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一 、 桩基工程
0.207L
0.207L
0.586L
搁桩示意图
PHC 堆桩示意图
.1本工程车库采用PHC-400AB95预制抗压管桩, 桩长28m,设计单桩承载力为抗拔400KN、 承压780~1100KN; 多层主楼采用PUC-300AB70预制管桩, 设计单桩承载力为400~580KN, 桩长23~27m;
.2本工程工程桩采用静压贯入, 选用抱压机及顶压桩机及其辅助设备投入本工程施工。
.3 PHC管桩的堆放位置的确定
堆放场地必须平整、 坚实、 堆放层数不得超过三层, 桩进场后根据施工压机的工作区域, 按工程进度分批进场并送至压机近前。
.4验收: 成品桩送到现场后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应向成品桩供应单位索取生产许可证、 成品桩质量合格证明书, 并按有关规定进行检查验收, 验收时应有下列资料 :
桩的结构图;
材料检验记录( 钢材、 水泥、 黄砂、 石子的质保单及测试单) ;
砼试块强度报告;
成品桩的质量合格证明单。
⑤生产许可证。
⑥外观检查现场有关人员对桩 的外观质量情况, 根据有关质量标准, 逐根或抽样检查。
.5打桩施工技术
.5.1打桩施工工艺及流程
施工准备
→
→
场地整理
→
→
轴线定位
→
→
样桩定位
桩机就位
吊桩
沉桩
移位
.5.2沉桩施工工艺流
钢筋砼管桩
循环
办理中间验收
测量控制网建立
送桩
提交竣工资料
实测桩顶标高
实测桩位移
挖土
判定OK
控制桩顶标高
焊缝检查
隐蔽验收
检
查
桩
的
垂
直
度
测桩位移倾斜
上节桩压入
焊接
上节桩插入
接桩圆柱
焊条
查合格证
判定OK
外观检查
使
用
材
料
下节桩打入
下节桩插入
复查桩位
桩机移位
查合格证
测放桩位
判定OK
.5.3主要工序施工技术
( 1) 、 压桩准备工作
A场地: 清除施工场地内高空、 地下障碍物。
B在压桩地坪范围内进行文物、 洞穴等项普探。如发现较大孔洞应挖开后回填。
C掌握可靠的地质资料, 对于进行桩基设计和施工有着极重要的意义。施工前要仔细分析桩体穿过的土层排列, 各土层的组成及其物理力学性能, 以确定合理的技术措施。若遇到有薄层状态较好的粘性土或粉砂层, 或探明有姜石、 孤石, 要预先作好措施, 如采用冲孔、 冲桩、 钻孔辅助等。
D堆桩平面布置。压桩施工要充分利用施工场地, 特别是在坑内压桩、 二次开挖与压桩交叉施工时, 还应考虑各类机械运行路线, 因此要因地置宜确定堆桩平面位置。
E压桩机及其它配套机械( 如发电机、 喂桩用吊车等) 试运转正常, 易损零配件备足配全。
( 2) 、 测量放线、 抄平
平面控制测量: 在拟建厂房四周布设控制点。测设时, 将严格按照规范规定技术要求, 精心施测。轴线在三级测量控制网经过验收令签后, 放测桩位, 样桩收放测误差应控制在20毫米以内, 桩位放测位应取得监理, 业主验收签字后方可打桩施工。
每天施工前, 应对所放样桩, 根据日施工方量再进行复核, 纠正因打桩桩数量积累后引起的土体隆起, 挤压而致样桩偏位, 严格控制桩的垂直, 特别增加下节桩校正频率。保证按规范要求的桩夹具、 桩端、 桩身三点一线。
高程控制: 如业主提供的首级控制网点距施工区域距离合适, 应尽量利用首级控制点作为施工高程控制, 否则应在施工区域的合适位置埋设至少3个高程控制点作为施工高程控制, 而且新埋设的高程控制点在施工期间, 每隔一定周期与首级控制点联测, 确保其稳定性、 可靠性、 准确性。高程控制采用市高程系, 测量时按三等水准精度要求精心施测。
测量控制网的复测: 计划在施工前期, 测量控制网每周复测一次。另外根据现场施工实际情况进行不定期的复测。以后随着施工过程趋于平稳, 经与监理协商许可, 可适当沿长控制网的复测周期。每次复测结果须形成文字报告或测量成果单递交业主和监理, 以备审核, 以确保控制网的稳定性、 可靠性和准确性。
