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铁路隧道毕业设计终结版.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1133971 上传时间:2025-07-02 格式:DOC 页数:82 大小:875.50KB 下载积分:18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隧道毕业设计终结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铁路隧道毕业设计终结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路隧道毕业设计终结版 67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西 南 交 通 大 学 本科毕业设计 厦门-深圳铁路客运专线 岩脚隧道<单线电气化>设计 院 系 交通运输系 专 业 城市与地下空间工程 年 级 姓 名 题 目 指导教师 评 语 指导教师 (签章) 评 阅 人 评 语 评 阅 人 (签章) 成 绩 答辩委员会主任 (签章)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班 级 学生姓名 学号 发题日期: 年 4 月23 日 完成日期: 6 月20 日 题目:厦门-深圳铁路客运专线岩脚隧道(单线电气化)设计 1、本论文的目的、意义:目的: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四年学习知识的检验和考察,经过这次毕业设计使学生对本专业的知识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和更深一步的掌握,以便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能灵活的运用所学专业的知识。 意义:毕业设计是大学四年来最重要的一项学习内容,是对四年所学知识的总结与运用。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在课程设计的基础上,运用学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结合工程实际,参考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工程设计图集及其它参考资料,独立地完成所要求的设计任务。同时要系统的掌握设计计算步骤、方法,培养我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走上工作岗位,从事有关设计、施工等具体实践工作奠定基础。 2、学生应完成的任务 (1) 毕业设计说明书一份(≥15000); (2) 隧道平、纵断面设计图各一张(2号图纸); (3) 隧道进、出口洞门(结构)设计图各一张(2号图纸); (4) 隧道内各级围岩支护结构图一张(3号图纸); (5) 隧道施工程序图一张(2号图纸); (6) 隧道防排水布置图一张(3号图纸); (7) 10000字符的英文献翻译 。 3、设计各部分内容及时间分配:(共10周) 第一部分 布置设计任务,熟悉设计资料及要求,确定隧道内净空 ( 1周 ) 第一部分 隧道进出、口位置的确定 (0.5周) 第三部分 隧道平、纵断面设计(洞门设计) (1.5周) 第四部分 Ⅴ级围岩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两种方法) (2.5周) 第五部分 选择施工方法 (1.5周) 第六部分 外文翻译、绘图及文整工作,机动(实习) ( 2周) 评阅及答辩 ( 1周) 备 注 指导教师: 4月 20 日 审 批 人: 年 月 日 摘 要 客运专线是以客运为主的快速铁路。当前在中国,铁路等级除Ⅰ、Ⅱ、Ⅲ级外又增加了“客运专线”等级,时速200至350km/h的铁路统称为客运专线,曲线半径一般在2200m以上。本设计是厦门-深圳铁路客运专线岩脚隧道(单线电气化)初步设计,设计速度为250km/h。里程为DK112+734—DK114+225。 本设计主要包括:隧道进、出口洞口位置比选及洞门形式的选择,隧道平、纵断面设计及构造设计,V级围岩衬砌结构设计、计算及检算,施工组织设计及工程量计算四个部分。 洞口位置比选和洞门形式的选择主要根据地形条件,结合防排水要求,以“早进洞,晚出洞”为原则确定洞口位置,并根据土压力的大小确定本隧道的洞门形式为挡墙式洞门。 平、纵断面设计及构造设计主要包括平面线形和纵坡形式及坡率的确定,平面设计包括直线和曲线(R=7000m,L=1426.22m,T=714.63m,l=220m),纵坡形式采用单向坡,坡率为3.5‰,同时对建筑限界的确定做了较为详细的说明。 衬砌结构设计和结构计算是本设计的重点。首先根据规范的要求初步拟定横断面的断面形式和各部分尺寸,计算作用在隧道结构上的荷载并将其转化为集中力,运用ANSYS软件计算出结构的内力并绘制内力图和变形图。 