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优质课件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主要围绕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展开,详细内容包括:
1.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成因、时间、地点等基本信息;
2. 学习课文中生字词,理解并掌握其用法;
3. 阅读理解,分析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 体会作者观察自然、描绘景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掌握课文中生字词,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成因、时间、地点等基本信息;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描绘自然景象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神奇景象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字词、描绘景象的方法;
2. 教学重点:钱塘江大潮的成因、时间、地点及壮观景象的描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挂图;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神奇景象;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成因、时间、地点等基本信息,同时圈出生字词;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生字词、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学习描绘景象的方法;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描述生活中所见到的壮观景象,进行口头表达练习;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精彩描绘景象的句子,指导学生进行仿写;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自主完成描写景象的练习;
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
1. 《观潮》
2. 内容:
(1)钱塘江大潮基本信息:成因、时间、地点;
(2)生字词:潮、涌、浩、荡、汹涌、澎湃、浩浩荡荡、波涛汹涌;
(3)描绘方法:观察、描绘、修辞。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描绘方法,写一篇关于生活中所见到的壮观景象的短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关注大自然,观察身边的景象,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同时,鼓励学生阅读有关描绘自然景象的文章,丰富知识储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字词、描绘景象的方法;
2. 教学重点:钱塘江大潮的成因、时间、地点及壮观景象的描绘;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描述生活中所见到的壮观景象,进行口头表达练习;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精彩描绘景象的句子,指导学生进行仿写;
5. 作业设计:请运用本节课所学描绘方法,写一篇关于生活中所见到的壮观景象的短文。
一、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字词、描绘景象的方法
1. 潮:指海水的涨落,这里特指钱塘江大潮;
2. 涌:形容水急速流动的样子;
3. 浩:广大,无边无际;
4. 荡:摇动,振荡;
5. 汹涌:形容水势翻滚、猛烈;
6. 澎湃:形容波涛声音宏大;
7. 浩浩荡荡:形容气势磅礴,场面宏大;
8. 波涛汹涌:形容波浪翻滚,气势磅礴。
1. 观察角度: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景象,如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等;
2. 描绘手法: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描绘效果;
3. 抓住特征:关注景象的特点,如颜色、形状、声音、动态等;
4. 情感表达:融入自己的情感,让描绘更具感染力。
二、教学重点:钱塘江大潮的成因、时间、地点及壮观景象的描绘
1. 成因:钱塘江大潮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以及钱塘江地形特殊所形成的;
2. 时间:农历八月十八,每年一次;
3. 地点:钱塘江口,主要在浙江省杭州市;
a. 潮水来临前的平静;
b. 潮水涌动的壮观场面;
c. 潮水过后的宁静。
三、实践情景引入
1. 日出日落;
2. 暴雨来临前的天空;
3. 高山云海;
4. 雪山冰川。
四、例题讲解
1. “潮水如同无数头巨兽,翻滚着、怒吼着,向岸边扑来。”
2. “江面上波涛汹涌,仿佛无数条巨龙在翻腾。”
五、作业设计
1. 选择一个具体的景象进行描绘,如日出、暴雨等;
2. 使用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和描绘方法;
3. 注意文章的结构,包括开头、发展、高潮、结尾;
4. 融入自己的情感,使描绘更具感染力。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解生字词时,语速宜慢,语气坚定,以强调字词的重要性;
2. 描述钱塘江大潮景象时,语气激昂,语调起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3. 提问时,语气温和,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
二、时间分配
1. 导入环节:约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约10分钟,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基本信息;
3. 课堂讲解:约15分钟,讲解生字词、课文内容;
4. 实践情景引入:约10分钟,让学生描述生活中所见景象;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约20分钟,分析课文精彩描绘句子,指导学生仿写;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
2.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培养其思考能力;
3.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评价,提高其自信心。
四、情景导入
1.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形象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2.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壮观的景象?”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激发表达欲望。
教案反思:
1. 课堂讲解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适时调整语速、语调,以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
2. 时间分配上,要把握好每个环节的时长,确保课堂节奏紧凑,不拖堂;
3. 课堂提问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4. 情景导入要贴近生活,让学生能够感同身受,提高学习兴趣;
5. 作业设计要具有实际意义,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6. 课后及时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