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1059209 上传时间:2025-06-30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2.35M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翠玉鉴定技能实操手册 (培训教材) 冯敏 王荣 编 2008.北京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玉的概念 玉的概念,实质是对玉器材质(玉器组成矿物)的界定,大体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概念即是古人所说的“石之美者”,这是一个贯穿古今的玉概念,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人们还不可能从矿物学的角度对玉作出本质的定义,只能以直觉(目验、手感、耳闻)为基础,以多数人的喜好为依据,将质地好、颜色美的石头称为玉。广义玉的范畴很大,既包括和田玉、岫玉、独山玉、绿松石、玛瑙等现代概念上的玉石,也包括一些现代概念上的宝石(如萤石、水晶)。如表1中所列的中国大陆部分古玉的组成矿物 闻广. 中国大陆史前古玉若干特征[A]. 东亚玉器中册[C]. 香港中文大学. 中国考古艺术研究 中心出版.1998年.217-221页. 就集中反映了这一点。 表1:已经确认的部分古玉的矿物组成 2 矿物 实例 Jet煤精 SXF1:234珠 Lizardite利蛇纹石 JN2Z1M17:2凤首 Amazonite天河石 JN2Z4M3:2小坠珠 Dickite迪开石 WCM68:1玦 Kaolinite高岭石 TLT111(3):12穿孔斧 Antigorite叶蛇纹石 JN2Z1M17:1 双人首三孔饰 Quartz石英 WCM42:4玦 Agate 玛瑙 LJT98M28:21斧 Turquoise绿松石 WYJ2:102.2珌 Tale滑石 JN1J1B:1-1女神眼珠 Pyrophyllite叶腊石 YM73T18(4):62 条形璜 Scricite绢云母 TLT137(1):10管 Muscovite白云母 JS62M1271:4琮 Calcite方解石 QQM6214:23胸佩 Malachite 孔雀石 AXT1302龟 Variscite 磷铝石 XDM650璧 Amblygonite 磷锂铝石 XDM650琮 Prchnite葡萄石 SCCM163:056:03残片 Tremolite透闪石 FCT47:6.1玦 YFM12:98琮 Actinolite阳起石 FC04磬 AXTM5:584戈 Magnesite菱镁矿 QFM40:86钺 Fluorite萤石 HHM9:7珠 Jadeite硬玉 B001翡翠 Silllimanite硅线石 QDT609(2):3锛 Diopside透辉石 F 17.43镯 Enstatite顽辉石 JN2Z1CJ:1仿贝 Albite钠长石 JS62M3202:1珠 遗址代号: AXT—河南安阳小屯 FC—辽宁阜新查海 HH—浙江海宁荷叶地 JN—辽宁建平牛河梁 JS62—山西襄汾陶寺 QD—甘肃秦安大地湾 QF—上海青浦福泉山 QQ—山西曲沃曲村 SCC—陕西长安张家波(沣西) SX—辽宁沈阳新乐 TL—浙江桐乡罗家角 XD-江西新干WC-江苏吴县草鞋山 WYJ—江苏吴县严山窖藏 YF—浙江余杭反山 YM—浙江余姚河姆渡 YY—浙江余杭瑶山 (F—Free Collection) LJT-安徽凌家滩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各种玉料的长期使用,逐渐精选出“和田玉”这一优良品种,特别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赋予玉以“德”的内涵,使玉成为德的载体、人品的象征,至西汉儒家思想成为统治阶级的指导思想之后,和田玉与其它玉种之间便有了不可逾越的鸿沟,和田玉被称为“真玉”,其它玉种被称为“假玉”。虽然玉的广义概念一直存在,此后这种狭义的玉概念一直占据了封建社会玉概念的统治地位。 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时,先将圆明园的珍宝抢掠一空,然后付之一炬。被劫往欧洲的宫廷玉器(和田玉、翡翠)由法国矿物学家德穆尔进行了比重、硬度、成分、结构等项目的分析。确定和田玉属于闪石类,翡翠属于辉石类。由于闪石的硬度略低于辉石6.5-7.0。所以,德穆尔将和田玉称为“软玉”,将翡翠称为“硬玉”。并将玉的定义仅限于这两种,这个狭义玉概念一直沿用至今。根据现代矿物学研究,软玉的摩氏硬度也很高,为6-6.5,仅比翡翠硬度低0.5,但却比翡翠的韧性高很多。因此,许多学者建议取消软玉、硬玉的称呼,而冠以闪石玉和辉石玉的命名,得到了业内广泛的认同。 1997年5月1日开始式实施、2003年再次修定的珠宝玉石国家标准中,给出了玉石的科学定义:“由自然界产出的、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和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少数为非晶质体” 张蓓莉. 