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二 年级下 册第 1 单元导学案
主备人:姚倍玲
蓓蕾班
小组:
姓名:
编号:
课题:不懂就问
总课时:两课时
分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自学展示
学习目标:
1、认字13个,写字8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会质疑,善于提问,在提问中了解课文内容。。
重 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 点:养成爱提问的好习惯。。
【知识链接】
1. 教师出示孙中山画像。
2. 孙中山简介:
孙中山,广东人,生于1866年,于1925年因病去世。早年就有志反清。曾任中国同盟国临时大总统。遗嘱主张,“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位伟大的人物小时候是怎样求学的吗?请大家打开书看《不懂就问》一文。
【自主学习】
1、按照自主学习的六步骤学习课文。
2、你还有哪些问题没弄懂?你想请谁来帮助你解答?
3、学生汇报,评价。
4、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合作交流】
对学:通过自学和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群学:1、巩固生字词(课件展示,学生开火车读,正音)。
【展示激励】
小组内展示:刚才大家在合作的过程中,有几个组读的非常有感情。来,你们组把刚才读的最好的那段集体展示给大家。
【质疑问难】
学习建议: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或者认为有必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写下来,准备在课堂上和老师同学交流。
【达标检测】
一、比一比,再组词。
堂( )戒( )厉( ) 既( )
常( )械( )历( ) 即( )
详( ) 塾( )涂( )提( )
祥( ) 熟( )途( )题( )
二、选字填空。
厉 历
1.墙上的挂( )又翻过了一页。
2.没想到,他会这么( )害。
提 题
3.他( )出的这些意见都是正确的。
4.这篇课文的( )目是《不懂就要问》。
三、把词语和它们的解释连起来。
学问 声音严肃而厉害。
厉声 表示另提一件事。
至于 这样去做有好结果,有价值,有意义。
值得 不明事理,对事物认识模糊或混乱。
鸦雀无声 知识,学识。
糊里糊涂 形容非常安静。
个案补充/反思纠错
二 年级 下 册第 1 单元导学案
主备人:姚倍玲
蓓蕾班
小组:
姓名:
编号:
课题:不懂就问
总课时:两课时
分课时:第二课时
课型:展示提升课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学会提问题。
2.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能力。
重 点:让学生在问中享受不懂就问的好处和快乐。
难 点: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知识链接】
《不懂就问》这篇课文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应运用学习精读课文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并试着提出问题,使学生在读书思考中理解孙中山先生对待学习的态度,认识到学习要勤学好问,认认真真不能马虎。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过关情况。
3、同桌之间相互提问。
【合作探究】
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孙中山是如何做的?你又是怎么做的?
【展示激励】
全班展示:
将你喜欢的段落有感情的朗读给大家听。
【拓展延伸】
说说你在平日的学习中是怎样勤奋好学的?
【盘点收获】
在课堂中我们不要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而应多些时间让他们考虑,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感知,进行解疑。这种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学习,不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和共同探究的精神。
【达标检测】
一、抄写我最棒!
照例( )( ) 功课( )( )
私塾( )( ) 既然( )( )
弄清( )( ) 流利( )( )
背诵( )( ) 详细( )( )
二、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孙中山想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 有什么用呢 于是 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 先生 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 请您给我讲讲吧
三、读短文,回答问题。
猫头鹰和黄豆关系密切。春天,农民在地里播下豆种,田鼠就偷吃豆种。当豆种从地里长出幼芽时,田鼠就啃吃嫩芽,使黄豆无法生长。秋天田鼠疯狂地啃咬豆荚,把大量黄豆拖回洞里。由此可知,田鼠不知毁了多少黄豆。猫头鹰是益鸟,是捕捉田鼠的能手。一只猫头鹰一年要捕捉几百只田鼠。这样,猫头鹰就保护了黄豆。
1.田鼠怎样糟蹋黄豆?
2.为什么说猫头鹰和黄豆关系密切?
四、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格言,请你用心读一读,悟一悟,定会有收获。
①奋发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②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
③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
④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智慧门。
⑤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⑥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
⑦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恨读书迟。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能不能找一些抄下来自勉呢?