A、 测量放线、 轴线控制主轴线经监理复验无误后, 由专职测量员引测到围墙上或不受沉桩影响的地上, 并做好保护标志, 班组施工人员接手后, 在施工中每天核对, 保证主轴线不发生偏差。
B、 水准点引测、 桩顶标高控制
本工程在引测基本水点后, 施工班组再用水准仪, 把基本水准点引测到方便沉桩施工的地点, 沉桩时水准仪由专人负责, 严格控制桩顶标高正负差≦50mm, 并在施工过程中时复测。
( 3) 、 桩位放样
根据验收复测的主轴线和设计桩位平面图, 放出试桩位, 用短竹签或短
钢筋打入地下做样桩, 样桩刷鲜红油漆, 并在样桩处放上一小白灰, 便于验收和施工操作时能清楚地看到桩位, 保证桩位偏差≦10mm。样桩以监理复验收后, 方可进行沉桩施工。以上的测量放线定位和样桩均要有监理验收签证, 使第二次放线时有据可查。
( 4) 、 压桩机就位
压桩机行至桩位处, 使夹持梁口的双向中线( 梁中线挂线坠) 与地面测放的桩位( 红色竹签头) 基本对准, 调平压桩机, 二次校核无误, 使长船落地承载。
( 5) 、 吊桩施工
本工程施工前, 堆桩由吊车采用两点起吊, 平移至桩架前, 然后由桩架的起重机单点起吊( 单点悬挂采用钢丝绳捆绑) 。
吊点 桩吊
↑ L∠12米 ↑
1.5L 9L 1.5L
∣←→∣← 两点吊 →∣←→∣
1.5L
∣←→↑ 单点吊
3、 沉桩施工:
A每根样桩根据轴线进行测放, 并经有关人员复核后方可施工并做好样桩保护工作;
B桩机位前班组必须进行样桩复查, 凡误差>10㎜者应交测量员等校正后方可施工;
C沉桩前和电焊接桩前要用两台经纬仪在桩的正测两面作垂观测, 确保贯入垂直, 桩垂直度控制在0.5%以内;
D下节桩施工, 经纬仪应跟踪观测, 以防下节突然窜入土中, 桩垂直度控制在0.5%以内, 当垂直度大于此数值时应及时调整, 当位移较大倾斜也较大时, 必须拔出, 插入重新施工, 以减少平面偏差;
E送桩标高控制, 以设计要求为准, 标于送桩器上, 送桩标高用水准仪控制, 允许偏差±5Cm;
F送桩时, 经纬仪跟踪调整送桩器垂直度, 其垂直度偏差同样应小于0.5%;
G施工时按有关规定, 严格做好记录, 内容有: 入土深度, 料缝外观检查, 桩垂直度, 平面偏差, 以及每节的出厂编号, 打桩原始记录必须齐全、 清晰, 严格按要求逐项填写。
J上下节桩必须校正垂直度, 做到桩身垂直, 中心对准后方可进行焊接。若上下节桩端面不平整, 应插入塞铁, 上下节桩的中心线不大于10㎜, 接点弯曲矢高不大于l‰桩长, 且不大于20mm。
K应采用对称焊接措施以减少焊接变形;
L焊缝质量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上下节桩的端部错口≦10㎜, 焊缝咬边
度≦0.5㎜, 焊缝加强层宽高各为2㎜同是外观应无气孔、 无焊瘤、 无裂缝。
F拼接处坡口槽的电焊应分三层以上对称进行环缝焊接, 正确掌握接电流和下雨如无防范措施时, 不能进行焊接, 如遇大风, 焊接要装挡风板。
( 6) 、 喂桩
桩长小于10m, 可直接用压桩机本身自带的吊机吊桩喂桩; 桩长大于10m, 可另配合一台16t履带吊车喂桩。喂桩前先将桩上的吊环割除, 在吊环位置绑扎吊绳, 并设缆绳控制桩平稳起吊, 由机下、 机上各1人联合指挥将桩送入夹持梁口中, 对准桩位调整桩身垂直, 要求垂直度偏差小于5‰。
( 7) 、 对准及校直
夹持梁口尺寸PHC300管桩夹具为280mm~320mm, PHC400管桩夹具为380mm~420mm, PHC500管桩夹具为480mm~530mm, 内壁四侧对称设有2对125t千斤顶, 千斤顶端为圆形平板, 直径300mm, 用以夹持桩。桩喂入夹持梁口后, 机下指挥者指挥将桩落下至离地面10~20cm处, 将桩夹持悬空, 由桩机下面的稳桩人员负责指挥司机, 将桩微调使桩尖对准桩位中心点。然后由桩机上的校直负责人指挥司机将桩调直, 桩机下的负责人二次复核无误即可进行压桩。
( 8) 、 压桩
