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文言文的比较阅读
孝感市孝南区陡岗中学 段东霞
教学目标:
1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 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3 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及主要艺术特点。
考点方向:
1 理解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 翻译句子,理解句子大意。
3 理解文意及文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4 体会文章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文言文阅读是语文中考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出题的方向来自四个方面:一是考查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理解和积累;二是考查对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三是对文章内容,写作手法,作者的情感倾向的理解分析;四是比较甲乙两文在某些方面的异同。
下面从这四个方面分别指点迷津:
二: 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考查
A 文言实词的词义相对固定,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利于理解文言文意。文言实词易考查的是这四个方面的词:
1 通假字 如:自董卓以来
2 一词多义 如:谓为信然 谓先主曰
3 古今异义 如:此可以为援
4 词类活用 如: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
B 文言虚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其作用和意义,常考查的是“之,其,者,而,乃……”等虚词,如:“而”字作连词,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1 并列关系 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 顺承关系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
3 转折关系 如: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 修饰关系 如:面山而居
三:文言语句的理解与翻译
文言语句的翻译,出题者一般从甲乙两文中各选一个句子来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翻译的基本原则是直译,要求字字落实,译文准确完整,每句中必定有对句中重点或难点的字词的考查,如: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此句中重点考查的词语是“就和屈致”这两个词,如果学生理解错误或漏译均不得分。
四:课内外文言文的理解与赏析
这道题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要求正确把握两文的思路,结构及中心,要求学生结合作者所处的环境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情感态度。出题方向重在对文章的理解,作者情感的把握,如:对《公输》一文的考查中,出了这样一道理解题:公输盘在墨子的劝说下,明白了攻宋将使自己陷入不义的境地,于是听从了劝说,主动带墨子去劝说楚王。这句话是对文意的曲意的理解。
五:课内外文言文的比较阅读
这是一道表述题,要求学生把自己对文意的理解与感悟表达清楚,要求思路清晰,措词准确。常见题型如: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答题一定要体现思维的层次感,这题应采用这种答题模式:
相同点: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都……
不同点:甲文中诸葛亮在用人方面……;乙文中高祖在用人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