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玉米割晒机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1.玉米收割机项目背景
2.项目可行性与必要性
3.玉米联合收割机产品应用简介
4.国内外.市场供需情况的预测;
第二章 市场调查
1.国内玉米收割机市场供应现状
2.国内玉米收割机市场供应预测
3.国内玉米收割机市场需求现状
4.产品目标市场分析
5.价格现状与预测
1.玉米收割机产品国内市场销售价格
2.玉米收割机产品国际市场销售价格
6.市场竞争力分析
7.市场风险
第三章 资源条件评价
1.玉米收割机项目资源可利用量
2.玉米收割机项目资源品质情况
3.玉米收割机项目资源赋存条件
4.玉米收割机项目资源开发价值
第四章 玉米割晒机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1.玉米收割机项目推荐方案的总体描述
2.玉米收割机项目推荐方案的优缺点描述
3.玉米收割机项目主要对比方案
1.方案描述
2.未被采纳的理由
4.结论与建议
前言:
玉米收割机是在玉米成熟或接近成熟时,根据农艺要求,用机械来完成对玉米秸秆收割的作业农机具。 是针对新型能源开发和减轻农民朋友劳动强度而研究开发的一种新型农业机械,一种价格低廉适合农村小四轮普及,配套就能收割玉米秸秆的农业机械。它缩短了农民朋友的劳动周期,让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解放出来。
1.1. 玉米收割机项目背景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日的发起过程,提出的理由,前期工作的发展过程,投资者的意向,投资的必要性等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基础。为此,需将项目的提出背景与发展概况作系统叙述,说明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理由,在可行性研究前已经进行的工作情况及其成果,重要问题的决策和决策过程等情况。在叙述项目发展概况的同时,应能清楚地 提示出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点和问题
1.生产物料背景
一、北方春播玉米区
分区范围 该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和内蒙古的全部,山西的大部,河北、陕西和甘肃的一部分,是中国的玉米主产区之一。1995年玉米播种面积约893万公顷,占全国玉米面积的39.2%,总产量占全国的43.8% (吴景锋)。
北方春播玉米区属寒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带,冬季低温干燥,无霜期130-170天。全年降水量400-800毫米,其中60%集中在7-9月份。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大部份地区温度适宜,日照充足,适于种植玉米,是中国玉米的主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玉米主要种植在旱地,有灌溉条件的玉米面积不足五分之一。该地区玉米产量很高,平均达到每公顷6吨左右。最高产量达到每公顷15吨。
种植制度 北方春播玉米区基本上为一年一熟制。种植方式有三种类型:
北方春播区发展玉米生产的有利条件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光热资源较丰富。该区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玉米增产潜力很大,具有商品生产的优势。
二.黄淮海夏播玉米区
位于北方春玉米区以南,淮河、秦岭以北。包括山东。河南全部,河北的中南部,山西中南部,陕西中部,江苏和安徽北部,是全国玉米最大的集中产区,播种面积733.33万公顷(约合11000万亩),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30%以上,总产量占全国的 50%左右。
分区范围 包括黄河、淮河、海河流域中下游的山东、河南的全部,河北的大部,山西中南部、陕西关中和江苏省徐淮地区,是全国最大的玉米集中产区,玉米播种面积约747万公顷,占全国玉米面积32.7%,总产量占全国35.5% (吴景锋, 单位面积产量5.3吨/公顷。
三.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
包括四川、贵州、广西和云南全省,湖北和湖南西部。陕西南部以及甘肃的一小部分。玉米播种面积400万公顷(合6000万亩)左右,占全国玉米面积的四分之一。
