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高三第一轮,生物,基础知识总复习,一、课题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及分离定律。,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及创新思维。,3.,运用分离定律解决一些遗传现象。,二、课题重点与难点,课题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3,),运用分离定律解决一些遗传现象,。,课题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假说,-,演绎法。,教法:谈话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时间:,9,月,16-17,日,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考纲要求,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II,2基因的分离定律,II,遗传的基本规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孟德尔),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美国摩尔根,),(,1,)遗传学的基本定律都是对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而言的,属于,细胞核遗传,。,原核生物、细胞质遗传都不属于该定律的研究范围。,遗传基本定律的适用范围,(,2,)基因的,分离定律,揭示了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行为。,(,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揭示,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的遗传行为。,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孟德尔,孟德尔成功的原因,选取试验材料准确,为什么用豌豆做实验容易取得成功?,自然状态下,永远是纯种,3,、豌豆还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异花传粉。,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豌豆能产生较多的种子,便于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异花传粉,自花传粉,闭花传粉,:人工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套袋:套上纸袋,以防止传粉,:雌蕊成熟后,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柱头上,套袋:套上纸袋,确保不接受其他花粉,去雄,传粉,什么是相对性状?,性状,相关概念,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如豌豆种子的形状、颜色;植物的抗病性、耐寒耐旱性等。,人们可以根据性状的差异鉴别各种生物。,相对性状,相关概念,此概念的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1.5,2.0,米,矮茎,0.3,米左右,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2001年上海卷)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高鼻梁与塌鼻梁,B,卷发与直发,C,五指与多指,D,眼大与眼角上翘,D,相对性状,孟德尔选择了,豌豆,作为遗传试验材料,找出了七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他还发现一棵植株或种子上有多对,相对性状,。,这么多的性状,该如何研究呢?,简单,复杂,孟德尔,孟德尔成功的原因,选取,试验材料,准确,先分析一对,相对性状,再分析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分析,P,F,1,F,2,子一代,子二代,亲本,母本,父本,杂交,自交,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一,):,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高茎的花,矮茎的花,正交,高茎的花,矮茎的花,反交,高茎,矮茎,P,(杂交,),高茎,F,1,(子一代),(亲本),(一,):,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高茎,F,1,(自交),高茎,矮茎,F,2,(子二代),在,F,2,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具相对性状的纯种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孟德尔还观察了豌豆的其它相对性状,其结果也与茎的高度相类似。如下表:,性状,显性,隐性,之比,茎的高度,高:,787,矮:,277,284,:,1,种子形状,圆:,5474,皱:,1850,296,:,1,子叶颜色,黄:,6022,绿:,2001,301,:,1,花的位置,叶腋:,651,顶端:,207,314,:,1,种皮颜色,灰:,705,白:,224,315,:,1,豆荚形状,饱满:,882,不饱满:,299,295,:,1,幼果颜色,绿:,428,黄:,152,282,:,1,F2,中出现的,3,:,1,的性状分离比不是偶然的,是什么,原因导致遗传性状在杂种后代中按一定比例分离?,3,1,高茎,矮茎,P,高茎,F,1,高茎,矮茎,F,2,性状分离,1、性状受遗传因子的控制:,显性性状,(高茎),隐性性状,(矮茎),控制,控制,显性遗传因子,(,D),隐性遗传因子,(,d),相对性状,(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DD,2、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高茎,矮茎,dd,P,F,1,(减数分裂),配子,D,d,3、配子形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受精),Dd,高茎,4、受精时,遗传因子恢复成对。