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XX县XX镇XX村土地开发项目
1: 地形图测量
技术报告
XXXX公司
11月
XX县XX镇XX村土地开发项目
1: 地形图测量
技术设计报告
为了准确地反映土地开发区域的地形地貌以及为土地开发项目工程规划设计提供资料, 我公司受委托开展整个项目区的1: 比例尺地形图测量, 特编写本报告作为整个工作的基本技术依据。
一 项目区概况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县XX镇。项目区建设规模XXhm2( 折合XX亩) 。项目区地势呈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 东高西低, 区内最高海拔1585米, 最低海拔1530米。坡度大多在0°~20°之间。
二 项目内容
本项目的工作内容为XX公顷的1: 比例尺的地形图测绘。
三 技术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行业标准《土地开发整理标准》( TD/T1011-1013- ) ;
2、 贵州省国土资源厅《贵州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测绘管理及技术要求》;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9年2月颁布的《城市测量规范》( CJJ 8-99) ;
4、 国家技术监督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颁布的《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 ;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监督局1991年5月颁布的《国家三、 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8-91)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监督局1991年7月颁布的《红外三角高程测量测量规范》;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7年颁布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监督局1995年9月颁布的《1:500、 1:1000、 1: 地形图数字化规范》( GB/T792-195) ;
9、 《1:500、 1:1000、 1: 地形图图式》( GB/T 17160-1997) 。
四 基本施测方案
根据业主方的委托要求, 本项目工期短、 时间紧, 为了加快测量进度, 我们特制定了本测区的基本测量方案。
4.1控制测量
本测区全部采用GPS RTK测量方式完成图根控制测量。
4.2碎部测量
对于通视良好的区域, 采用全站仪数字化测量方式; 对于较为隐蔽的区域, 采用RTK测量方式。
4.3工作进度安排
序号
工作内容
完成时间
备 注
1
GPS RTK控制测量
.11
2
外业数据采集及内业成图
.11
3
提交资料验收
.11
五 已有资料的利用
项目区内有XX县国土资源局提供的1: 10000地形图和现状图, 为控制选点提供资料。
六 地形图的分幅编号、 比例尺及成图方法
图幅按50cm×50cm正方形分幅和编号, 图名采用流水编号方式的数字图名。成图比例尺为1: , 基本等高距为1.0米, 采用全站仪全野外数字化成图及RTK地形图要素采集成图方法。
七 控制测量
本项目采用近似1980西安坐标系与近似1985国家高程基准。整个测区的控制测量由GPS RTK测量方式完成, 平高起算点均由1: 地形图上判定。平面起算点先从图上判定一点的平面坐标以及至另一点的方位角, 采用全站仪以四等导线的测设要求测定另一点的坐标; 高程起算点先从图上明显地物上判定, 再以四等三角高程导线测量的要求引测至平面起算点上。具体测量要求见下表:
四等平面导线水平角采用DJ2级仪器观测六测回, 测角要求见下表:
四等平面导线的测距要求见下表:
四等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要求见下表:
7.1 RTK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测量仪器为南方灵锐S80RTK测量系统, 配备为1+2的施测模式。
1 RTK测量技术设计
RTK测量的平面精度一般为: 10mm+2ppm;
高程精度一般为: 20mm+2ppm。
RTK测量可用于一级及以下控制测量及碎部测量, RTK的测量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
等级
距离
要求(km)
测回数
观测
时间
精度要求
测回差限差
一级平面控制
≤4
≧2
≧30sec
平面: 图上0.05mm。
高程: h/16
平面: 图上0.1mm。
高程: h/8
图根级控制
测量
≤4
≧2
≧30sec
平面: 图上0.1mm
高程: h/10
平面: 图上0.2mm
高程: h/5
测站点或像控点
≤6
≧2
≧30sec
平面: 图上0.2mm
高程: h/6
平面: 图上0.4mm
高程: h/3
碎部测量
≤6
≧1
≧默认
平面: 图上0.5mm
高程: h/4
平面: 图上1.0mm
高程: h/2
