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某石化公司助剂厂节能节水措施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0953155 上传时间:2025-06-23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2.37MB 下载积分:12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石化公司助剂厂节能节水措施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某石化公司助剂厂节能节水措施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155A-可研 第34页共34页 1 概况 1.1 项目及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1.1.1 项目基本情况 1.1.1.1 项目名称 XX石化公司助剂厂节能节水措施 1.1.1.2 项目建设性质 本项目为改扩建项目,经营体制为国营股份制企业。 1.1.1.3 项目建设地点 XX石化公司炼油厂区(东区)内。 1.1.2 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1.1.2.1建设单位全称、性质及负责人 建设单位全称: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XX石化公司 企业性质: 国有股份制企业 建设单位行政负责人: 1.1.2.2 建设单位概况 XX石化公司是由原XX炼油化工总厂和XX化学工业公司经过多次重组改制后组成的炼化一体化企业,是目前中国西部最大的炼油化工企业,目前公司总资产290亿元,拥有在职员工近5万人。XX炼油厂和XX化学工业公司是“一五”计划时期建成的两家国有大型石油化工企业,1998年从原中国石化总公司划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1999年分别进行了主辅业分离改制,其核心业务重组成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地区分公司。2000年10月10日,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的发展要求,由XX炼化公司(原XX炼油化工总厂核心业务)和XX石化公司(原XX化学工业公司核心业务)重新整合,组建为中国石油XX石化分公司,隶属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5月原“两兰”未上市部分合并成立了中国石油XX石油化工公司。2007年6月由原上市公司和XX石油化工公司合并组建成为新的中国石油XX石化公司。 公司地处甘肃省省会城市——XX。公司集炼油、化工和化肥生产为一体,具有雄厚的生产和科研开发实力。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做出战略性部署,将XX石化公司建成西部最大石油化工生产基地。2003年以来新建的5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300万吨/年重油催化装置、70万吨/年大乙烯及聚烯烃工程已相继建成,并实现一次开车成功,标志着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在XX石化公司已正式建成。与此同时与炼化业务配套的大型芳烃及橡胶装置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这些项目的建设,必将增加产品品种,改善产品品质,提高特色产品的技术含量,显著增强XX石化公司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并可最大限度地发挥炼油化工一体化优势,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为促进西部地区石化工业的更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经过“十五”期间的进一步扩建和改造,XX石化公司炼油业务原油配套加工能力将达到1050万吨/年,二次加工能力主要有440万吨/年催化裂化、120万吨/年延迟焦化、120万吨/年催化柴油加氢、40万吨/年航空煤油加氢、60万吨/年焦化汽柴油加氢、60万吨/年连续重整-40万吨/年芳烃抽提、40万吨/年润滑油基础油、12万吨/年硫酸法烷基化、8万吨/年MTBE、64万吨/年气体分离等。