作者为什么会信手题诗?   明确:祠壁上所见的作者同乡夏灵峰的“略带感慨的”诗引发了作者的伤时愤世之情,所以作者也在祠壁上题上了来钓台途中梦中所背诵过的那首感时伤怀之作。   (2)这首诗在这篇散文的中间和结尾部分两次出现,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首诗使文章具有明显的感伤色彩。这种感伤色彩正是这篇散文的情感基调之一。   (3)此处作者又以自己在祠堂中显得特别响亮的喝茶声和院后听起来特别响亮的鸡鸣声来写什么?   明确:作者以反衬的手法极写祠堂及周围环境的幽静。   4、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全文以作者游踪为线索,历叙桐君揽胜,钓台登临,山水访古,壁间题诗等,充分展现了山明水秀的富春风光,着力营造了一种幽静沉寂的气氛和意境,表达了作者对于时政的愤懑之情和对于自身生存状态的感伤之情,并以对国民党“中央党帝”的愤慨和对“文化高压”的不屑贯穿全篇,表现了作者率真的爱国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思想。   5、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复杂的情感?   1930年3月国民党下令通缉鲁迅、郁达夫等人,郁达夫被迫避难。1931年初,国民党加剧了对左翼文艺运动的文化“围剿”,“左联五烈士”被秘密杀害。郁达夫离沪避难浙江,“乡愁一动”,返乡游历。因为家居的索寞,便产生了探访钓台的愿望,欲借以排解胸中的郁积和愤懑之情。1932年回忆旧游、感怀时政而成此文。   6、文章中的作者浓烈的主观感受是如何表现的?   明确:   第一,抒写自然景物时,突出主观的感觉印象。如描写严子陵钓台,处处突出一个“静”字。   第二,文中处处有一个“我”,这是郁达夫的“我”,和别人的绝不混同。   第三,假托梦境,以诗入文,坦陈胸怀,评讥时政。   7、本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作品是怎样围绕线索展开的?   明确: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以游踪为线索。作者当时在故乡富阳,由富阳到桐庐县城夜游桐桐君山,第二天乘船到钓台。按照游览时间的先后顺序,一一写来,而在乘船由桐庐到钓台的途中,则以梦幻的手法,穿插往事并引出所做的诗,抒发心中的愤慨之情。   8、本文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①写景与抒情的有机结合。全文是由大量的写景和抒情的片段互相交错、编织而成的,这使得这篇散文在整体上具有一种中国古典诗歌常有的情景交融的意象美。②善于以比较、反衬(及适度的夸张)等手法来表现文中所描写的两处景点的静幽和秀美的特色(如作者对于钓台山一带江山景物的描绘)。③善于借景抒情(如作者对于钓台山的荒凉、阴森景象的描绘中实际上隐藏着或表现了作者自己内心的阴郁之情和苍凉之感。)   (2)线索清楚,结构完整。   (3)描绘细密,突出钓台荒凉萧瑟的景象。   (4)文字清新,行云流水。   (5)“郁达夫式”独特的抒情写法。   描写景物,突出一个“静”字,这是《钓台的春昼》的一个特色,也是郁达夫散文一贯的风格。本文描写严子陵钓台,以“静”为中心,层层渲染。先写山水环境的静,再写双桨轻摇,虽有声而更反衬出静,从钓台的建筑、草木到自然气候和人的心理,把作者所感受到的这“太古的静,死灭的静”以及和这种“静”紧密相联的“颓废荒凉的美”的特征,渲染到极致,善于调动读者的主观感受,从而产生共鸣。   “郁达夫式”的抒情的另一个特别是:文中处处有一个“我”。从文字中,我们能够读出“我”忧时伤世,愤世嫉俗,有骨气,有才情,却又感伤苦闷,多愁善感,但也能超然洒脱,放达不羁,“我”是一个矛盾体。“我”的感情的表现方式,是由景生情、直抒胸臆。如在鱼梁渡头独立江边时,“心里头却兀自感到了一种他乡日暮的悲哀”;在桐君山道观前面,就想“在这样的地方结屋读书,以养天年”,把浮名虚誉一起抛开。   9、分析与探究:“郁达夫式”独特的抒情写法在我们的考场作文中能运用吗?   【篇二】高中必修二课件:《钓台的春昼》   学习要点   一、本文的行文线索   本文以游踪为线索。