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班级网站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0988480 上传时间:2025-06-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班级网站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班级网站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拓展语文空间 提高学习能力 ——浅谈班级网站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   摘要:网络是信息的载体,而语文学科是教人们如何处理信息的学科,所以网络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是很大的。但由于网络覆盖的面太广、承载的内容太多,难以驾御。如何趋利避害,让网络为语文学习服务?借助于班级网站,我在其中开设了“语文乐园”一板块,用于展示、记录、交流与沟通。它既拓宽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帮助理解,提升感悟能力;又能促进多向协作交流,改变评价方式,营造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同时较之网络,班级网站便于操控,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了更好地培养与提高。 关键词:班级网站 语文 学习 能力 有人说: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但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囿于课堂,囿于教材,学生的学习空间受到限制,学习能力也受到了相应的影响。如何才能寻得一种突破呢?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们学校顺应时代开发了班级网站,这是一个展示、记录、交流与沟通的网络平台。在建设班级网站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一条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空间、发展学生创新潜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我尝试着迈出了第一步:在班级网站上为语文安了个家——“语文乐园”,然后不断摸索、前进着。两年的尝试,让我感受到当语文学习空间拓展后,学生就能获得多维的、立体的知识,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就会增强;而且,学习空间的拓宽改变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改变了评价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形成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 一、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帮助理解,提升感悟能力 新课程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于是教学中流行课前要求学生收集资料。由于网络具有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正逐步成为我们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所以一遇到要收集资料类的作业,学生立即想到了“上网”。如果学生能积极上网围绕关键词主动收集和利用信息,将不仅有助于文本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等信息素养的提高。 但是网络上的信息杂而乱,特别是针对某一特定主题的信息往往湮没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并不十分适合学生使用,反而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收集资料流于形式。例如第一次上《七律 长征》一诗时,因考虑到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相隔太远,我要求学生回家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结果发现许多学生都是父母帮助收集的,拿来的资料很多都是数据的罗列或长征整个过程的僵硬描述,学生根本不感兴趣,于是整个教学过程老师唱了场独角戏,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没有情感的交流,缺乏深层的感悟。 课后我反思道: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但首先应防止孩子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中迷失,其次还需激起学生阅读资料的兴趣,这样,资料才能显示出它真正的价值。所以我们需要有个平台,将网络上的教育资源稍加选择、加以整合后再呈现给学生。班级网站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空间,我在“语文乐园”中开设了“语文学习资源”一栏目,新课之前,我会先上网查阅资料,根据课文需要,并考虑学生的需求,对资料进行适当地筛选后上传至这一栏目。这样学生可以自己直接上网收集信息,也可通过班级网站查阅,我给的资料一般都非常丰富,所以并不影响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因为我的资料专题性更强烈些,便于学生捕捉有用的信息,为深入研读课文提供了扶手,使得课堂交流就不再仅局限于少数优秀学生身上。例如今年第二次教学《七律长征》时,我针对课文的理解难点,既上传了有关长征的常规介绍,又放上了许多长征途中的小故事,如《倔强的小红军》、《飞夺泸定桥》、《丰碑》、《金色的鱼钩》,《一袋干粮》、《巧渡金沙》等,学生的阅读兴致高涨。教学时,当学生多次朗读后立即联系所看到的资料,找到了许多共同语言,首先对于诗中提及的渡江、翻雪山等场景不再陌生,扫清了理解障碍;其次,因为故事的积淀,学生对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所反映出的红军的坚强、乐观有了直观的感受,所以情感很自然地就被激发了,这一教学难点迎刃而解。这样操作,使课前资料与课堂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对于学生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也是一个很大的锻炼与提高。 这样充实而有效的资料,不仅可增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也拓宽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例如上文案例中,教学中我补充了近十个故事,大大地扩充了文本内容。又如学完《早》后,我提供了《白杨礼赞》、《可爱的小蜜蜂》等一系列以物喻人的文章。这些阅读材料因与文本有密切联系,学生读时能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寻得情感共鸣,所以读起来不费力,很有兴趣,有时读的过程中也就是对课堂习得的阅读方法的一种巩固。 二、促进多向协作交流,营造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 语文是具有很强开放性的,重视学生个体独特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学需要让学生在与他人思想的碰撞下产生新的、更为成熟的思想。《新课标》提出:“语文教育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提供单一的教师与单一班级的学生之间的交流途径,提供的资源也十分有限,再加上升学压力的压制,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很难实现真正的个性化学习。