化工生产能力主要有70万吨/年乙烯裂解、120万吨/年合成树脂(其中67万吨/年聚乙烯、41万吨/年聚丙烯)、7.5万吨/年合成橡胶、30万吨/年合成氨、52万吨/年尿素、15万吨/年浓硝酸及5万吨/年裂化催化剂等,已经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炼油化工生产基地。 1.2 编制依据及原则 1.2.1 编制依据 1.2.1.1 XX石化公司规划处提供的《中国石油XX石化公司助剂厂节能节水措施》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任务委托书(2008年8月)。 1.2.1.2 XX石化公司技术处提供的《中国石油XX石化公司动力厂冷凝水系统改造完善工程》资料(2008年1月)。 1.2.1.3 XX石化公司规划处提供的《XX石化公司润滑脂厂润滑脂车间冷凝水系统完善》(2008年9月)。 1.2.1.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炼油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中油计字[2002]第234号。 1.2.1.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办法》中油计字[2000]第131号。 1.2.2 编制原则 1.2.2.1 严格执行国家、地方和行业的标准、规范,遵守现行的有关政策和法规,坚持设计的科学性。 1.2.2.2 充分依托XX石化公司现有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尽可能节省投资。 1.2.2.3 利用现已有建设区域场地,合理布置工艺设备,节约用地。 1.2.2.4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及工业卫生有关规定,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与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避免环境污染,保证安全生产。 1.2.2.5 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降低能耗; 1.2.2.6 装置优先采用国内先进而且可靠成熟的技术。 1.2.2.7 贯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HSE项目建设模式,强化安全意识,优化设计方案。 1.3 研究范围 1.3.1 研究范围 本项目包括两个单体部分,分别为动力厂冷凝水系统改造完善、润滑脂装置冷凝水系统完善。其各单体研究范围如下: 1.3.1.1 动力厂冷凝水系统改造完善部分 研究范围包括: 1) 沿5#路将2#至8#路段旧有DN200/DN150冷凝水系统管线更新改造; 2) 沿3#路段从2#至14#路新铺设一条DN150冷凝水系统管线,并将新铺DN150冷凝水管线与旧有DN200/DN150冷凝水系统管线在3#/12#路东侧、2#/5#路北侧相碰接; 3)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新增冷凝水单、双联疏水加压装置21套及完善相应的回收系统配套设施。其21套单、双联疏水加压装置位置具体情况见附图2008155A-01/厂所示,流程图见2008155A-02~08/厂所示。 1.3.1.2 润滑脂装置冷凝水系统完善部分 研究范围包括: 1) 将润滑脂车间皂基脂装置8个基础油储罐由主蒸汽加热改成乏汽加热,同时将8个基础油储罐冷凝水出口管线及换热器E-3冷凝水出口管线由直接排放改造为系统回收利用,并新铺设一条DN80冷凝水回收管线与原DN80冷凝水主线碰接。 2) 将烃基脂装置所有伴热线改为乏汽伴热,同时将烃基脂装置厂房用的主蒸汽管线与乏汽线相连接,同时设置控制阀门,并在管架上碰接处设置梯子平台。 