系统宝石学[M].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7年. 4页. 。 即用组成矿物名称来说明玉的种类或玉质,如玉器的组成矿物是透闪石时,我们称之为透闪石玉,如玉器的组成矿物是蛇纹石时,我们称之为蛇纹石玉。在确定了玉料种类以后,为了区别不同产地的同种玉料,通常加一前缀地名,如“新疆透闪石玉”、“辽宁透闪石玉”以及“辽宁蛇纹石玉”等。 值得注意的是,新疆和田地区的透闪石玉、辽宁岫岩县的蛇纹石玉不仅质量高,而且产量大,在市场中占有非常大的份额,再加上前者在历史上的显赫地位等原因。和田玉、岫玉分别作为透闪石玉、蛇纹石玉的基本名称出现在珠宝玉石国家标准中。但珠宝玉石国家标准又明确指出“带有地名的天然玉石基本名称不具有产地含义”。也就是说,“和田玉”并不一定是产在在新疆和田地区,任何产地的透闪石玉均可标识为“和田玉”,许多不了解这一标准的人,在玉石贸易中很容易引起名称上的误会。 第二节. 玉文化 玉文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通过玉材料的特殊属性,寄托和展现人类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和价值形态的一种文化现象 王永波. 玉学、玉文化论纲[A]. 海峡两岸古玉学会议论文集[C]. 台北. 2001年. 39-45页.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掘资料,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是中国年代最早的玉器,经过14C测定年代并经高精度树轮校正,该文化遗址的年代约为6200B.C.—5400B.C. 杨虎、刘国祥. 兴隆洼文化玉器[A]. 东亚玉器上册[C]. 香港中文大学. 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出 版. 1998年. 128-139页. 。从该文化遗址出土玉器的形制规范和较高的雕工看,这一时期的玉器加工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此之前应当有一个相当长的初期阶段。据此,古玉专家杨伯达先生认为,中国玉文化有着一万年萌生发展的悠久历史,即万年玉文化史 杨伯达. 历史悠久而又永葆生机的中国玉文化[A]. 巫玉之光—中国史前玉文化论考[C]. 上海. 上 海古籍出版社. 2005年. 3-11页. 。 从整个世界范围来说,玉器文化的发展与相关的历史时期、环境和民族密是不可分的 白文源. 中国古玉[M]. 北京.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4年. 3页. 。目前的国际考古发掘资料显示,在整个古代世界,只在环太平洋周围地区,产生和发展了三个以爱玉、尊玉为文化特征的玉器中心。一个是以“中国玉器”为中心的、太平洋西岸的东、南亚地区,一个是以“印第安玉器”为中心的、太平洋东岸的中美洲地区,另外一个是以“毛利人玉器”为中心的、太平洋南岸的大洋洲地区。印第安人玉器的出现时间大致在1000B.C.—400B.C.,延续了2500年左右 焦天龙. 论玛雅玉器的功能——考古出土环境研究[A]. 东亚玉器中册[C]. 香港中文大学. 中国 考古艺术研究中心出版. 1998年. 411-418页. ;毛利人玉器的出现时间较晚,大致在公元14世纪左右 焦天龙. 新西兰考古学与毛利人的古玉文化[A]. 第五届中国玉文化、玉学研讨会论文集[M]. 江 苏. 江阴. 2005年. 449-455页. ,一直延续至今,一般仅作为旅游纪念品出售。 而中国玉器作为国家或者氏族的重器,贯穿了整个新石器时代、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一直长盛不衰,绵延至今。其大致发展历程如下: 处于原始社会氏族时期的新石器时代,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在大自然的威力下显得软弱无力,无法科学地解释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因此,便逐渐产生了对大自然及其周围事物的崇拜信仰,这种崇拜很自然会反映在同时代的玉器制作上,往往出现祭祀天地的璧、琮或代表神灵、祖先、氏族英雄的变形动物(人与动物的混合体)。 进入奴隶社会后,随着社会等级制度的形成,商代、西周的玉器开始被等级化。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战国时期,在早期各种崇拜的基础上,又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礼仪用玉制度,玉被理念化、人格化、道德化,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用玉的说教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使玉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充当了其他工艺美术品所不能取代的作用,形成了炽热的用玉之风,促进了制玉业的蓬勃发展。 