1.分区范围 西南山地玉米区也是中国的玉米主要产区之一,包括四川、云南、贵州的全部,陕西南部,广西、湖南、湖北的西部丘陵山区和甘肃的一小部分。1996年玉米播种面积451.9万公顷,占全国18.4%,总产量占13.4%,单位面积产量3.79吨(吴景锋),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3%。本区近90%的土地分布在丘陵山区和高原,而河谷平原和山间平地仅占5%。多数土地分布在海拔200-5000米范围内,种植业垂直分布特征十分明显。
四. 南方丘陵玉米区
包括广东、海南、福建、浙江、江西、台湾等省全部,江苏、安徽的南部,广西湖南湖北的东部。玉米面积较小,占全国面积的5%左右。南方丘陵玉米区
1.分区范围 南方丘陵玉米区的分布范围很广,包括广东、海南、福建、浙江、江西、台湾等省的全部,江苏、安徽的南部,广西、湖南、湖北的东部,是中国水稻的主产区,玉米种植面积很少,每年约1000多万亩,占全国3.2%,产量占2.2% 。本区属亚热带和热带湿润气候,气温较高,雨量丰沛,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间长达220-360天,适合玉米生长发育的有效积温时间在250天以上。年降雨量1000-1800毫米,分布均匀,全年日照1600-2500小时,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玉米。但本地区的气候条件更适合种植水稻,所以玉米面积较少,且不够稳定。但该地区发展秋冬玉米生产的条件较好,潜力很大。
种植制度 本地区历来实行多熟制,从一年两熟到三熟或四熟制,常年都可种植玉米,但主要作为秋冬季栽培。本区秋玉米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西和湖南、广西的部分地区,常作为三熟制的第三季作物,兼有水旱轮作的效果。冬玉米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和福建的南部地区,
南方丘陵玉米区人多地少,水热资源丰富,生产技术水平较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但土壤质地差,红黄壤肥力较低,土壤侵蚀严重。在土地利用上重水田轻旱地。在丘陵旱地上,农田水利设施较差,玉米栽培管理粗放,产量较低。当地农民和技术人员缺乏玉米种植经验和适应品种,也限制了玉米产量水平的提高。南方各省是商品玉米的主要消费地区,每年从北方调运或从国外进口大量玉米。
五. 西北灌溉玉米区
包括新疆的全部和甘肃的河西走廊以及宁夏河套灌溉区。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2%-3%。西北灌溉玉米区
1.分区范围和自然条件特征 西北灌溉玉米区包括新疆的全部,甘肃的河西走廊和宁夏的河套灌区。属大陆性干燥气候带,降水稀少,种植业完全依靠融化雪水或河流灌溉系统。随着农田灌溉面积的增加,自70年代以来玉米面积逐渐扩大,每年约1000万亩,占全国玉米面积的3%左右(吴景锋, ) 。
2.种植制度 主要是一年一熟春播玉米,也有少量的小麦-玉米套种。
六. 青藏高原玉米区
包括青海和西藏,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和林区,玉米是本区新兴的农作物之一,栽培历史很短,种植面积不大。
套种玉米或复种玉米;
1.2项目可行性与必要性
玉米收获的特点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约0.24亿hm2。目前,我国已形成三大玉米生产区:北方玉米区,包括辽、吉、黑、冀等省,播种面积占40%;黄淮海平原春夏玉米区,包括鲁、豫、苏等省,播种面积占25%;西南丘陵玉米区,包括云、黔等省,播种面积占15%。由于其种植范围很广,各地作物品种和气候条件不同,以及农艺作业方法的差异,收获时的玉米茎秆和籽粒水分差别较大。气候干燥地区,玉米茎秆和籽粒含水量较小,果穗上的苞叶干软、膨松,果穗易于摘落和剥皮,一般可将果穗直接脱粒。但在低温多雨地区,茎秆和籽粒含水量较大(30%以上),果穗上的苞叶青湿,一般要求先摘掉果穗并剥皮晾晒,直到水分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方可脱粒。在脱粒时如水分过大,将造成籽粒大量破碎,难以保管,如不能及时烘干,会霉烂变质。
玉米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分布广泛,种植面积和产量居秋粮作物之首,常年种植面积约O.27{盈1m2。但玉米收获机械化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中机械化程度较低的环节,机收水平仅为16.9%。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滞后,有其深层的原因,亟待加以解映,以突破玉米全程机初2,化的发展“瓶颈”。
玉米收获机的主要问题
1.1行距不一问题
以辽宁省为例,辽南、辽西地区玉米行距为50—55cm,辽中、辽北地区玉米种植行距为55~60 cIn。而目前大型玉米收获机多要求对行收割,从结构和机械强度考虑,其收获行距一般不低于70 cm,与现行种植行距不符,55cm行距内收获易导致秸秆倒伏,随之秸秆粉碎机把玉米棒打碎,增加收获损失。
1.2机具质量问题
