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生物防火林带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10953393 上传时间:2025-06-2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11MB 下载积分:8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防火林带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生物防火林带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县生物防火林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县生物防火林带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 论 1.1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XX县生物防火林带建设项目 1.1.2主管单位:XX县林业局 1.1.3建设单位:XX县林业总场 1.1.4项目性质:新 建 1.1.5建设地点:妙道山国家森林公园 枯井园省级自然保护区 1.1.6项目法人代表: 储 江 1.1.7项目技术负责人:陈智勇 1.1.8建设目标:通过项目建设,使我县林区的生物防火林带初具规模,森林防火功能明显提升,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尤其是重点林区森林资源的安全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森林防火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为建立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提供有力的保障。 1.1.9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营造生物防火林带。项目计划营造生物防火林带12公里,造林面积24公顷。 1.1.10项目建设期限:建设期3年,即2007年11月至2010年10月。其中第一年为营造林期,后二年为抚育期。 1.1.11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需22.6262万元,其中申请省级补助资金13.5万元,自筹资金9.1262万元。 1.2可行性报告编制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3、《森林防火条例》 4、《安徽省森林防火办法》 5、《全国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1995 6、《XX县森林防火规划》 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森林是陆地生态环境的主体,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良土壤、减少污染等多种功能。建立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生态优先,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随着生态建设的不断推进,森林资源在不断增长,资源保护成为当前林业工作的一项重点和难点,尤其是森林火灾更是严重威胁着森林资源的安全,森林防火工作形势十分严峻。 XX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是安徽省重点山(林)区县,是全国生态示范县,也是全省十二个直管试点县之一。全县有林地面积166545.1公顷(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83252.9公顷),全县森林蓄积量490.29万立方米。境内有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妙道山国家森林公园、枯井园省级自然保护区、司空山风景名胜区和明堂山风景名胜区等。十分丰富而又珍贵的森林资源,为我们提供青山绿水、生态和谐家园的同时,也因森林面积广阔,管理难度大,给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压力。森林火灾仍然是威胁我县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五年来,全县共发生森林火警210次,森林火灾52次,过火林地面积共760公顷,受害森林面积400公顷,烧毁林木蓄积1.57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550万元。究其原因,一是因为近年来,我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严管林、重育林,促进了森林资源的快速增长,林下植被物增多,枯枝落叶层增厚,森林火灾的诱发因素相应增多。二是林区地形地貌复杂,进入林区的道路少而分散,扑火难度大。三是林区居民居住分散,田地、坟山、房屋相杂其间,火源管理难度大。四是防火道路、阻隔系统、火险预警监测设施设备、防火通讯等防火设施落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难以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扑灭”。五是森林防火扑救装备、防火队伍建设、扑火手段等相对落后,难以实现“打早、打小、打了”。为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我县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上下齐抓共管,突出抓好重点火险区的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在抓好传统防火道建设的同时,加强生物防火林带的建设,抓住防火主动权,消除重点林区灾情隐患。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是保护森林资源安全的关键措施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是保护森林资源安全的一项长效关键举措,对于增强森林抗御灾害的能力,阻断火灾蔓延扩散,实现阻隔林火的网络化,预防火灾发生,及时有效扑救森林火灾,减少火灾所造成的损失,提高防控成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2.2是建设全国生态示范县的需要 XX森林资源丰富,物种繁多,是安徽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生物物种基因库。