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冲钻孔桩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冲(钻)孔灌注桩现场控制重点
一处:黄国辉 王春龙 王晓明 高轩
因为灌注桩属于地下隐蔽工程,施工工序较多(见附页流程图),工艺流程相互衔接紧密,环环相扣,不宜长时间中间停顿;主要工序的施工过程都在水下与地下进行,不便监视;同时影响施工正常进行和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难以全部预见,则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诸如桩身缩径、夹泥、断桩和沉渣过厚等各种质量缺陷,影响桩身的完整性和单桩的承载能力。因此,灌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重点如下:桩机就位、钻孔成孔、清孔、下放钢筋笼、水下浇筑桩身。
(一)测量放样即桩机就位
1、桩位测量放样必须由有资格的测量人员进行,并经上一级质检测部门复检合格后,才允许施工。
2、钻孔灌注桩桩位允许偏差。灌注桩施工允许偏差 表5.2.1-2
序号
成孔方法
桩径偏差(mm)
垂直度允许偏差(%)
桩位允许偏差(mm)
单桩、条形桩基沿垂直轴线方向和群桩基础中的边桩
条形桩基沿垂直轴线方向和群桩基础中间桩
1
泥浆护壁冲(钻)孔桩
d≦1000mm
-0.1d且≦-50
1
d/6且不大于100
d/4且不大于150
d>1000mm
-50
100+0.01H
0.01H
注:H为地面标高与桩顶桩高的距离;d为设计桩径.
(二)钻孔成孔施工
1、护筒埋设完毕应检查位置偏差,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的偏差不得大于50mm,倾斜度偏差不得大于1%。护筒直径一般大于钻头直径200mm 其中冲击成孔200mm,旋转泥浆护壁成孔100mm。护筒的埋设深度,在粘粘土中不宜小于1米,砂土中不宜小于1.5m.。
2、泥浆制备采用正循环浆法,即把泥浆由高压泥浆泵泵进孔底,然后人工捞出从护筒口流出的碴,把泥浆比重控制在1.1~1.5之间,根据地质情况进行调整。优质泥浆的性能指标(见下表)
项次
项目
性能指标
检验方法
1
比重
1.1~1.15.
泥浆比重计
2
粘度
10~25S
50000/70000漏斗法
3
含砂率
<6%
4
胶体率
>95%
量杯法
5
失水量
<30ml/30min
失水量仪
6
泥皮厚度
1~3 mm/30min
失水量仪
7
静切力
1min20~30mg/cm2
8
稳定性
10min50~100mg/cm2
9
PH值
7~9
PH值试纸
项次
项目
冲程(m)
泥浆比重
备注
1
在护筒中与护筒脚下3米以内
0.9~1.1
1.1~1.3
土层不好时宜提高泥浆比重,必要时加入小片石和粘土块
2
粘土
1~2
清水
或稀泥浆
3
砂土
1~3
1.3~1.5
抛粘土块
4
砂卵石
1~3
1.3~1.5
5
风化岩
1~4
1.2~1.4
6
塌孔回填重成孔
1
1.3~1.5
反复冲击,加粘土块与片石
3、为了保持孔洞稳定,防止泥土的塌陷,孔内泥浆面应高出地下水位1.5米以上。
4、钻孔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桩锤直径,当冲锤磨损达到规定尺寸时,应与时焊补复原,保证桩孔成孔直径符合要求。
5、认真做好钻孔施工记录,钻孔到达设计标高后,须经工地施工员质检员和业主代表与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后,才可终孔。关于入岩深度,对于摩擦端承桩,当入岩的深度达到5d时,传递到桩端的阻力接近于零。
6、清孔后,对于端承桩,其沉碴厚度不得大于50mm,根据地质情况,泥浆比重应控制有1.05~1.25之间;含砂率<=8%;粘度<=28S。
(三)清孔
1、当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并经项目部与监理公司人员检查合格后,才能停钻清孔。
2、清孔用泥浆冲泵冲孔换浆,把孔底沉渣、碎石残块清除干净,同时降低桩孔泥浆的比重,减少孔内泥浆的含砂量,清孔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孔底的沉渣厚度小于300 mm,用吊重球进行测定。
②、泥浆的比重应不大于1.15。
③、含砂率应不大于7%。
④、粘度不大于18秒。
⑶、清孔前如停钻时间较长,应重新下钻头至桩的深度,慢速转动以搅松孔沉渣,以利清孔。
(四)钢筋笼的制作与下放
1、施工钢材必须具备出厂合格证书,经复试质量合格后方能进场;钢筋笼制作加工时,应先清除钢筋表面泥土、油污和锈皮。
2、钢筋连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主筋之间连接采用单面搭接焊(搭接长度为10D)、且同一截面接头数量不大于主筋数量的50%;箍筋与主筋之间,螺旋箍与主筋之间均采用点焊,焊接质量应满足强度要求。
3、为了保持焊接强度,电焊条必须具备出厂合格证书,焊条采用J442,规格φ4.0×400mm,箍筋接头搭接的焊接电流根据焊接的实验确定为140~180A.