压桩是压桩机夹持梁机构, 在竖向经过两个油缸提升→下压, 如此往复工作。油缸每次行程为2m( 最大值) 。当夹持到桩顶部而且夹持口下压到最低位置时其底面仍高出地面1.2m, 此时桩顶面高出地面1.5m, 为使桩顶压入设计标高处需进行送桩。
( 9) 、 送桩
送桩是桩体借助送桩器将桩本身送至设计标高。送桩器可用钢筋混凝土制作( 四角加设角钢) , 送桩器的长度根据送深的不同合理选用。
压桩和送桩的间歇时间应力争缩短。在压桩的最后一个行程, 压桩机的自带吊车应将送桩器起吊至夹持梁口上方。压桩结束立即将送桩器由机上指挥者指挥送插入夹持梁口, 然后夹持梁口提升→夹持→压送桩器。如此重复直至将桩送到设计标高处( 或压力达到额定值) 。
为确保送深的准确, 应在送桩器侧面适当部位处标记终止位置, 或画出尺寸线, 根据不同送深, 控制压至不同尺寸位置。
( 10) 、 接桩
本工程大量采用二节桩或三节桩, 压桩时接桩采用气体保护焊机加焊丝焊接, 焊缝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宽度6mm、 厚度12mm) , 分三次焊接成型, 焊接完成后须冷却3分钟左右, 经验收合格后, 才容许继续进行压桩。
( 11) 、 压桩的控制原则
参照《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 ) 打入桩的控制原则是”桩尖位于坚硬、 硬塑的粘性土、 碎石土、 中密以上的砂土或风化岩等土层时, 以贯入度控制为主, 桩尖进入持力层深度或桩尖标高可作参考”。压桩控制原则是以静力压桩机表压读数达到最大工作压力为准, 桩尖标高作参考。
本工程设计桩尖插入中密饱和的中砂地层, 实际施工中出现两种情况: 一是桩尖达到设计标高的同时, 表压达到最大工作压力, 二是桩尖未到设计标高时表压达到最大工作压力( 此时需截桩处理) 。如出现桩尖已达到设计标高而表压未达到最大工作压力的情况, 应考虑深送桩、 接桩或补桩, 作以特殊处理。
( 12) 、 压桩施工的质量检验及检测要求
A质量检验
①中间验收: 检验实际压桩的桩位与按纵横轴线测放的设计桩位的偏差, 记录偏差方向及数据。
②末次验收: 压桩完毕二次土方挖完, 桩头外露, 在设计桩顶标高处检验实际桩位对设计桩位的偏移。
③、 桩位放样
B质量要求
①压桩的偏差应符合《验标》第3.7.4条规定, 当桩数多于20根时边缘桩允许偏差: D/2=200mm; 中间桩允许偏差: D=400mm, 其它质量要求同打入桩。
②按规范填写《压桩施工记录》。
C 桩基的检测要求
①工程桩施工完成后, 应采用静荷载试验, 进行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 静荷载试验应在沉桩完成28天后进行, 加载方式为慢速维持荷载法。加载反力装置采用堆载平台反力装置。静荷载试验最大加载详见桩位布置图《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一览表》。
②采用低应变动测检测桩身质量, 检测数量: 不少于总桩数30%, 且每个承台下不少于1根; 动测后ⅲ、 ⅳ桩比例占抽检总桩数5%以上时, 应以相同比例扩大抽检, 直至普测, 本工程静荷载试验桩在试验前后均应进行低应变动测检测。
二 、 基坑围护工程
.1围护设计概况
本工程基坑围护搅拌桩采用Φ700两轴搅拌桩, 采用复合硅酸盐水泥P·C 32.5级, 水泥掺量13%, 若遇暗浜, 水泥掺量提高至18%。搅拌桩采用二喷三搅施工工艺。基坑周边围护为止水帷幕设计和止水帷幕兼做重力坝, 坑内主楼与地库底板高低差、 底板下沉集水井坑、 电梯井坑为护坡加固设计。周边设置重力坝为了满足现场施工道路循环畅通及施工场地需求, 重力坝顶标高为自然地面标高。
.2 深层搅拌桩施工工艺
( 1) 桩位的测放
根据设计图纸对搅拌桩边线进行测放, 并做明显标志, 等基槽开挖后, 再进行复测。确保桩机就位的准确性, 桩位定位偏差≤50mm。
( 2) 桩机就位
桩位经复核无误后桩机就位, 采用水平尺校正基座并保持基座水平, 保证桩机做到”平稳、 周正”, 确保桩身垂直度偏差≤1%桩长。
