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XXXX集团华鹏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定位和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XX物联网产业园(一期)
施工测量专项工程施工方案
第一章 编制依据
1.1.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1.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3.《建筑施工测量手册》
1.4. 《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
1.5. 由XX大象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的《XX物联网产业园一期》图纸
1.6. 建设单位提供的BM点44.08;楼角坐标点20个
第二章 工程概况
XX物联网产业园一期工程,位于XX市浑南新城西南部,北临航天南路、西临为白塔大街、东临规划路,基地南侧为保留的别墅区及物联网二期工程。 一期园区是集多层办公楼、小高层办公楼、临街网点、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办公园区。本次施工段为±0.00以下,建筑面积为2165㎡;±0.00以上,建筑面积为120143㎡。我方项目部负责全部园区122308㎡施工建设。基础结构形式:多层办公楼为独立基础;高层办公楼为桩基础,设计标高±0.00相当于绝对+44.08m,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总建筑面积较大、形式不一、基础深度不同、形式复杂、尺寸多样是测量放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第三章 施工测量概述
本工程以业主提供的原始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建立施工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进场后立即与监理、总包、业主进行测量控制点移交,移交后进行复核,并做复核记录,编制实施性测量方案。
3.1、施工测量的原则
1)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放线。
2)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工作制度。
3) 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精神,紧密配合施工。
3.2、施工测量组织工作
由项目技术部专业测量人员组织成立测量小组,根据给定的坐标点和标高控制点进行工程定位、建立轴线控制网。按规定程序检查验收,对施测组全体人员进行详细的图纸交底及方案交底,明确分工。
1)仪器设备准备
序号
仪器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进场时间
用途
1
电子经纬仪
LT2
1台
开工前进场
测量定位放线
2
电子经纬仪
DJD2C
1台
开工前进场
施工放线
4
激光垂准仪
DZJ2
2台
开工前进场
施工放线
5
自动安平水准仪
ATO-32
1台
开工前进场
沉降观测
6
自动安平水准仪
AT-32
1台
开工前进场
施工放线
所有仪器设备都应有检定合格证,并按周期检定。仪器检定按照国家(市)各类设备检定规程规定的周期、检定方法、检验准则在国家授权的计量单位进行检定。
(1)仪器设备检定证书见附件
2)测量管理体系
项 目 经 理
闫广红
水 暖 班
钢 筋 班
模 板 班
测量组
曹井海、崔庆禹
技术部
刘学文、石全德
力 工 班
电 气 班
3.3、高程控制点及定位控制点等见施工现场总平面图
第四章 施工测量方法
4.1、控制网的布设
XX物联网产业园测量工作以规划测量后业主确定的高程定位点和总平面布置图中建筑物角点标注作为放线依据,根据施工图设计的主轴线设置控制网。控制网用经纬仪投测,控制建筑物的具体设置地点在施工时根据场地条件再具体定位。
1)平面控制网系统,应在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的要求下,作下列选择:
(1) 在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区域,可用原有的定位系统。
(2) 小测区可采用简易方法定向,建立独立定位系统。
(3) 投影面可采用国家高程基准,测区抵偿高程面或测区平均高程面。
施工轴线测量采取内、外双控轴线的方法。在基础底板地面上设置内控点,在建筑物外围设置外控网。
按给定的坐标点D2-6、D10-2、D7-4、D9-1、D1-5点分别做两条相互垂直的控制线轴(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对其控制网的控制点采取边角测量法检查闭合,即利用边角关系,角度测量4测回。边长测量4测回,观测值用秩亏自由网平差的方法进行平差,运算得出归化数据。观测所使用的仪器为苏州一光激光经纬仪LT-2,测距相对中误差小于1/30000,测角中误差小于2.5″,最终的边长及角度达到设计要求即误差为零,精度符合规范要求。其它控制线做法类同。
便于控制网点的长期保存,宜在网格点处预埋200mm×200mm钢板,用钢针刻划十字线定点,线宽0.2mm,并在交点上打洋冲眼,钢板以外的砼面上放出十字延长线,施工过程中将网格点加上护盖。
清槽时,坑内打木桩,用经纬仪投测将控制轴线投至基坑内木桩上,垫层浇筑后,将主控制轴线用墨斗弹在垫层混凝土上。进行上层梁板结构施工时,在内控点位置留设200×200mm方形观测孔,上层梁板结构施工完成后,用激光垂准仪或铅垂仪将内控点引测至工作面。上部结构轴线投测时,对所有转点进行复核,经复核闭合后才能进行控制线及轴线的投测。
结构每施工一层,用经纬仪对控制线进行一次校核。复核方式为采用内、外控制线相互比对方式。
2)控制网布设的原则、注意事项、技术要求等
各等级三边网的边长宜近似相等,其组成的各内角宜为30~100。当受条件限制时,个别角可放宽,但不小于25,当图形欠佳时,应增测对角线边。
四等以上的三边网,宜在网中选择近100的角,以相应等级三角测量的测角精度进行观测作为检核。
当以测边方法进行交会插点时,至少应由一个多余观测,根据多余观测与必要观测算的纵、横坐标差值,不应大于3.5cm。
三边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 级
平均边长
(km)
测距中误差
(mm)
测距相对中误差
二等
9
36
≤1/250000
三等
4.5
30
≤1/150000
四等
2
20
≤1/100000
一级小三边
1
25
≤1/40000
二级小三边
0.5
25
≤1/20000
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平均边长(Km)
测角中误差(")
起始边边长相对中误差
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
测回数
三角形最大闭合差(")
DJ1
DJ2
DJ6
二等
9
1
≤1/250000
≤1/120000
12
-
-
3.5
三等
首级
4.5
1.8
≤1/150000
≤1/70000
6
9
-
7
加密
≤1/120000
四等
首级
2
2.5
≤1/100000
≤1/40000
4
6
-
9
加密
≤1/70000
一级小三角
1
5
