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108821 上传时间:2024-04-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六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是综合实践活动“难忘小学生活”分成“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可以激起对六年小学的回忆,激发对老师、同学和学校的感情。同时在写演讲稿、给母校老师写信,写临别赠言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学情分析: 在五、六年级,学生已开展过三次这种任务、活动贯穿始终的综合性学习,也具备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1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老师、同学的感情。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3用多种

2、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4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选做)5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 (选做)过程与方法:“综合性学习”要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主。“成长足迹”板块可以以制作“班级纪念册”为中心开展活动。为了制作好“班级纪念册”,可以做以下几件事:1.读“阅读材辑”中的文章。2.回忆和说说自己成长的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3收集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足迹”,写写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人和事。最后制作成班级纪念册。“依依惜别”板块可以有选择地开展下面的活动:1.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2.为母校做点事,留作纪念。3举办一

3、台毕业联欢会,在联欢会上回忆成长经历,表达惜别之情,互相赠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教法与学法:本单元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教学中围绕本单元综合性学习,读“阅读材料”,自主、合作、探究,开展活动。课时安排: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成长足迹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五篇课文的内容。2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3用习作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母校、老师、同学依依不舍的感情。4制作班级纪念册。过程与方法:1阅读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王老师忘不了的笑声和

4、作文上的红双圈。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习作者是怎么表达这种情感的。2回忆小学生活,写写自己难忘的老师和同学、难忘的校园生活、难忘的一节课或难忘的一次活动等。3和同学一起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收集材料。4同学合作,制作班级纪念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重难点:重点:学会表达自己对母校、老师、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 i难点:制作班级纪念册。教法与学法:教法:放手让学生自主活动,督促指导。学法:自主开展活动,分工协作。教学准备:1读“阅读材料”。2收集班级“成长的足迹”

5、的材料。3回忆小学生活。课时安排:6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活动主题,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教具准备:收集班级及本人照片教学过程:一、谈话,激发兴趣。二、读题,了解活动内容。 1、学生自由读题目,了解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 2、指名反馈,教师小结。 (1)阅读“阅读材料”里的文章。 (2)写写难忘的人或事。 (3)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 (4)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 (5)制作班级纪念册。三、讨论,制定活动计划。 1、教师:这么多项的活动内容,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我们必须进行合理的安排。请同学们先讨论一下,我们应该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2、指名反馈。 (1)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班级的照片,

6、以及自己成长的照片,搜集制作班级纪念册的插图等。 (2)说说自己的成长故事。 (3)课前自读“阅读材料”的文章,课堂上来交流。 (4)写一写难忘的人或事。 (5)集体反馈寻找到的班级“成长的足迹”,然后合作制作班级纪念册。四、课堂小结,鼓励积极参与活动。五、布置作业。 1、搜集活动中需要的相关图片以及资料。 2、阅读“阅读材料”的文章。 3、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教具准备:收集相关的纪念材料。教学过程:一、老师导入,激发兴趣。二、老师引入,明确方向。三、自由说,拓展思维。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倾诉对象,说一说自己的成长故事。 2、推荐个别说得好的同学上台

7、说一说。 3、集体评议好在哪里? 4、教师小结:说事,不仅要说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还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最关键的是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真切地流露自己的思想感情。四、小组说,回味生活。 1、学生明确要点后,在小组内自由地说一说。(有搜集到有关照片的,可以结合照片说一说) 2、小组推荐,集体反馈。 3、指名反馈:听同学的成长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4、教师小结:是呀,时间过得真快,马上就要毕业了,可昨天发生的事情仿佛还在眼前。五、布置作业。 1、把你今天和同学交流的成长故事简单地记录下来,再好好地找一找是否有留下相关的纪念材料。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三课时

8、教学目标:反馈自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情况。教具准备:展示“阅读材料”。教学过程:一、检查,了解学生自读的情况。 1、指名反馈:“阅读材料”中一共为我们提供了几篇文章,题目分别是什么? 2、教师:通过自读,你们都了解这几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了吧,谁愿意来说一说? 难忘的启蒙是一篇回忆启蒙老师的文章。作者沙健孙。文章重点回忆了抗日讲演比赛、老师对“我”的两次批评、对日语课的抵制等三件事,表现了启蒙老师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严谨的教学作风,表达了作者对启蒙老师的崇敬、感激和怀念。课文是按照“我”对启蒙老师的感激和怀念对启蒙老师的回忆启蒙老师对“我”的影响这样的顺序写的,其中回忆部分的三件事是全文的重点。 阅