3) 将润滑脂车间冷凝水总管线在42/2罐区南侧新铺DN80管线至与55罐区东南角系统冷凝水管线碰接。 1.3.2 建设内容 主要建设内容见表1.3-1。 表1.3-1 主要建设内容 序号 主项名称 建设 规模 备 注 一 动力厂冷凝水系统改造完善部分 1 冷凝水疏水加压装置 21套 1.1 双联自动疏水泵HPT30S 11套 分别设置在3#或5#及冷凝水泵房处 1.2 单联自动疏水泵HPT30D 10套 分别设置在3#或5#及冷凝水泵房处 2 计量仪表 25套 其中: 蒸汽仪表12套 冷凝水仪表13套 3 设备 3.1 汽水分离器 12台 分别设置在3#或5#北侧冷凝水泵房处 4 无缝钢管(DN300、DN250、DN200、DN150、DN100、DN80、DN50、 DN40 DN25) 8820米 5 复合硅酸盐(δ=40mm) 350m3 二 润滑脂装置冷凝水系统完善 1 设备 1.1 疏水器 9套 设置在八个罐及换热器冷凝水出口上 2 无缝钢管(DN80、DN50、DN25) 350米 3 复合硅酸盐(δ=40mm) 5m3 1.4 项目背景及建设理由 中国石油XX石化公司是国有特大型骨干企业,多年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和节能节水的日趋重视,对石油化工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XX石化公司为响应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节水、减污要求,对不同性质的废水积极进行治理和回用。 目前XX石化公司东区炼油装置、化工装置、储运系统、动力系统等冷凝水回收系统有许多不完善、不健全的地方。一些装置、罐区、排凝系统蒸汽冷凝水长期排放。而系统冷凝水主要来自中、低压蒸汽系统、乏汽系统及回收排凝站冷凝水。全厂区(东区)约达60t/h(最小量为29t/h)的冷凝水排放掉,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其中润滑脂厂润滑脂车间有烃基脂、皂基脂两套生产装置,均为间断生产,目前罐区蒸汽冷凝水全部直接排放掉,没有接入XX石化公司冷凝水系统。全装置约有6t/h(夏季为5t/h)的冷凝水排放,也造成了很大的水资源浪费。 由于高温冷凝水的水质较好,属高价值的水资源,所以直接排放掉对水资源来说是一种浪费。因此对高温冷凝水经系统回收至除油除铁装置处理达标后再次利用,将冷凝水作为中低压锅炉用水、软化水补充用水等,不但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也减少了环境污染。 因此,很有必要对XX石化公司东区炼油装置、化工装置、储运系统、动力系统及润滑脂车间等冷凝水回收系统进行改造、完善。 1.5 主要研究结论 1.5.1 主要研究结论 1.5.1.1 动力厂冷凝水系统改造完善部分 冷凝水系统经过改造完善后,约达60t/h的蒸汽冷凝水被回收利用。年回收冷凝水量约24万吨。 通过增加蒸汽和冷凝水的计量仪表,对全公司蒸汽用量和冷凝水量有了准确的数据,将有利于全公司节能计划的实施。 1.5.1.2 润滑脂装置冷凝水系统完善部分 润滑脂装置冷凝水系统经过改造完善后,有约6t/h以上的高温蒸汽冷凝水被回收利用。年回收冷凝水量约420吨。 因此本项目在公司节水节能的任务和目标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不可估量。本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都是可行的。 1.5.2 公用工程和建设条件落实 1.5.2.1 动力厂冷凝水系统改造完善部分 冷凝水自动疏水加压装置所利用的蒸汽源可就近从蒸汽系统接入,仪表所需要的电源可由电池供给或DCS供给;新增管道可利用原有管架敷设,部分新建管墩敷设;新增仪表可在原有系统上接入。 1.5.2.2 润滑脂装置冷凝水系统完善部分 本部分为在原有润滑脂装置冷凝水系统基础上进行改造,依托旧有设施,无公用工程条件。新增仪表可接入原控制系统。 1.5.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下表1.5-1。 