,显性遗传因子(,D),对隐性遗传因子(,d),有,显性作用,。所以,F,1,表现显性性状,5、,F,1,形成配子时,,D,与,d,分离,,F,1,产生雌雄配子各两种,两种配子比值,1:1,F,1,Dd,配子,D,d,D,d,Dd,DD,Dd,Dd,dd,高茎,高茎,高茎,矮茎,1,2,1,3,1,F,2,6、两种雌配子与两种雄配子受精机会均等,F,1,Dd,配子,D,d,D,d,Dd,DD,Dd,Dd,dd,F,2,纯合子,杂合子,由,相同遗传因子,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由,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Dd,D,d,D,d,DD,Dd,Dd,dd,DD,dd,高茎,矮茎,P,配子,Dd,F1,D,d,配子,F2,高茎,高茎,高茎,矮茎,1,:,2,:,1,注意遗传图解书写的规范,:,高茎,高茎,3 :1,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方法:让,F,1,与隐性纯合,亲本相交,什么叫测交?,测定,F,1,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作用 测定,F,1,的基因型,判断,F,1,在形成配子时基因的行为,(三),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Dd,dd,D,d,配子,高茎,矮茎,高茎,杂种子一代,矮茎,隐性纯合子,测交,测交后代,d,Dd,dd,1,:,1,测交的结果,:,与,预期的设想相符,证实了:,F,1,是杂合体,基因型是,Dd,;,F,1,产生,D,和,d,两种类型比值,相等的配子;,F,1,在配子形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提出假说,验证,理论,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测交实验,提出分离定律,假说演绎法,杂种后代为何有性状分离比,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866,年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论文发表,但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1909,年三位科学家重新发现了孟德尔的工作,并认识到了其重要意义,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给,遗传因子,重新取了一个名字叫做,基因,(四):基因型和表现型,F,1,Dd,配子,D,F,2,Dd,D,d,d,DD,Dd,Dd,dd,高茎,矮茎,高茎,高茎,基因型,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基因型:,表现型:,遗传因子,=,基因,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五):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时间:,减数后期,细胞学基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实质:,等位基因的分离,基因变化特点:,独立性,分离性,随机组合性,四:在实践上的应用,杂交育种,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优良性状,例 小麦、水稻,矮杆,性状的选育,(,aa,),F,1,Aa,AA,Aa,aa,矮杆,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优良性状,例 小麦,抗锈病,性状的选育,(,AA),F,1,Aa,AA,Aa,aa,1/4,2/4,1/4,AA,1/3,2/3,Aa,AA,Aa,aa,1/4,2/4,1/4,AA,1/3,2/3,抗病,F,2,F,3,医学上的应用,系谱图,男性患者,女性患者,男性正常,女性正常,对遗传病的基因型和发病概率做出推断,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性聋哑,等,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偏头痛,等,性状显隐性的判断方法,(,1,)根据定义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后代只表现出一种性状,该性状为显性,(,2,)根据性状分离现象进行判断,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分离出来的性状为隐性,亲本性状为显性。,(,3,)根据性状分离比判断,具有一对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分离比为,3:1,则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1),待定基因法,(,也叫隐性纯合突破法,),解题关键步骤,判断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后,设出双亲的基因型,(,基因式,),找出后代个体中的隐性性状,(,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可直接写出,),求亲本基因型常用方法,子代表现型之比,亲本基因型,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等于,F,1,自交后代分离比,),Aa,和,Aa,(,孟德尔的,F,1,为杂合,体,;,自交双方的基因型必相同,),显性性状,:,隐性性状,=1:1,(,等于,F,1,测交后代分离比,),Aa,和,aa,(,孟德尔的测交双方中,一方为杂合体,一方为隐性纯合体,全部为显性性状,双方至少有一方为,AA,全部为隐性性状,aa,和,aa,(2),分离比法,(,适合一对等位基因所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而言,),注:当后代个体数量足够多时,各表现型的实际比才接近理论比,根据双亲遗传图解,确定子代概率,配子,A a,F AA,白色 白色 白色 黑色,Aa,Aa,aa,P,Aa,Aa,白色,白色,A a,解,:,设白色母羊的基因型为,A,白色公羊的基因型为,A,.,双亲的基因型都为,Aa,P A,A,_,F,aa,用待定基因法求出双亲基因型,绵羊的白色对黑色为显性,现有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白,色母羊,生了一只黑色小羊和一只白色小羊。