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建筑设计公司电子技术档案备案管理
技术档案管理办法
一、 总则
1、技术档案是生产技术、设计活动的真实记录,是设计成品可追溯的依据。根据当地工程设计单位技术档案管理办法和《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GB/T17678.1-1999,结合公司档案管理的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2、公司技术档案是指公司在生产技术、设计等活动中形成的应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音像材料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电子文件光盘等科技文件材料。
3、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的生产技术、设计工作的技术档案管理,是设计文件、质量记录与相关技术资料归档工作的依据。
二、职责的划分
1、技术档案室负责对技术档案的接收和进行分类、编目、整理、立卷、包管、借阅、统计等管理工作。
2、工程项目设计总负责人(简称项目设总)定期抽查归档资料质量管理情况,对归档资料质量进行考评。
3、工程项目负责人负责工程项目的归档工作,督促、检查和协调各专业设计分负责人(简称专业设分),负责本专业设计文件、质量记录与相关技术资料的归档工作。工程项目归档资料质量评定不合格,工程项目负责人将被暂扣该项目产值的 %,直至整改合格发放。
4、专业设分对本专业归档文件、记录、资料的完整性负责。负责工程设计全过程中所形成的设计文件、质量记录和相关技术资料的收集,并按类别整理,在项目设计完成后,将纸质文件与配套电子文件送至档案室归档。本专业工程项目归档资料质量评定不合格,专业设分将被暂扣该项目产值的 %,直至整改合格发放。
5、设计人员负责工程设计全过程中所形成的设计文件、质量记录和相关技术资料的记录、整理,确保资料的完整、准确、系统,在项目设计完成后,分类整理,将纸质文件与配套电子文件交给专业设分汇总归档。本专业工程项目归档资料质量评定不合格,工程参与设计人员将被暂扣该项目产值的 %,直至整改合格发放。
三、归档的范围
1、公司设计部门在生产、经营、设计全过程所形成的设计文件、质量记录和相关技术资料必须归档,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将其据为己有。
2、工程设计文件归档目录拟定,详见附录。
四、归档时间
1、设计工作结束3日内,各专业设分应将本专业全部设计文件、质量记录与相关技术资料整理完毕,交给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将各专业资料分类整理,2日内送交技档室归档。
2、工程验收各阶段、各专业设分应在验收后7日内将配合施工阶段形成的全部设计文件、修改记录、服务记录、会议纪要、验收报告整理归档。
3、因特殊原因,不能一次全部归档时,项目设分应按规定填写《续归、补归档案申请单》,并按计划时间内补齐。
五、归档的质量管理
1、归档纸质文件必须是原件,文件编写格式统一,字迹工整,线条清晰。
2、配套的电子文件必须由项目负责人、各专业设分和档案管理人员共同鉴定,保证其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3、归档质量将作为岗位考核的指标之一。
4、技术档案室每月整理项目归档情况统计表,每季度末进行归档资料质量考评,作为岗位考核依据。
附录:归档文件目录
Ⅰ、设计依据和基础文件
1、上级批文
2、设计任务书
3、设计委托书
4、设计要求(工艺要求)
5、设计合同
6、下达设计任务通知单
7、红线图
8、地形图
9、道路红线
10、人防结建通知单
11、人防初步设计审查联系单
12、消防批文
13、抗震批文(扩初)
14、方案设计批文
15、初步设计批文
16、各专业部门批文
17、工程地勘报告(勘察)
Ⅱ、设计输出文件
1、可行性研究报告
2、初步设计说明书
3、方案设计图纸(底图)
4、初步设计图纸(底图)
5、施工图设计图纸(底图)
6、设计变更图纸(底图)
7、工程设计变更单
注:纸质文件归档1套 ;配套电子文件2套(一套封存包管,一套供查阅利用)
Ⅲ、工程计算文件
1、结构计算书
2、结构电算书(标明使用软件名称、版本号)
(1) 总体信息与坐标
(2) 结构计算平面图(几何平面、平面荷载、地震力、风荷载)
(3) 结果计算文件与图件
A、地震周期、振型、顶点位移与层间位移
B、层重量与质量惯性矩
C、底层柱底组合内力
D、超筋、超限信息
E、轴压比输出
F、配筋简图输出
3、给排水计算书
4、电气计算书
5、暖通计算书
6、动力计算书
7、总图计算书
注:纸质文件归档1套; 配套电子文件2套(一套封存包管,一套供查阅利用)
Ⅳ 重要综合性文件
1、顾客与施工单位来往函电
2、顾客与施工单位会议记录
3、试桩、测桩报告
4、桩位竣工图
5、工艺使用功能资料
6、施工图会审纪要
7、验收记录表