个案补充/反思 纠错
二 年级 下 册第 一 单元导学案
主备人:姚倍玲
蓓蕾班
小组:
姓名:
编号:
课题:《字典大楼》
总课时:两课时
分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自学展示
学习目标: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知道查字典是一种好习惯,。
2、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准确认识14个生字。
. 3、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 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认14个生字。
难 点:文中的小朋友为什么说“我已经离不开它”
【知识链接】
老师不说话,肚里学问大,
有字不认识,就去请教它。
出示字典,导入
【自主学习】
1、自由读文,整体感知课文。
【合作交流】
对学:2、小组合作读文,班内展示。
3、认读词语。
4、认读生字。小组内交流认字方法,班内汇报。
群学: 学科长组织学生交流认字方法。
【展示激励】
小组内展示:1、学生帮读带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我检测是否认会这些词语。
全班展示:小组内读文,读准字音,准确断句。
【质疑问难】
1、学科长组织将有价值的问题填写在《学习活动单》上。
2、各组派代表汇报提出的问题,班内交流。
学习建议: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或者认为有必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写下来,准备在课堂上和老师同学交流。
【达标检测】
一、我读书,我发现。
1、我要认真读课文,我体会到了学习中的一个好习惯。
2、课文有( )个小节。
3、我和同伴合作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同伴评价:
4、我会认读词语。
登门求教 住址 疙瘩 拜访 建造
添砖加瓦 耐心 花费 智慧 心血
自我评价:
5、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下列生字,和同学交流记字方法。
典 登 总 答 读 造 血 瓦
6、我还有疑问。
二、我探索、我感悟。
1、文中的小朋友为什么说“我已经离不开它”?
2、朗读课文,小组讨论“门牌、住址、登门求教、添砖加瓦、住着许多人家”的含义。
3、你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了吗?用你的经验说说查字典有什么好处?
个案补充/反思纠错
二年级 下册第 一 单元导学案
主备人:姚倍玲
蓓蕾班
小组:
姓名:
编号:
课题:《字典大楼》
总课时:两课时
分课时:第二课时
课型:展示提升课
学习目标:
1、复习生字,写会5个生字。
2、理解内容,学会自立,并将查字典的好习惯运用于自己的学习中。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 点:会写五个生字,并能运用词语说话。
难 点: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主学习】
给生字组词,描出这些字的部首,并能用所租的一个词写一句话。
【合作探究】
1、教师指导学生学写生字,重点指导“典”“登”。
2、当堂听写。组织学生纠错。
3、完成课堂检测。
【展示激励】
1、 小组派代表学生教读生字,其他学生边学边写,并针对生字的部首、笔顺、组词以及形近字方面质疑。
2、 小组派代表回答“我探索,我感悟”部分的习题,感知课文内容。
【拓展延伸】
1、 运用重点词语进行说话练习。
2、 你喜欢字典吗?写一两句话给字典,表达你的喜欢或感激之情。
【盘点收获】
1、 这节课我有什么收获?
2、 谁在这节课上的表现值得我学习?
【达标检测】
一、 连字成词
疙 碎 耐 篇 地
址 章 土 心 瘩
二、 照样子,写词语
例:好多 好多好多
很 大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三、 填一填
1.( )地背 ( )地问
( )的回答 ( )的习惯
2. 一( )不错 摇( )晃( )
添砖( )瓦 ( )( )无声
四、我会积累字词。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评价: 小组评价: 自我评价:
个案补充/反思纠错
第二单元妈妈
二 年级 下 册第 二 单元导学案
主备人:姚倍玲
蓓蕾班
小组:
姓名:
编号:
课题:《妈妈的爱》
总课时:两课时
分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自学展示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初步体会母爱,感悟亲情。
2. 综合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生字8个,包括一个多音字,积累新词。
重 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 点:。会认8个生字。背诵、仿写
【知识链接】《妈妈的爱》是一首儿童诗。这首诗选择了五个生活片段,,前三节分别从妈妈在暑天为孩子扇扇子,在雨天为孩子送伞,抱孩子去医院几个生活细节上给孩子无私的爱,后两节,妈妈的爱体现在对“我”思想成长的关怀和帮助上,同时也抒发了孩子对妈妈的爱。全诗充满亲情爱意,朴实无华、文质兼美,以通俗易懂的诗歌语言,密切地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致力于引导学生理解母亲,体验母爱,感受亲情。
【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自读课文,提醒他们注意课文中的生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教师巡视指导。
【合作交流】
对学:认真读文,勾画生字,标出小节序号,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要求:先独立完成,后相互交流,提高学习方法
群学: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节诗歌来读,通过这一小节,你明白了什么??
