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南昌十九中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2月月考高三历史(含答案).docx

上传人:优****虫 文档编号:11134008 上传时间:2025-07-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75MB 下载积分:5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昌十九中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2月月考高三历史(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南昌十九中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2月月考高三历史(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昌十九中 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月考试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命题人:王世新 审题人:刘昆 第 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周礼规定,贵族列鼎数量为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1976 年,江西省新 干县西周墓中出土了 5 件铜鼎,大小依次递减。这可用来说明西周时期( ) A.血缘政治的完善 B.铸铜技术的进步 C.分封制度的成熟 D.中原文化的扩展 .有学者研究简牍发现,秦代上级机构向下级机构下达的行政文书中通常有“书到相报,不报, 2 追”等字样,郡向属县下发文书时也特别要求“别书相报……”,汉代同类文书则不再额外强调。 这说明( ) A.秦代集权体制有其限度 B.汉代官吏管理水平提高 C.汉代交通利于文书传递 D.秦汉治国思想发生转变 3 .《魏书》载:“(拓跋珪下令)离散诸部,分土定居,不听迁徙,其君长大人,皆同编 户”,为便于管理,设立“八部帅”,将“山东六州”的四十余万吏民、百工伎巧迁往平城, 给内徙新民耕牛,计口授田”。拓跋珪此举旨在( ) “ A.学习中原的农耕文化 B.促进各民族文化认同 C.巩固北魏王朝的统治 D.增强北魏政权合法性 4 .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 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5.朱元璋认为,“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 治耳”。这表明他( ) A.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 B.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 C.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 D.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 6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 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1 7 .下图所示为部分年份英、美、日三国对华输出商品在近代中国总进口中份额变化情况。该情 况应存在于( ) A.1841-1868 年 B.1868-1895 年 C.1895-1922 年 D.1922-1949 年 8 .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 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 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 张有利于( ) 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9 .如图《通不过去》(图中有“和平 之路”“战争之路”“五项基本原则” 及排队情形)意在说明,新中国的外 交政策有利于( ) A.提升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力 B.推动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 C.阻止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D.遏制帝国主义的战争图谋 2 1 0.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十分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2003 年,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中共十八大以来,坚持“与邻为 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这主要是为了( ) A.消除分歧增进互信 B.构建均衡发展格局 C.深化合作共谋发展 D.改善全球治理体系 1 1.公元前 427 年,希腊小城邦密提林背叛了雅典,投靠斯巴达。雅典民情激愤,公民大会迅 速作出决议,将密提林成年男子全部处死,妇女儿童罚作奴隶。第二天,民众情绪趋于平静, 公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据此可知,在古代( ) A.希腊小邦缺乏政治自主权 B.公民决定雅典城邦重大决策 C.大邦争霸阻碍了希腊统一 D.雅典公民大会有时违背民意 1 2.某学者关注世界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统治者,研究其在位时期的文治武功。该统治者以恢复 旧日罗马帝国的荣耀为己任,力图建立“一位皇帝、一部法律、一个帝国”的新秩序。最符合 该研究主题的史实是( ) A.罗马帝国一分为二 B.都城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C.颁布第一部成文法 D.征服占领北非和意大利 1 3.11 世纪以来,人们认为君主具备手到病除的神性。君主的触摸可以治愈各种疾病,尤其是 被称为“国王病”的淋巴结核。君主触诊成为备受珍视的仪式,成为君主威望的象征。到牛顿 和洛克的时代,就像占星术和炼金术突然间风光不再一样,触诊也几乎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 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 A.科学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君权观念 B.近代医学进步攻克诸多传染疾病 C.君主权力运行受到法律严格限制 D.科学宇宙观动摇了教会神圣地位 1 4.