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有用的纸》含课件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课程第三册,第5单元《多样的材料》中的第2课时《有用的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纸张的制作过程、种类及用途,认识到纸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具体内容包括:
1. 纸张的制作过程:原料、加工方法、成品。
2. 纸张的种类:文化用纸、生活用纸、特种纸等。
3. 纸张的用途:书写、包装、印刷、卫生用品等。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纸张的制作过程、种类和用途,学会正确使用纸张,培养节约用纸的良好习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纸张的探究兴趣,认识到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纸张的制作过程、种类和用途。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节约用纸的良好习惯,树立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课件、实物样品(不同种类的纸张)、实验器材(显微镜、天平、尺子等)。
2. 学具:纸张、剪刀、胶水、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纸制品,引导学生思考纸的用途,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
(1)讲解纸张的制作过程:介绍原料、加工方法、成品。
(2)展示不同种类的纸张,让学生观察、触摸,了解其特点。
(3)分组讨论:纸张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何正确使用纸张。
3. 实践活动:
(1)观察显微镜下的纸张纤维结构。
(2)称量不同种类的纸张,了解其厚度、重量等特性。
(3)用纸张制作小物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例题讲解:
(1)题目:请列举三种生活中常见的纸制品,并说明其用途。
(2)答案:报纸、卫生纸、纸盒。报纸用于传播新闻,卫生纸用于日常生活卫生,纸盒用于包装物品。
5. 随堂练习:
(1)选择合适的纸张完成指定任务。
(2)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纸。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强调节约用纸的重要性,倡导环保。
六、板书设计
1. 纸张的制作过程
2. 纸张的种类
3. 纸张的用途
4. 节约用纸,从我做起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1)请举例说明纸张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如何正确使用纸张,请给出三个建议。
2. 答案:
(1)纸张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传播知识、包装物品、日常生活用品等。
(2)正确使用纸张的建议:双面打印、用废纸制作手工艺品、减少不必要的纸张使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课后反思:
(1)学生对纸张的认识是否到位,是否掌握了纸张的制作过程、种类和用途。
(2)课堂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如何,动手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3)教学中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学生对环保的认识是否有所提高。
2. 拓展延伸:
(1)组织学生参观造纸厂,了解纸张的生产过程。
(2)开展“节约用纸,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倡导全校师生共同参与。
(3)研究纸张的回收利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设计;
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
在《有用的纸》一课中,教学难点与重点在于纸张的制作过程、种类和用途,以及培养学生的节约用纸习惯和环保意识。
补充说明:
1. 纸张的制作过程:详细讲解原料的来源(如木浆、竹浆等)、加工方法(如漂白、打浆、抄纸等)和成品(如打印纸、卫生纸等),以便学生全面了解纸张的生产过程。
2. 纸张的种类:介绍文化用纸、生活用纸、特种纸等多种类型,可通过实物展示、图片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不同种类的纸张。
3. 纸张的用途:列举纸张在书写、包装、印刷、卫生用品等方面的应用,强调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 培养节约用纸习惯和环保意识:通过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节约用纸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付诸实践。
二、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关系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补充说明:
1. 教具:课件应包含纸张制作过程、种类、用途等内容的图片和文字,以便直观地展示;实物样品要确保安全、干净,便于学生观察和触摸。
2. 学具: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纸张、剪刀、胶水等,确保实践活动顺利进行。
三、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设计
实践活动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补充说明:
1. 观察显微镜下的纸张纤维结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纸张纤维,了解纸张的微观结构,加深对纸张制作过程的理解。
2. 称量不同种类的纸张:通过称量、比较不同纸张的厚度、重量等特性,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纸张的差异。
3. 用纸张制作小物品: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利用纸张制作手工艺品,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
作业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应用能力。
补充说明:
1. 作业题目: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如举例说明纸张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纸张等。
2. 答案:提供详细、实用的答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纸张的价值和正确使用方法。
五、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补充说明:
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实践活动的参与度以及环保意识的培养情况。
2. 拓展延伸:组织实地参观、主题活动、研究性学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纸张知识的理解,提高环保意识。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解纸张制作过程、种类和用途时,语言要清晰、准确,语调要富有变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在提问和讨论环节,语速要适中,给学生留出思考和回答的空间。
二、时间分配
1. 导入环节:约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纸制品,引发学生思考。
2. 新课讲解:约15分钟,讲解纸张的制作过程、种类和用途。
3. 实践活动:约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践和讨论。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约10分钟,讲解题目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思考。
2.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3.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情景导入
1. 利用实物、图片等展示生活中的纸制品,让学生感受到纸的用途。
2.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纸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有趣,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3. 实践活动的设计是否合理,学生参与度如何。
4. 课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练习时间。
5. 作业设计是否具有实际意义,能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教学中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节约用纸意识和环保意识,效果如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