【展示激励】
小组内展示:刚才大家在合作的过程中,有几个组读的非常有感情。来,你们组谁读的最好读一读展示给大家。
全班展示: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节诗歌来读,通过这一小节,你明白了什么?。
【质疑问难】
同学们,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遮雨的伞,滴落的泪,责备的目光,亲切的教诲。妈妈的爱还是什么?
【达标检测】
一、我会变。
执( ) 京( ) 交( ) 包( ) 莫( ) 比( )
热( ) 凉( ) 校( ) 抱( ) 摸( ) 批( )
二、我会做。
摸:音节( ),共( ) 画,第一笔是( )。
评:笔顺( ),部首是( ),组词( ) 。
责:笔顺( ),共( )画,第五笔是 。
三、 你能帮它们找家吗?
1.shan 2.shan
(1)我家有一台电风扇( )。
(2)奶奶在用扇( )子扇( )风。
四、我会填一填。
( )的目光 ( )的风 ( )的伞
( )的泪 ( )的教诲 ( )的额头
教师评价: 小组评价: 自我评价:
个案补充/反思 纠错
二 年级 下 册第 二 单元导学案
主备人: 姚倍玲
蓓蕾班
小组:
姓名:
编号:
课题:《妈妈的爱》
总课时:两课时
分课时:第二课时
课型:展示提升课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发现母爱,体会母爱,感悟亲情。
2. 背诵诗歌并仿照诗歌写一节。
重 点:认识本课7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生字。
难 点:通过学习引导孩子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母爱”。。
【知识链接】
通过上节课我们从书本上了解了妈妈的爱,想一想那我们现实生活中妈妈又是怎样的?这是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自主学习】
读读画画:默读课文,画出让你感受到母爱的词句?
【合作探究】
1. 说一说:说出你感动的原因?
2. 品一品:朗读品味妈妈的爱?
【展示激励】
仿照课文联系实际仿写一小节,小组交流学习?
【拓展延伸】
三.八”妇女节就要到了,请自己制作一张贺卡,把自己编写的小诗------《妈妈的爱》认认真真地抄写在贺卡上,作为礼物送给妈妈,好吗??
【盘点收获】
本篇课文选取了几个生活细节,细腻地刻画了母爱“平凡中的伟大”。但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体验母爱远远超出诗文中的若干细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必须深挖生活中母爱的具体内涵,同学把自己的经历“细节”来充实文本,加深体会。我极力创设有利条件,让学生跳出文本,联系生活,把自己的生活体验与诗文融为一体,使语文课堂既充满生活情趣又富有生机,从而达到“建构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目的 。
【达标检测】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 )夜晚 一( )扇子 一( )衣服
一( )雨伞 一( )往事 一( )批评
三、学着课文的样子,再编一小节。相信你能行。
---------------------------------------
----------------------------------------
----------------------------------------
--------------------------------------
四、我的积累.
教师评价: 小组评价: 自我评价:
个案补充/反思 纠错
二 年级 下 册第 二 单元导学案
主备人: 姚倍玲
蓓蕾班
小组:
姓名:
编号:
课题:《儿子们》
总课时:两课时
分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展示提升课
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怎样做才是真正爱妈妈。
4.在阅读中渗透比喻句的学习。
重 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怎样做才是真正爱妈妈。
难 点:理解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好像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知识链接】
这节课《儿子们》来到我们的课堂,他们是好孩子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儿子们》
【自主学习】
1.认识生字。要求:
(1)标出自然段号。
(2)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3)用看拼音识字法,认识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字标上拼音多读几遍。
2.检验识字情况
【合作探究】
(1)自由朗读1-6自然段,用直线划出妈妈夸奖孩子的话。
(2)想一想妈妈平时是怎样夸奖你的,你模仿妈妈的语气读一读,夸一夸。小组练读,指名读。
【展示激励】
仿照课文联系实际仿写一小节,小组交流学习?
【拓展延伸】
1.面对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好像只看见一个儿子呢?
2.看了第三个孩子的表现,听了老爷爷的话,前两个孩子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才是真正的好儿子呢?
【盘点收获】
我们怎样做,才是妈妈真正的好孩子呢?
【达标检测】
个案补充/反思 纠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