到了秦、汉皇权独尊的时代,在厚葬风气的影响下,又出现了大量殉葬用玉。 魏晋时期兴起的“玄学”,崇尚庄子超然物外、自然无为的思想,否定儒家提倡的繁文褥礼,再加上迅速流传和盛行的佛教,这对反映儒家思想的玉礼器体系和“君子比德于玉”的佩玉体系造成冲击,从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几乎没有发现魏晋南北朝的大型玉礼器和组合佩玉。 从隋唐开始,以反映日常生活内容为题材的玉器一直占主流。 宋代以来,玉器制造业开始由王室宫廷转向民间,产生了规模较大的玉器市场和专门贩卖玉器的店铺,并在浓郁的崇尚古物、购藏古物风气之下开始了仿古玉的制作。 元、明、清三代是中国玉器史上的鼎盛时期,无论宫廷玉器,还是民间玉器都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出现了诸如陆子刚之流的琢玉高手,玉器的生活化、世俗化也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表现得更为强烈,创造出许多艺术佳作。 中国人对玉非常崇拜,对玉怀有一种特殊而又神秘的情感,把玉象征为坚贞与高贵,赋予了它相当丰富的文化内涵。人们用温润如玉、洁身如玉、冰清玉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词汇赞美高尚的人格,用玉容、玉色、玉体等词汇形容人的容貌美,用亭亭玉立、金枝玉叶等词汇形容人的气质美。而且,切磋、琢磨等制玉习语也成为人们的日常用语。玉器作品上沉淀了相当浓厚的传统文化趣味,从中可以多方位地透视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  千百年来人们身上佩戴玉,室中陈设玉,相互交往中赠送玉,礼仪活动中使用玉。玉在中国民族文化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玉材蕴藏丰富、质地优良、器种繁多、用途广泛、制作技术先进、造型典雅美观等均是重要因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玉在中国一直被奉若神明,深得统治阶级的推崇,他们把玉本身的特性加以道德观念的比附延伸,使得玉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伦理、宗教各个领域中充当着特殊的角色,发挥着其它工艺美术品所不能取代的作用。 因此,无论在用玉历史的久远及延续长度上,还是在玉器材质、雕琢工艺、玉器功能、玉器造型与纹饰等方面,中国玉文化都是其它玉文化所不能比拟的。因此,玉文化常被视为中西方文明最古老的分水岭 杨伯达. 古老的中国玉文化[A]. 古玉史论[C]. 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 1997年. 1-16页. ,是中国独有的文化艺术的奇葩。 第二章 软玉(和田玉) 从矿物学的角度来说,软玉是透闪石—阳起石矿物组成的集合体。其名称是相对硬玉(翡翠)而言的,它的硬度为 6-6.5,只是略小于硬玉的6.5-7,因此,行内同仁逐渐摒弃软玉的称呼,而改称之为和田玉。 软玉在中国的应用已有五千多年,从新石器时代,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至今日,一直是中国玉石雕刻的主要原料,创造出了光辉灿烂、驰名世界的中国玉石文化。如新石器时期的红山文化玉人、良渚文化玉琮、凌家滩文化玉鹰都是用透闪石玉料制作的;而制成于1788年“大禹治水图”玉山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件和田玉器。它高224厘米,最宽处96厘米,重达5330公斤 徐启宪、周南泉. 《大禹治水图》玉山[J].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80年. 第4期. 62-68页. 。 为了体现中国文化的特色,29届奥运会的徽宝就选用了和田玉制作的。该徽宝以“清宫二十五宝”(乾隆皇帝钦定的25方御用国宝)中的“奉天之宝”为制作原型。玉料为和田地区的青白玉。“奉天之宝”寓意2008年北京奥运会得民心、顺民意。盘龙纽反映中华民族内敛含蓄的性格。盘龙结构稳固,代表奥运大家庭的团结。边长11.2厘米,代表从1896年到2008年,现代奥运所走过的112年历史。台面高2.9厘米,代表了29届奥运会。徽宝纽高9.6厘米,寓意着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徽宝总高13厘米,代表着13亿中国人对奥运的积极参与。