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2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
1.下列情境中,时间会和( )朋友。
A.小伟:经常被电视节目吸引
B.小红:不按时睡觉
C.小明:长时间打游戏
D.小晶:做事专心,不拖拉
2.清明节,我们家改用( )祭拜祖先了。
A.鲜花
B.纸花
C.纸钱
3.班级的规则由谁来制定? ( )
A.班委规定
B.老师规定
C.大家一起讨论制定
4.当我们在班级活动中遇到困难时,可以( )。
A.回家向爸爸、妈妈诉苦
B.自己独自一人想办法解决
C.告诉同伴、老师,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 )。
A.《义勇军进行曲》
B.《社会主义好》
C.《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6.田田家住在黄土高坡上,那么她会看到( )。
A.蓝天、绿草
B.吹唢呐、打腰鼓
C.弯弯的小河
7.下面属于家乡新变化的是( )。
A.以前的泥土路修成了柏油路
B.现在爸爸妈妈还会种水稻
C.家乡的风味小吃和以前一样好吃
8.家乡早些时候的居住环境是( )。
9.( )公共财物。——《中小学生守则》
A.爱护
B.破坏
C.拿走
10.升国旗时我们应该这么做( )。
A.戴着帽子升旗
B.立正、敬礼
二.填空题(共10题,共42分)
1.中秋节这天,要吃( ),赏月。
2.在食堂吃饭时,要自觉排队、( )就餐。
3.下个假期我们要做好学习( ),开学前才能不忙乱。
4.我们班是一个温暖的(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 )、( )和玩耍……
5.我们共同行动,让教室更( )。
6.我知道我现在住在( )区的( )小区,附近有( )。
7.我国的国名是( ),我国的国旗是( ),我国的首都是( ),我国的国庆节是( )月( )日。
8.我家在山脚下,村前还一条( )的小河。
9.我们班是一个( )大家庭,老师、同学们一起( )、( )、( )。
10.课间活动做广播操时,小朋友们应该( )。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
1.重阳节时,佳佳打电话问候爷爷奶奶。 ( )
2.垃圾桶离得太远的话,我们可以把垃圾扔在角落里。( )
3.大扫除时,小兵想,反正有那么多人在做,我做不做无所谓。 ( )
4.改造后的街道比改造前显得整洁了。 ( )
5.小红和爸爸一起去书店看书。 ( )
6.排队时一定要靠得近些。 ( )
7.在图书馆读书时,看到优美的句子可以直接在借阅的图书上划出来。( )
8.要想周未计划更合理,我们既要安排一些室内活动,也要安排一些室外活动。( )
9.农历正月十五我们要吃月饼、赏月。( )
10.擦黑板时,我够不着上面就不擦了。 ( )
四.连线题(共1题,共5分)
1.连线魔方
明明感冒了 不可以大哭大闹
丽丽和同桌讨论问题 学校的公物
小刚在医院里 放进垃圾桶
华华用的桌椅 出门戴个口罩
秋游时,手里的垃圾 小点儿声
五.填表题(共1题,共6分)
1.小调查。
六.简答题(共5题,共30分)
1.中秋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佳节,我们都怎么样过中秋?
2.你的家乡有哪些传统一直没变?
3.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家乡特产,写几句赞美的话。
4.下图标志一般会出现在图书馆和医院。请你说说为什么要放在这些地方。
5.怎么样向每天给自己家送牛奶的叔叔表达感谢呢?
七.材料题(共1题,共8分)
1.今天轮到聪聪和鹏鹏值日了,聪聪早早地来到教室,鹏鹏快打上课铃的时候才不慌不忙地来到教室,你觉得聪聪和鹏鹏谁做得不对?为什么?
八.综合题(共1题,共8分)
1.文明行为的画面的画“√”,不文明的行为画“×”,想想为什么?
( ) ( )
( ) (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C
4.C
5.A
6.B
7.A
8.C
9.A
10.B
二.填空题
1.月饼
2.文明
3.计划
4.大家庭;学习;劳动
5.美丽
6.长安;幸福;中国农业银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北京;10;1
8.弯弯
9.温暖;学习;劳动;玩耍
10.排好队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连线题
1.如图:
五.填表题
1.清洁工;辛勤工作,使我们的城市变得整洁;实地调查(答案合理即可)
六.简答题
1.答案不唯一。①晚饭后吃月饼赏月聊天 ②合家赏月,共度中秋。 ③点亮灯笼,祈盼团圆。④海外华人也过中秋。
2.过春节的时候会有地方戏上演;过端午节的时候会有赛龙舟表演;过元宵节的时候会举办观灯赏灯会;等等。
3.家乡的大红枣又甜又有营养。(答案开放性很强,根据自己的家乡作答。)
4.学习应该有安静的环境;医院里保持安静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5.当接到叔叔送来的牛奶时,要说一声谢谢。请叔叔在开车的路上注意安全。
七.材料题
1.鹏鹏做得不对。因为值日生需要提前到教室开门,在上课前把地扫干净,鹏鹏这样会耽误大家上课时间。
八.综合题
1.如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