XX属全国生态示范县,现正实施“生态立县”战略,而生态县建设的主体是森林生态。因此,实施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保护与维持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正是生态县建设的重要举措。 2.2.3是实施新农村建设与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需要 XX属纯山区县、革命老区县、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因受区位、交通、信息等多种因素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省与市平均水平。虽然现在外出务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广阔的山场、丰富的森林资源依然是山区人民的生活之本、致富之源。现在实施的新农村建设,对我们山区而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当地森林资源管护好、科学利用好。而森林防火社会性强、涉及面广,必需整体规划,合理组织,分步实施,方能起到应有的良好效果。因此,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加快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必须加快森林防火建设步伐。 2.2.4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 XX地形复杂,山体陡峭,人口居住分散,生产生活用火频繁,进山人员较多,森林火灾既难防又难扑救。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加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1自然地理条件 3.1.1地理位置 XX县位于皖西南大别山腹部,东与潜山县相连,南和太湖县接壤,西与湖北省英山县为邻,北和霍山县、舒城县交界。地处东经115°50′-116°33′,北纬30°39′-31°11′,南北长约82公里,东西宽约41公里,总面积2398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占77.5%,是安徽省五大纯山区县之一。 3.1.2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本县地处江淮分水岭,为多条河流源头。长河、潜水、皖水、大沙河水出境后注入长江,姚河水流入杭埠河后注入巢湖,包家河、黄尾河、头陀河为淠河主要源头。境内崇山峻岭,群峰林立,相对高差较大,最高峰陀尖海拔1751米,最低处袁家渡海拔90米,相对高差达1661米。全县海拔800米以上占总面积的29.3%,海拔400-800米面积占51.3%,海拔400米以下仅占19.4%。山场坡度一般为20°-30°,有三分之一山场坡度超过40°。 2、气候 本地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湿热多雨,春秋温暖适中。光照尚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4.5℃,无霜期212天,年均降水量1421mm,年均蒸发量1388mm,年均日照2191小时,日照率47%,相对湿度76%。 3、基岩与土壤 境内基岩主要是花岗岩、花岗片麻岩,有少量花岗班岩和辉绿岩分布。海拔1200米以上多为花岗岩,其下多为花岗片麻岩与辉绿岩。土壤有明显的垂直分布带,以海拔800米为分界线,其下为山地黄棕壤,其上为山地棕壤。在山顶高寒地带发育着山地草甸土。土层厚度一般在15—60厘米之间,PH值在5.5左右。 4、植被 本县地处北亚热带针叶、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受地形、地貌等造成的小气候环境影响,植物种类繁多,动植物资源丰富。据调查,境内有维管束植物2000余种,其中乔、灌木树种600多种。在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变化与垂直变化。在区域变化上,江淮分水岭北坡以针叶、落叶阔叶类为主,混生少量常绿阔叶树种;南坡则为针叶、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生区。在垂直变化上,海拔800米以上为黄山松和落叶阔叶树种;海拔600-800米为黄山松、马尾松混生及落叶阔叶与少量常绿阔叶树种;海拔600米以下为马尾松、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另外,海拔1200米以下有大面积的人工杉木林分布,海拔600米以下有成片毛竹林与经济林分布。针叶树种主要是马尾松、黄山松、杉木,常绿阔叶树种有青冈栎、苦槠、大叶冬青等,落叶阔叶树种有栓皮栎、麻栎、板栗、枫香、化香、茅栗、短柄泡 、杜鹃等。珍稀保护植物有大别山五针松、多枝杜鹃、三尖杉、香果树、连香树、蓝果树、鹅掌楸、金钱松、银杏、天麻、石斛等计80余种。 3.2社会经济条件 全县辖24个乡镇,2006年总人口399972人,其中农业人口360657人。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GDP)21.16亿元,财政收入1.7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23元。交通状况大为改善,105和318两条国道纵横交错,贯穿本县,东(营)—香(港)高速公路XX段正在修建,岳(西)—武(汉)高速公路XX段即将开工建设,省道两条,且村村通公路。 3.3森林资源条件 3.3.1森林资源数量 全县有林地面积166545.1公顷,其中用材林79368.3公顷、防护林72640.8公顷、特用林6170.4公顷、经济林8361.6公顷、竹林1519.9公顷、薪炭林4公顷。全县森林蓄积量490.29万立方米,其中杉木68.42万立方米、松类(马尾松、黄山松)336.69万立方米、硬阔83.13万立方米、其它2.05万立方米。按生态区位和生态公益林区划标准,我县生态公益林面积83252.9公顷,蓄积245.52万立方米,其中国家 19 XX县林业总场是1995年经省林业厅和XX县编委批准,将始建于1958年的国有XX县河图林场与国有XX县苗圃合并后而设置的国有林业事业单位。总场下辖东河冲林场、妙道山林场、枯井园林场和硃屋苗圃四个二级机构及办公室、财务科和生产科三个职能科室。XX县林业总场现有职工155人(其中退休人员33人),具有各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的36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8人。