以辽宁为例,到目前为止,省内没有成规模的玉米收获机生产厂家,只能靠引进。在作业实践中,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存在的问题包括:一是割台摘穗时有咬粒现象,清选排杂有时抛粮,导致玉米籽粒损失。二是整机质量稳定性差,有效工作时间短,开焊、断皮带、断链条现象很多。三是单位作业油耗较大,完成作业面积也大,但经济效益并不比背负式玉米收获机效益高。四是还田机传动箱刮碰
邻行玉米,使果穗掉落或秸秆被撞倒而蒙受损失。背负式玉米收获机的缺点体在:一是丢粮t二是粮箱偏小,卸粮频繁,三是剥皮效果不理想,动力消耗大;四是背负机割台挂接在拖拉机主机前方,驾驶员视线不好,五是收获后期秸秆干燥,玉米叶碎屑易挂在水箱散热器表面,导致发动机水温升高,作业效率变低。
1.3收获期限问题
玉米成熟,棒不下垂、秸秆不桔死,是玉米最佳机收获期,但与农民的传统收获方式不一致。农民认可的最佳收获期是玉米秸秆枯死、玉米棒下垂时,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无形中缩短了玉米收获作业期,也因玉米过度成熟而导致损失加大,农民往往会认为玉米收获机的质量有问题,对使用机械收获产生疑问。
1.4种植规模问题
我国幅员辽阔,耕地面积排世界第4,但可用耕地有限且集中,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1 hm2,不及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实施土地包产到户后各自为政,更加难以统一规范种植品种和方式,为农业机械的使用带来极大的障碍。以每户平均2个劳动力计算,不需要配备昂贵的玉米收获机也能完成收割任务,这是玉米收获机械需求不旺的主因。小规模生产与机械化作业的矛盾,限制了农机效率发挥。从国外农业机械化先进国家的发展历程看,土地经营规模与农机化水平的提高是成正相关的。种植规模越小,对农机的内在需求就弱化,农业机械的高效功能越难以显现。
1.5价格偏高问题
2004年开始实施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极大地缓解了农民购置玉米收获机的资金压力,但从目前农民的购买力情况看,玉米收获机的价格还是偏高。一般4行自走机全价在28万元左右,享受政府补贴也还需要自付20万元左右,且只能进行玉米收获作业,其余季节动力闲置,农机户回收成本很慢。背负机价位在6万元左右,享受补贴后自付4万多元。按照每台玉米收获机年平均作业33.3 hm2计算,作业纯收入1.5万元,而每台玉米秸秆还田机的年纯收益虽在1.4万元左右,但投资较少,相比之下,玉米联合收获机的比较效益低。再加上农民对机收要求并不迫切等因素,导致玉米收获机的推广进程缓慢,农民积极性不高。
发展前景
我国玉米主要种植地区在黑龙江(270万hm2)、吉林(40万hm2)、辽宁(67万hm2)、北京市、河北、山东、河南、内蒙古、西北等地。收获机械化程度低是影响各省市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提高的重要因素,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目标,关键是推动收获机械化,对上述省市地区,关键是提高玉米收获机械化的程度。玉米收获机是未来几年内重要的市场热点产品。河南省武警总队农场的全部玉米地,依靠黑龙江赵光机械厂生产的一台牵引式4YW-2卧和一台4YZ-4型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全部实现了玉米机械化收获。
但我国的玉米收获机目前还处于小批量生产阶段,市场还不成熟,主要原因是自走式和背负式玉米收获机的产品技术还不够成熟,每年的利用率较低等,有的产品质量还不够稳定,还在进行地区适应性试验研究阶段,玉米收获机全面推向市场还尚等时日。但近年来,4YZ-4玉米收获机、4Y-3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前悬挂2行玉米收获机等,都获得市场的好评,也带动了配套拖拉机主机的销售。
我国玉米收割机的发展将会有一段孕育期。现阶段仍处于开发期,这个市场还需要培养和引导。这个热潮中包含了许多小麦收获机热的“余热”,而不是真正的“自热”。玉米收获机械的发展需要不断完善、提高,还需要加大推广宣传力度。
从机型发展来看,目前是小型和中型发展较快,而大型则较迟缓。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地理、种植农艺等影响因素差距甚大,其对机型的要求自然也各不相同。如一年两熟种植区需要秸秆粉碎质量好的机型,保证下茬播种;地块小的地区或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需求小型的单行机;内蒙、新疆及东北或其它发展畜牧养殖的地区,则需要秸秆回收型的玉米收割机。也就是说,大、中、小型玉米收获机各有其发展的需求市场。因此,生产企业应考虑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开发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玉米收获机。