表1.5-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 指 标 名 称 数 值 及 单 位 备 注 1 设计规模 A、冷凝水回收量约24万吨/年 B、冷凝水回收量约420吨/年 2 消耗指标: 低压蒸汽 192 Kg/h(最大量) 3 装置占地 42.57 m2 21套疏水装置占地 4 三废排放 废水 废气 废渣 无 少量(排入乏汽系统管网) 无 5 工艺设备总台数 冷凝水系统改造部分 润滑脂装置完善部分 33 套 9 套 见表1.3-1 6 工程建设总投资 工程费用 958.52万元 796.48万元 1.5.4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5.4.1 本项目实施后,21套单双联自动疏水加压装置(泵)产生的二次乏汽量很少,而XX石化公司低温余热项目投运后产生的乏汽量很大,相比较,本项目产生的乏汽量特别少,相应的对乏汽系统的压力影响也很小。本项目中不再考虑乏汽系统压力的平衡情况。 1.5.4.2 本项目实施后,其自动疏水加压装置(泵)主要回收中、低压蒸汽系统及乏汽冷凝水及回收排凝站冷凝水,但有些装置、罐区、排凝系统蒸汽冷凝水存在含油量大的现象,因此疏水加压泵技术厂家提出会影响到自动疏水加压装置(泵)的正常运行。建议使用方应结合生产实际和突发情况,对系统冷凝水进疏水泵前进行在线检测或技术厂家配套提供疏水泵入口除油除渣过滤器,以确保设备长期正常运行。同时建议使用方应对疏水泵进行定期的检修和维护清洗,以防止油量在泵体内积聚堵塞。 2 建设规模、建设规模确定的原则及总工艺流程 2.1 建设规模 2.1.1 项目建设的规模 《中国石油XX石化公司助剂厂节能节水措施》包括以下两个单体部分。 2.1.1.1 动力厂冷凝水系统改造完善部分 1) 通过现场考察和结合动力厂的实际情况,系统回收冷凝水最大量约60t/h。冷凝水收集平衡水量见图1所示。 2) 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在3#路、5#路及冷凝水泵房处等不同地点设置21套自动疏水加压装置,同时新增系统计量仪表25套,新建及更新管道约8820米。 2.1.1.2 润滑脂装置冷凝水系统完善部分 系统回收冷凝水总量大约6t/h(冬季),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在润滑脂车间皂基脂装置8个基础油储罐冷凝水出口管线及换热器E-3冷凝水出口管线上共设置9套疏水器,增加及更新管道约350米。 2.2 建设规模确定的原则 本项目“动力厂冷凝水系统改造完善”部分和“润滑脂装置冷凝水系统完善”部分建设规模的确定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根据现有动力厂冷凝水系统及润滑脂车间冷凝水的排放情况,本着节约投资原则,充分利用旧有设备、管线,仅对项目中不足部分进行改造、更新。 2) 项目中新上设备立足国内采购。采用技术可靠、性能稳定耐用的自动疏水加压设备和疏水器。 34 回收的冷凝水接入自动疏水加压装置(泵),出水管接到新增的DN150冷凝水系统回收总管上。在5#马路北侧(2#路至8#路)将冷凝水管线更新,并将新增DN150冷凝水管与原有DN150(DN200)冷凝水系统连接,同时也将原有的中、低压蒸汽冷凝水系统及乏汽系统的各个排放点设冷凝自动疏水加压装置(泵),将回收的冷凝水接入自动疏水加压装置(泵),出水管接到更新或旧有的DN150(DN200)冷凝水系统回收总管上。润滑脂车间冷凝水系统管线接入XX石化公司冷凝水系统管网(接入地点在55罐区东南侧),将系统回收的冷凝水输送至冷凝水除油除铁装置进行净化处理后回用。 冷凝水经过除油除铁装置处理净化后的分别回用到中低压锅炉、软化用水等。工艺流程见附图2008155A-01/厂。 3.2.3 消耗定额 本项目公用工程消耗主要为“动力厂冷凝水系统改造完善”部分中自动疏水加压装置(泵)消耗的动力蒸汽。蒸汽用量非常少。具体用量见下表3.2-1。 表3.2-1 蒸汽用量表 序号 名 称 单 位 消耗定额 来 源、用 途 1 低压蒸汽 kg/h 192 系统蒸汽;作为动力蒸汽 3.2.4 工艺安装方案 3.2.4.1 设备布置方案 1)在设备布置原则方面严格遵循国家颁布的有关规范、规定及标准规程,确保生产及人身安全。 2) 设备布置要满足工艺要求,做到工艺流程顺畅、管线连接较短。 3) 占地合理利用,设备集中布置,节约投资、方便管理;同时工艺设备的布置应符合安装和使用要求,方便操作管理。 4) 自动输送加压装置(泵)布置在马路边系统管架旁或管架下,并成撬布置。 