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高尔基和儿子之间的父子情深。
3.让学生明白: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
教学理念:1.全面依靠学生。2.高度尊重学生。
教学主要方法:1.小组合作。2.小组互动。
预习作业:
1. 正确、流利读课文。
2. 借助工具书理解“姹紫嫣红”的意思。
3. 查找高尔基的资料。
4. 课文主要写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发生的什么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欣赏《海燕之歌》。
二、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14课《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师:课前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这篇课文,我先检查一下预习生字词情况。
听写生字词
师:刚才在听写是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将栽种写成载重,谁来说说两者的区别?
生:载重读zàizhòng是(交通工具)负担重量:比如说~汽车。或者~节车皮~多少吨?
生:栽种读zāi zhòng是种植(花草树木等)。
师:还出现什么错误?
生:我同位将蜜蜂的蜜写成茂密的密。
师:你怎么帮助他的?
生:我告诉他,蜜蜂因为是昆虫,所以它们都有虫子旁
师:你真是一个好老师。还有那个字你想提醒大家?
生:我觉得“妻”,这个字要注意,中间一竖不要出头。
师:是啊,你观察真仔细,老师也想提醒你们:妻字横多注意距离要相等;中间一竖露头不露尾;“女字底”的横是主笔,写的最长要上托下盖。现在请同学们练写两个。
练写展示
师:现在同学们写的多端庄啊。
师:同学们原来我们学习了记人的文章,今天我们学习记事的文章,记人的文章离不开记事,同样记事离不开人物。我们来认识本课主人公高尔基。出示画像(高尔基像),
师:高尔基是谁呢?谁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高尔基在他的散文诗《海燕之歌》中,把革命者比作与暴风雨搏击的海燕。其实,高尔基本人就是勇敢的“海燕”。他不仅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而且创作了大量作品,如《母亲》《童年》《在人间》等,来配合革命。他还为孩子们创作了《意大利童话》《俄罗斯童话》等作品。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位文坛巨匠与儿子之间发生的一段美丽的故事。
故事离不开叙事六要素,时间、人物、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谁能综合这六要素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高尔基在意大利休养,他的儿子前来探望他,在他的院子里栽下了花草,春天,花开了,高尔基在院子里赏花,心里非常高兴,就给他的儿子写了一封信,教育儿子:“给”,永远比“拿”愉快!
师:好,孩子,请你把你刚才说的提炼成几个字?
生:好。
(板书:栽花赏花、写信教子)
师: 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文中去,深入地理解课文。现在请同学们选择感兴趣的栽花赏花或者写信教子,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关注以下问题。1、关注重点词句体会父子之间的情感。2、关注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进行理解感悟。3、关注文章的写作特点
三、研读课文。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好,请一个小组到前台来展示,于馥榕小组。
生:我们小组读懂了高尔基的儿子很爱他的爸爸。
生:我们小组是从这儿读出来的:高尔基的儿子只有十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假期很快过去了,他告别爸爸,跟妈妈一起回家去了。
生:我们小组是从“顾不上休息”“一直忙着”读懂的,你想高尔基的儿子从很远的地方来到意大利,一定很累,可是他顾不上休息,而是忙着种花,为爸爸留下美好的东西,可见他很爱他的爸爸。
师:你们猜一猜,这个小小年龄的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生:“只有10岁”的儿子这样做,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父亲表达爱。
师:同学们与文中“儿子”年岁相仿,你们有没有向爱你的家人表达自己的爱
生:我给妈妈捶背。
生:我帮助爸爸戒烟。
生:我们小组还交流了: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这一自然段写得很美,
师:美在哪儿呢?
生:颜色多:姹紫嫣红;味香:阵阵芳香、引来一只只蜜蜂
师:姹紫嫣红什么意思
生:姹紫嫣红不但指颜色多,而且这些颜色又鲜艳、又美丽、又娇嫩。
生:闭上眼睛(学生),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到这块芳草地。
师范读第四自然段。(配乐)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生:看到:花儿争奇斗艳,争着比美 五颜六色的花儿在风中跳舞,摆动着美丽的衣裙,扭动着腰肢。
生:听到:风儿和花在做游戏,小蜜蜂边飞边歌唱。
生:闻到:阵阵芳香,沁人心脾
师:多么美丽的景色啊!你想美美地读读吧。
学生朗读
师:高尔基是因为肺病到意大利疗养的,当他沐浴着鲜花,欣赏着美景时,他的心情是多么高兴啊!这对他的病情好转是多么有利啊!儿子给予高尔基的仅仅是鲜花和美景吗? 齐读。
生:我们小组还交流了: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可以从“心里说不出的高兴”,看出高尔基的无比的高兴和骄傲、自豪
生:我们组还从“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看出高尔基对远方儿子深深的思念之情,他把“盛开的花朵”比作“儿子红扑扑的脸庞”,由此可见,高尔基同样深爱着自己的儿子。
生:我们小组汇报完毕,哪个同学对我们小组的汇报有评价,有补充或者有疑问?
师:掌声,接着小组展示,梁佳乐小组。
生:我们小组读出了高尔基很爱他的儿子。
生:我们小组是从这儿读出来的:“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生:我们小组是从“多么愉快”“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读出来的。
生:我们小组还联想到高尔基的名言:
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
爱孩子,这是母亲也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
当你感到一切人需要你的时候,这种感情就会使你有旺盛的精力。
生:我们小组汇报完毕,哪个同学对我们小组的汇报有评价,有补充或者有疑问?
生:我还能从你们小组找到的这两个自然段读出:高尔基教育他的儿子。
师:教育他的儿子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做一个所有人都需要的人。
师:对,爱是什么?
生:爱是关心、呵护。
师:说得好,发言真精彩。
师:爱还是什么?
生:我能读出来崇高之爱。
师:你是怎么读出来的?
生:高尔其希望他的儿子做一个奉献的人。
师:好,掌声。你来说。
生:我能从这两段读出来,人间的亲情的崇高的爱。
师:我想问你们小组“美好的东西”指的是什么?
生:美好的东西指的是关心、付出、给予。
师:生活中的你们也给过别人“美好的东西” ,你给过别人帮助、鼓励、安慰、快乐、祝福吗?
师:这“美好的东西”,有可能是别人跌倒时你扶起别人的一双手。还有可能是——
师:这“美好的东西”有可能是物质的,也有可能是精神的。就像高尔基所说,读——
生: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师:高尔基希望儿子做怎样的人?
生:帮助别人,有益社会,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
师:父亲在信中谆谆教诲自己的儿子,希望他成为一个人格高尚的人,这更是一种博大深沉的爱.这种写法就是寓理于事。连起来读读这封信的内容,齐读。
师:老师再送两句名言,希望它们能伴随你们长大!
师:给别人快乐,自己就会更加快乐。
人生的意义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幸福,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
四、小结学习方法
1、师:回忆我们是如何学习这篇文章的。
生:1、抓住事情的六要素,整体感知课文。
2、对重点词句做批注,体会作者表达的看法观念。
3、理解课文讲述的道理
师:根据学习方法预习《林冲棒打洪教头》
五:布置作业:
师:儿子收到了高尔基寄来的信,很激动,决定也给爸爸写一封回信。假如你是高尔基的儿子,在给父亲的回信中你会说些什么呢?
师:老师向同学们推荐阅读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之歌》。
师:孩子们,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要永远记住高尔基的这句 ——“给”永远比“拿”愉快!给予永远是快乐的,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快乐,带着这份沉甸甸的爱结束今天的课堂,走向今后的生活。
好,这节课说上到这儿,下课。
生:老师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