截止2006年,林业总场总投资1241万元,其中国家投资783万元,全场固定资产278万元,林木资产价值约为7500万元。从70年代末有经营收入以来,累计实现经营收入5890万元,累计上交税金298万元。 3.5项目建设有利条件 3.5.1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林业建设。党中央明确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颁布以来,林业工作已摆上各级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林业建设各项政策十分优惠,林业投入不断增加,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氛围。 3.5.2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县委、县政府提出XX要以“生态立县”,走“生态经济强县”之路,如何有效地保护好森林资源成为当务之急。森林防火工作已列入各级政府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县、乡、村都成立了森林防火组织,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3.5.3林业部门的技术力量雄厚。全县有林业大专院校毕业的工程技术人员180人,其中副高级技术职称5人,中级职称60人。 3.5.4项目区劳动力有保障。XX县林业总场毗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充足,实施林业重点项目,可直接增加农民的劳务收入,群众的积极性高。 3.5.5项目区群众林业生产经验丰富。项目建设主要为造林,XX县林业总场职工和山区群众都有丰富的造林经验和造林技术,造林质量有保障。 3.5.6项目造林种苗充足。油茶为项目区传统的经济林树种,因此造林种苗充足。 3.6项目建设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 我县属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山区群众相对贫困,县、乡财政困难。项目建设主要障碍因素有二:一是缺少资金投入;二是造林地偏远,施工难度大。为了保证项目实施,可通过以下措施有效解决:一是通过项目资金扶持,国家财政投入一部分,地方配套一部分,能够保证项目资金足额到位;二是由国有林场组织专业施工队进行整地、造林及抚育,加强技术指导,提高施工效率和造林质量,完全能够保证项目工程如期按质完成。 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 4.1项目指导思想及原则 4.1.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为指导,以增强综合防火能力为目标,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切实加强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设置合理,结构科学的防火阻隔网络,有效控制森林火灾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 4.1.2项目建设原则 项目建设的原则:突出重点,因害设防,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防火与防虫相结合,防火功效与多种效益相兼顾。 4.2项目建设目标 通过项目建设,使我县生物防火林带初具规模,森林防火功能明显提升,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得到加强,重点林区资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森林防火体系初步得到完善,为建立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提供有力保障。 4.3项目布局 4.3.1项目建设地点 按照“先急后缓、重点突出、分步实施”的原则,项目建设地点选在XX县森林防火重点区域的妙道山国家森林公园和枯井园省级自然保护区,这两处均为XX县林业总场下属单位。 4.3.2项目建设范围 项目建设范围为枯井园省级自然保护区与主薄镇接壤的边界区及妙道山国家森林公园与河图镇、五河镇接壤的边界区,在边界线上营造生物防火林带。项目工程涉及镇、场面积达12万亩,林地面积8万亩。具体范围见表4—1。 表4—1 XX县生物防火林带建设项目安排表 单 位 地 段 林带长度 m 林带宽度 m 营造林面积ha 妙道山国家森林公园 塔尔岗—闻家畈 3000 20 6 塔尔岗—上马石 1500 20 3 小 计 4500 9 枯井园自然保护区 双 坪—阎王厅 6000 20 12 城墙坳—老林尖 1500 20 3 小 计 7500 15 合 计 12000 24 4.4项目建设规模 营建油茶生物防火林带12公里,计造林面积24公顷。 4.5项目建设技术方案 4.5.1树种选择 4.5.1.1树种选择原则 ——优先选择阻燃效果好、经济价值相对较高的常绿阔叶树种; ——充分利用优良乡土树种,积极引进和推广生态防火功能较高的树种; ——根据造林地立地条件与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的一致性,做到适地适树适种源。 4.5.1.2主要造林树种 经综合比选,确定项目建设树种为油茶。 油茶 Camellia oleifera Abel. 别名茶子树、茶油树,是我国特有的山茶科山茶属多年生木本油料植物。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高3-6米,一般2~3米;树皮淡褐色 ,光滑;单叶互生,革质,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边缘有细锯齿,长3-10厘米,宽1.5-4.5厘米;花顶生或腋生,两性花,白色,直径6-9厘米,花瓣倒卵形,顶端常二裂;蒴果球形、扁圆形、橄榄形,直径3-4厘米,果瓣厚而木质化,内含种子;种子茶褐色或黑色,三角状,有光泽。油茶分布范围较广,在我国17个省市都有分布,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适应性强,是我县传统的经济林树种。油茶种植后,一般3年左右可开花结果,6-7年进入盛果期,寿命可达100年以上。油茶籽含油率23—30%,茶籽油脂肪酸组成和橄榄油非常相似,具有独特清香,目前在市场上被作为上等食用油。油茶的阻燃性能好,是当前常用的营造防火林带的树种之一。 4.5.2造林模式 全部采用密植纯林的造林模式。 4.5.3造林技术措施设计 4.5.3.1种苗 种子:造林树种均采用当地产的种子,同时必须符合GB2772和GB7908所规定的要求。 苗木:全部使用GB6000规定的I、II级苗的标准。 4.5.3.2整地 以可能林火高度的2—3倍,确定林带宽度为20米。全面砍除、清理地面树木、杂草,明穴整地,三角形配置栽植点,株行距为2×3米,栽植穴的规格为40×40×40厘米。 