试问那只公羊和母羊的基因型分别是什么?那只小羊的基因型呢?如果再生一只小羊为黑色的概率和为白色的概率分别是多少?如果它们生了一只小羊为白色,则该小羊为纯合体的概率是多少?如果它们生了 一只小羊为黑色,则该小羊为纯合体的概率?,基因分离规律有关几率问题,幼儿黑蒙性白痴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病,这是一种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d,),遗传病,请分析回答:,(,1,)如果两个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患此病的女儿和一正常的儿子,那么这个儿子携带此隐性基因的几率是,_,(,2,)如果这个儿子与一正常女人结婚,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患有此病,那么第二个孩子也患病的概率是,_,2/3,1/4,羊的毛色白和黑是一对相对性状,白对黑是显性,两只杂合子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4,只小羊,其毛色可能是(),A.3,只白色,,1,只黑色,B.2,只白色,,2,只黑色,C.,全部为白色或黑色,D.,前面所述,3,种可能都有,D,1,2,3,4,5,6,7,8,9,10,白化病是,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1,的基因型为,5,的基因型为,;,9,的基因型为,是纯合体的概率为,;,若,7,和,10,近亲结婚,其子女串病的概率为,;,若,9,和一个携带该病基因的正常男人结婚,后代患病概,率为,。,例,2,、下图是某一家族的白化病系谱图,分析回答,隐,Aa,Aa,AA,或,Aa,1,3,1,2,1,6,双亲正常、子代中出现患者,(,无中生有,),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双亲患病、子代中出现正常,(,有中生无,),该病为显性遗传病;,双亲一方患病、一方正常,,一般无法断定是何种遗传病。,独立事件,(,用“且”连结,),概率相乘;,互斥事件,(,用“或”连结,),概率相加,课堂练习,1.下面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牛的棕色毛与猪的白色毛,B.,中国人的黑眼睛与黄皮肤,C.,人有耳垂与人无耳垂,D.,猴的长毛与黑毛,2.遗传学上把杂种后代中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叫做:,A.,显性和隐性,B.,相对性状,C.,性状分离,D.,遗传规律,3.下列关于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杂合子的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B.,纯合子中都含隐性基因,C.,杂合子的双亲至少一方是杂合子,D.,纯合子的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4.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A.DNA,复制时,B.,有丝分裂后期,C.,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D.,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5.,先天性聋哑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双亲均无此病,但第一个孩子患聋哑,以后所生子女中患病的可能性是:,A.100%,B.75%,C.50%,D.25%,D,6.,某男子患白化病,他父母和妹妹均无此病,如果他妹妹与白化病患者结婚,生出病孩的概率是:,A.1/2,B.2/3,C.1/3,D.1/4,C,7.,一匹雄性黑马与若干匹纯合子枣红马交配后,共生出20匹枣红马和23匹黑马.下列叙述中最可能的是:,A.,B.,C.,D.,雄性黑马是杂合子,黑色是隐性性状,枣红色是显性性状,枣红色是隐性性状,A,8.,桃果实表面光滑对有毛是显性,现对毛桃的雌蕊授以纯合光桃的花粉,该雌蕊发育成的果实应为,:,A.,光桃,B.,毛桃,C.,光桃的概率为,1/3,D.,毛桃的概率为,1/3,B,受精卵,(,Aa,),胚,(,Aa,),珠被,(,aa,),种皮,(,aa,),受精极核,(,Aaa,),胚乳,(,Aaa,),子房壁,(,aa,),果皮,(,aa,),纯合毛桃,(,aa,),纯合光桃,(AA),两个精子基因型为,A,和,A,卵细胞和两个极核的基因型都为,a,仍为毛桃,由该胚发育而来的植,株所结桃子才为光桃,杂合体的概率为:,1,2,(),n,纯合体的概率为:,1,2,(),n,1,显性纯合体和隐性纯合体的概率都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n,代后,1,2,(),n,1,2,(2004.,高考辽宁卷,),下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仔细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1,)在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_,,母本是,。,(,2,)操作叫,,操作叫,;为了确保杂交实验成功,的操作应注意,时间上,_,,操作过程中,_,,操作后,。,(,3,)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则杂种种子种下去后,长出的豌豆植株开的花为,色。,(,4,)若,P,皆为纯合体,让,F,1,进行自交,,F,2,性状中红花与白花之比为,,,F,2,的基因类型有,_,,且比值为,。,矮茎的花,高茎的花,去雄,授粉,要在花粉未成熟前进行,要干净全部彻底,套纸袋,红,3:1,AA,、,Aa,、,aa,1:2:1,再见,一中,生物组,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d,D,D,d,d,减数第一,次分裂,D,D,d,d,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D,D,d,d,3,、,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