据分析,让农民认识玉米收割机,而且能适应当前不同行距、不同行数的现状,已进入市场的机型是小型的单行机,而主导市场发展的将是2、3行的悬挂式、自走式机型,玉米割台能充分利用目前已有的大量的自走式小麦收获机,也会有一定的发展规模。呈现小型开局、中型主导的局面,几乎与小麦联合收获机发展如出一辙。
今后5年内,主要发展的是功能单一,价格低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和易维修的玉米联合收割机,以悬挂式和自走式的2、3行机型为主,主要完成摘穗、还田功能。此后,大中型自走式机将成为主力机型,并发展粮饲兼用机型。
必须注意的是,应首先充分利用农户现有的大中型拖拉机和谷物联合收割机(有底盘)来发展玉米的机收。
2、市场的发展
目前,我国总计约有1万台玉米收割机(全国农机化统计只有4千多台),全
方向自然也当是小麦、玉米二熟区,其次是东北、华北一熟区,西北再次之。
再从与玉米机收密切相关的玉米机播方面分析。目前我国玉米机播面积已达973万公顷。排位在先的省、市、区有:吉林(209万公顷)、黑龙江(179万公顷)、辽宁(133万公顷)、河北(125万公顷)、内蒙古(94.5万公顷)、陕西(44.4万公顷)、河南(42万公顷)、陕西(37万公顷)、新疆(24.9万公顷)、山东(20.7万公顷)。此外,北京16.8万公顷,天津10万公顷。没有机播的基础,当然谈不上玉米的机械化收获,机播水平较高的省份都集中在北方地区,以东北、华北地区为高。只是种植面积最大的山东省机播水平还不如人意,这会使玉米机收不能很好的协调发展。
在需求数量上,我国目前年产量不足2000台,全国玉米机收水平也只有约1%,因此,发展的空间相当大。据有关专家分析,以每台玉米收获机平均每年收获70公顷(1050亩)玉米计算,全国共需要玉米收获机约30万台,按每台8万元计,可新增工业产值240亿元。另据专家用特尔斐法预测,2000年我国玉米收获机可达1.2万台,2005年和2010年拥有量可分别达2.95万台和5.85万台,不同时期的增长速度分别为19.7%和14.7%。预测数值未必完全正确,但至少可以看出发展的势头。
3、企业发展战略
虽然我国玉米收割机已有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但是实际应用的历程并不长,除黑龙江赵光机械厂生产的丰收-2卧式牵引机在我国国营农场有较多的应用外,其它机型则多是在近年开发出来,并逐步应用到生产中的。目前,年产量仍然很低,年产量超过百台的企业不过几家,大多数企业都只有十几台或几十台。可以说,玉米收获机才刚刚开始进入生产应用期,还有待进一步的推广。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发展的我国新一轮玉米收获机发展潮,在这几年里有了长足的进步,技术的发展为玉米收获机的应用奠定了较好的基础。现在要完成的任务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继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玉米收获机的使用可靠性;二是努力培育玉米机收的服务市场。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虽然现在还有不少的企业在继续上马开发玉米收获机,但是从目前来看,决胜之日还有一个不短的时期,在新世纪初,能在我国玉米收获机市场上站住脚的企业才能称其为赢家,竞争将十分的激烈。目前的几十家企业和可能还要上马的几十家企业,大部分将在竞争中被淘汰。因此,玉米收获机生产企业应该对市场的成熟、市场的形成及激烈的竞争有一个冷静的认识,要有长期的准备。开拓玉米收获机市场的关键在于跨区作业,社会化机收服务市场的形成是玉米收获机发展的一把启动钥匙。目前,生产企业疲于奔命地到各地去参加现场会、展览会,这只是促成市场形成的一个方式。面对新的发展形势,玉米收获机企业应该引入新的观念,以产品质量为本,以市场为重心,营销围绕市场转,生产围绕营销转。不能被动地去适应市场、等待市场,而应主动地去培育和引导市场。比如,企业自行组织玉米易地机收,由南向北,以机具所能创造的经济效益,直接了当地的把信息告诉农民,把玉米机市场开拓出来,引导出来,从而实现玉米易地机收服务大市场的早日形成,或扶持农民进行跨地区机收。对于农机管理、推广、营销等部门,一方面要认清形势,看到我国玉米收获机发展的真正成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制定出合理的发展规划,另一方面积极进行推广宣传,同时,组织已购买玉米收获机的农户,进行区域性的机收服务,培育市场,获取经验,促进我国玉米收获机发展高潮的早日来临。
1.3玉米联合收割机产品应用简介
工作原理
主要有割杆装置、输送装置、液压升降器等组成。作业时,机器沿玉米垄方向前进,割刀将玉米秸秆割掉,秸秆通过上、中、下三条输送链条右侧方向输出,并自然摆放,完成收割。
玉米收割机
动力的分离是驾驶员操作拖拉机的液压升降系统,把主机往上提升到所停留的位置后,两根B型三角带就会停止转动,切断柴油机的动力输入,实现动力的分离,割刀和输送带就会停止转动。反之就会处于工作旋转状态。