4.5.3.3栽植 栽植时间:于林木发芽(3月底)前完成。 造林方法:采用裸根苗植苗造林或播种造林。 初植密度:每公顷1650株。 配置方式:三角形配置栽植点。 技术要求:造林前应当对苗木进行适当处理,可适度修根、修枝,进行苗根浸水、蘸泥浆等处理,栽植深度略超过苗木根颈,根系要舒展。 4.5.3.4幼林抚育 造林后应及时进行松土除草,扩穴抚育,与扶苗、除蔓等结合进行,做到“除早、除小、除了”。抚育连续进行三年,前两年每年二次,于当年5—6月及9—10月间进行,第三年一次,于当年8—9月进行。松土除草应做到里浅外深,不伤害苗木根系,深度一般为5—10厘米,并结合抚育进行扩穴,以增加营养面积,促进郁闭成林。 第五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1估算依据 《林业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 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及当前劳务工资水平 苗木市场现行苗木价格 项目区历年项目管理费用需求情况 5.2投资估算 人工造林单位成本:人工造林单位成本仅指当年造林和随后3年的抚育费用。包括苗木采购、劳务费和间接费三项。苗木采购包括苗木、运输费等;劳务费包括林地清理、整地、栽植、抚育、管护等;间接费包括调查设计费、管理费、检查验收费等。计每公顷9153元。 项目建设总投资22.6262万元,其中基准投资21.9672万元,不可预见费0.659万元。 5.3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总投资22.6262万元,可通过以下渠道筹措: 申请省级项目资金13.5万元,地方自筹9.1262万元。 第六章 项目建设进度 6.1项目建设期 项目建设期3年(2007—2009),包括抚育管理。 6.2建设进度安排 项目建设人工造林安排在第一年全面完成,第二年、第三年进行幼林抚育,第四年即可全部郁闭成林。 第七章 项目组织管理和保障措施 7.1项目组织管理 县政府成立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林业、财政等部门参加;在县林业局成立项目管理办公室;在项目实施单位XX县林业总场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的施工管理和技术指导,项目工程责任到人,实行目标管理,严把质量关、进度关,加强项目资金的管理。 7.2项目资金管理 资金的投入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落实项目建设所需的资金,并管好用好项目建设资金。项目资金实行单独建帐、独立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严格按项目规定范围支付资金,严禁挤占、挪用。并加强财务监督,接收上级项目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检查审计,确保将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到项目建设上来。 7.3项目工程管理 项目工程由县林业局组织有资质单位进行设计,并抽调工程技术人员组成技术指导组,从项目工程设计、施工、检查验收等环节层层把关,开展工程监理。项目实施单位XX县林业总场组织施工队施工,专人带队,林业技术人员跟班作业。工程按进度分阶段进行验收,工程竣工进行总体验收,验收结果作为项目资金支付的主要依据。 7.4项目档案管理 县林业局和XX县林业总场均建立项目档案,项目工程及财务管理分别建档。项目实施各项资料全面整理归档,落实专人管理,及时收集项目相关信息,加强效益监测,确保项目建设档案的完整性。 第八章 效益分析 6.1生态效益 项目建设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一是生物防火林带建成后,可有效发挥防火、阻火功效,减轻项目区域内12万亩森林防火压力, 4万亩国有森林、近6万亩国家公益林及妙道山国家森林公园、枯井园省级自然保护区等重点林区的森林资源将得到有效保护,减少资源损失,保护生态安全;二是通过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可改善项目区的森林结构、保护生物多样性、抑制森林病虫害、提高森林生态功能;三是在原来传统的防火道上营建生物防火林带,可有效减少雨水对防火线的冲刷,对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有明显的作用。 6.2经济效益 项目建设在具有显著生态效益的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油茶是我地传统的经济林树种,按造林后第八年进入盛果期,平均每公顷年产值6000元计算,到20年(第7—20年,共13年)产值累计可达187万元;同时,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可节约今后的防火道维修投资,按每公里防火林带每年节约维修费1800元计算,12公里防火道20年累计可节约投资43.2万元。 6.3社会效益 项目的社会效益良好。本项目生物防火林带营造在国有山林与集体山林交界线上,使之成为防火屏障和清晰明确的权属界线,稳定了山林权属,减少了火灾和山林纠纷,维护了林区社会治安稳定,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和谐发展。火灾减少,减轻了各级政府对森林防火的压力,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同时,项目建设可利用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的示范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动我县森林防火体系建设。 第九章 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为生态保护性项目,项目工程为营造林,对项目区生态环境无明显不良影响。营造林采用穴状整地和砍草抚育,不会造成水土流失。整地造林期间,进行林带清理,对景观略有影响,但影响不大,并能在2—3年内很快得到恢复。因此,项目建设无不良环境影响。 第十章 结 论 综上所述,本项目通过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可以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项目区的森林火灾,在全省森林防火工程体系建设中将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项目建设生态效益突出、经济效益合理、社会效益显著,不存在任何风险,项目可行。建议省林业厅批准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