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信息技术环境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应用的研究立项报告
绍兴市越城区东湖镇中学 张伟平 31
一、 课题提出
㈠、 课题提出的背景 :
当前人类正在步入一个全新的技术发展时期。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所指出的”新技术使人类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 它们消除了距离的障碍, 正十分有效地参与塑造明日的社会”, ”这些新技术正在我们眼前引起一场真正的革命, 这场革命既影响着与生产和工作有关的活动, 又影响着与教学和培训有关的活动”。从这种意义上说,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当前, 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效益的问题,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己成为各国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在新课改背景下, 越来越多的学校将信息技术纳入到她们的课堂。随着这种现象的增加, 人们不能不开始关心这样一个问题: 这些耗资不菲的技术投入发挥它们的作用了吗? 从经济的角度来说, 这样的投资产生回报了吗? 要发挥这些技术的作用, 至少必须满足这样一个条件: 教师必须具备将技术用于教学的”实践性知识”, 换句话说, 必须为教师提供相应的专业发展机会, 让她们学会怎样使用这些技术。这一点能够说已经在教育界达成了共识 。
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人所共知: 知识在增长, 条件在改变, 教师不可能凭着多年前掌握的知识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过去的话题, 她们的专业知识、 实践性知识都必须更新。许多学校也正在这样做着。特别是信息时代, 当技术大量地涌现, 涉及技术及其应用的教师专业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教学实践的复杂多变, 决定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由于政策规定、 组织制度、 教师认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的教师专业发展还存在一系列问题。现阶段的课堂教学表明, 有些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还仅仅限于课堂展示, 过多地关注技术的呈现效果, 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 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发展; 有些教师还没有将信息技术变成自身和学生发展的工具; 有些教师尽管参加了信息技术培训, 由于后续支持的不足还没有在教学中将 信息技术加以有效应用, 很多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培训过于关注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而忽略了教学理念的转变 , 教学设计方法也没有在培训实践 中得到很好地体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镶嵌到教学实践中,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实践特别关注信息技术的应用, 因此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的教师专业发展将是一个长期的、 持久的过程。
同时, 当前教育信息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各个学校的信息化水平逐年提高, 大量的信息化装备正在源源不断地”武装”的学校、 我们的教室、 我们的办公室和机房等等, 可是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主角、 信息化”软件”的教师, 其信息化水平与我们飞速发展的硬件装备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很多老师只是把信息化装备看做是黑板、 教鞭的现代化替代, ”新瓶装旧酒”, 骨子里还是几十年前的老一套教学水平, 这不但直接影响到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教育现代化的实施, 而且大量的数字资源弃之不用, 也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更重要的是教学水平已经跟不上现代化的需求和节奏, 其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
㈡、 课题研究的目的、 意义及价值:
1、 课题研究目的、 意义
经过对本课题的研究 , 努力探索与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方式、 制度等, 建立起新型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从而全面提升学校教师质量, 建立起新型的学习型学校组织。
2、 课题研究价值
教师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要实施者和课程设计的参与者, 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只有经过教师的教学工作才能贯彻落实, 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 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
3、 完善课题的条件:
⑴、 课题的组成人员:
组长: 张伟平
组员: 蒋素芳 徐涛
⑵、 人员分工
课题组长: 张伟平
课题论证: 张伟平 徐涛 蒋素芳
课题方案: 张伟平 蒋素芳
资料搜集: 课题组全体成员
最终成果总结: 课题组全体成员
二、 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
㈠、 研究目标、 研究内容、 主要观点 研究目标:
让课题组教师根据各年段的教学知识, 运用信息技术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支持 下教师教育教学活动 、 校本研修 、 自我反思的最佳做法和组 合, 初步形成信息技 术环境下教师 自我发展和专家引领、 集体互助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㈡、 研究内容: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 , 实现专家与教师 、 教师与教师间的同步与异步、 集中与异地互动 , 体现民主、 对话 、 协作的理念, 扩大了教研工作的辐射面, 突破区域限制和时间限制 , 使教研活动获得极大的扩 展。做到人人参与、 人人发表意见, 有利于引发参与人员对教研内容的深入思考。 为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开展信息技术支持 下的教师专业 发展研究 , 克服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弊端。网络的开放性有助于教师 自主学习, 减少工作和学习的矛盾: 网络的快捷性有助于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 网络的互动 性有助于丰富教师培训的方式, 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设计
学校利用校园网建设教师网上备课平台, 教师基于网上备课平台开展教学设 计。备课老师将 自己的教学设计以及设计意图发布到网上, 其它的老师就围绕着 这一教学构想在网上展开讨论。一方面, 备课教师能够随时吸纳和整合大家的意 见, 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 必要的调整, 完善教学方案。另一方面, 其它的教师也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设计进行增删修, 使之成为自己的教学方案。
2、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录像处理
利用信息技术对课堂录像进行组织与处理, 如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把课堂录 像 片段与文本有机结合起来 , 形成有价值的视频课例 , 便于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分析。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录像处理与分析便于教师研究 自己和她人的教学行为。
3、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反思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为教师的深刻反思创设了民主、 自由、 宽松的环境。
4、 信息技术支持下校本教研的管理与评价
利用信息技术对校本教研的过程与结果进行管理与分析 , 一方面能够对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情况进行有效地记录与分析, 形成基于网络的教师电子成长档案记录袋, 便于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分析: 同时, 也能够对校本教研的内容进行有效地梳理与存储, 形成基于网络的教师校本教研资源库。
三、 研究实施的步骤
第一阶段 ( 起始阶段)
时间: 自区教研室发申报课题之日起至 4月底
内容: 论证确立研究课题, 建立课题组研究人员。技集相关资料, 制订课题方案申报课题。进行本课题研究的宣传发动工作。进一步完善学校网络的硬件、 软件建设。
第二阶段 ( 实验阶段)
时间: 5月至 12月
内容: 1、 了解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制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课题组教师个体依据总体规划, 分析自己所处发展阶段, 制定教师个体专业发展规划。
2、 采用行动研究法, 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设计。利用我校的校园网络系统, 搭建教师网上备课平台, 让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发布到网上, 并开展讨论( 教研组)
3、 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录像处理和教学反思。
4、 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校本教研的管理与评价, 进行跟踪研究 , 不
断调整, 改进行动方案。
5、 课题组老师教学实践中探究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培训, 以实现
信息技术与校本培训的有效结合。
第三阶段 ( 总结结题阶段)
时间: 1月至 2月底
内容: 对照课题方案和实验资料进行全程总结 , 撰写课题实验报告, 申
报鉴定验收
四、 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特别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在近几年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信息化已经深入到我们工作、 学习、 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育信息化已经是大势所趋、 势不可挡。同样, 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和大势所趋。可是, 研究者更应该明白, 信息技术不能自发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依然是理想与现实、 理论与实践、 应然与实然的转化者, 是信息技术的”主人”。因此, 研究者应该转变研究范式, 切实加强案例研究、 过程与机制研究、 质性研究和设计研究, 为广大教师寻求多样化的最佳实践, 提供可资借鉴的专业发展路径、 理念、 方法和模式, 以及相关工具、 经验技巧和信息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