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包括施工方法选择、施工组织措施、施工进度计划和工程量计算等。 关键词: 客运专线;隧道;单车道;初步设计 Abstract The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special line is by the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primarily fast railroad. At present in our country, the rail road rank except I, II, III level outside increased "the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special line" the rank, the speed has been called 200 to the 350km/h railroad as the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special line, the curve radius generally above 2200m. This design is the Xiamen - Shenzhen railway transportation special line crag foot tunnel (single track electrification) the preliminary design, the speed of the design is 250km/h. The course is DK112+744 - DK114+225. This design mainly contains: choosing the entrance and outlet position and the portal form; plane and longitudinal section design , tectonics design; structural design , calculate for the fifth level surrounding rock and check out the result; design for organiz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calculation of volume. Choosing the entrance, outlet position and the portal form mainly based on topographic condition and considering waterproof and drainage requirement, abidance the principle of “the earlier entrance, the late outlet”.Choose a reasonable portal form based on the amount of earth pressure. Plane and longitudinal section design, tectonics design mainly contains designing the plane alignment, grade form and gradient. Plane and longitudinal section design include straight lines and curve lines(R=7000m,L=1426.22m,T=714.63m,l=220m),the grade form is unidirectional, and gradient is 3.5‰,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make a detailed declaration on determination of building line. The structure design and calculate for tunnel lining is the focal poin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specification, define the form of cross section and each size. Calculate loads on the tunnel and convert it into concentrated force. Make out the internal force and diagram by ANSYS, draw the internal force and deformation diagram. The design for organizing the construction mainly contains the choosing of job practice, measures of job practice, construction schedule program, and calculation of volume, and so on. Keywords: passenger dedicated railway line; tunnel; One-lane; preliminary design 目 录 第1章 绪 论 1 1.1 设计依据与原则 1 1.1.1 设计依据 1 1.1.2 主要设计原则 1 1.