放置徽宝的盒子由紫檀木制成,高200.8毫米,代表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表面浮雕了56朵宝相滑,代表了中国的56个民族。顶面浮雕天坛图案,代表北京。四面是相连的长城,代表中国 孔悦. 奥运徽宝诞生记[J]. 中国宝石. 2003年. 第12卷. 第3期. 48-49页. 。 第一节. 软玉的基本特征 张蓓莉. 系统宝石学[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7年. 270-272页. 1.化学成份: 软玉是透闪石Ca2Mg5(Si4O11)2(OH)2和阳起石Ca2Fe5(Si4O11)2(OH)2这两种端元矿物的中间产物。但在多数情况下,软玉是以透闪石端元为主。而“碧玉”品种中的阳起石含量相对增高。 2.形态及结构: 阳起石和透闪石一般均为长柱状和纤维状,软玉则常常是纤维状的集合体,具毛毡状的交织结构,细小纤维的相互交织使颗粒之间的结合力加强,因而具有极好的韧性,不易碎裂。特别是经过风化、搬运作用形成的卵石,这种特性尤显突出。当这些纤维定向排列时,还可以产生猫眼品种。 3.颜色: 有白、灰白、黄、黄绿、灰绿、深绿、墨绿、黑等颜色。当主要组成矿物为白色透闪石时则软玉呈白色;随着Fe含量的逐渐增加,软玉的绿色逐渐加深;主要由阳起石组成的软玉几乎呈黑绿--黑色。 4.其它宝石学特征: 软玉呈油脂光泽,绝大多数近于不透明,少数半透明。折射率1.61(点测);比重2.95 g/cm3;摩氏硬度:6-6.5。 第二节.软玉的品种 张蓓莉. 系统宝石学[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7年. 272-273页. 1. 按产出环境划分: (1)仔料:由原生软玉矿经大气、流水的作用,经风化、剥蚀、分选、搬运、冲积至河床中堆积下来的优质部分。仔料呈卵石状,磨圆度较好,大小悬殊,但小块多,大块少。外表可有厚薄不一的皮壳。仔料质地好,水头足,色泽洁净,上好的羊脂白玉就产于其中。 (2)山料:又名山玉、碴子玉,指产于山上的原生矿料。山料特点是玉石呈棱角状,块度大小不同,质地良莠混杂不齐。 (3)山流水料 廖宗廷、许耀明、陈刚,等. 宝玉石概论[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7年. :指原生矿石经风化崩落,并由冰川和洪水搬运过,但搬运不远的玉石。特点是距原生矿近,块度较大,棱角稍有磨圆,表面较光滑。 (4)戈壁料:主要产在沙漠戈壁之上,是原生矿石经风化崩落并长期暴露于地表,并与风沙长期作用而成。戈壁玉的润泽度和质地明显比山料好。 2.按照颜色及花纹划分: (1)白玉:指白色软玉。 根据白的程度又有不同的称呼,如羊脂白、梨花白、象牙白等。其中,羊脂白“白如截脂”,特别滋蕴光润,给人以刚中见柔的感觉。这种玉料全世界仅产于新疆。 (2)青玉:为淡青绿色,有时绿中带灰色。传统的“青玉”为深绿带灰或绿带黑色。 (3)青白玉:介于白玉与青玉之间,似白非白、似青非青的软玉。 (4)“碧玉”:指呈绿、鲜绿、深绿、墨绿色的软玉。但绝非石英质玉石中的碧玉。 (5)“黄玉”:指呈黄、蜜腊黄、栗黄、秋葵黄等色的软玉,但绝非宝石中的黄玉。有的质量极佳,黄正而娇,润如脂,为玉中珍品。古人以“黄如蒸梨”者最好。黄玉极难得,在几千年中偶尔见到,其价值不次于羊脂玉。 (6)墨玉:指呈纯黑、墨黑、深灰色的软玉,往往与含有较多黑色石墨包体有关。整块料上往往墨色不均,黑白对比强烈,可作俏色作品。有的全墨色,即“黑如纯漆”,十分罕见,乃玉中上品。 (7)糖玉:指呈血红、红糖红、褐红色的软玉。多分布在玉料的风化表层,不是单独一个玉种。其中以血红色糖玉为最佳。 第三节.软玉的产地 中国是软玉的著名产出国,苏联著名地质学家费尔斯曼称软玉为“中国玉”。中国的软玉又主要产于新疆。另外,在四川、青海、辽宁岫岩和台湾也有部分产出。 1. 新疆软玉 张蓓莉. 系统宝石学[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7年. 274-275页. :以前曾用“和田玉”及“昆仑玉”的名称。 ①昆仑山地区:为新疆软玉的主要产区。主要分布于塔里木盆地之南的昆仑山深处,西起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之东的安大力塔格及阿拉孜山,中经和田地区南部的桑株塔格、铁克里克塔格、柳什塔格,东至且末县南阿尔金山北翼的肃拉穆宁塔格。绵延1200公里,构成中国软玉的重要矿带。在此范围内海拔3500-5000米的高山上分布众多的和田玉原生矿床和矿点,而在相关河流中还产和田玉籽料,主要河流是喀拉喀什河、玉龙喀什河流域。 原生矿体产于中酸性侵入体与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含镁碳酸盐岩石的接触带及其附近,沿层面,构造破碎带、接触带分布。矿体主要呈团块状、囊状和透镜状等,质量好的产于大理岩中,以白玉、青白玉、青玉和墨玉为主;次生矿主要以水蚀卵石形式产于河床砾石中,质地细腻,质量上乘,举世无双。 新疆和田玉不但开采历史悠久,颜色丰富,品种也很齐全,山料、仔料、山流水和戈壁料均有。 ②天山地区:天山地区的软玉为“碧玉”,因产在玛纳斯县境内,称为“玛纳斯碧玉”,主要产在北天山的超基性岩带上。碧玉呈深绿色,块状,质地坚韧细腻。 ③阿尔金山地区:又称“金山玉”,除少量青玉外,主要是碧玉品种,性质与玛纳斯碧玉十分相似,也是产于超基性岩体中。 2. 青海软玉 李玉加、廖宗廷、史霞明. 青海软玉与新疆软玉的对比研究[J]. 上海地质. 2002 年. 第3期. 58-61页.   : 20世纪90年代初,在青海格尔木昆仑山三岔口附近,发现了一个新的软玉矿床,并随之得到开发利用。矿区北距格尔木市南73.4公里,海拔4250米。但相对高差不大,开采条件较为容易。 青海软玉色彩丰富,除白色系列外,还有青、绿、黄、紫色等,一般颜色不正,普遍带有灰色调;在透明度上,青海软玉普遍比新疆和田玉高;在光泽上,青海玉缺乏新疆和田玉那种特有的油脂光泽。由于光泽和透明度的原因,使得青海玉总体上缺乏新疆和田玉特有的温润凝重感,并稍显轻飘。 青海玉的主要矿物成分也是透闪石,但普遍含有方解石、透辉石、硅灰石、白云石等杂质矿物,其中硅灰石是新疆和田玉所没有的。从结构上看,青海玉与新疆和田玉结构基本相同,主要以纤维交织结构为主,但青海玉的矿物颗粒明显比新疆和田玉粗,青海玉一般为0.05-0.005毫米,而新疆和田玉一般小于0.0毫米,多数在0.001毫米左右。反映在结晶度上,青海玉明显比新疆和田玉高,这也是造成青海玉质量和外观特征与新疆和田玉存在明显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新疆玉相比较,青海玉以山料为主,有少量戈壁料和山流水,至今未见有籽料的报道。 3. 辽宁软玉 王时麒、段体玉、郑姿姿. 岫岩软玉(透闪石玉)的矿物岩石学特征及成矿模式[J].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2年. 第21卷. 增刊. 79-90页. :发现于辽宁岫岩县,也称“河磨玉”、“老玉”。 岫岩软玉主要分布于岫岩县细玉沟沟头的山顶上。在细玉沟东侧的白沙河河谷底部及两岸的一级阶地泥砂砾石中有河磨玉产出;而在靠近原生矿的山麓或沟谷两侧的坡积物和洪积物中还有山流水玉产出。岫岩软玉颜色多样,主要有白色、黄白色、绿色和黑色等基本色调,以及大量介于上述色调间的过渡色。 岫岩软玉主要由微晶透闪石组成,含少量的方解石、磷灰石、绿帘石、蛇纹石、绿泥石、滑石、石墨、黄铁矿、磁铁矿、褐铁矿等杂质矿物。岫岩软玉主要有长柱状变晶结构和纤维状变晶结构等,单晶颗粒介于3—0.01毫米之间,明显比新疆和田玉粗,因此,其细腻程度和润泽程度远不及新疆和田玉。河磨玉雕件是岫岩软玉最大的特色,特征的皮壳与基于本色精心雕刻的良好配搭,使其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4. 台湾软玉 林嵩山. 台湾软玉(闪玉)的种属及特征[J].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1999年. 第1卷. 第3期. 18-20页. : 台湾软玉分布于台湾省花莲县丰田地区的软玉成矿带内,当地人称为“台湾翠”、“闪玉”,多为碧玉品种。 主要矿物成分为透闪石(含铁阳起石分子成分),同时含少量蛇纹石、钙铝榴石、铬尖晶石、黄铜矿等杂质矿物。颜色以黄绿色为主,纤维变晶交织结构,块状构造。台湾软玉一般分为普通软玉、猫眼玉和腊光玉三种,其中猫眼玉又有密黄、淡绿、黑色和黑绿等品种。普通软玉最多,猫眼玉和腊玉较少,并以猫眼玉最受人喜爱和青睐。 5. 俄罗斯软玉 张晓晖、吴瑞华、王乐燕. 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软玉的岩石学特征研究[J].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01年. 第3卷. 第1期. 12-18页. : 俄罗斯软玉产地较多,但目前国内市场上的俄罗斯玉主要来自俄罗斯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首府乌兰乌德所属的达克西姆和巴格达林地区,邻近贝加尔湖。俄罗斯玉颜色丰富,有白、黄、褐、红、青、青白等色,而且往往多种新色分布在同一块软玉之一。从其断面看,颜色呈明显分带现象,从边缘到中心,颜色依次为褐色、棕黄色、黄色、青色、青白色、白色;矿物颗粒从边部到中心由粗变细。由于受构造运动的影响,铁氧化物常沿裂隙浸染,形成较有特色的棕色、褐色等,类似于新疆的糖玉。研究表明,俄罗斯玉的矿物组成主要是透闪石,占95%以上,次要矿物有白云石、石英、磷灰石、绿帘石、滑石、磁铁矿等。 与新疆和田玉相比,其矿物成分大至相同、结构相似、成因类型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1)俄罗斯玉主要以山料为主,缺乏籽料与山流水,因此,俄罗斯玉缺乏新疆和田玉籽料、山流水这样高质量的品种。 (2)俄罗斯玉虽然同样以纤维交织结构为主,但矿物颗粒稍粗,一般为0.02-0.005之间,比新疆和田玉粗,接近青海玉,因此,其外观上质地细腻程度不够,油脂光泽不足而略带瓷性特征。 (3)俄罗斯玉的糖玉主要是氧化铁沿构造裂隙浸染形成,与新疆和田玉籽料和山流水暴露地表受氧化铁浸染形成的特征具有明显差别。 