安装调试
1:检查拖拉机的前保险杆是否水平,不水平时,要先校正后,再安装升降架。
2:把升降架安装在拖拉机的保险杆上,然后用压板通过螺丝压紧,再把两根斜拉扁铁的一端连接在升降架上,另一端和焊接在拖拉机大梁上的连接座相连接固定。确保该机有很好的稳定性。
3:主机与升降机的连接是通过主机上的四个U型卡和升降架下部的两个前支撑,升降架上部的两个U型卡再通过四个圆柱销,两个活动升降板把主机和升降架连接在一起。
玉米收割机
4:柴油机和收割机减速箱连接两根B型三角带,安装后,不要把涨紧轮压的太紧,在正常收割的情况下,只要不出现三角带打滑现象即可。
5:装配结束后,应空转运转5分钟,再高速运转6分钟,检查各部件无异常后,可以大田作业。
6:割茬高低的调整是靠升降架的调整螺杆来实现的。在收割前,先把割刀调整到接触土壤地面,然后锁紧螺杆进行试割一段,看割茬情况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再进行调整以达到要求后即可开始收割。
7:由于收割机是右侧输送,在大田收割时,提高效率的收割方法是围绕地块转圈收割。
8:割刀是合金钢制造,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尤其是在沙土地使用后,其刃口部分出现磨损变钝,此时要用手提磨光机磨出刃口,以利于收割时节省动力,但在磨刃口时要防止过热,滴水降温,以免降低刃口部分的耐用性。玉米收割机是在玉米成熟或接近成熟时,根据农艺要求,用机械来完成对玉米秸秆收割的作业农机具
。
便携式收割机
又分为侧挂式和背负式两种:①侧挂式自动收割机采用硬轴传动, 主要由发动机、 传动系统、离合器、工作部件、操纵装置和侧挂皮带等组成。在传动轴的一端配置0.75~ 2千瓦的单缸二冲程风冷汽油机和离心式摩擦离合器;另一端安装由减速器和切割刀具组成的工作部件。工作部件的类型很多,常用的为圆锯片、刀片或尼龙丝。作业时,将传动轴的铝合金套管上的钩环挂在操作者肩下的背带上,握住手把,横向摆动硬轴,即可完成切割杂草、灌木等作业。机具重约6~12千克,转速约4500~5000转/分。②背负式自动收割机。用软轴传动,一般构造与侧挂式割灌机相似,不同的是其发动机背在操作者背上,切割部件由软轴传动,发动机功率一般为0.75~1.2千瓦。 发动机与背架之间以两点联接并装有特制橡胶件以隔振。软轴为套装在软管内的钢丝挠性轴,用以传递扭矩。软管为敷有橡胶保护套的金属编织网包住的钢带缠卷的螺纹管,以防尘土侵入轴内并保持轴表面的润滑油。割幅一般在1.5~2米之间。
手扶式收割机
由行走轮支承机具重量,由人推动机器前进,由发动机驱动工作部件进行切割灌作业。其构造和工作原理同便携式割灌机相似。
悬挂式收割机
悬挂在拖拉机后面,由动力输出轴驱动工作部件旋转,适用于大面积割灌作业。主要由机架、锯片、传动装置、悬挂装置和推板等组成。割灌作业时,拖拉机后退行驶,工作速度为5公里/小时,可锯直径为10厘米的灌木。
收割机的发展趋势
收割机的发展趋势是用新型材料以进一步减轻重量;采用低振动发动机和先进的减振隔振装置并合理配置机件,以减少振动对人体的危害;提高机械的加工和装配精度、改进吸排气系统,以减低噪声;增设各种安全保护装置,以提高作业安全性;在悬挂式割灌机上增设灌木切碎装置,简化割下灌木的清理工序。
收割机安全操作要求
1.收割机作业前,须对道路、田间进行勘查,对危险地段和障碍物应设明显的标记。 2.对收割机进行保养、检修、排除故障时,必须切断动力并在发动机熄火后进行;在收割台下进行机械保养或检修时,须提升收割台,并用安全托架或垫块支撑稳固,确认安全后再进行;夜间保养机械或加燃油时严禁使用明火照明。
3.卸粮时,人不准进入粮仓,不准用铁器等工具伸入粮仓,接粮人员不准把手伸进出粮口。
4.地块转移时将收割台提升到最高位置予以锁定,严禁用收割台搬运货物。
5.随时检查接粮人员的座位和靠背是否牢固可靠。
1.4国内玉米收割机生产状况
我国玉米收获机械的研制走过了艰难的历程。从20世纪70年代全国只有一家能批量生产一种型号的玉米收获机,到现在已有近6 o家企业研制开发出不同型号的多种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其中有些机型已经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但大多数企业还处在研制开发、试验阶段。我国生产的玉米联合收获机按收获工艺可分为2种:摘穗一剥皮一果穗收集一茎秆粉碎还田(或收集),摘穗一果穗收集一茎秆粉碎还田(或收集)。根据这2种收获工艺研制的机型有白走式、牵引式和悬挂式,每种机型各有其特点。自走式机型具有白行开道的功能,生产效率高。目前研制生产的有2行、3行和4行,其中3行机型的品种最多。自走式机型的发动机功率为44~1 1 okw,能适应的玉米收获行距为60~70 cm,玉米割台的主要摘穗部件都采用摘穗板、拉茎辊结构。2行和3行机一般具有摘穗、果穗收集、茎秆粉碎还田功能,有的3行和4行机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剥皮和茎秆回收功能。