3.2.4.2 工艺安装方案 1) “动力厂冷凝水系统改造完善”部分主要内容为新建21套自动输送加压装置(泵)及配套管线安装,无拆除内容; 2) “润滑脂装置冷凝水系统完善”部分的主要内容为项目的配套管线及疏水器安装,其拆除内容为将润滑脂车间八个基础油储罐冷凝水出口20米管线及4个DN20闸阀拆除。 3) 工艺管线安装尽可能利用原有管架或管墩等敷设,以节约投资。 4) 对于热力管线,应充分考虑保温和热力补偿措施。 5) 工艺管线在管架或高处敷设时,如有阀门等,为了便于检修及操作,应设置梯子平台。 3.2.5 设计中采用的主要标准和规范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1999年版) GB50160-92 《石油化工管道布置设计通则》 SH3012-2000 《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设计规范》 SH3010-2000 《石油化工管道设计器材选用通则》 SH3059-2001 《石油化工管道柔性设计规范》 SH3041-2002 《石油化工工艺装置管径选择导则》 SH3035-1991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 《石油化工工艺装置设备布置设计通则》 SH3011-2000 《石油化工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SH3024-1995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J87-85 《石油化工给排水管道设计规范》 SH3034-1999 《石油化工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SH3533-2003 《化工企业爆炸和火灾环境电力设计规范》 GB50058-92 3.3 工艺设备技术方案 3.3.1 概述 本工程中“动力厂冷凝水系统改造完善”部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主要共新增冷凝水自动疏水加压设备21套、汽水分离器12台,计量仪表25套,无缝钢管约3500米。“润滑脂装置冷凝水系统完善”部分根据工艺要求,主要共新增疏水器9套,无缝钢管约50米。 3.3.2 设备汇总 主要设备汇总表见下表3.3-1。 表3.3-1 主要设备汇总表 序号 名 称 规 格 单位 数量 备 注 一 动力厂冷凝水系统改造完善 1.1 冷凝水提升加压装置 单联压力疏水泵 HPT30D 套 10 成套定货 双联压力疏水泵 HPT30S 套 11 成套定货 1.2 汽水分离器 台 12 成套定货 1.3 计量仪表 阿纽巴流量计 DN100,PN3.0~3.8,温度300~450℃,2.36~3.93t/h 套 2 介质为中压 蒸汽 阿纽巴流量计 DN100,PN0.8~1.3,温度200~300℃,2.88~4.8t/h 套 2 介质为低压 蒸汽 阿纽巴流量计 DN80,PN0.8~1.3,温度200~300℃,2.67~4.46t/h 套 8 介质为低压 蒸汽 涡街流量计 DN150,PN0.3~0.6,温度90~100℃,5~30t/h 套 1 介质为冷凝水 涡街流量计 DN80,PN0.3~0.6,温度90~100℃,3~5t/h 套 12 介质为冷凝水 二 润滑脂装置冷凝水完善 2.1 设备 疏水器 DN50 PN1.6 套 4 成套定货 DN25 PN1.6 套 5 成套定货 3.4 工艺装置“三废”排放 3.4.1 废水 本项目各装置部分在正常运行过程中无废水产生。只是装置在检修时才会产生部分废水,水量非常少。可就近排入生产污水系统。 3.4.2 废气 本项目“动力厂冷凝水系统改造完善部分”自动疏水加压装置排放的少量二次乏汽排入乏汽系统管网回收。“润滑脂装置冷凝水系统完善”部分在正常运行过程中无废气产生。 3.4.3 废渣 本项目各装置部分在正常运行过程中无废渣产生。 3.5 占地、建筑面积及定员 3.5.1 装置占地、建筑面积 本项目中“动力厂冷凝水系统改造完善部分”每套双联疏水加压装置(泵)占地2.77m2,每套单联疏水加压装置(泵)占地为1.21m2。21套疏水加压装置(泵)共占地42.57m2。 “润滑脂装置冷凝水系统完善部分”是在原有润滑脂车间装置冷凝水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完善,因此无需新增占地。 3.5.2 装置定员 “动力厂冷凝水系统改造完善”部分自动疏水加压装置无需专门的操作人员,由XX石化公司动力厂指定负责人定期巡视即可。“润滑脂装置冷凝水系统完善”部分定员由XX石化公司润滑脂厂负责统一安排,不需新增人员。 3.6 工艺及设备风险分析 3.6.1 工艺技术风险 “动力厂冷凝水系统改造完善”部分采用单、双联自动疏水加压装置(泵)的技术为国内自主研发技术,该技术先进、成熟,目前已经在各石油化工企业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无工艺技术风险。 3.6.2 设备风险 “动力厂冷凝水系统改造完善”部分装置采用的单、双联自动疏水加压泵为国内外可靠的设备,其核心疏水泵是将电动泵的工作原理与疏水阀相结合的一种凝结水加压装置。凝结水的收集和提升是自驱式、无电动机,只要在凝结水自动泵的蒸汽管路系统中通入少量的蒸汽(或压缩空气),即可连续工作,因此也称为凝结水自动输送泵。该设备结构简单,即能加压,又能兼作疏水阀,管理方便,经济效益显著,设备可靠、亦无风险。 4 自动控制 4.1 设计依据 4.1.1 《XX石化公司石油化工建设项目建议书》; 4.1.2 《北京建工金源环保发展有限公司动力厂凝结水系统改造完善工程》; 4.2 系统现状 由于冷凝水处理能力增加,冷凝水系统管线计量仪表需相应改造。 4.3 自控方案 冷凝水系统管线计量仪表相应改造为满足工艺条件的涡街流量计和阿纽巴蒸汽流量计。 4.4 自动化水平 由于冷凝水排放点均距电源较远,计量仪表选用以电池为电源或使用DCS供电的二线制仪表。本装置将对各仪表的数据进行测量和记录,并远传到冷凝水泵房原有的DCS上及3#和4#计量站上。 本装置无设备进行自动控制。 4.5 仪表选型 4.5.1 仪表选型必须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现场仪表选型应满足工艺过程温度﹑压力等级及所处环境防护等级的要求,并应具有高可靠性及稳定性。远传信号的检测仪表全部采用电动仪表,并尽可能选用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智能型仪表。 4.5.2 流量仪表 4.5.2.1 冷凝水计量仪表选用涡街流量计。 4.5.2.2 蒸汽计量仪表选用阿纽巴蒸汽流量计。 4.6 控制室 仪表信号远传到冷凝水泵房原有的DCS上及3#和4#计量站上,控制室利旧。 4.7 设计采用的标准和规范 《过程检测和控制流程图用图形符号和文字代号》 GB2625-1981 《石油化工企业自动化仪表选型设计规范》 SH3005-1999 《石油化工控制室和自动分析器室设计规范》 SH3006-1999 《石油化工仪表接地设计规范》 SH/T3081-2003 《石油化工仪表供电设计规范》 SH/T3082-2003 《石油化工企业仪表供气设计规范》 SH3020-2001 4.8 仪表供电 仪表供电采用电池供电或依托原有DCS供电。 4.9 仪表的防护 4.9.1 仪表的防护 4.9.1.1 根据本装置的介质特点及爆炸危险场所的级别和组别划分,所有仪表设备均选用防爆产品。 4.9.1.2 仪表的防腐主要是根据工艺介质的性质及操作条件选用相应的材料。 4.10 主要仪表设备 序号 名 称 规 格 单 位 数 量 备 注 1 阿纽巴流量计 介质蒸汽,DN100 台 4 2 阿纽巴流量计 介质蒸汽,DN80 台 8 3 涡街流量计 介质冷凝水,DN150 台 1 4 涡街流量计 介质冷凝水,DN80 台 12 5 厂址选择 5.1 地理位置条件 XX石化公司位于甘肃省XX市西固区。《中国石油XX石化公司助剂厂节能节水措施》项目遍布在XX石化公司厂区(东区)内,不需新征土地。该项目新建设施所处的地理位置交通运输便利,配套公用工程设施齐全,依托条件好。其区域平面图见附图2008155A-01/厂。 5.2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震条件 5.2.1 工程地质 1)地耐力 黄土层 98.06kPa 卵石层 392.24kPa 2)土壤电阻率 10kΩ 本工程位于黄河南岸Ⅱ级阶地上,地表为厚薄不等的杂填土,淡黄色。以黄土状粉土为主,硬塑至软型。第二层为黄土状粉土,厚2.6~5.0米,淡黄色,土质较均匀,具孔隙,含少量白色钙质物。