除了上述产地外,尚有澳大利亚软玉、加拿大软玉、美国软玉、新西兰软玉等,但至今为止,这些产地的软玉在中国市场上的占有率很低。 第四节.软玉的质量评价 1、原料的评价 张蓓莉. 系统宝石学[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7年. 273-274页. 总的要求是,质地细腻,细润无瑕;颜色纯正,无杂质;光泽明亮;有一定的块度。 ①. 质地:质地应致密、细腻、坚韧、光洁、油润、无暇、无绺、无裂。一般来说,仔料的质地最佳,而山料的油润性及韧性稍差。 ②. 颜色:是影响软玉质量最重要的因素,在各种颜色中白玉较为稀少,特别羊脂白玉属于珍稀之宝。 ③. 光泽:软玉大多为油脂光泽,古人称软玉“温润而泽”,是指其光泽带有很强的油脂性,给人以滋润的感觉。这种光泽不强也不弱,既没有强光的晶莹感,也没弱光的蜡质感,使人观之舒服,摸之润美。一般说,玉的质地越纯,光泽越好;杂质多,光泽就差。 ④. 块度:应具有一定体积的原料才有利用的价值。重量或尺寸越大,价值越高 2、成品的评价 玉器是以玉为原料,按特定的工艺方法和流程所雕刻成的器物,即古人所说的“玉 不琢,不成器”。从定义可以看出,造型、纹饰和工艺方法同玉材一样,都是构成玉器 的主要因素,也是评价和研究玉器的入手处。但相比玉料的评价而言,工艺的评价主观性更强,并与一定文化背景、个人的审美情趣紧密相连。 3、古代软玉成品的评价 我国的古代玉器文物中,多数是以软玉为原料制成的,因此,古代软玉成品的评价应该是软玉成品评价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古玉珍贵,尽人皆知。古玉珍贵的重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 古玉自身:古玉本身是一种珍贵的宝石,符合美观、稀少、耐久的特征,而且古玉大都玉质极好,本身就具有极高的价值。 ② 古玉是重要的文物:通过古玉的发掘研究,可帮助再现和复原古老的中华文明。 ③ 精神因素:当人类解决了吃、穿、住、行后,最重要、最高的追求便是精神生活。收藏古玉,从中可探求古玉所代表的历史、所表现的艺术价值和科学知识,并来装饰自己的生活环境,得到美的享受。 总的来说,影响玉器价值的因素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指玉器所具有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玉材本身的价值。而外在因素受供求关系、社会经济状况、审美情趣的影响。 第五节.软玉的人工处理 1. 仿古做伪 宋代以来,随着金石考古学的兴起,收藏古玉、鉴赏古玉已经蔚然成风,销售古玉的市场也迅速扩大起来,一些古董商为了牟取高价,常常以赝品作为真品出售。因此,伪造古玉的行当也就应运而生,并且一直兴盛不衰。 清代乾隆皇帝不仅非常雅好古玉,还亲自组织收集古玉、鉴别古玉,推动了古玉收藏之风。当时,古玉市场出售的古玉极其昂贵,致使古玉造伪者不惜花费数月甚至数年时间来精心伪造古玉。伪造手段及方法越来越高明,达到了真伪难辨的程度。 在仿古做旧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做伪沁。所谓沁色是指长期埋入地下的古玉,受到土壤中金属元素浸透,而产生的一种色变。 根据文献记载,传统的造伪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杨伯达. 传世古玉辨伪与鉴考. 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 1998年. : ① 土锈伪造法:用胶水涂于玉器上,埋入黄土泥中,日久便会出现黄土锈。此法较易识破,用清水反复冲涮,土锈即可除去,而古玉上的土锈则是无法根除。 ② 血沁伪造法:先将玉器烧热,乘热放入刚刚杀死的狗腹中缝固,使之不透空气,所杀之狗也要不使其出血,埋入土中三、五年后取出,玉器上便沁入土花、血斑。另外将玉器烧热,然后涂以动物血或红色颜料,沁入玉中后即成血斑。 ③ 黑斑伪造法:将玉器用水煮热,架在铁篦上面用火烧,随烧随抹蜡油,直至黑斑出现为止。 ④ 铁锈沁伪造法:将玉器用铁屑拌之合,以热醋淬之,在湿地放置十几天后埋入地下,数月后取出,就会出现桔皮纹,纹中铁锈呈深红色,其土斑灰亦不易退落,宛若古玉。 ⑤ 牛毛纹伪造法:将玉器用浓灰水稍加乌梅水煮一整天,乘热取出,放在风雪中一夜,使玉纹冻裂,质地坚硬之玉裂纹细如发丝,再放入半开沸的油中上色,以冒充古玉的牛毛纹。 ⑥ 油炸侩伪造法:玉器欲沁红色则用红木屑;欲黑则用乌木屑;欲酱紫则用紫檀木屑;欲青绿则用靛蓝研成粉末,将玉器置于其中,以火煨烘,如欲保留玉质,则用石膏粉贴在玉器上,其他处皆能上色,唯贴石膏处不能沁色,显露出玉的本质。此法所沁玉器,宛若古玉上的沁色。 ⑦ 白沁伪造法:伪造古玉上的鸡骨白、象牙白时,可用火烤玉器,使其颜色发白,或用炭火煨烘,趁炭火未冷时,以火泼其上。因经火烧,会出现许多细裂纹,玉器的光泽丧失,较易辨别识。  现代仿古做旧的方法是一种急功近利式的快速做旧,可用“烧、泡、涂、胶、糊”五个字来概括 张广文、古方. 