“网络”的出现,为我们打开了一番新局面:它可以打破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高效、多样的教学内容资源,学生可以取己所爱、所需,寻找共鸣,从而拓展其思维空间,产生更具个性化的认识和情感体验。出于这种设想,我在“语文乐园”中开设了“思维碰撞”这一栏目,这是一讨论交流板块,为学生独立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一个空间。 如学完《埃及的金字塔》一课后,“思维碰撞”中出现了这样一条帖子:“今天学习了《埃及的金字塔》,读着对金字塔外形及建造方式的介绍,不禁对古代埃及人充满了深深的敬佩。想起以前也曾读过一篇有关金字塔的文章,上面却说金字塔是外星人建造,是外星人留在地球的联络站,你们认为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顿时对金字塔充满了兴趣,没过几天,这帖子后面就出现了很多跟帖,如《金字塔并非人类建造》、《狮身人面像的传说》、《神秘的数据》、《解密木乃伊》……再看看内容,有直接网上复制的,也不乏自己整理的,引经据典,具体生动,全然没有平时作文的苍白、平淡,篇篇文章充满灵动的智慧之光。 这种学习是自发的,完全是兴趣所驱动,是真正的自主学习,是自觉运用语文的过程。 又如:学习《变色龙》一课时,同学们观看着介绍变色龙的影片:林边溪畔,变色龙时隐时现、身上的颜色变化多端,个个看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其实,大自然中还有很多会变色的动植物,那么它们为什么会变色?如此神奇的本领给我们人类带来了什么?我产生了一个让学生研究动植物神奇变色术的想法。课后,我把这一设想公布在“语文乐园”之“专题学习”栏目中,得到了学生们的积极响应,他们个个动手、动脑,我不断能在网上看到他们的研究足迹:有的学生把研究成果点滴汇报:“我知道了变色龙变色取决于皮肤三层色素细胞,……”,“今天我有个重大发现,《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撰文指出,依据动物专家的最新发现,变色龙变换体色不仅仅是为了伪装,体色变换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能够实现变色龙之间的信息传递,便于和同伴沟通,这相当于人类语言一样,进而表达出变色龙的意图。原来变色龙的变色不仅是为了保护自己,还是在‘说话’啊!”“告诉你们哦,变色龙还是个挑食的孩子,变色龙的主要食物是昆虫,多数变色龙会对单一食物产生厌食,有时会拒绝进食直至死亡。有趣吧:)”……也有些学生会发帖寻求同伴的帮助:“最近我读了很多有关动物变色的资料,我发现海里的鱼色彩特别丰富,那是为了适应海洋的生存环境,有利于作掩护。于是,我产生了一个想法:我们平时吃的淡水鱼,如鲤鱼等,它们大多是银白色的,这是不是也是一种保护色呢?可惜没能找到资料印证,谁能帮帮忙啊?”、“我昨晚读了契诃夫的《变色龙》,文中的奥楚米洛夫就像变色龙一样,会因为面对的是百姓还是官员而不断地改变脸色、改变态度。你们还在其他文章中读到过类似的‘变色术’吗?”……在为期两周的研究活动中,因为有网络作强大的支撑,学生们或独立思考摸索,或合作分工探究,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及合作交往能力,学得都非常开心。汇报时,作报告者,言辞激昂,神采飞扬;听者聚精会神,思绪飞翔。整个报告会场面热烈,充满激情。 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把学生的目光引向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班级网站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交流的空间。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围绕主题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独立思考,努力创新,很好地锻炼了自学能力。网络还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如遇到问题,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立即上网通过讨论板块寻求帮助。“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在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激活,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品尝到了独立学习及合作学习的乐趣。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气氛。”班级网站就为学生营造了这种氛围,它解放了学生的头脑和嘴巴,使他们敢想、敢说,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疑问,并促进多向协作交流,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三、改变评价方式,培养学生自信,记录成长历程 “语文乐园”中我开设了“作品交流”栏目,主要是为孩子展示自己的文章。本学期当我们学完《练习一》中的续写小诗《风在哪儿》后,我又补充了一首小诗《海上的风》,第二天我在“作品交流”中读到了一首《春天的风》: 春天的风 春天的风是号角, 她一来, 万物睁开了眼,精神焕发; 春天的风是花神, 她一来, 鲜花开满大地,姹紫嫣红; 春天的风是舞者, 她一来, 花木扭动腰肢,翩翩起舞; 春天的风是妈妈的手, 她一来, 轻轻拂过我们的脸,满心温暖…… 帖子下面还有了跟帖:“你真是个小诗人,刚学了两首有关风的诗,你竟然就创作出了一首《春天的风》,令人佩服。”“你的语言真优美,比喻也很恰当,把无形的春风描绘得似乎触手可及。”“你不但写出了大自然的春风,还把春风比作了妈妈的手,似乎在说妈妈的爱就如那和煦的春风。我觉得你写得比老师读的《海上的风》还好。”“读了你的诗,我也不禁跃跃欲试了:《四季的风》‘春天的风是绿色的,它一来,大地披上了绿装;夏天的风是彩色的,它一来,遍地姹紫嫣红;秋天的风是黄色的,它一来,田野一片金灿灿;冬天的风是白色的,它一来,万物换上了白袄。’没有你写得美,见笑了!” 《新课标》提出要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全面评价学生。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往往还是采取考试的方式,以考试得分的高低来评判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高低。这样的做法具有偶然性、片面性,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语文学习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感悟与表达,学生把他的想法通过文字发表于网上,这就是一个运用语文的过程。浏览者对他文章的评价其实就是对他语文能力的评价。这些评价来自于不同的人,不再以老师为权威,呈现多元化的局面,充满了人文关怀,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这是一种过程性的评价,班级网站记录下了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过程,他们每发表一篇文章就是留下了一个学习语文的足迹。 网络是信息的载体,而语文学科是教人们如何交流信息的学科。建立在网络平台上的班级网站,不仅具有它的种种优点,同时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更强的导向性;既不影响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又便于老师管理。所以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能充分利用班级网站适时进行教学,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学习就会更加丰富多彩,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一定能得到更多地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语文新课程标准》 5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