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体验式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提出“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这些都表明作文是以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为题材的,是写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但实际作文中,由于我们往往以理性的标准,以成人的眼光要求学生应该、可以写什么,不能写什么,致使学生没有了体验,甚至忘却了体验,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多角度、多层面的体验生活,挖掘学生的体验意识,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写作前,指导学生“心”入生活,体验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的流个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 一种装饰,就是生活本身”。在作文教学中,如果能唤起学生对自己某种生活的回忆,激起相应的情感体验,使之产生不吐不快的强烈冲动。发掘同学们的生活和思想的源泉,使同学们写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体会最深的事情,而不是按一般套路去刻意虚构故事,这样的作文自然是有个性的,独特的,能打动人的。
(一)关注生活 积累体验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靠用心观察,用心感受去体验。生活中不是缺少精彩,而是缺少感受和发现,平时我们可以对自己经历过的印象最深的,体会最深的生活体验来积累素材。
1、家庭生活体验 如劳动体验、亲情体验
2、学校生活体验 如学习体验、活动体验
3、社会生活体验 如社会实践活动体验
4、阅读积累体验 如课内阅读、课外阅读
学生可以通过家庭、学校、社会、阅读等生活体验,学习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逐步形成语感,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发展自己的人性、人情、人品、人格,吸收和积累优秀的文化营养,形成自己的文化,提高语文整体素质。学会在广泛的阅读中吸取他人对生活的体验,并将生活的“活水”引入语文教学。
(二)营造情景 诱发体验
心理学家认为,情景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的,在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意义的具体环境下,一个具体生动的情景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调动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提供想象和思维的前提,能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下 进行学习和创造。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要多运用多种手段,营造情景,如联系生活展现情景,播放音乐渲染情景,运用实物演示情景等。
二、写作中, 唤醒学生真情流露,表达体验
每个中内心都有表达的欲望,等着老师去唤醒,这种欲望一旦被唤醒,他就不会无话可说了,在写作中,可以进行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从这些对话中让其他学生欣赏精彩的发言,说出自己的想写的,同时,从口述中体会表达技巧,这样在写作时,便是体验后的倾吐,学生有情可抒发,自然写作就水到渠成,能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 写作后,学生出境修改 ,完成作文全过程体验
“玉不琢不成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一篇文章要不厌其烦的修改,再好的材料,再好的构想,把它写成文章也要进行修改、润色,才可成为佳作。经过反复的修改后,学生叙事成文,老师要有意识、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品味自己的成果,对照自己的生活,既修改了记录生活的文章,也矫正自己的人生修养,使其在作文评议中进一步体验生活。老师也可以选出几篇不同风格的文章进行评议,教给学生评议和修改作文的方法。
作文教学一直是令老师和学生苦恼的问题,教师苦于作文教学没有一个可以遵循的程序,学生苦于写作没有源头活水。而在作文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能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点燃学生的生命体验的热情,让学生能真正回归日常生活世界,用作文记录自己的真实的生命历程。欣赏学生作文中的每一个亮点,鼓励学生写真话,抒真情;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情感丰富、具有正确审美观和高尚审美情趣的人。
杏林中学
肖芸
浅谈体验式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肖 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