现代仿古玉作伪的特点和方法[J]. 艺术市场. 2005年. 第3期. 100-103页. : ①“烧”:将做好打磨好或还没有打磨好的玉器用火烧或烤,玉经烤或烧以后会发生外观上的转变。所用温度因玉质的不同而不同。如用高温可把玉变为鸡骨白。 ②“泡”:将玉放在强酸里泡。主要以氢氟酸为主,因玉质的不同也选用硝酸、硫酸、盐酸等。浸泡时间因玉质的不同而不同。 ③“涂”:上色的同时涂色,也用于酸浸泡后。表层呈现一片灰白,再涂上所需的色泽。 ④“胶”:在玉器已做好色和灰皮后,为了保存皮灰和色彩而上的一层胶。胶的种类很多(地板漆、水晶胶、环氧树脂等)。上了胶的玉器看上去有一层亮光,有油润感,有一种灰皮已浸到玉里去的假象。 ⑤“糊”:经过以上几道工序,若仍感觉旧味不够,火气太大时,把泥土活成泥水状,糊在玉器上,待干后再用布或刷子把表面凸出来的泥去掉,剩余的让它留在缝隙里,看起来像是出土的一样。 现代仿古玉器仿冒的范围很大:年代上从红山文化到乾隆时期;器物从大玉璧到挂件均有仿制。所用玉料的种类和产地也很多:新疆、青海、辽宁、俄罗斯、韩国等地产的软玉、各地产的岫玉。 2. 充填软玉 李建军、孟丽娟、丁秀云. 充填软玉的特征及鉴定[J]. 中国宝石. 2006年. 第15卷. 第1期. 59-60页. :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种被称为“蘑菇玉”的软玉,又有人称其为“灌浆软玉”,颜色白而均匀,油润很强,非常像和田软玉中的高档白玉。其鉴别特征为: 1. 油润度普遍较高,但颜色均匀,透明度高; 2. 比重仅为2.75±0.15,低于软玉的正常值;但折射率差异不大,为1.60-1.61; 3. 长波紫外灯下显示中等强度的白色荧光;而天然软玉呈惰性; 4. 显微观察:大部分高抛光的充填软玉表面非常平整,说明其结构并无明显的破坏。 第六节.常见的软玉仿冒品 市场上经常出现的、仿冒软玉的料子有: 1.“卡瓦玉”或“米白玉”:产于新疆喀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大同乡。是一种乳白色的、粒度细小的石英岩; 2.“阿富汗玉” 于晓晋、邹天人、郭立鹤. 阿富汗玉[J]. 中国宝石. 1997年. 第2期. 120页. :洁白细腻的大理岩。 3.“白玉”:细腻的大理岩、纯白色独山玉或白色玉髓; 4.“南非玉”:细腻均匀的绿色水钙铝榴石,主要用来仿冒“碧玉”品种。 5. “京白玉”:一种质地细腻、光泽油润的白色石英岩。产于北京郊区而得名。 6. 仿玉玻璃:颜色为乳白色,质地往往过于均匀。 这些仿冒品与软玉的外观有时十分相似,但其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表2)。因此,只要用相应的仪器即可测出它们的物理参数,鉴别并不困难。 表2 软玉与相似玉石及人造仿品的区别 玉石名称 矿物 成分 密度g/cm3 折射率 摩氏硬度 鉴定特征 软玉 透闪石 2.90-3.10 1.62 6.0-6.5 纤维交织、毛毡状结构 油脂光泽,参差状断口 “京白玉” “卡瓦玉” 石英 2.65 1.54 6.5-7.0 粒状结构,透明度较高, 玻璃光泽 “阿富汗玉” 方解石 2.70 1.66-1.48 3.0 粒状结构,有时可见条带 岫玉 蛇纹石 2.44-2.80 1.55 2.5-5.5 叶片状、絮状结构, 蜡状光泽,透明度较高 玉髓 石英 2.60 1.54 6.5 隐晶质结构,透明度较高 乳白玻璃 2.50 1.51 4.5-5.5 非晶质,贝壳状断口,含气泡 第七节.古玉的科技研究 随着我国各地大量玉器文物的陆续出土,使玉器的研究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来自文物考古学界和博物馆学界的众多学者,对玉器的工艺、功能、名称、形制、艺术、仿古、作伪、鉴赏、辨伪以及收藏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地质学者的逐渐介入,为古玉研究注入了新生活力,并由此开创了文理结合研究玉器的学术氛围。与其他研究学者不同的是,地质考古学者主要偏重于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玉质的鉴定,如玉器的物理特性、矿物成分、化学成分、显微结构等方面的研究,二是玉料产地的研究,三是古玉器的次生变化研究。 1.古玉材质研究 由于新石器时代玉材的种类、使用具有多样性,长时间的埋藏又使玉器的外观发生了很大变化,给肉眼鉴定玉器的材质造成很大困难。因此,大多数研究工作集中于史前时期的玉质。 闻广先生分别对北方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玉器、华东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玉器、华西黄河流域的齐家—龙山文化玉器进行了取样研究。结果显示:1,北方地区的102件新石器时代古玉中透闪石玉共78件,占总数的76.5%。透闪石玉所占比例的大小与墓葬的等级有关,即高等级的墓葬中使用的全部是透闪石玉 闻广. 中国古玉地质考古学研究的续进展[J]. 故宫学术季刊. 