( 3) 灰浆制备
在搅拌头预搅下沉同时, 严格按设计配合比制作灰浆, 水灰比应严格控制在0.5左右, 灰浆搅拌时间不得小于2分钟, 以使浆液充分拌合。制备好的水泥浆不得离析, 若遇特殊状况, 则超过二小时的浆液应降低标号使用。
( 4) 预搅下沉
桩机就位准备工作就绪, 经检查符合要求后, 启动动力电机, 利用钻具自重缓慢平稳预搅下沉, 严格控制下沉速度以充分破碎土体, 直至设计桩底标高, 预搅下沉速度控制在0.5~1.0m/min。
( 5) 第一次注浆提升搅拌
搅拌头至桩底设计标高后, 即刻上提20cm并开启压浆泵送浆, 搅拌头在桩底原位搅20~30秒后, 以宜不大于0.5m/min提升速度边注浆边搅拌提升, 直至设计桩顶标高, 并检查注浆量。
( 6) 第二次搅拌下沉
注浆搅拌提升至设计桩顶标高后停浆, 即刻搅拌下沉至设计桩底标高, 并控制好下沉速度, 一般为0.5~1.5m/min左右。
( 7) 第二次搅拌提升
搅拌至设计桩底标高后, 原位搅拌20~30秒后, 以宜不大于0.5m/min左右提升速度边注浆边搅拌提升, 且在桩顶原位注浆搅拌15~30秒, 以确保桩顶质量;
( 8) 第三次搅拌下沉提升
第二次注浆搅拌提升到设计桩顶桩高后停浆, 即刻以1.0~1.5m/min搅拌下沉至设计桩底标高, 然后以1m/min左右提升速度搅拌提升至设计桩顶标高;
( 9) 搅拌桩试块制作计划
每天每台桩机根据要求做7.07×7.07×7.07cm试块, 试样取自最后一次搅拌头提升带出来的土, 试块制作好后进行编号、 记录、 水下养护, 到28天龄期送实验室做抗压强度试验。28天抗压强度不小于0.8MPa设计要求。
( 10) 桩机清洁、 移位
成桩结束后, 清洗钻杆及管道, 防止阻塞影响后续施工, 然后进行桩架移位。
( 11) 深层搅拌桩施工过程质量检查见下表
水泥土搅拌桩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项
序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责任人
证据记录
单位
数值
主
控
项
目
1
水泥及外掺剂质量
设计要求
查合格证、 抽样送检
采样员
水泥质量检验报告
2
水泥用量
参数指标
查消耗水泥袋数
质检员
深层搅拌桩施工记录表
3
桩体强度
设计要求qu>0.8MPa
检查试块强度
采样员
试验报告
一
般
项
目
1
机头提升速度
m/min
0.5
量机头上升距离及时间
质检员
深层搅拌桩施工记录表
2
桩底标高
mm
±100
测机头深度
质检员
深层搅拌桩施工记录表
3
桩顶标高
mm
+100
-50
水准仪
测量员
深层搅拌桩施工记录表
4
桩位偏差
mm
<50
<20( 插型钢)
用钢尺量
质检员
深层搅拌桩施工记录表
5
桩径
<0.04D
用钢尺量
质检员
深层搅拌桩施工记录表
6
垂直度
%
≤1%
≤0.5%( 插型钢)
经纬仪
测量员
深层搅拌桩施工记录表
7
搭接
mm
≥200
用钢尺量
质检员
深层搅拌桩施工记录表
( 12) 钢管插入
须插钢管二轴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完毕后, 采用机械臂进行安插钢管, 且必须在施工1小时内插入。
本工程钢管长为6米, 在场外由专业厂家加工后, 运至现场。
( 13) 报表记录。
施工过程中由专人负责记录, 记录要求详细、 真实、 准确。
9.3.3搅拌桩施工质量控制
( 1) 定期抽查水泥掺量, 控制掺入比在13%, 暗浜及明浜处控制掺入比在18%, 水灰比0.5;
( 2) 钻头喷浆提升速度不宜大于0.5m/分, 钻头每钻一周提升( 下沉) 1.0~1.5cm;
浆液不得离析, 超过2小时的浆液须降低标号使用;
( 3) 水泥土搅拌桩经常进行定位复核, 防渗用水泥土搅拌桩桩位偏差不大于±50mm, 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