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记叙文写作指导之
《化虚为实写场景》教学设计
武穴市大金中学 姜晓琴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在作文批改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在写记叙文时不会描写场面,文章内容干瘪,缺乏生活气息。学习场面描写是学生写好记叙文的一项基础训练。在一般记叙文的写作中,我们常常会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安排一些或大或小的场面描写。这样不仅能展示具体实在的画面,使文章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也有助于描写人物行为和刻画人物性格。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场面描写,学习归纳场面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运用化虚为实的方法描写生活中的场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展现生活中经历的场面。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材料,学会化虚为实的方法描写场面。
难点:运用化虚为实的方法描写鲜活、真实、灵动的生活场面。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 情感激励:
不为今天一时的得失而喜忧,只为明天的路上能迈出坚实的一步。
今天的成绩,有我汗水的付出,一时的失利,只因我的学法不优。
我坚信:只要我们认真地学,仔细地听,用心地想,灵活地做,笔下一定会生花的!
设计意图:用激励性语言鼓起学生学习写作的信心。
( 二 )走近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是用来描述事物的文章。时间、人物、地点、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是记叙文的六要素(或四要素)。
记叙文写作,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表达的是对生活的真切感受。我们要学会用精美的语言、不凡的构思来再现真实的场景,表现深刻的思想、激烈的感情。
设计意图:了解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要素和总结场面描写的作用。
(三 )化虚为实:
我们写作文的时候,脑子里面总有个概念性的东西,我们应该怎样把它表现出来呢?
训练1:请同学们描写表现拥挤的场面。
A:哎呀,挤极了,挤得要命,特挤,都快把我挤成一张相片了。
B:公共汽车擦着人群的边缘驶了过来,没等到停稳人们便一起涌向前门、中门、后门,于是青年潇洒大度教授的温文尔雅,姑娘的矜持恬静,便一齐被抛在那空落落的车牌下,只有那一个黑发的头、白发的头、长发的头、短发的头一样地在车门口攒动,那一双双白皙的手、粗糙的手、青筋暴露的手一齐向上挥舞着,努力向前伸——企图抓住车门,此时人们之间便无高低贵贱,紧紧‘团结’在一起:笔挺的西装和肮脏的工作服挨在一起,白亮的高跟皮鞋胡知己地踏在黑亮的大头皮鞋上。
虽不言挤挤自现,写作文就该这样,那么景物描写也可这么想,人物描写也可这么想,我怎么把具体的形象描绘出来,让别人得出那概念,不要虚,要化虚为实。我们去描绘形象让别人得出结论。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把生活中最平常、平精彩的场面写出来了,就是好文章!把对生活敏锐的感觉变成笔下的锦绣文章!
训练二:请同学们描写人们为了生计在烈日下遭受煎熬的场面。
每一口井都成了他们的救星,不管刚拉了几步,见亍就跟过去,赶不上新汲的水,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还有的,因为中了暑,或是发痧,走着走着,一头栽到地上,永不起来。《在烈日和暴雨下》
整段文字没有出现烈日炎炎的字眼,但我们可以从描写中感受出来,得出烈日下煎熬的结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比研读场面描写的片段,探究得出场面描写的方法——化虚为实。
( 四 )牛刀小试
教室里安静极了,怎么安静啊!请同学们把它表现出来。
A:安静极了,很安静,十分安静,特安静
B:只听见沙沙沙记笔记的声音,有的时候有一点哗哗的翻书的声音,窗外有的时候还传来两声鸟叫,有一个同学一不小心把笔盒碰得掉在地下,大家很吃惊地回过头来看着他。
“蝉躁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闹衬静,把“静”这种“虚”的概念放在具体形象地描写中让别人自己去感受,我们描绘形象,让别人得出结论。
化虚为实,使抽象的、无形的、概念化的一些东西转化为具体的、可感的形象的事物,就是化抽象为具体,希望我们同学笔下的人物鲜活起来、事件真实起来、思想灵动起来。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喜爱、熟悉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用文字描述生动的生活场面的兴趣。教师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地体会和品味场面,增强思维的广度、深度,学以致用,使学生能够较真实地描述所感觉到的场面。
(五 )课堂小结,延伸课外
教师小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场面描写,学习了怎样将主观上感受到场面用化虚为实的描写方法用文字展示给读者面前。上课时间有限,生活的交流是无限的,意犹未尽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交流,把自己对场面描写的收获、困惑和感想与大家分享、交流。老师也与大家进一步交流场面描写的方法技巧。
设计意图:总结课堂学习,将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学生们在课外交流中互相欣赏、互相批改,提高了写作兴趣,提升了写作水平,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建立。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