注: 一测回定义: 在测点上按照规定时间完成测量后, 将仪器离开测点2m外, 再回到测点进行下一测回的测量。
2 参考站及流动站设置的要求
由于参考站接收机的卫星信号失锁将会影响网络内所有流动站的工作, 因此, 参考站的点位应尽量设置于测区相对制高点上, 远离微波塔、 通信塔等大型电磁发射源200米外, 远离高压输电线路、 通讯线路50米外。
在RTK作业前, 应首先检查流动站记录器内存或PC卡容量能否满足工作需要, 检查是否备足电源。 由于流动站一般采用2m流动杆作业, 当高度不同时, 应修正此值。
对于流动站的内置软件, 至少应有下列功能: 三差模型求定近似坐标、 双频动态解求整周模糊度、 实时解算WGS-84坐标、 根据给定的坐标转换参数给出任务要求的坐标系内坐标、 坐标精度的评定、 测量结果的实时显示和绘图、 失锁后重新初始化、 数据I/O端口。
流动站用作GIS采集器, 要能实时输入点位属性、 文件和定位有关信息, 并实时存储时间信息。
3 RTK作业对卫星的要求
RTK作业对GPS卫星状况的基本要求见下表:
观测窗口状态
15°以上卫星个数
PDOP值
良好窗口
≧6
≤5
勉强可用窗口
5
<8
避免观测的窗口
<5
≧8
RTK作业应尽量安排在天气良好的状况下进行, 要避免雷雨天气。
RTK作业前要进行严格的卫星预报, 预报表有效期以7天为宜, 当超过7天时, 应重新进行预报。
4 RTK工作期间的基本要求
RTK测量前, 应根据技术设计报告的规定进行坐标系统的设置或进行点校正。
RTK测量误差主要有GPS系统误差、 RTK设备、 测量环境、 用户专业水平、 测量方法等5个因素。在观测过程中要注意采取一定的措施克服有关误差。在测量开始前和结束前应进行已知点对比测量, 并作好记录。
RTK测量必须在初始化完成后进行。初始化有静态、 OTF两种方式。其时间长短与参考站的距离有关。RTK观测中流动站10米内禁止使用对讲机、 手机等电磁设备。RTK作业期间, 参考站不允许下列操作: 关机又重新启动、 自测试、 改变仪器高度值与测站名、 改变天线位置、 关闭文件或删除文件等。参考站可记录静态观测数据, 当RTK无法继续时, 流动站可转化为快速静态或后处理动态作业模式观测。
流动站作业时, 天线姿态要尽量保持垂直。进行控制测量时, 要求采用三脚架设置天线。
5 控制测量
RTK接收机进行控制测量时, 应采用”静态”RTK方法进行。即GPS天线应在控制点上相对固定, 严格对中标志, 对中杆严格整平, 并保证测回数与采集时间。
6 RTK控制测量成果检验
加强对RTK成果的检验。对RTK成果的外业检查能够采用下列方法进行: 与已知点成果的比对检验、 对同一点的测量检验、 已知基线长度测量检验、 不同参考站对同一测点的检验。对测绘的地形图采用常规作业方法检查。所有检验均记录保存。
八 地形图测量
本项目采用全站仪数字化测图及GPS RTK数据采集成图方法, 采用南方CASS 6.1软件最终成图。
对于全站仪测图一般采用极坐标法, 测图地物点与地形点测距的最大长度分别为600m、 800m。
对于RTK碎部测量, 应该做到勤搬基站, 保证卫星及电台信号良好, 采集所用的电子手簿若不具备实时绘图功能, 则需要正确地赋予点位属性, 编码可采用绘图软件要求编码或自定义编码方式。
测图的基本要求为:
( 1) 不便绘制等高线的地方,在等高线间断的地方保证曲线的走向明确、 合理。
( 2) 地形图上高程注记点均匀分布,在地形复杂和不绘等高线的地带,高程注记适当进行加密。
( 3) 地形点的高程精度不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3。
( 4) 高压线连线表示。
( 5) 房屋以墙基外脚为准, 房屋轮廓凹凸在图上小于0.4mm, 简单房屋小于0.6mm的用直线连接。
( 6) 各种天然形成和人工修建的坡、 坎的测绘表示, 按图式P96、 10.4执行, 当修建正规而明显的坡、 坎比高小于1/2基本等高距, 图上长度短于5mm的未表示, 坡、 坎密集时进行适当的取舍。
( 7) 水库、 池塘测绘水涯线并注高程, 水域部分采用名称注记, 无名称的注”塘”字。当塘四周为陡坎绘不出水涯线时, 池塘测注塘顶边及塘面高程。
( 8) 球场、 谷场等用图式5.3.5符号表示, 谷场即农村的打谷场。
( 9) 双线道路边线与房屋、 围墙等高出地面建筑物重合时, 以建筑物边线代替路边线, 道路与建筑物的接头处间隔0.3mm。公路、 街道参照图式符号表示。
( 10) 地形图图面整饰均按照以下要求进行,即:
①地物、 地貌及各要素, 主次分明, 图纸清洁、 线条清晰、 位置准确、 交待清楚。
②各种地物、 地貌元素应按图式规定的尺寸大小, 线条粗细正规绘制。
③高程各种注记的字体大小, 注记的位置应按图式规定执行。
④图幅号、 方格网坐标、 测图者、 测图时间以及图幅外的一切整饰, 按图式规定的格式、 书写正规、 齐全、 不能遗漏。
九 质量控制
本项目实行严格的质量检查措施。作业小组先对所完成的测量成果进行认真的自检, 然后由作业小组进行过程检查, 确认无误后, 提交成果资料交质检人员进行最终检查, 即作业小组自查、 作业部门、 质检部门三级检查制度。
检查内容: 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数字化地形图的质量元素: 基本要求、 数学精度、 属性精度、 逻辑一致性、 要素的完备性和现势性、 整饰质量等。
检查比例: 自检要求内业100%, 外业不低于30%; 既要检查所有作业员( 组) 的成果, 又有侧重检查个别作业员( 组) 的作业成果。
十 提交资料
1.技术报告1份;
2.数据光盘1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