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2 1.2.1 概况 2 1.2.2 地层岩性 2 1.2.3 地质构造及地震动参数 3 1.2.4 水文地质条件 3 1.2.5 环境工程地质 3 1.2.6 隧道工程地质条件 4 第2章 隧道平、纵断面设计 7 2.1 隧道平面设计 7 2.2 隧道纵断面设计 7 2.2.1 隧道内纵坡形式确定 7 2.2.2 隧道内纵坡坡率的确定 7 2.3 隧道净空的确定 8 2.3.1 限界 8 第3章 隧道洞口位置和洞门的确定 11 3.1 隧道洞口位置确定的要求: 11 3.2 隧道洞口位置的比选: 11 3.2.1 方案的拟定 11 3.2.2 方案的比选: 12 3.3 隧道洞门的设计 13 3.3.1 隧道洞门的设计原则: 13 3.3.2 隧道洞门形式的选择: 13 3.3.3 洞门构造及基础设置应遵循下列规定: 14 第4章 V级围岩衬砌结构计算及检算 15 4.1 衬砌形式确定 15 4.2 衬砌设计规定 15 4.3 复合式衬砌 15 4.4 模型理想化 16 4.4.1 支护结构的理想化 16 4.4.2 围岩的理想化 17 4.4.3 外荷载理想化——等效节点荷载 17 4.4.4单元和节点编号,边界条件 17 4.5 荷载计算及二次衬砌计算 18 4.5.1 深浅埋段的确定 18 4.5.2 V级围岩衬砌结构计算: 18 第5章 其它洞内附属设施设计 23 5.1 防排水设计 23 5.1.1 一般规定 23 5.1.2 防水 23 5.1.3 排水 24 5.1.4 洞口防排水 24 5.2 运营通风和照明 25 5.2.1 运营通风 25 5.2.2 照明 25 5.3 其它设施 25 5.3.1消防设施 25 第6章 施工组织设计 26 6.1 概述 26 6.1.1 编制原则 26 6.1.2 施工原则 27 6.2 施工方法的选择 27 6.3 各种施工工艺 29 6.3.1 砂浆锚杆施工工艺和方法 29 6.3.2湿喷砼施工工艺和方法 30 6.3.3 隧道防排水板施工工艺和方法 31 6.4 二次衬砌施工工艺和方法 32 6.4.1 施工工艺 32 6.4.2 施工方法 32 6.5 施工进度计划 35 6.5.1 施工进度计划概述 35 6.5.2 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原则和内容 36 第7章 工程量的计算 38 7.1 进口洞口及洞门工程量计算 38 7.1.1 挖方量计算 38 7.1.1.2 圬工量计算 39 7.2 出口洞口及洞门工程量计算 40 7.2.1 挖方量计算 40 7.2.2 圬工量计算 41 设计总结 43 致谢 44 参 考 文 献 45 附录1 ANSYS 各节点坐标应力表 46 附录2 ANSYS 计算隧道二次衬砌内力表 49 第1章 绪 论 1.1 设计依据与原则 1.1.1 设计依据 1. 由设计院提供的厦门-深圳铁路客运专线岩脚隧道平、纵断面和横断面图; 2.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 行车速度:250km/h; 隧道内设整体道床、钢轨60kg/m。 1.1.2 主要设计原则 1.1.2.1 设计原则 1 在地形、地貌、地质、气象、社会人文和环境等调查的基础上,综合比选隧道各轴线方案的走向、平纵线形、洞口位置等,提出推荐方案。 2 地质条件很差时,特长隧道的位置应控制路线走向,以避开不良地质地段;长隧道的位置亦应尽可能避开不良地质地段,并与路线走向综合考虑;中、短隧道可服从路线走向。 3 根据铁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确建筑限界。在满足隧道功能和结构受力良好的前提下,确定经济合理的断面内轮廓。 4 隧道内外平、纵线形应协调,以满足行车的安全、舒适要求。 5 根据隧道长度、交通量及其构成、交通方向以及环保要求等,选择合理的通风方式,确定通风、照明、交通监控等机电设施的设置规模。必要时特长隧道应作防灾专项设计。 6 应结合铁路等级、隧道长度、施工方法、工期和营运要求,对隧道内外防排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辅助通道、弃渣处理、管理设施、交通工程设施、环境保护等作综合考虑。 7 当隧道与相邻建筑物互有影响时,应在设计与施工中采取必要的措施。 1.