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 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 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1 5.20 世纪 20 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到 1927 年俄罗斯联邦就有 672 所中 等技术学校。此外还成立工农速成班,招收未受过中等教育的工人和青年农民。这种做法的主 要目的是( ) A.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促进中等技术教育普 C.完善新经济政策 D.冲破西方技术封锁 1 6.1980~2000 年部分非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出口占各自总出口比重表。据下表可知, 这一时期非洲经济( ) 组织名称/ 时间 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 5.7% 6.3% 4.8% 1980 年 1990 年 2000 年 中非共同体 1.4% 1.4% 0.9% 9.6% 8.0% 9.6% 0.4% 3.1% 11.9% 0.3% 2.9% 2.2%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 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 A.对区域组织外的贸易依赖明显 B.一体化水平持续提升 C.始终处于世界经济的边缘地位 D.区域发展极度不平衡 3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题,17 题 12 分,18 题 14 分,19 题 14 分,20 题 12 分,共 52 分。) 1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 历史上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国之大者”。鲁成公十三年(公元前 578年),刘 康公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汉文帝二年(公元前 178年)诏曰:“农,天下之大本 也。”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敕曰:“漕运通流,国之大计。”明洪武十年(1377年)太 祖曰:“赏罚者,国之大权,人君操赏罚之权,以御天下。” — —据《左传》《汉书》《唐会要》《明实录》 光绪二十七年(190年),张之洞连上《遵旨筹议变法谨拟整顿中法十二条折》及 遵旨筹议变法谨拟采用西法十一条折》,认为:“盖立国之道,大要有三:一曰治,二曰富, 三曰强国。” ——据《张之洞全集》 材料二 《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康公,汉文帝、唐德宗,明太祖,张之洞提出“国 之大者”主题的时代背景。(8 分) (2)让人民生活幸福是我们今天的“国之大者”,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古今确立“国 之大者”主题的因素。(4 分) 1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美国制定了严格管制对华贸易的政策。尽管英国也要“防 止共产主义的扩张”,但由于香港是东亚的转口贸易中心,英国不愿对除军火外的其他物资实 行严格控制。1950年 12月,美国对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实行全面禁运。在美国一再施压下, 英国同意对战略物资实行有选择的禁运。中美朝鲜战争结束后,包括英国在内的盟国要求放松 对华贸易管制,但美国这一政策在艾森豪威尔政府任内一直保持下来。 — —摘编自陶文钊等《中美关系史》 材料二 1955年,对外贸易部部长讲道,五年多来,我们在中央和毛主席正确领导下,贯 彻了和继续贯彻着下列基本政策:进口与出口政策必须贯彻发展生产促进国家工业化的原则; 稳步发展同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贸易,同时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采取争取利用与斗争、分 4 化相结合的策略,积极开展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加强国营对外贸易企业,实行对私营进出 口商的社会主义改造。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材料三 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计划完成情况单位:亿元,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1 950 1952 1 953 1954 1955 1956 1957 4 4 1 1.5 64.6 80.9 84.7 109.8 108.6 104.5 进出口国别总额合计 1 2 2 0 9 5 0 3.9 52.5 62.4 69.3 0.16 81.60 77.00 8.02 57.91 51.86 9.64 27.05 27.50 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 4 0 4 9 其中:苏联 12.8 40.4 47.8 49.0 6 1 6 4 2 7 2 7.6 12.1 18.4 15.3 亚 非 及 西 方 国 家 其 0 1 8 3 中:西方国家 14.8 1 .59 7.08 5.01 7.42 9.69 11.37 7 —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0 世纪 50 年代前期美英对华贸易政策存在异、 同的原因。(4 分) ( ( ( 2)根据材料三,概括 1950—1957 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特征。(6 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 20 世纪 50 年代前期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4 分) 1 9.咖啡馆的历史,既是一部经济史,也是一部社会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材料 1652年,伦敦出现了英国第一家咖啡馆。 5 1 7世纪中后期,咖啡馆在英国扎下了根。在当时伦敦任何一家宾客盈门的咖啡馆里,常见 的场景是:各色人等汇集于此,抽烟、读报,谈论商业和贸易,传播小道消息,争论国家大事, 评判王室显贵的品行举止。 1 8世纪中叶以后,伦敦的咖啡馆出现了新的变化。辉格党人愿意光顾“斯米纳”等咖啡馆, 托利党人则经常聚会于“怀特”等咖啡馆,经纪人喜欢聚集于“乔纳森”咖啡馆,法律界人士 集中于骑士团圣殿附近的咖啡馆。寻常百姓逐渐成为咖啡馆社交场所的边缘化群体。19世纪四 十年代前后,满足贫穷工人需要的咖啡摊应运而生。 