可塑及软塑,遇水浸后承载力显著降低,天然含水量为24.1~32.2%,重度α=17.5KN/Cm3,湿陷系数δ在2米以上地段大于0.015。第三层为卵石层,顶面埋深4.2~6.5m层厚一般约4米,主要成份为石英岩、花岗岩重度r约20kN/cm3。 5.2.2 水文地质 黄河为常年流经西固区的唯一河流,河面宽200~500m,水深一般为1.5~3.0m,枯水期河水断面平均流速在0.5m/s以上。XX段年平均流量为894m3/s,年平均含沙量为1.57kg/m3,最大含沙量98kg/m3。储存于地基中的地下水系第四空隙水,地下水位在自然地面以下3m左右,地下水离子总量达2474~2631mg/l,属SO42-、CL-、(Na+K)+、Mg2+、Ca2+型水,其中SO42-离子含量在1104~1431.3mg/l,接近1500mg/l,具有弱结晶性侵蚀。 5.2.3 地震条件 地震烈度按8度设防考虑。 5.3 自然、气象条件 XX市西固区属于大陆性温带半干旱气候,温差大,干燥多风,冬季较长。 1)温度 极端最高温度 39.1℃ 极端最低温度 -21.7℃ 最热月平均温度 22.6℃(七月) 最冷月平均温度 -6.8℃(一月) 年平均温度 9.3℃ 室外计算温度(干球) 采暖 -11℃ 冬季通风 -7℃ 夏季通风 26℃ 冬季空调 -13℃ 夏季空调 30.5℃ 2)湿度 月平均相对湿度 58% 月平均最高相对湿度 69% 月平均最低相对湿度 47%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58%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61% 3)气压 年平均大气压 0.0851MPa 最高绝对大气压 0.0853MPa 最低绝对大气压 0.0840MPa 4)风力 全年主导风向 东北偏北 夏季主导风向 东 冬季主导风向 东北 地面10米高处10分钟最大平均风速 21.9m/s 基本风压 0.3KN/m2 年平均风速 1.1m/s 5)降雨量 年平均降雨量 331.9mm 月最大降雨量 85.6mm(八月) 日最大降雨量 48.6mm 暴雨强度计算公式: 6)降雪量 最大积雪深度 10cm 基本雪载荷 0.15KN/m2 7)其它 最大冻土层深度 103cm 雷暴天数 23.2天/年 沙暴天数 3.9天/年 供暖气天数 135天/年 年雾日数 1.2天/年 5.4 公用设施状况 本项目中需要的蒸汽等依托XX石化公司厂内的现有公用设施,即可满足项目要求。 5.5 土地条件 5.5.1 土地使用现状 5.5.1.1 “动力厂冷凝水系统改造完善”部分的冷凝水自动疏水加压装置均设置在路边,或在马路十字路口附近,均有小片空地可以利用。其它管道和仪表无需专门用地。 5.5.1.2 “润滑脂装置冷凝水系统完善”部分是在原有冷凝水系统基础上改造,无需专门占地。 5.5.2 征地、拆迁及占地面积 5.5.2.1 “动力厂冷凝水系统改造完善”部分装置所在区域不涉及征地和拆迁的问题。但21套疏水装置总占地为42.57平方米。 5.5.2.2 “润滑脂装置冷凝水系统完善”部分所在区域不涉及征地问题,但有拆迁设备及管线情况。主要将润滑脂车间八个基础油储罐冷凝水出口20米管线及4个DN20闸阀拆除。无新增占地。 6 外管网、土建 6.1 外管网 6.1.1 主要工艺管道及公用工程管道 本项目各装置所涉及的管网均为旧有系统管网,新增主要工艺管道及公用工程管道与旧有系统管网碰接即可。 6.1.2 管道敷设原则及敷设方式 本项目各装置新增的工艺及公用工程管道大部分可利用原有管架或管墩进行敷设,少数管道采用新建支架、管墩或埋地敷设。 6.1.3 设计采用的主要标准规范 《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 GB/T8163-1999 《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绝热技术规范》 SH3010-2000 《石油化工管道布置设计通则》 SH3012—2000 《石油化工企业管道设计器材选用通则》 SH3059-2001 《石油化工企业管架设计规范》 SH3055-93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 GB50316-2000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5—97 6.2 土建 6.2.1 设计说明 6.2.1.1 设计原则 本设计遵守现行国家及行业规范标准及有关规定,在安全可靠、满足生产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石油化工的特点,注意防火、防爆、防静电等功能要求,合理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使设计力求达到适用、经济、美观。 