4行机的结构比较复杂,其中由中国农机院研制的“八五”重点项目4Yz一4型机,是目前我国收获工艺最完善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具有摘穗、剥皮、果穗装车、茎秆收集切碎并抛送至青饲料挂车或抛向田问的功能。该机的发动机功率为110 kw,每行程能收4行玉米,行距70 cm,割台采用双层结构,既可困收获玉米果穗,又可收集玉米茎秆。玉米果穗被剥皮后送至挂车,玉米茎秆则由切碎滚筒切碎并抛送,抛送筒可旋转1 80。,控制抛撒范围和距离,底盘采用5挡无级变速装置,可覆盖作业时所需的全部速度,采用独立的液压系统和电器系统,由驾驶员一人控制机器的一切操作。该机还是国内同类产品中首次采用了自动挂接装置。在自走式机型方面,我国的玉米收获机多数是采用小麦联合收获机的现有底盘,由于受原机型的限制,很多机器总体设计不够合理,存在先天不足。另外,由于国产发动机性能不够稳定,液压件、传动件等工作不可靠,产品零部件加工手段落后以及装配质量粗糙等原因,使整机的性能和可靠性都受到严重影响。牵引式机型与拖拉机配套使用,适合在大面积地块作业。
由中国农机院和黑龙江省赵光机械厂共同研制的4Yw一2型机是我国惟一坚持生产的玉米收获机,该机与55.8 kw拖拉机配套使用,每行程收2行,行距70 cm,具有摘穗、剥皮、果穗装车、茎秆粉碎还田或收集功能。经过多年不断的完善改进,已从4Yw一2A发展到4Yw一2G等7种机型,可满足不同的收获工艺要求。目前,牵引机型存在作业时机组太长、转弯半径大,而且收获前要预先开道等问题。悬挂式机型是我国近年来自行研制的产品,有1—3行机型,可分别与不同型号的拖拉机配套使用。这种机型的特点是收获结束后不占用动力,拖拉机可继续使用,具有小巧灵活、价格低等特点,适合在农村小面积田块作业。悬挂机型的收获工艺一般为摘穗一果穗装箱一茎秆粉碎还田。1行机多为侧悬挂式,可与1l~22 kw小四轮拖拉机配套作业。摘穗部件采用摘穗辊结构,能适应不同的玉米种植行距,缺点是不能自行开道。2行机有侧悬挂与正悬挂之分, 侧悬挂机型存在与1行机相同的开道问题。2行机的配套动力多为5 o型拖拉机,摘穗部件有摘穗辊和摘穗板两种结构。3行机型基本采用正悬挂配置,摘穗部件为摘穗板、拉茎辊结构,配套动力为60,70或80拖拉机。在牵引式和悬挂式机型方面,由于受国产拖拉机的结构、功率、悬挂系统、液压系统和传动系统等因素的限制,影响了整机的合理设计,降低了
玉米收获机的性能和使用功能。在自动化程度方面,由于国产玉米收获机以实用为主,主要考虑降低制造成本,对自动化要求不高,因此明显落后于国外产品。目前,在已研制的机型中,还存在可靠性差、效率低、对作物的不同行距适应能力不强等问题。
玉米联合收割机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阐述市场需求预测、价格分析,并确定建设规模。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本年度国内玉米的产量为1.6亿吨。较2008 年相比减少了5500万吨。这是由于国内玉米生长关键期间,东北地区出现严重干旱所造成的。而中国的玉米消 费量比去年增加了600万吨左右,从供需关系的角度来说有利于后期玉米期价走高,而国内也确实出现了持续 上涨的行情。前期国内玉米曾实现连续五年增产,结余的库存保证了市场供应,因此一个年度出现产量减少还 威胁不到供需平衡,若相同的问题再度发生的话,国内的乐观局面恐怕会被打破。虽短期内不会出现太大的问 题,但这却是一个潜在的因素,本年度的供需关系是玉米市场连续上涨的主要支撑因素。
2.1国内外玉米收获机械的发展概况
从2007年,我国农机化发展由初级阶段跨入中级阶段,标志着我国的农机化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全国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7.2%,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玉米收获机械化瓶颈问题有望得到突破;同期,玉米联合收获机生产也保持了较高的增幅,到2007年底,全国玉米联合收获机拥有量已达到2.65万台, 同比增长76.7% 。玉米机收成为我国农机化发展的热点。国家对玉米生产机械化问题极为重视,积极加强了玉米生产的农艺农机结合,在购机补贴T作中将玉米收获机械列为重点项目。在生产应用中,玉米机械化也出现多年未见的较好发展形势,玉米收获机械和机收作业供不应求,农民购机、用机热情空前高涨,机械化收获市场日渐成熟。目前,黄淮海夏玉米种植区中的山东、北京、河北、天津,北方春玉米种植区中的新疆、黑龙江、内蒙、山西已进入推广阶段,机具基本定型,发展势头强劲;黄淮海夏玉米种植区中的安徽、河南、江苏,北方春玉米种植区中的陕西、宁夏、辽宁、吉林、甘肃处于示范推广阶段,基本确定应用机型,示范推广T作开始启动。可以说,在新形势下,我国玉米机械化收获巳呈现快速推进的格局。
2.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特征分析