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1.2.1 概况 该隧道长1481m,测区属低山丘陵地貌,相对高差约30~210米,最高峰标高为222 m,山坡的自然坡度为10~40°,局部为较陡,进、出口为缓坡,被全、强风化层所覆盖,其余地段大部基岩裸露,缓坡及山顶杂草,竹木丛生,植被茂密,进口有水泥路通达,交通较为方便,出口处有山间小路,交通不便。 1.2.2 地层岩性 测区覆盖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Q4dl+pl)粉质黏土及坡、残积(Q4dl+el)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燕山早期第三次侵入黑云母花岗岩(γ52(3)c)及上侏罗统上组中段兜岭群组凝灰熔岩(J3dl2b),各层岩性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6-2>坡、洪积层(Q4dl+pl)粉质黏土:褐黄色,硬塑,其中夹有少量的花岗岩质角砾,厚2~6m。属Ⅱ级普通土。分布于隧道进口附近低洼沟槽处。 <10-3>坡、残积层(Q4dl+el)粉质黏土:褐黄色、褐红色,硬塑,其中夹有少量的花岗岩质角砾,厚0~2m。属Ⅱ级普通土。广泛分布于隧道范围内地表。 <13-2>凝灰熔岩(J3dl2b): 暗绿色、灰色、灰白色、黄褐色,碎屑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极其发育,节理面呈锈黄色,有次生矿物,隧道测区内主要出露弱风化带,与下伏黑云母花岗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17-2>黑云母花岗岩(γ52(3)c): 灰白色,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和黑云母及少量锆石组成,全风化层厚度变化较大,进口附近处厚10~25m,出口附近厚10~15m,属Ⅲ级硬土。强风化层进口附近处厚0~8m,出口附近厚0~14m,为Ⅳ级软石,夹粒径0.5~3m的弱风化球状体 。弱风化层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属Ⅴ级次坚石。 1.2.3 地质构造及地震动参数 隧道测区内未见断层出露,在隧道洞身位置DK112+779m及DK113+883m处为凝灰熔岩与黑云母花岗岩的接触带,接触带附近地下水发育,岩体较破碎。 测区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 1.2.4 水文地质条件 (一)地表水 进口处附近紧邻漳江,出口处亦紧邻山间河流,洪水期水量均较大。低丘地表水为地表沟水,为间歇性流水,无常年流水,水量随季节变化大。 (二)地下水 地下水主要为表现为第四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两类: 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由于洞身范围内第四系覆盖层厚度不大,以粘性土为主,第四系孔隙潜水不发育,而且随季节动态变化大,由地表水补给。基岩裂隙水发育程度受基岩风化程度、裂隙发育程度、裂隙贯通性的影响。全风化岩属弱含水层,富水性差,强风化岩和弱风化岩的导水性和富水性主要受构造裂隙控制,具各向异性,总体地下水量不大,但分布不均,局部可能水量较大。 (三)水化学特征及其侵蚀性 根据相邻工点取地表水作水质分析,属HCO3-.Cl--Na+型,对砼具中等溶出型及中等硫酸型酸性侵蚀。取地下水作水质简分析, 属HCO3-.Cl--Na+.Ca2+型,对砼具中等溶出型及中等硫酸型酸性侵蚀。 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在环境作用类别为化学腐蚀环境时,水中相关离子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腐蚀作用等级为H1。 1.2.5 环境工程地质 该隧道范围内植被茂密,灌木杂草丛生,水土保持良好,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好,铁路建设易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对环境地质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具体表现为: 1. 隧道施工将会大量砍伐林木、破坏植被,易造成水土流失。 2. 隧道洞身开挖,降低地下水位,对附近居民的生活用水及植物生长造成一定影响。 3. 隧道施工将会产生大量的弃渣,弃渣应定点堆放;弃渣场的选择至关重要,选择不当,将会诱发新的环境地质问题,如:滑坡、泥石流等。 4. 隧道施工可能诱发地面塌陷及地表水漏失等破坏地质环境条件的问题。 5. 