9、读这一课,先要了解“启蒙”的意思,在此基础上理解“我”的启蒙老师使“我”受到了哪些启蒙教育?如,热爱自己的祖国,严格要求学生,写作要实事求是,学习要认真。要让学生体会“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些道理”这句话,明白在课文中“宽”指的是什么,“严”指的是什么,老师为什么对作文、写字那样严格,而对日语课却那么宽容,从而进一步感悟到老师们的爱国精神和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 老师领进门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作品。这是一篇回忆录,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启蒙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从小受到文学感染,在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表达作者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阅读时要体会

10、文章通过哪些具体事例的叙述,表达出对田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文章重点写了田老师教一首小诗,他以诗为内容,编了一段故事,娓娓动听的讲述,让孩子“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在作者心中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让我们深深感到,启蒙老师对人一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文末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用格言式的语句,说明了教育对人的巨大影响,感谢老师对自己的启蒙教育。文章用深情的回忆、具体的事例说明田老师“很有口才,文笔也好”,一个优秀老师的形象跃然纸上。叙述生动,行文简洁,是本文的特色。 新来的王老师是一篇小说。写了一位新上任的王老师在第一节

11、语文课上提问“差生”蔡林,引起哄堂大笑,放学后王老师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鼓励蔡林好好学习的事。蔡林的想法很有代表性:他认为自己是“差生”,“没人提问我的”,“大家这么认为。我,我自己也承认。”所谓的“差生”首先是失去了自信心。针对蔡林的这种心态,王老师对症下药,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其实这个“差生档案”是一个个名人小时候的“缺点”,他们的成就今天已经人所共知,他们是用自己的努力克服了自身的不足。这份“差生档案”激发了蔡林的信心,我们相信他在王老师的教育下一定会有大的进步。很多学生虽然没有像蔡林那样被判为“差生”,但六年的学习和生活中也有不顺利的时候,所以这篇文章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在

12、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回忆老师帮助、鼓励自己进步的点滴往事。 忘不了的笑声是一篇描写同学的文章。文章围绕“小队的同学都爱笑,各人的笑声不一样”,写出了小队同学别具一格的笑声,通过笑声表现出同学的特点。字里行间洋溢着同学之间的亲切情谊,写作角度别出心裁。阅读时要注意文章选择的写作角度,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己班同学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角度把他们写下来。 作文上的红双圈的作者是当代作家黄蓓佳。文中提到的补考一文是她的处女作,由于这篇作文的成功,给了作者自信和力量,至此以后陆续发表文学作品,最终成为知名作家。所以作文补考可以说是她成长中的一块里程碑,而老师的九十八个红双圈,则开启了她文学创作的大门

13、。有时候,成功就来自于一点小小的鼓励。文章以小见大,从一篇作文上的红双圈,赞颂老师对自己人生的引领作用。阅读时要让学生体悟这一点,同时也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成长故事倾诉出来。二、再读,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三、总结,鼓励所学文法运用于习作。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这五篇课文。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五、第三课时作业设计。 第四、五课时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写一写难忘的人或事。教具准备:收集相关材料。教学过程:一、谈话,明确习作内容。二、交流,说难忘的人或事。三、指导,引导表达方法。 1、引导学生回忆“阅读材料”文章的内容,说说主要内容。 2、指名反馈:你觉得这些文章的习作方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

14、习的呢?(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3、教师小结。 (1)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2)通过具体事例体现人物的品质。 (3)注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的细腻描写,也注意到了细节的描写。 (4)叙事具体,清楚。 (5)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4、教师小结:同学们,不管你们写的是人,是物,是事,只要你们用心写,用情写,把平时学到的习作方法巧妙地运用到自己习作中,相信你们都能写出优秀的习作来。四、学生创作,教师 巡视辅导。五、集体评议,修改习作。六、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七、第四、五课时作业设计。 第六课时教学目标: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制作班级纪念册。教具准备:收集相关材料。教学过

15、程:一、交流,回忆班级成长的足迹。二、讨论,研究制作班级纪念册。三、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制作纪念册。四、展示纪念册。五、布置作业。依依惜别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五篇课文的内容。2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母校、老师、同学依依不舍的感情。过程与方法:1阅读给老师的一封信、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给校长的建议、同学录、毕业赠言,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习作者是怎么表达这种情感的。2写临别赠言,送上真情与祝福。3为母校做点事。4策划一场毕业联欢会,排练节目,进行联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会表达自己对母校、老师、