(1)农民对玉米收获机械化需求日益迫切玉米收获是玉米生产中极为繁重的环节,人工作业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很多地方为了抢种下茬作物,收获时间很短,以前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不明显的情况下,农村还可以应付这种高强度的劳动。但是近几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青壮劳动力明显减少,而且这种趋势还会继续强化,现有劳动力已开始不能满足以往人工收获的需要。另外,不少地方开始实行规模化经营,在这种情况下,农民迫切需要机械收获来代替人T作业。
(2)政策效应带动明显连续5个
中央“1号文件”的出台及一系列强农惠农新政策的陆续实施,特别是国家购机
补贴政策的拉动,给农机行业发展以极大的推动力,使得农机市场非常活跃。
玉米收获机械补贴试点不断扩大,2006年国家同意山东、河北使用中央财政资
金补贴购买玉米收获机械;2007年由原来的2个省扩大到9个省、市、自治区,
全国新增玉米收获机近万台;2008年又扩大到所有玉米生产省份,这些政策措
施为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东北、华北、西北等区域都将玉
米收获机械化作为农机化发展的重点,除中央资金外,地方资金也向其倾斜。
2008年,农业部还在全国建立10个玉米生产机械化示范县,其核心也是玉米
的机械化收获。目前,农业部提出要大力推广“一增四改”技术,通过选育推广耐密型高产品种、集成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改套种为平播、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改人工种植为机械化作业等技术,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玉米生产中的作用,
鼓励农民搞规范化种植,加速实现农艺规范化,使农机、农艺相互适应、共同发展,力争2008年玉米生产发展见成效。农业部还确定,加快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是提高玉米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玉米生产规模,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措施。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国率先发展黄淮海夏玉米区,积极发展北方春玉米区,有条件的发展南方LLI地丘陵玉米区。各地选择条件适宜地区,实施率先突破,带动区域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
(3)技术研发和机具生产日渐成
熟经过多年发展,玉米收获机的技术研发和机具生产都有了长足发展。在技术研发上,无论从中央到地方,玉米收获机的研发都是农机立项的主要方向。先后成为“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十一五”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而且多数生产玉米收获机的企业也在积极从事研发T作。如今,我固玉米收获机研发已大致形成3个研究方向:一是积极研发小麦联合收割机配套的兼用 收获机,提高整机利用率,实现一机兼川。二是加快研发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满足摘穗、剥皮,并考虑脱粒;j是解决玉米秸秆切碎并回收或处理的问题,在完成秸秆粉碎还田功能的同时,积极开发实现回收功能的青贮收获。在设备生产上,现在玉米收获机械已基本定型,形成了悬挂式、自走式和玉米割台等三种机型,其中,悬挂式玉米收获机是主导产品,原在于该机型生产能力已摹本稳定,可靠度也超过了95%,基本上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具备推广应』I}j条件;另外,该机型产品价格容易被农民接受;还能充分利用拖拉机的动力,投资回收期
较短。2007年我国共产销的一万多台各型玉米收获机中,背负式占到绝大多数,产品品牌以富康、玉丰、国丰、大丰、农哈哈等为主。与此同时,白走式玉米收获机销售市场也出现新气象,2007年市场销售总量在1 000台左右。洛阳中收、福田雷沃重丁、亨运通等企业大型自走式玉米收获机械首次批量生产。
(4)玉米收获机械化作业市场趋于
