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幼儿园大班教案《烦恼》(精选8篇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烦恼,知道烦恼是正常的心理现象。
2. 培养幼儿表达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学会合理应对烦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表达和调节情绪,合理应对烦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烦恼表情卡片、故事书、录音机、音乐CD。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利用烦恼表情卡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卡片上的表情,引导幼儿关注并讨论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烦恼。
2. 例题讲解(10分钟)
(1)教师通过故事书讲述一个关于烦恼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烦恼产生的原因。
(2)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如何应对烦恼。
3. 随堂练习(10分钟)
(1)让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烦恼,并讨论解决办法。
(2)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大家共同讨论。
4. 表达和调节情绪(10分钟)
(1)教师教授一种表达和调节情绪的方法:深呼吸。
(2)让幼儿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学会运用该方法。
5. 互动环节(10分钟)
(1)让幼儿用画笔、彩纸等学具制作情绪卡片。
(2)幼儿相互交换情绪卡片,分享彼此的心情。
六、板书设计
1. 烦恼表情卡片
2. 故事书
3. 情绪调节方法:深呼吸
4. 情绪卡片制作步骤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我的烦恼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并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自己的烦恼。
2. 答案示例:
我的烦恼是妈妈总是让我吃我不喜欢的蔬菜。我可以试着跟妈妈沟通,说出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尝试吃一点,慢慢适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认识烦恼、表达和调节情绪方面的进步。
2. 拓展延伸:
(1)开展家庭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情绪管理,共同面对烦恼。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表达和调节情绪,合理应对烦恼。
2. 实践情景引入:如何有效地引导幼儿关注并讨论生活中的烦恼。
3. 互动环节:幼儿用画笔、彩纸等学具制作情绪卡片,分享彼此的心情。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如何关注幼儿的表现,以及开展家庭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情绪管理。
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教学难点解析
1. 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故事讲解、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引导幼儿认识和了解情绪,学会表达和调节情绪。
2.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让幼儿明白烦恼是正常的心理现象,教给他们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如深呼吸、找人倾诉等。
3. 针对不同性格的幼儿,教师应采取个性化教学策略,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情绪调节方法。
二、实践情景引入解析
1. 教师选用烦恼表情卡片作为实践情景引入,应确保卡片上的表情形象生动,易于幼儿识别。
2.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关注生活情境中的烦恼,如:“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烦恼?”“当你遇到烦恼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3. 教师应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互动环节解析
1. 教师在指导幼儿制作情绪卡片时,应提供丰富的材料,如不同颜色的彩纸、画笔、贴纸等,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2. 教师可以教授幼儿如何用简单的图形和颜色表达自己的情绪,如用红色代表生气,蓝色代表伤心等。
3. 在分享环节,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心情,学会倾听他人的感受,增进彼此的了解。
四、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解析
1. 教师在课后反思时,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认识烦恼、表达和调节情绪方面的进步。
2. 教师可以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情绪表现,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形成家校共育。
3. 开展家庭活动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亲子游戏,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要清晰、简洁、富有感染力,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语调要富有变化,讲故事时可以夸张表情和语气,以增强趣味性。
二、时间分配
1. 确保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合理,避免某个环节过长或过短。
2. 在实践情景引入、互动环节等关键部分,可以适当增加时间,确保幼儿充分参与。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和开放性,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
2. 针对不同性格和能力水平的幼儿,提问难度要适中,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
四、情景导入
1. 利用生动有趣的烦恼表情卡片,引起幼儿的兴趣,自然导入课程主题。
2.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关注生活情境中的烦恼,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幼儿生活,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
2. 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能否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3. 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语调、表情动作是否具有吸引力,能否有效引导幼儿。
4. 课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保证了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5. 课后反思是否到位,对幼儿的表现和教学效果是否进行了全面分析。
6. 教案设计是否具有针对性,对教学难点和重点是否进行了充分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