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2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
1.教室是我们学习的地方,在教室里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保证大家安静地学习。( )
A.下课后就是我们放松的时间,可以尽情打闹
B.小组讨论问题时声音要小,以免影响他人
C.凳子可以随意拖动,发出刺耳的声音
2.中秋节是我们全家人团圆的节日,爸爸也从外地赶回来了。我们当地的风俗是:晚上全家人都围坐在院子里( )。
A.吃月饼赏月亮
B.吃蛋糕赏月亮
C.吃汤圆赏月亮
3.
双休日在家中,我们的生活( )。
A.可随意安排
B.应该有规律
C.不用有规律
4.每天练习1小时,争取这个暑假学会( )。
A.打游戏
B.打扑克
C.游泳
5.中秋联欢会上,同学们请歌唱得很棒的你为大家表演,你( )。
A.今天不高兴,不表演
B.很害羞,让同学陪你才表演
C.很高兴,大方上台表演
6.圆月和月饼象征着( )。
A.幸福
B.富裕
C.团圆
7.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学习效率。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
A.老师讲课,专心致志地听讲
B.不懂的问题问老师
C.考试的时候与同学商量答案
8.课间还要做什么?选择不应该做的是( )。
A.喝水
B.上厕所
C.准备下节课课本
D.课间阅读
E.到学校外边逛一圈。
9.每年的( )是重阳节。
A.农历8月15日
B.农历9月9日
C.腊月23日
10.在这一天,人们包粽子,赛龙舟,这一天是( )。
A.中秋节
B.端午节
C.春节
D.重阳节
二.填空题(共10题,共28分)
1.下课了,同学们应该去( )去做游戏。
2.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 )。
3.周末的时候,要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 )。
4.寒假里我准备叫父母带我去欣赏桂林的( )、新疆的( )、台湾的( )等地感受祖国的美丽。
5.暑假生活要用心过,才有( ),有( ),才不忙乱。
6.农历( )月( )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
7.1949年10月1日,( )宣布新中国成立了。
8.排队有间距,不要靠得( )。
9.把我们的“约定”做成( ),经常下一下,可以时刻提醒自己遵守约定。
10.只要我们积极认真参加班级活动,就值得( )。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
1.唱国歌时态度要严肃、庄重。( )
2.我平时考试成绩好,在遵守纪律上可以放松点。( )
3.赶秋节和望果节是春天的节日。( )
4.秋天去秋游时可以在景点写下自己的名字作纪念。 ( )
5.重阳节时,小雨和同学们一起去敬老院看望老人。 ( )
6.班集体中大家要团结互助,互相友爱。( )
7.小林周末的时候早早起床,准备好和爸爸妈妈去登山。 ( )
8.到周末了,今天我要早点起,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爷爷。 ( )
9.我打算趁假期,把滑板学会。 ( )
10.课间可以在走廊游戏。( )
四.连线题(共1题,共5分)
1.连一连。
五.填表题(共1题,共8分)
1.在我们国家,有许多与“秋天”有关的节日。(如下列表格所示)请你将下列节日所缺内容补充完整。
六.简答题(共5题,共30分)
1.升国旗时,听到国歌响起,我们应该怎么做?
2.你们班有哪些讲文明、守规则的事情?
3.简单地说一下你身边的人是怎样建设我们的国家的。
4.中秋节的时候,你是怎么过的?
5.请你填一填公物名字或者这些公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答:①在学校的( )打球,带给我们很多快乐。
②教室里的( )带给我们凉爽。
③学校阅览室的( )让我增长知识。
④桌椅为我们的学习提供( )。
七.材料题(共1题,共8分)
1.今天轮到聪聪和鹏鹏值日了,聪聪早早地来到教室,鹏鹏快打上课铃的时候才不慌不忙地来到教室,你觉得聪聪和鹏鹏谁做得不对?为什么?
八.综合题(共1题,共8分)
1.综合题。
上面是强强和童童对下个假期的一部分计划,请你也为下一个寒假做一个计划,说一说下个寒假你怎么安排。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B
4.C
5.C
6.C
7.C
8.E
9.B
10.B
二.填空题
1.操场
2.遵守约定
3.作业
4.阳朔山水;柴达木盆地;阿里山
5.收获;打算
6.八;十五
7.毛泽东
8.太近
9.文明棋
10.点赞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连线题
1.如图:
五.填表题
1.农历八月十五;吃月饼、赏月;农历九月初九;登高、赏菊
六.简答题
1.①行注目礼 ②唱国歌 ③少先队员行队礼
2.我们班同学课间上楼梯总能谦让别班的小朋友。
3.环卫工人帮助社区清理垃圾。
4.和家人一起吃月饼,赏月。
5.篮球场;电风扇;图书;方便
七.材料题
1.鹏鹏做得不对。因为值日生需要提前到教室开门,在上课前把地扫干净,鹏鹏这样会耽误大家上课时间。
八.综合题
1.这个暑假我想和我的爸爸妈妈去祖国的首都北京去看看,听说那里有许多名胜古迹;我还想去北京大学去看一看,看看他们在大学里是如何学习知识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