活跃随着玉米机收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以及各级政府有力措施的推动,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市场持续升温并趋于成熟,已经进入从局部市场向更大市场推广的历史性发展时期,使玉米收获机行业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各地形成了许多具有区域特点的玉米机械化生产服务模式,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作业大户等各种作业服务组织发展迅速,提供机播、机收、秸秆处理等环节的单项或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2007年农业部召开了首次全国玉米机收现场会和玉米机收跨区作业出征仪式,全国有29家农机企业参与其中,标志着玉米收获机械跨区作业市场开始启动,近一万台玉米收获机投入跨区机收,机手作业收益显著,掀起了全国玉米机收高潮。对于各省来说,发展较快的还数山东、河北等省,其中山东省玉米收获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7年,山东省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达1.62万台;玉
米联合收获面积达到63万hm ,机收率达到23%,其中,桓台县玉米机收率达
到95%;河北省共投入玉米收获机3400多台,其中新增加玉米收获机l00台,完成玉米机收20万hm ,玉米机收水平达到8%;天津市新增玉米收获机145台,机收水平达到ll%,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新疆自治区玉米机收水平达到ll%, 比上年增长4个百分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玉米机收达到70% ;黑龙江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7,35%,玉米收获机保有量也南2006年的443台增至2007年的2 680台:北京市玉米机收水平达到1 4.6%。在其他区域,玉米收获机也得到一定发展,内蒙古玉米收获机拥有量达到479台,比上年增长84.9%,玉米机收率5.2%;吉林确定榆树等12个玉米生产大县为全省玉米机械化收获示范县;山西2007年通过跟踪试验、专家评选推荐,确定天津富康富源、山东玉丰、山东同丰等10种机型为下一年度主推机型;贵州省的7个玉米收获机械化示范县新增玉米收获机7台, 试验收获333、3 hm ;云南省建立玉米机械化收获示范点3个,完成玉米机收面积133.3hm ,推广收获机5台,填补了该省玉米机收的空白,实现了零的突破。
3.玉米收获机械化存在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机收技术瓶颈尚未完全突破,成为制约玉米生产机械化的最主要因素。二是农艺农机不协调。各地玉米种植模式复杂,多样化的种植行距和套作模式制约了机械化发展。三是示范推动力度不够。国家和地方用于玉米收获机械化试验、示范和推广的投入较少。四是技术创新滞后。玉米收获机械基础研发滞后,低水平重复开发严重,适应性、可靠性有待提高。同时,各地发展程度仍然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性,只有少数省市区玉米机收率突破10%,而很多玉米生产大省,机收水平仍处于很低的水平。距离实现玉米机械化收获,无论是产品数量,还是作业水平都还存在极大的差距。随着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快速推进,玉米收获机售后服务问题开始引起社会关注。最新统计数据知:2007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监督站共收到农民对各种农机产品的投诉215件,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质量投诉16件。投诉反映的主要问题一是可靠性差,故障太多,严重影响收入;二是不适应当地玉米收获作业,如不对行、无法适应高产玉米的收获,损失率、破碎率高等;三是有的新产品投入市场后,在售后服务及配件供应上准备不充分,耽误了农时,引起农民不满。如河北省河问市、涞水县,天津蓟县等地农民投诉河间市科丰农机厂,反映他们于2007年9月购买的该厂生产的4YZ一2型玉米联合收获机无法正常切割玉米:扶导器不够长,作业巾玉米植株不喂人,反而将玉米推倒一大片。投诉后厂家承诺,2008年为H{广1更换新剖 ,将割刀加宽l0 c n ,扶导器加长,如达不
到要求不能作业则同意退机。又如2007年9月,黑龙江饶河县凌树丰等3户农民投诉某厂生产的4YZ一4型玉米联合收获机,可靠性差,故障多,轴、皮
带、轴承、链条多次损坏,刹车失灵,变速箱掉挡,皮带轮、滚键等故障多发,同时,售后服务不到位,配件无供应,经销商甚至让用户自己加丁零件,因此农民意见很大。
二)国外情况
在机械化程度较高的欧洲和美洲的某些国家,用机械收获玉米已有20-70年的历史,一般到50年代和60年代已基本实现了玉米收获机械化,他们所走过的道路大致相同,即先推广玉米收割机、剥皮机和脱粒机;继而发展玉米摘穗机和玉米联合收获机。近年来由于谷物烘干设备的大量采用,玉米割台的迅速推广,多用谷物联合收获机直接收获玉米籽粒。
前国外的玉米联合收获机主要有两种机型,一种是俄罗斯生产的KCKy-6型玉米联合收获机;一种是美国、德国等农机企业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