8、其他往来文件
Ⅴ 质量记录
1、设计合同评审记录表
2、工程设计各级岗位人员名单表(方案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
3、设计进度计划表(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
4、设计输入文件记录卡(方案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
5、审计评审记录卡
6、设计校审记录卡(方案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
7、设计质量等级评分表
8、不合格报告单
9、图纸会签记录卡
10、施工现场记事卡
11、分承包方资质、信誉和业绩评审记录卡
12、分承包方设计产品验证记录卡
13、顾客提供产品验证记录卡
公司技术档案编制与管理要求
一、 总则
1、为保证司技术档案安全、完整、便于利用的原则,特制定本管理要求。
2、公司技术档案的收集、积累、整理和归档按《技术档案管理办法》的职责划分执行。
3、电子档案应与相应的纸质档案在产品技术状态(含更改后的状态)、相关软件文件与说明等方面保持一致。
二、档案编制
1、档号编制说明
项目业号—案卷号—件号
项目业号:公司指定的项目设计编号;
案卷号:按工程设计文件分五类整理,由罗马数字表示;
Ⅰ、设计依据和基础文件类
Ⅱ、设计输出文件类
Ⅲ、工程计算文件类
Ⅳ、重要综合性文件类
Ⅴ、质量记录类
件号:资料顺序号.分册号
资料顺序号:各类资料的文件按排列次序流水编号,不应有空号,由阿拉伯数字组成;
分册号:资料分册排列次序流水编号,由阿拉伯数字组成; 资料顺序号与分册号之间由标点“.”连接。
2、电子文件的光盘编号:
项目业号—电子文件类别代码—光盘序号—套别
电子文件类别代码用字母表示:G—图形文件
I—图像文件 D—数据文件 T—文本文件 P—程序文件
光盘序号是光盘排列的顺序号,有阿拉伯数字组成;
套别:归档电子文件套号,用大写英文字母A、B表示。
A表示封存包管;B表示查阅利用。
3、档案文件经整理归档后,按项目填写“工程档案登记表”、“电子档案登记表”,注明文件名称与内容。
4、编制工程设计档案说明
4.1 由档案工作人员编制工程设计档案说明表
编写内容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工程规模、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工程从设计至竣工各阶段的完成时间,完成单位;工程主要经济性指标(含钢量、混凝土用量、单方造价等)
4.2 编制工程设计总结
对重点工程,项目设总或设分应编写设计总结,介绍从设计到施工配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取得的效果; 对工程中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的项目,设总或设分应编写设计总结,说明“三新”在设计与施工中的运用方法,应注意的问题,使用后取得的效益,供其他设计人员参考学习。
5、档案管理
5.1档案工作人员应与时对接收归档资料应科学系统地分类、编目、等级、建账,账目中要注明纸质档案名称和相应光盘编号。
5.2更改、补充技术文件必须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凡手续不全,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在设计文件上改动。
5.3 档案库房应有良好的卫生环境和防盗、防火、防光、防潮、防有害生物和防污染等安全措施;归档光盘不得擦洗、划刻、触摸盘片裸露处,不得弯曲、挤压、摔打盘片、防止盘片沾染灰尘和污垢,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5.4 电子档案应每5年进行一次有效性、安全性检查,如发现光盘损坏或出现问题,应与时拷贝。如软、硬件平台发生改变、则应与时转换。检查、拷贝、转换等情况要填写登记表。
6、档案的利用
6.1归档的技术资料不外借,只能在档案室查阅。
6.2归档光盘不外借,只能以拷贝或网上传输的形式提供利用,并应登记。
6.3使用者不得私自将归档资料复制、修改或转送他人。
7、档案的统计
7.1 档案管理部门应与时按季度、年度对文件归档情况、更改、利用等情况进行统计。
技术文件办理与用印管理细则
一、总则
1、为加强技术资料管理,规范工程设计文件出图、工程文函发文与用印程序,制订本细则。
二、工程设计图纸
1、规范设计图纸图幅与各项标识,做到规整、简明、准确、符合设计、施工、归档等要求。
2、每项工程图纸幅面应力求统一,除封面、目录、说明书与表格所采用的A4幅面外,一个专业所用的图纸幅面不宜多于两种(含加长图幅)。施工图设计不宜采用A3幅面图纸,一般采用A1,A2图幅,特大平面的工程应采取措施,尽量少采用A0或更大图幅,尽量少采用加长图幅图纸。
3、设计图纸签名、图纸会签应由各级设计责任人在完成底图校核后,由本人亲笔签署(应署明时间),不得采用电子签名。特殊情况下,审核人需要采用电子签名的,必须得到审核责任人的授权。
