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体育课堂常规教学策略谈
体育教师 窦志慧
一年级的新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对任何东西都充满好奇与期待,所以特别好动,爱新鲜。而且对体育课堂常规的要求还很陌生,自主活动随意性很强,致使教师不敢让学生自主练习活动,影响教学效果,这对教师的组织教学提出很大挑战。因此,我们在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就要变化多,才能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易懂、易学、充分掌握运动技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体质,让孩子们能够快乐地成长。
在小学体育这个岗位上已经从教20年,对低年级的教学也逐渐摸索出了一些门道 ,并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取得较好效果。下面就如何进行小学一年级学生体育课堂常规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 如何让一年级新生快速、准确的集合站队。
一年级新生刚入学,集合站队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学生的排队意识及位置概念模糊不清,他们的表现也往往是茫然而不知所措。如何使学生在集合时很快地找到自己的位置是解决这道难题的关键。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组织手段以促进学生集合站队能力的提高。
1.巧创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先编队让男女生按从高到矮的顺序站成两条纵队,再把他们调整成四条纵队,调整完后要横排的四个人手牵手,让他们相互询问对方的名字,然后给他们编号,我编号是以四个人为一小组,当教师喊数字1时,纵队第一排的四个人手牵手一起高高的举起后,然后依次进行,让每一个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几,同时也可以帮别人记住位置,真正体验互相帮助的快乐。而且还让学生自己边报数字,边手牵手高高举起。当学生知道自己的位置后,我就对学生进行反复练习,让学生对自己的位置更深刻一点,在练习时我还规定了时间。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不错,学生们都能快速、准备的找到位置。
2.巧设情境和场地,提高教学效果
新颖的情境和场地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活学生创新的激情,在教学的各环节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器材的使用、组织的形式、学生的分组等情况,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场地,规划学生的活动范围,并在活动之前对学生提出具体的活动要求,使活动形式既有利于教师的组织教学,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观察,学生的活动能够完全在教师的调控之下进行,使教学安全有序,活而不乱,更大程度地提高学习效果。比如在进行一(2)班的集合站队教学时,我应用了现在比较流行的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故事来创造情境,由于我们的教室前是由一块块瓷砖拼成的,所以我把每一块瓷砖当做他们的家,让他们先记住家,然后玩灰太狼捉小羊的游戏,不但要求学生们自己找到自己的家,还要帮助与自己一起的伙伴找到家,对帮助别人的学生我都进行大势的表扬,学生们个个玩的兴致勃勃,不易乐乎。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让学生们在玩中很快的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且印象深刻。
3.利用口哨和手势,规范课堂常规习惯
学生对口哨的反映十分敏感,在课堂上我都会教会学生听我的哨声,看我的手势,并反复练习。现在只要上课一吹哨子,那是一呼百应,个个争先恐后的过来站队。
二、循序渐进抓常规
课堂常规是教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怎样才能使体育课堂常教学常规很快为小朋友所接受呢?我从最基本的师生问好、着装、站队入手抓起。
1.抓问好。先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师生问好。如:课前问好,课后说再见,并要求集体击掌后才能解散。这样的方式可以达到以下几个目的:第一,加强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第二,密切师生感情,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第三,强调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作风。
2.抓着装。在期初,我就和全班学生用拉钩形式来个师生承诺:每节体育课必须穿运动鞋和运动服,不带任何与课无关的物品。假如违约,不管是谁都要受罚。并随时与班主任或家长取得联系,请求配合。期初前几堂课学生偶有忘记,但随着反复提醒和严格要求,学生逐渐记住了每周上体育课的时间规律,建立了习惯意识,课堂常规意识也就慢慢养成了。
3.抓站队。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好动,自控能力差,快速集合整队的概念还没建立,所以不能以高年级的标准来要求他们。于是我就采用“引导”、“表扬”、“练习”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集合站队的意识,提高他们快速集合排队的能力。
“引导”即在教师的引导下,排成上课队形;“表扬”,根据学生的整队、着装的准备情况进行以表扬为主的讲评;“练习”,讲究从易到难地反复练习,先练立正、稍息、师生问好,后练看齐、报数、四面转法,采用个人分散练习,同伴一起练习,小组练习,全班整体练习等形式。
三、灵活组织,激活体育课堂
小学一年级学生具有求新、求奇、求变、求异的心理特点,而且注意力低,喜欢游戏,学生对教师枯燥乏味的讲解与练习会产生厌烦情绪。因此,在教学中要多运用模仿性、游戏性的活动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活动的乐趣,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技能。刚入学的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如果长时间地做一个单调的动作,就容易疲劳,情绪也不高,纪律也容易涣散。要使一个学生在一堂里兴趣盎然地学习、锻炼,要求教师就要从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出发,充分运用一年级新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发课程资源,活化教学内容,变换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使学生在新、奇变的教学中提高技能。比如在教授30米快速跑时,我并没有要学生跑二圈、做做操,而是要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我先引导进行模仿,然后由学生们自己设计模仿,学生们各种各样的模仿动作都出来了,不但使身体发热,而且让学生们感受到体育课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练之中,以此强化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
四、体育知识生活化
一年级的学生十分爱跑,50米跑又是低年级快速跑中的主要教材。由于他们刚刚接触短跑的练习,非常容易兴奋,所以课堂上会形成“乱”的局面,尤其在跑的途中就会跑错道次,这样安全隐患很大,一不小心就会相撞,甚至发生伤害事故;另一种现象也很常见,学生在一次练习结束后,没有按指定的路线走回来,而从正在有同学练习的跑道中跑回来,两位同学很容易迎面相撞。同时,也会影响下一组同学的练习,降低了教学效果。针对以上的特点,将它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想想疾驶在马路上的汽车出现串道、逆行的现象,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并结合交通规则介绍简单的规章制度,及时进行安全教育,将学生带入安全行驶的画面当中,让学生清醒的注意到串道、不按规定回来和逆行带来的后果。通过多次的实践后,我发现学生基本对跑道的概念有了正确认识,在以后的练习当中不必老师过多的提醒学生也能按要求完成,有效控制了“乱”的局面。
四、师生互动,共创和谐氛围
面对一年级新生在传授体育基本知识、动作、技能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需求。一年级新生他们头脑中依然保留着幼儿园里进行体育活动的方式方法,对学校的一切感到陌生而新奇,教师的一言一行很大程度上在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学生刚入学的前几周的教学,要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教学重点,尽量安排适合一年级学生练习的活动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运用小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多为学生进行示范,用精彩的表演带动学生参与活动,最好是能与学生们共同游戏,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使学生在佩服教师的同时更加喜欢上体育课,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从而使体育课堂充满朝气与活力。并有计划地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共同发展,共创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