16、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重难点:重点:学会表达自己对母校、老师、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 i难点:策划一场毕业联欢会,排练节目。教法与学法:教法:放手让学生自主活动,促使学生全员参与。学法:自主活动,自己策划、主持、布置环境。教学准备:1读“阅读材料”。2收集毕业留言。3为联欢会做好各项准备。课时安排:6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阅读 “活动建议”,了解活动内容。 2、阅读“阅读材料”中的给老师的一封信、同学录、毕业赠言。教学教程:一、阅读 “活动建议”,了解活动内容。二、阅读同学录。三、阅读毕业赠言。四、阅读给老师的一封信。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毕业赠言包含了学生对老师的赞扬和爱戴之情

17、,给老师的一封信赞扬了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师生情谊是爱筑起来的,这样的情谊,我们怎能不难舍难分呢?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给老师的一封信、同学录、毕业赠言 2、背诵同学录。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教具准备:收集毕业赠言。教学过程:一、复习,谈话引入。二、谈话,拓展思维。 1、教师:你觉得,我们可以给老师写些什么呢?(表达对老师的感激,表达对老师的依恋,表达对老师的赞扬,表达对老师的祝福。) 2、指名反馈:可以给同学写些什么呢?(鼓励,回忆,祝福,建议) 3、独立思考写给老师、写给同学的赠言。 4、集体反馈,并评议。三、动笔,

18、写一写。四、交流欣赏,互相借鉴。五、集体交流。六、课堂小结。七、布置作业。 1、把老师或同学的赠言抄写到书签上,送给老师或同学。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为母校做点事留作纪念,指导学生写倡议书和建议书。教具准备:收集相关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小组内自由地交流。三、指名说一说。四、指导写倡议书和建议书。 1、倡议书的格式。 倡议就是倡导、建议。倡议书是为倡议、发起某项活动而写的号召性的公开建议性的专用书信。如,提议开展抢救国宝大熊猫的倡议书;给希望工程捐款的倡议书。这些号召性的书信或公诸报端,或张贴校园,都是倡议书的范例。 倡议书遵循书信的一般格式,又有自己的特

19、点。一般而言,分为向谁倡议,倡议什么,谁倡议的,以及倡议日期等几个部分,同一般专用书信差不多。特点在于第一行不写称呼,而是写倡议题目,如,“关于抢救国宝大熊猫的倡议”“关于成立学雷锋小组的倡议”。接着在另起一行的顶格处写号召的对象。但称呼不像书信那么实指,而是泛指。有时也可以不写称呼,而直接写正文。 2、怎样写建议书。 建议书是针对某项具体工作或规划向领导或个人提出建议的一种专用书信。它与倡议书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倡议书也有“建议”的内容,这一点与建议书类似。但是倡议书一般是公开宣读、张贴或发表,内容面向公众,属书面号召的性质。所倡议的内容一般为公众所认同。而建议书公开宣读、张贴或发表

20、者较少,因为它的内容只是个人见解的陈述,仅供对方参考。所以,建议书一般取商讨的语气,不像倡议书那么富于鼓动性。 建议书的内容:摆情况:摆情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对方注意;讲理由:申述建议的理由,目的是为了引起对方的思考;提建议:一般用条款形式提出建议,目的是希望对方如何行动。前两部分内容为铺垫,第三部分才是主体。各部分的内容可多可少,可长可短。为清晰醒目,一般取条款式陈述。当然如果建议不多,也可以不列条款。结尾:一般写些谦虚的话,如,“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开头和署名等与其他专用书信的格式相同。五、学生动笔写倡议书和建议书。六、指名读一读倡议书或建议书。七、布置作业。 1、将倡议书和建议书交流阅读。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四课时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策划并举行一次毕业联欢会。教具准备:收集相关材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二、交流,选定联欢会的内容。 1、教师:你们喜欢什么节目呢?(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2、教师小结:节目的形式很多,小品、歌舞、话剧等都可以,关键是节目的题材要新颖,内容要健康,形式要多样。 3、小组讨论,指定节目单。三、讨论,制定联欢的方案。四、学生根据分工,准备联欢会。五、作业:准备联欢会第五、六课时教学目标: 举办一次毕业联欢会教具准备: 表演所用道具教学过程:一、前期教室布置二、联欢会开始1.学生自由表演节目2.毕业感言三、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教案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