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怎样评价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山东/宋景田 靳承立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后,为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大家常把这一总路线看成中共在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左”倾错误的一个表现。其实,这种认识有失偏颇。
对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评价,应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加以认识,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既要看到其进步性,又要看到其局限性。
首先,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普遍愿望。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也是和当时中共八大上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相一致的。也可以说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感受,这一感受在总路线的内容上,突出表现为四个字:“多快好省”,这个提法本来是较全面的,“多快”和“好省”也是可以互相制约的,但在实际的贯彻执行中,盲目求“快”压倒了一切,这也是造成后来“大跃进”运动中,制定高指标,追求高速度的一个错误根源。因此也违背了中共八大关于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发展的经济建设方针。
其次,总路线也体现了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就是全力进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这实际上也是对中共八大上所制定的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和总任务的一个贯彻和落实,无疑是十分正确和必要的。然而,随着党对中国社会主义矛盾的错误认识,使得党不能集中全力地搞建设,从而不能把八大的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贯彻执行下去。所以,随着庐山会议“反右倾”斗争的开展,毛泽东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一步升级,并把它引申到党内。1962年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以后,又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实际上取代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地位。“文革”期间,终于把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完全统一到了阶级斗争方面,偏离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再次,总路线要求“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意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鼓励广大干部群众破除迷信,振奋精神,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事实上,在社会主义总路线提出以后,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也真正地调动了起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并且社会主义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少干部和群众被暂时的成绩冲昏了头脑,滋长了急躁冒进的思想,特别是在“大跃进”运动中制定了一些超越客观实际,带有空想性质的高指标,提出了一些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口号,违背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总之,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从根本目的和出发点上看是正确的,它集中地反映了中共八大关于把我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总任务,但由于中共在指导思想上的错误,在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以后,偏离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特别是在对总路线的理解、宣传和实践过程中,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脱离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片面地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结果欲速则不达,出现了好心办坏事的结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