6.2.1.2 建筑与结构设计依据 A、工程地质条件 参照除盐水《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筑场地位于XX石化公司东区厂区内,所处地段属于黄河XX盆地西固区二级阶地,地势平坦,场地稳定。地形呈南高北低趋势。场地地表覆盖薄层杂填图,以下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黄土状粉质粘土和卵石层,下伏上第三系中新统咸水河组棕红色泥岩、砂岩。 其各层岩土分述如下: 1) 杂填土(Q4ml): 厚1.0~2.0米,以粉质粘土为主,夹卵砾石、砖块、砼碎块等。稍密至中密,稍湿至湿。 2) 黄土状粉质粘土(Q4al): 厚2.2~4.5米,土质较均匀。可塑至软塑,属中压缩性土。无湿陷性,承载力低。 3) 卵石(Q4al): 厚2.3~4.3米,顶面埋深3.8~5.5米。灰色,质坚硬,以变质岩类为主,饱和中密。容许承载力标准值fk=600kpa。 4) 泥岩、砾岩(N1) 层厚>100m,顶面埋深7.8~8.1米,泥岩以粘粒和粉粒为主,结构致密;砂岩以细砂为主。容许承载力标准值fk=600kpa。强风化厚约2米,以下为中等风化。 5) 地下水埋深1.89~2.18m。地下水对混凝土具有中等腐蚀;对钢管及钢结构亦具有中等腐蚀。 其地下水水位在地表以下1.5m左右。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20g。基本风压为0.3kN/m2。冻土深度为1.03米左右。 综合所述,本场地地层结构简单,地基稳定,无不良地质现象,且卵石层地基承载力高。因而,采用以卵石层做为持力层的天然地基。 B、地震 1) 场地所在建设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 8度 2) 设计基本地震力加速度 0.2g 3) 设计地震分组 第二组 6.2.1.3 地方材料的采用 1) 在满足生产和安全可靠的原则下,积极采用新结构和新材料。 2) 本地区的地方材料品种较多,规格较齐全,设计采用的砖、水泥、砂石、木材、钢材等,当地能满足本工程的设计要求。 a、钢材:型钢采用Q235-B;钢筋选用HPB、HRB级钢。 b、混凝土:C20。 6.2.1.4 设计内容 设备基础:采用大块式混凝土基础。 钢梯:45度斜梯。 6.2.1.5 土地基处理措施 局部部分换填砂夹石地基处理。 6.2.1.6 土建工程量及“三材”用量 A、构筑物及工程量 本项目构筑物工程特性见表6.2-1。 表6.2-1 构筑物一览表 序号 名 称 占地面积(m2) 钢材 (t) 钢筋砼 (m3) 素砼 (m3) 基底垫层(m3) 备注 1 大块式混凝土基础 10 91 B、“三材”用量 本项目“三材”用量见表6.2-2。 表6.2-2 “三材” 用量汇总表 钢 材(t) 钢 筋(t) 水 泥(t) 木 材(m3) 备 注 1 0.3 37 6.2.2 结构设计规定 6.2.2.1 抗震设防基础数据 1) 建构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2) 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为0.2g; 3)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4) 场地类别Ⅱ类。 6.2.2.2 结构设计采用的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A、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 GB/T50083-97 《建筑结构制图统一标准》 GB/T50105-2001 《岩土工程勘测规范》 GB50021-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