≤1/40000
≤1/20000
-
2
4
15
二级小三角
0.5
10
≤1/20000
≤1/10000
-
1
2
30
注:本规范表格、公式及条文叙述中的误差、闭合差、限差及较差均为正负值。
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级小三角的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2倍。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等级
仪器型号
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
半测回归零差
(")
一测回中2倍照准差变动
范围(")
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
(")
四等及
以上
AK-28
1
6
9
6
MAL100
3
8
13
9
一级及
以下
MAL100
-
12
18
12
-
-
18
—
24
注:为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范围时,该方向2倍照准差的变动范围,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二、三等三角网点的水平观测,当垂直偏差和垂直角较大时,其水平方向观测值应进行垂线偏差的修正。
建筑物施工控制网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适用范围
测角、测距中误差
测距边长相对
中误差
测角(")
测距(mm)
一
钢结构、超高层连续性高的建筑物
±9
±3
1/24000
二
框架高层连续性一般的建筑物
±12
±5
1/15000
三
一般建筑物
±24
±10
1/8000
注:建筑物施工控制网宜布设成矩形,也可布置成十字轴线或平行于建筑物外轮廓的多边形。
4.2、施工现场平面定位点图见附件
4.3、高程测量:
1)基础施工阶段,高程测量直接用水准仪由地面上高程控制点进行引测。在首层施工完后,将高程控制点引至外壁无遮挡的剪力墙上,随结构上升,用50m钢卷尺将高程向上传递。楼层内用水准仪将标高转至各相关构件上。
2)高程测量注意事项:
双面水准塔尺上的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不应超过0.5mm。
- - 3 - -
测量员必须将每次观测结果及时向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汇报;若出现明显沉降量的变化或不均匀沉降时,项目技术负责人还应及时与监理、设计、勘察部门联系,确定进一步观测的方案。
5.4、误差预防和发生错误的改正
1)误差预防
(1)为防止测量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粗差),必须从人员、仪器、操作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解决。
(2)必须配备专业人员,熟悉操作规程,熟悉施工图纸、方案和交底。
(3)使用的仪器应在检定周期内,使用前后应认真检查仪器状态,发现问题及时检修。
(4)尽量选择最佳观测时间施测,在不利环境下施测的结果,应有严格的校核措施,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5)管理上,人员和仪器配备合理,测法经济、高效。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施测数据资料齐全、清晰。
2)发生错误的改正
(1)发现错误,应立即查明原因,向上级报告。
(2)对由此所施测的一切结果进行检核。
(3)对发现的错误立即纠正,有关人员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4)填写错误追踪记录,并制定预防措施。
第六章 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6.1 仪器实行专人负责制,建立测量仪器管理台账,由专人保管、填写。
6.2 所有测量仪器必须每年校准检定一次,在仪器上粘贴校准状态标识,具备合格的计量检定证书,并由项目部测量负责人每半月一次进行自检。
6.3 仪器必须置于专业仪器柜内,仪器柜必须干燥、无尘土。
6.4 仪器使用完毕后,必须进行擦拭,并填写使用情况表格。
6.5 仪器在运输过程中,必须手提、抱等,禁止置于有振动的车上。
6.6 仪器现场使用时,测量员不得离开仪器。
6.7 水准尺不得躺放,三角架水准尺不得做工具使用。
第七章 测量管理制度
7.1 所有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7.2 上岗前必须学习并掌握《城市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及公司技术部制定的《计量器具管理实施细则》。
7.3 到现场放样前,必须先熟悉图纸,对图纸技术交底中的有关尺寸进行计算、复核,制定具体的方案后方可进场。
7.4 所有测量人员必须熟悉控制点的位置,并随时巡视控制点的保存情况,如有破坏应及时汇报。
7.5 测量人员应了解工程进度情况,经常同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进行业务交流。
7.6 经常与专业测量人员保持联系,及时掌握图纸变更、洽商,并及时将变更内容反映到上。
7.7 爱护仪器,经常进行擦拭,检查时仪器保持清洁、灵敏,并定期维修保证完好状态。
7.8 有关外业资料要及时收集整理。
7.9 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测量人员素质。
7.10 必须全心全意为施工单位服务,必须将所测的点或线向施工单位交待清楚。
第八章 安全文明施工情况
为确保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目标的实现,项目建立健全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责任制,明确安全文明施工的日常管理工作,将文明施工目标进行分解,逐级下传,逐级签订责任制,层层严抓落实,安全文明施工的各项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
测量部安全文明施工领导小组
组 长:宋兆
副组长:曹井海
组 员:孟俊亦、崔庆禹
宿舍管理以统一化管理为主,制定详尽的《宿舍管理条例》,宿舍安排出值勤表,每天打扫卫生,以保证宿舍的清洁。宿舍内不允许私拉私接电线及各种电器。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所需安全用具,遵守各项安全生产规定,遵守安全生产法,劳动保护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规程和标准。
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劳动保护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高空作业时,要有安全、可靠的防护措施,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穿防滑鞋。进入施工现场必须走施工安全通道,不得攀爬脚手架、模板等。
经纬仪、水准仪等仪器使用时要轻拿轻放,安装时要稳固并设专人看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