1993年. 第11卷. 第1期. 9-30页. 。2,华东地区所测的58件玉器中,闪石玉的比例达到71%;蛇纹石玉的比例次之,达到16% 闻广. 苏南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地质学研究[J]. 文物. 1986年. 第10期. 42-49页;闻广. 福泉山与崧 泽玉器地质考古学研究—中国古玉地质考古学研究之二[J]. 考古. 1993年. 第7期. 627-644页; 汪遵国. 良渚文化玉器综论[A]. 东亚玉器上册[C]. 香港中文大学. 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出版. 1998年. 261页. 。而良渚文化中的余杭瑶山和反山遗址出土的玉器中,只有一颗玉珠是绢云母玉,其余皆为透闪石玉。从马家浜文化至良渚文化,闪石玉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说明良渚古人鉴别玉料的能力已达到极高的水平 闻广. 中国古玉的研究[A]. 科技考古论丛[C]. 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1年. 第1辑. 39-44页. 。3,西北地区龙山文化陶寺文化类型出土的玉器中,却以大理石类玉最多,其次是蛇纹石玉,两者合计占玉石总数的近四分之三,而透闪石玉共98件,仅占玉石器总数的9.6% 高炜. 陶寺文化玉器及相关问题[A]. 东亚玉器上册[C]. 香港中文大学. 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出版. 1998年. 192-200页. 。从外观和结构角度来说,三个地区的玉器也各具特点:红山文化所用的玉料是质地均匀、具有一定半透明度而色调偏黄的透闪石玉;良渚文化所用的玉料是具有斑杂构造的透闪石玉;齐家—龙山文化所用的玉料是具有沉积构造特征的闪石玉,以黄色调为基础。红山文化的特征玉料在良渚玉器中也可见;而良渚文化的特征玉材在齐家—龙山文化的玉器中基本上见不到 闻广. 中国史前古玉若干特征[A]. 良渚文化研究—纪念良渚文化发现六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 文集[C].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年. 173-176页; 闻广. 中国大陆史前古玉若干特征[A]. 东亚玉 器中册[C]. 香港中文大学. 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出版. 1998年. 217-221页.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考古系对新石器时代的薛家岗遗址所出土的玉器进行了全面科学测试,在安徽省考古所和安徽省博物馆所藏的全部127件古玉中,透闪石玉的数量为113件,比例高达89%,另有少量古玉的材质分别为蛇纹石、玛瑙、绢云母和滑石。在测试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现象,即由于长期埋藏的影响,除玛瑙外的各种材质的古玉,其外观均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彼此间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如2件蛇纹石玉管和透闪石质玉管都具有极其相似的白化、疏松的外观,肉眼无法鉴别,也就是说,对于已风化的古玉来说,肉眼鉴定是不可靠的 冯敏. 薛家岗玉器简述.潜山薛家岗.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 603-606页;高飞、冯敏、王荣等. 薛家岗遗址出土古玉器的材质特征[J]. 岩矿测试. 2006年. 第25卷. 第3期. 229-232页;王荣、王昌燧、朔知. 薛家岗古玉加工工艺初探. (待刊);王荣、冯敏、吴卫红等. 拉曼光谱在薛家岗古玉测试分析中的应用[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5年. 第25卷. 第9期. 1422-1425页. 。 2.古玉产地研究 在玉器材质研究的基础上,许多学者进一步探讨了古玉原料来源的问题,以期建立不同地区古玉的定量鉴别依据,进而研究古代社会间的贸易、联系、经济状况、作坊分布及生产管理等重要内容。 美国学者Weigand等人提出“产地假说”(Provenance Hypothesis)认为,文物携有其产地的有关信息。产地信息和文物的关系类似于“指纹”和“人”的关系。人们可以找到一些特征指标,在矿料来源不同的文物中,该指标的变化范围会远远超过矿料来源相同的文物。地球化学理论指出,矿物总是携带其出处的特征信息,如显微结构、微量和痕量元素及同位素比值等,它们均决定于矿物形成的地质环境和年代,这些就是文物的“指纹”元素。而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