花岗岩可能存在放射性,隧道开挖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1.2.6 隧道工程地质条件 (一)隧道工程地质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测区属丘陵地貌,地形稍有起伏,测区范围覆盖层一般厚0~2m,下伏基岩为燕山早期第三次侵入黑云母花岗岩(γ52(3)c)及上侏罗统上组中段兜岭群组凝灰熔岩(J3dl2b),基岩风化层厚度变化大,全风化层进口附近处厚10~25m,出口附近厚10~15m,强风化层进口附近处厚0~8m,出口附近厚0~14m,花岗岩残积层及全、强风化具有遇水软化、崩解,强度急剧降低的特点,隧道进出口均从覆盖层及全、强风化层中穿过;隧道洞身位置DK112+779m及DK113+883m处为凝灰熔岩与黑云母花岗岩的接触带,附近地下水发育,岩体破碎;花岗岩可能存在放射性,地下水对砼具中等溶出型及中等硫酸型酸性侵蚀;除隧道进、出口及接触带附近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外,其余地段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二)隧道工程围岩分级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表6-1 隧道工程围岩分级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编号 里程范围 长度(m) 地层及构造 围岩分级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建议工程措施 备注 1 DK112+744~ +790 46 凝灰熔岩及黑云母花岗岩 Ⅴ 地下水侵蚀性、浅埋、花岗岩全、强风化层遇水易软化、洞身围岩上软下硬 加强对水样的复查,加强围岩支护 2 DK112+790~810 20 凝灰熔岩 Ⅳ 地下水侵蚀性及接触带影响 加强对水样的复查,加强围岩支护 3 DK112+810~ +860 50 凝灰熔岩 Ⅲ 地下水侵蚀性 加强对水样的复查 4 DK112+860~DK113+830 970 凝灰熔岩 Ⅱ 地下水侵蚀性 加强对水样的复查 5 DK113+830~+860 30 凝灰熔岩 Ⅲ 地下水侵蚀性 加强对水样的复查,加强围岩支护 6 DK113+860~ +910 50 凝灰熔岩 Ⅳ 地下水侵蚀性及接触带影响 加强对水样的复查,加强围岩支护 7 DK113+910~DK114+070 160 黑云母花岗岩 Ⅲ 地下水侵蚀性 加强对水样的复查,加强围岩支护 8 DK114+070~130 60 黑云母花岗岩 Ⅳ 地下水侵蚀性 加强对水样的复查,加强围岩支护 9 DK114+130~225 95 黑云母花岗岩 Ⅴ 地下水侵蚀性、浅埋、花岗岩全、强风化层遇水易软化、洞身围岩上软下硬 加强对水样的复查,加强围岩支护 (三)隧道进出口工程地质条件 进口段洞身位于花岗岩残积层、全、强风化层中,属浅埋段,洞口附近左边有危岩落石,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出口段洞身位于花岗岩残积土及强风化层中,埋深很浅,施工中成拱困难,极易坍方,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四)物理力学参数值 表1-2 物理力学参数值 地层 代号 地层 岩性 岩性状态 基本承载力σ0 kPa 天然 密度ρ g/cm3 凝聚力c kPa 内摩擦角φ (°) 钻孔桩极限摩阻力τi(KPa) 饱和极限抗压强度(MPa) 临时边坡率 永久边坡率 <6-2> 粉质黏土(Q4dl+pl) 硬塑 180 1.85 22 18 60 / 1:1 1:1.25 <10-3> 粉质黏土(Q4el+dl) 硬塑 180 1.85 22 18 60 / 1:1 1:1.25 <13-2> 凝灰熔岩(J3dl2b) W4 220 1.9 25 22 65 / / 1:1.25 W3 400 2.3 / 45 150 / / 1:0.75 W2 1200 2.6 / 65 / 20 / 1:0.3 <17-2> 黑云母花岗岩(γ52(3)c) W4 200 1.9 20 25 65 / / 1:1.25 W3 400 2.3 / 45 150 / / 1:0.75 W2 1500 2.65 / 65 / 30 / 1:0.3 第2章 隧道平、纵断面设计 2.1 隧道平面设计 隧道平面线形凡在地形、地质条件可能情况下,应尽量采用直线或大半径曲线,避免小半径曲线,这主要是基于两点理由: 第一、取直线于通风有利,如果曲线特别是小半径曲线,通风阻力增大,对自然通风不利,同时会增大机械通风量; 第二、如果隧道取较小半径曲线,一般需设置超高和加宽,这将使施工变得复杂,断面不统一以及它们的相互过渡都给施工增加难度。 岩脚隧道内线路因地形、地质等条件限制而需设计成曲线,里程DK112+744~DK113+650为直线段,里程DK113+650~DK114+230为曲线段,其曲线要素如下: ⒈圆曲线半径 R=7000m ⒉曲线长 L=1426.22m ⒊切线长 T=714.63m ⒋缓和曲线长 l=220m 2.2 隧道纵断面设计 2.2.1 隧道内纵坡形式确定 隧道纵坡是采用单向坡还是人字坡,国内两种情况均有。