除咖啡外,茶也是英国重要的饮品之一。1606年前后,茶第一次作为商品进口到欧洲。1658 年 9月 23日,伦敦报纸上第一次出现了茶的广告。不久,茶逐渐走进英国咖啡馆,但直到 17 世纪末,饮茶在英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18世纪英国的茶叶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英国 人对茶的热爱超过了其他任何主要的西方国家。在整个 18世纪,咖啡馆都是提供茶饮料的主要 场所。 ——摘编自【英】马克曼·艾利斯《咖啡馆的文化史》等 ( 1)编写一幕发生在 17 世纪伦敦咖啡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6 分,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 主题要紧扣英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 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 2)结合英国咖啡馆的变化,说明咖啡馆的历史是一部“经济史”。(8 分) 2 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材料 1920年代末到 1930年代,在中国农村经济日益走向衰落的背景下,兴起了乡村建设运 动。来自教育机构,学术团体和大专院校的倡导者们,在定县、邹平、新都等地创建试验区, 成立乡村小学,平民学校、夜校;改良农业,提倡副业;成立借贷处和信用合作社:设立乡村 医院、卫生所等。不少乡建工作者与农民同生活,共劳动,尽量使自己“农民化”。然而,十 年乡村建设运动,不仅复兴农村经济的目的没有实现,相反各实验区经济的衰落程度进一步加 深。 乡村建设倡导者之一的梁漱溪将此称之为“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的难局:“本来最 理想的乡村运动,是乡下人动,我们帮他呐喊。退一步说,也应当是他想动,而我们领着他动。 现在完全不是这样。现在是我们动,他们不动;他们不但不动,甚且因为我们动,反来和我们 闹得很不合适,几乎让我们作不下去。”梁漱溟进而分析了造成“乡村不动”的根本原因,“是 农民偏乎静,我们偏乎动;农民偏乎旧,我们偏乎断……总之,从心理上根本合不来”。 6 — —据晏阳初《十年来的中国乡村建设》及《梁漱溟全集》整理 南昌十九中 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高三 2 月考试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题号 答案 1 D 2 A 3 C 4 A 5 B 6 C 7 C 8 C 9 D 10 C 11 B 12 D 13 A 14 D 15 A 16 A 1 7.(1)刘康公: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得到运用;汉文帝:统治者采用无为而治, 休养生息的统治政策,致力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唐德宗:藩镇割据,经济残破,百姓负担沉重;明 太祖: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张之洞:列强入侵,民族危机深重。(8 分) (2)社会环境、社会矛盾、统治政策、时代潮流等。(4 分) 1 8.(1)同的原因:冷战的局势,意识形态一致,朝鲜战争的影响。异的原因:美国实力强大,企图称霸 世界;英国实力削弱,香港是东亚贸易中心,全面禁运损害英国利益;中国的态度与策略。(4 分) 2)进出口总额增加较快;以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为主,其中以苏联为主体;与西方国家的贸易经历低谷 后又逐渐增加,但所占比例较低。(6 分) 3)体现了党的正确领导;逐步建立了适应国内经济建设需要的对外经贸体制;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发 ( ( 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符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利于突破西方国家的经济 封锁;体现了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4 分) 1 9.(1)主题:主题明确,紧扣英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 对话内容:层次一:对话主题不够突出,观点不够明确,对话不够完整,逻辑不够清晰;层次二:对话基 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观点较明确,对话较完整,逻辑较清晰;层次三:对话紧密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 确,对话完整,逻辑清晰。(6 分) ( 2)从咖啡馆的变化与世界经济发展联系的角度:随着欧洲国家海外贸易发展和对外殖民扩张,世界市场 逐渐形成和扩大,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和交流加强,茶叶进入英国咖啡馆并且销量不断增加,饮茶从一个 新鲜事物逐渐变成了英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从咖啡馆的变化与英国国内经济发展联系的角度:随着工业革命进行,英国社会阶层出现新的分化,咖啡 馆逐渐由开放的、面向各阶层的消费场所发展为专门化的、面向特定阶层或群体的消费场所。(8 分) 2 0.观点:梁漱溟认为 20 年代末以来的乡村建设运动不能复兴农村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得到农民的支持与 响应,我认为该观点不准确。 阐释:梁漱溟没有认识到乡村建设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这场运动没有触及到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土 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 除封建剥削,使广大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得土地,壮大了红军队伍,巩固了红色政权。解放战争 时期,中国共产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调动 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综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的理论与实践证明如果解决了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是能得到农民的支 持与响应的。(12 分) 答案第 1 页,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