4、设计图纸由项目负责人批准绘图、晒印。各专业图纸完成校审后,项目设分填写“绘图申请单”,经项目负责人批准后绘图,“绘图申请单”由技术资料管理处留存。设计图纸必须经各专业会签后提交资料管理人员,资料管理人员填写“出图晒印通知单”,经项目负责人批准后晒印。
5、资料管理人员负责将底图整理归档,组织设计人员盖章出图,交付顾客,并填写“工程设计文件出图登记表”。
6、方案与初步设计图纸晒制4套,施工图设计图纸晒制8套(合同特殊约定者除外),方案与初步设计图纸盖公司【出图专用章】、本专业【注册执业印章】;施工图设计图纸盖公司【出图专用章】、合作单位【出图专用章】,其中4套加盖本专业【注册执业印章】用于施工图审查。
三、设计变更补充通知单
1、“设计变更补充通知单”具有设计图纸的同等效力,处理意见应明确,图文必须打印。设计变更补充通知单的附图,印晒后随通知单发出,底图归档备查。如附图能简单示意,可直接绘制在通知单上,但必须交代清楚,准确无误。签章一式5份,一份留存归入工程技术档案,并填写“设计变更单登记表”。
2、“设计变更补充通知单”必须注明设计变更原因,除因设计原因修改外,其他原因的修改必须附有相应函件,并得到工程项目负责人与本专业设分的认可。
3、“设计变更补充通知单”可由修改人先拟稿1份,经项目设计(专业)分负责人认可,各责任人亲笔签名(应署明时间),技档管理员编号后,再采用电子签名打印其它4份交给技档管理员。亲笔签名原件盖【图纸修改专用章】归档备查,电子签名文件加盖【图纸修改专用章】交付顾客,并填写“工程设计文件出图登记表”。
四、工程技术发文
1、工程技术发文应采用标准公函格式,要求主题明确,文理通顺,用语准确。主送、抄送单位应明确,附件名称应注明。
2、文稿中拟稿、核稿、会签与签发栏必须按规定签署齐全,如属修改变更或其他重大技术事项,相关责任者均应在会签栏内亲笔签名(应署明时间),项目负责人签发。打印一式5份,技档管理员编号
登记,加盖【技术专用章】后,一份归档,其余交付顾客。
五、对抗震、消防、人防等政府主管部门审批意见的回复
1、政府主管部门审批意见的原件或复印件作为回复依据归档。
2、直接在审批意见的原件或复印件上回复时,则应由回复人签字负责,并复印存档。
3、直接回复不全或需附图时,则用“设计变更补充通知单”与其附图予以补充。
六、技术交底纪要
1、工程技术交底会议纪要(以下简称“纪要”)的用印与对技术交底意见的答复和处理,按下列程序办理:
(1)设计人、各专业分负责人应认真审查“纪要”内容,与交底会议相符后方可履行交底签字。遇有重大技术问题应先与审核人研究处理意见并告知项目负责人,再做答复。对不能简单答复和处理的意见,应以“设计变更补充通知单”形式作出修改或补充。
(2)设计人、专业设分对“纪要”内容核对后,公司归档备查的原件须在本专业回复意见后亲笔签名确认,项目负责人签字认可后,交给技档管理人员,加盖【技术专用章】,签名原件归档,其余交付顾客使用。
七、施工验收
1、专业负责人、设计人员必须参加施工验收程序,并记录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影响工程安全、顾客使用,须告知本专业总师和项目负责人。
2、验收会议纪要由参与验收的专业负责人、设计人签字,施工验收表由参与验收的专业负责人签字,项目负责人签字认可后,交给技档管理人员,加盖【技术专用章】,一份归档,其余交付施工方。
3、办理各类施工验收必备的工程资料文件要求详见附录。
附录:
办理各类施工验收必备的工程资料文件
一、办理桩基验收必备:
1、 验收会议纪要:要有甲方(或监理)、勘察单位、施工方签字盖章,专业设计负责人、设计人签字。
2、记录表:要有甲方(或监理)、勘察单位、施工方签字盖章,必须有设总与专业设计负责人签字。并请在首页标明业号。
3、竣工图:必须是由施工单位绘制的、有甲方(或监理)、勘察单位、施工方(桩基施工与上部施工单位)签字盖章。
二、办理基础、主体、子分部验收必备:
1、验收会议纪要:要有甲方(或监理)、勘察单位、施工方签字盖章,专业设计负责人、设计人签字。
2、记录表:要有甲方(或监理)、勘察单位、施工方签字盖章,必须有设总与专业设计负责人签字。并请在首页标明业号。
三、办理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必备:
1、验收会议纪要:要有甲方(或监理)、施工方签字盖章,设总与结构专业设计负责人签字。
2、记录表:要有甲方(或监理)、施工方签字盖章,必须有设总与结构专业设计负责人签字。
3、如有整改:必须有整改后的确认书面材料。
四、办理图纸会审必备:
图纸会审的每一页都得有设计人和审核人的签名确认,一页里内容涉与多专业的:所涉与专业的设计人和审核人都得在本页签字确认。并请在首页标明业号。
五、办理设计变更必备:
设计变更单必须清楚的注明设计变更的原因,办理设计单时须将要求变更的函件存档,填写设计变更单登记表。设计变更单签字栏中,参与该项目的本公司人员的名字必须手写(设总、修改、原设计、校对或审核人)。
16 / 1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