地下水发育的长隧道宜用人字坡。隧道坡度不宜小于3‰。隧道纵面线形受隧道进、出洞口地形、地质控制,既要尽可能减小隧道纵坡以利营运通风,又要满足隧道排水需要。由于岩脚隧道全长位于2700米的长坡道上,坡度为3.5‰,且满足《隧规》要求:“位于长大坡道上长度大于400m的隧道,其坡度不得大于最大坡度按规定折减后的数值”,也满足隧道通风及排水需要,故采用单面坡方案。 2.2.2 隧道内纵坡坡率的确定 隧道纵面线形应考虑行车安全性、营运通风规模、施工作业效率和排水要求,隧道纵坡不应小于0.3%,一般情况不应大于3%;受地形等条件限制时,铁路的中、短隧道可适当加大,但不宜大于4%;当采用较大纵坡时,必须对行车安全性、通风设备和营运费用、施工效率的影响等作充分的技术经济综合论证。 结合本隧道实际情况,岩脚隧道是中隧道,采用坡度为的3.5‰单向坡。 2.3 隧道净空的确定 2.3.1 限界 2.3.1.1 限界定义 限界是确定车道周围构筑物净空的大小,是管线和设备安装相互位置的依据,是专业间共同遵守的技术规定,它应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2.3.1.2 限界的制定原则 1 限界应依据车辆的轮廓尺寸和技术参数、施工方法、设备安装等综合因素进行分析计算确定。 2 限界一般是按平直线路的条件进行制定。而曲线的限界应在直线地段限界的基础上根据车辆的有关尺寸以及不同曲线半径、超高分别进行加宽和加高。 3 在制定限界时,对结构施工、测量、变形误差,设备制造和安装误差,设计、施工、运营过程中难于预计的其它因素在内的安全留量等,都应分别进行研究确定。 2.3.1.3 铁路隧道的净空。 建筑限界是指隧道衬砌等任何建筑物不得侵入的一种限界。铁路隧道由主体建筑物和附属建筑物两部分组成。 主体建筑物是为了保持坑道稳定,提供铁道足够的交通空间而修筑的。一般由洞身衬砌和洞门(包括洞外的接长明洞)组成;附属建筑物是为养护维修、供电、通风、通信、排水等的需要而修建的,包括大小避车间,电缆沟槽,通风机房及风道,通信要求的无人增音站洞,供电要求的承力索的下锚装置和维修接触网使用的绝缘梯车洞等。 1. 直线隧道净空。 铁路隧道净空是指隧道衬砌内轮廓所包络的空间。新建铁路隧道的净空是根据国家标准规定的铁路隧道建筑界限,并考虑远期隧道内轨道的类型的要求确定。建筑界限是隧道结构(衬砌)不得侵入的一种空间范围,其制定的基础是机车车辆限界(车辆限界是车辆形式在平直路段上运动的最大包络线),再在车辆限界外侧考虑洞内设备(通信、照明等)设置尺寸要求,拟定出设置接近限界,最后在设备限界外侧考虑隧道内线路的可能偏移和施工、测量方法的误差,确定建筑限界。 一般隧道净空比隧道限界稍大一些,因为净空除了满足限界尺寸要求外,还应该考虑衬砌结构受力合理等因素。 2. 曲线隧道净空加宽 列车行使在曲线上,由于车辆是刚性体造成车辆中心线(两转向架中心轴连线)与线路中心线出现偏移,在车辆两端向曲线外侧偏移、中间部分向曲线内侧偏移。 另外,由于曲线地段上线路外轨要设超高(克服离心力),引车辆在垂直位置的倾斜,而造成限界向曲线内侧产生偏移。 因此为了保证列车安全经过曲线隧道,必须将隧道净空作适当的加宽。这就是曲线隧道断面加宽。结合本隧道的曲线要素,加宽值为15cm。 与直线隧道内衬砌内轮廓各段的几何尺寸可能多的保持一致是曲线隧道断面加宽的基本原则。这样能够使施工简便。 2.3.1.4厦门-深圳单线电气化岩脚隧道的净空确定 厦门-深圳客运专线岩脚隧道是是单线电气化隧道,按250km/h客货共线铁路兼顾双箱运输的双线隧道内轮廓取标准净空断面。 各种预留空间要求如下: 1. 安全空间 在隧道侧边位置设置尺寸为0.8m(宽)×2.2m(高)的安全空间。安全空间内包括安放施工设施(0.3m宽)或开关柜(0.4m宽)的空间。 2. 救援通道 在隧道侧边位置设置贯通的救援通道,用于自救或外部救援,尺寸为1.5m(宽)×2.2m(高),要求距中心线最少2.3m,在救援通道位置内包括放施(0.3m安放设施空间)或宽度为0.4m安放开关柜的空间。建筑限界和救援通道交叉无关,因为救援通道只在车辆停止时使用。本设计取200cm×160cm的接援通道。 3. 技术作业空间 沿隧道衬砌预留宽为0.3m环形空间,用于安放施工辅助设施(如立脚手架),作为预留的衬砌补强或安装建筑材料的空间。但不能利用预留的空间来满足隧道施建设的施工误差。本设计为0.3m。 第3章 隧道洞口位置和洞门的确定 3.1 隧道洞口位置确定的要求: 隧道洞口位置应根据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同时结合环境保护,洞外有关工程及施工条件,运营要求,经过综合分析比较确定. 隧道应早进洞,晚出洞,同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隧道洞口的设置,应减少对原有坡面的破坏; 2. 当洞口处有坍方,落石,泥石流等威胁时,应尽早进洞; 3. 线路跨沟或沿沟进洞时,应结合防排水工程,确定洞口位置; 4. 漫坡地形的洞口位置,宜结合弃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