4、搬运时要保证其平直,防止扭转、弯曲,对弯曲的钢筋笼,可用吊机吊起,用手抓住下端主筋,使其在弯曲方向前后摇晃,利用钢筋的弹性使其恢复平直。
5、钢筋笼四周采用在筋筋笼主筋外侧焊接50mm宽,长约200mm的扁铁垫块,一般每隔5m焊一圈,以保证其保护层厚度。钢筋笼保护层不得小于70mm,保证钢筋笼不接触孔壁或外露。
6、为了保证钢筋笼下端面不与孔底接触,先把钢筋笼下放到孔底后再向上提高20~30mm,然后采用4φ14吊筋焊牢在护筒口上。
7、根据质量管理要求,认真做好焊前试验和焊接接头的送检试验工作。
8、钢筋笼除符合设计要求外,其制作允许偏差见下表: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1
主筋
±10
2
螺旋箍间距
±20
3
钢筋笼直径
±10
4
钢筋笼长度
±50
(五)水下浇筑砼
1、砼搅拌时,水泥、砂、石经物理性能试验,其配合比应满足水下砼施工的技术要求,并在现场施工时,由试验工按配合比严格控制下料,水下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坍落度宜为180~220mm;水泥用量不少于360kg/m3;含砂率宜为40~45%,并宜选用中粗砂;粗骨料最大粒径<40 mm。为改善和易性和缓凝,水下混凝土宜掺外加剂。
2、成孔和清孔质量检验合格后,应立即灌注砼。
3、导管壁厚不宜小于3 mm,直径宜为200~250 mm,导管的分节长度视工艺要求而定,底管长度不宜小于4 m,法兰与双螺纹方扣快速接头。导管管使用前应拼装、试压,试水压力为0.6~1.0MPa,下放导管时,导管下端面与孔底之间距离应控制在300~500mm之间。
4、使用的隔水栓应有良好的隔水性能,保证顺利排出。首批砼灌注量必须使导管下端面埋深在0.8米以上。首批砼灌注正常后,应连接不断进行灌注。
5、砼灌注过程中,应有专人与时测量孔内砼面高度,正确指挥导管的提升和拆除,一般保持导管埋深在2~4m之间。导管在砼中埋深不宜大于6m,并不小于1.5m,严禁把导管底端提出砼面,确保不断桩。
6、严禁导管的快速提升和降低。
7、为确保桩顶质量,灌注混凝土完成量之标高比桩顶的设计标高高出0.8m。
8、在灌注砼过程中,每根桩应制作一组砼试件。
9、钢护筒在灌注结束,砼初凝前拔出,当桩项标高高于护筒底面时,要特别注意,起吊护筒时要保持其垂直性,防止将桩项扭歪甚至破坏。
10、当桩项标高很低时,砼灌注不到地面,须待砼初凝后,应与时回填空孔部分。
11、水下混凝土必须连续施工,每根桩的浇注时间按初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对浇注过程中的一切故障均应记录备案,只有这样严格控制水下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的每一环节,才能保证桩身的成桩质量,避免缩颈、断桩和桩身夹泥等质量事故。
附表
检查桩位基线、高程
检查护筒形状及尺寸
护筒中心偏差及垂直度
留砼试样
桩身质量承载力检查验收
桩位放样
桩位复核
桩机就位
埋设护筒
钻孔成孔
常检测桩机水平
循环浆池
泥浆循环系统
清孔
终孔取样、测孔深
下放钢筋笼
测沉碴厚度
钢筋笼规格、高程
安设导管
试验、检验导管
浇筑水下砼
砼配合比
进行二次清孔
拆导管、拔除护筒
测砼高度
排浆
养护
桩头开挖
桩位、高程偏差
制作钢筋笼
6 / 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