作者当时在故乡浙江富阳,由富阳至桐庐县城,夜游桐君山,次晨乘渔舟至钓台。文章用写意的笔法,写桐君微茫的月色灯光,写富春江沿途的山光水色、沙洲繁花,写严子陵钓台的孤静荒颓,按游览进程、时间先后,逐一写来。但在乘船由桐庐往钓台的途中,则以梦幻的手法,穿插了几年前和朋友喝酒做诗的往事,并引出了所做的诗。所以要在这里穿插这一段,一是借以抒发愤慨之音;二是因为文章结尾处,作者在严子陵钓台壁上题的诗,就是这一首诗。而在赴钓台舟行途中以梦幻手法引出这段往事和诗,最为自然妥帖,与结尾的题诗照应。由此可以看出本文行文的严密,结构的严谨。   二、本文在抒写客观景物时突出主观情绪的特点郁达夫的作品,主观成分和抒情色彩浓重,这篇游记散文充分表现这一特点。   在抒写自然景物时,突出主观的感觉印象,是《钓台的春昼》的一个特色。如写严子陵钓台时,突出一个“静”字。这固然是客体本身的特点而由主体感受到的,但作者对钓台的描写,几乎是以此为中心,层层渲染强化。先写山水环境的静,再写双桨轻摇,虽有声而更反衬出静,从钓台的建筑、草木到自然气候和人的心理,把作者所感受到的这“太古的静,死灭的静”以及和这种“静”紧密相联的“颓废荒凉的美”的特征,渲染到极致,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并受到文章的情绪的感染。   《钓台的春昼》的主观抒情特点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文中处处有一个“我”。这是郁达夫的“我”,和别人的绝不混同:“我”忧时伤世,愤世嫉俗,有骨气,有才情,却又感伤苦闷,多愁善感,但也能超然洒脱,放达不羁,是一个矛盾的混合体。“我”的感情的表现方式,一般不是寓情于景的隐的方式,而是由景生情、直抒胸臆的方式。如在鱼梁渡头独立江边时,“心里头却兀自感到了一种他乡日暮的悲哀”;在桐君山道观前面,就想“在这样的地方结屋读书,以养天年”,把浮名虚誉一起抛开。篇首的直言“中央党帝,似乎又想玩一个秦始皇所玩过的把戏”,指斥国民党压迫左翼文化运动,像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一样,国民党当时杀害了柔石、殷夫等左翼青年作家。篇末赞颂夏灵峰的骨气,对汉奸官僚、无耻文人郑孝胥、罗振玉之流,表示了极大的鄙视。郑孝胥,1932年3月伪满洲国成立时,任国务总理兼文教部总长等伪职;罗振玉也积极参与制造伪满洲国的汉奸活动。这些都表现了“我”的爱自由,憎专制,爱祖国,憎汉奸的高尚情操和铮铮硬骨。   假托梦境,以诗入文,坦陈胸怀,讥评时政,也是本文中“我”的抒情方式之一。在现代作家中,郁达夫的旧诗造诣是很高的。这首七律忧时愤世、个性鲜明,艺术完美,写于1929年。诗前有小序:“旧友二三,相逢海上,席间偶谈时事,嗒然若失,为之衔杯不饮者久之。或问昔年走马章台,痛饮狂歌意气今安在哉,因而有作。”诗首联言不豪饮,担心佯狂面世的狂态会因醉酒而变成真的。颔联具体申说为何不豪饮,豪饮至醉,会鞭名马,累美人,表现对早年佯狂豪饮生活不满,有自责之意,国事如此,不能这样下去了。颈联中“劫数”泛指天灾人祸;“鸡鸣风雨”用篇“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句,喻政局黑暗;“海扬尘”,苍海变为陆地,意谓世事变化混乱。颈联意何所指?联系诗作背景和小序,很清楚的是指国民党的叛变北伐革命实行国民党一党专制统治和清党大屠杀。尾联末句取战国时鲁仲连义不帝秦典故,反其意而用之。秦围赵国,魏国派谋士辛垣衍持帝秦说去说服赵王尊秦为帝以解围。赵国义士鲁仲连出,坚斥帝秦说,坚决主张抵抗秦国,反对投降。郁达夫诗意谓,在今天,鲁仲连式义士已不见,那些义士们都说帝秦去了,这是对投靠、依附蒋介石政权的人的讥刺。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忧时愤世的慷慨之音,为文章增添了丰富内涵和无限诗情。   我国古代的山水游记,在写景中多寓情思,或怀古伤时,或抒发愤懑。《钓台的春昼》也继承这一传统,在寄情山水中,透露出处身于社会动荡年代的一缕忧思,而贯串全篇的,则是对于黑暗现实的愤慨之音。这种郁达夫式的主观情绪的抒写,是这篇游记散文的重要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