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固体、液体和气体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10920719 上传时间:2025-06-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KB 下载积分:6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体、液体和气体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固体、液体和气体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固体、液体和气体教学设计 《固体、液体和气体》教学设计方案 山西省阳泉市矿区刘家垴小学 王晓静 课题名称 《固体、液体和气体》 科  目 小学科学 年级 四年级 教学时间 一课时(40分钟) 学习者分析 一般特性: 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年龄:9—10岁左右。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第二单元的起始课。 总体情况:喜欢科学,喜欢实验,喜欢新鲜的知识,但有部分学生容易在课堂学习中只顾自己的兴趣,忽略老师提出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特别是实验中。在小组活动中比较缺乏自主意识的分工合作,只想做自己喜欢的部分,不肯服从小组长的工作分配。 入门能力: 生活中有多种多样的物体,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与物质状态有关的感性知识,对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些词汇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课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三种状态物体的认识。在这节课中,需要学生分组做实验、讨论、得出结论,这对学生是一个考验,从导入环节的分类到后面的实验与拓展,都需要学生认真的去完成。而且,由于实验是要分组完成的,所以,每一个学生都要具备分工协作的能力,四年级的学生在这方面刚刚接触,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考验。 学习风格: 由于学生年龄偏小,好动,无论男女生对于实验和讨论分析甚至由此产生的辩论都十分积极,对于教学中的实物或多媒体内容都很感兴趣。但是不太喜欢进行记录类的内容,特别是不注意记课堂笔记,也不善于记忆概念,所以教学中更需要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本课时学习让学生对探究物质三态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2. 每个学习小组能将本组研究结果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二、过程与方法 1. 学生能通过小组讨论研究的方式方法地对周围常见的物体或物质按照“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标准进行分类。 2. 在实验中学生能利用感官估测物体的质量或体积,对固体的特征有初步认识。 三、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通过实验和交流总结出固体的主要性质。(本课时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时重点: 1. 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固体的主要性质。 2.在拓展学习中利用固体的主要性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本课时难点: 1. 小组实验活动中能够分工明确,团结协作,高效率的完成实验任务。 2. 在实验过程中和实验结束后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实验小组能够进行充分的交流。 教学资源 1. 学生自己搜集的各种固体,例如:石块、面包、塑料、铁片等。 2. 教师准备的导课和实验器具:各种物体:充气的气球、墨水、袋装醋、塑料梳子、铁勺子、木块、袋装奶等。还有实验要用到的天平或台秤,(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决定,要提前教学生使用天平)。 3. 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4. 教学环境:(1)学生以实验小组的形式组织学习,约6-7个小组,每组7人左右,每个实验小组的学生坐在一起。(2)教室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液晶投影仪、电脑、投影幕布)  教学过程《固体、液体和气体》教学活动过程描述 教学活动1引课环节也可以直接请学生按固体、液体、气体的标准分类。但是教案设计中的这种引课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 一、生活情景、问题导入: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物品(塑料梳子、木块、袋装奶等),提出问题:为这些物品来分分类?怎么分? 请一位学生上台来按自己的想法分类,(由于让学生提前准备各种固体,所以学生知道学习内容,很可能分类时会按照固体、液体、气体的标准分类。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问:“是不是只有这一种分法?老师刚才是怎么提的问题?”会有机灵的学生提出别的分法,教师顺便提示:不要被自己的惯性思维束缚,认为分分类就一定是固体、液体、气体的分法。但最后要引回学习内容,虽然分类有很多种,但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确实是:固体、液体和气体。)总结学生的分类并引出学习内容,板书课题。 二、学习目标 1、能分别说出固体液体、气体的主要特征 2、对周围常见的物体或物质按照按照“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标准进行分类。 引课环节也可以直接请学生按固体、液体、气体的标准分类。但是教案设计中的这种引课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 教学活动2活动一的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之分,物体有时是由不同状态的物质组成的,对纯净物质的状态分类才是更准确的。活动二的实验对学生认识固体的性质起着关键的作用。让学生由直观感受上升到理论认识的高度。 指导自学、合作探究: 一、活动1:引入部分 1.(1)、图片中的物体按固体、液体和气体分类填入书中圆圈内。(2)、将讨论结果与其他小组交流。(多媒体出示) 2.然后按小组的形式根据活动目标的要求进行讨论、分类,并将分类结果记录。教师注意辅导:如果认为某种物体具有多于一种状态(固体、液体、气体)的特征,那么可以将它填入相应的圆圈的重叠处,例如:气球可填在气体和固体的圆圈重叠处,沙拉酱可填在固体和液体的圆圈重叠处。 3.每小组选出自己的发言人代表本小组发表分类结果,并听听其他小组的分类,与其他小组交流。加深对物体三种状态的认识。 4.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少不了这些东西的影子。同学们想想我们平时还见过哪些物体是属于这三者中的?应该归在哪一组里?   (师生活动)学生联想,教师将他们学生的结果按照他们的归类标注在相应的圆内。对于不正确的结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其正确归类。   这个活动对物体进行的分类不是非常严格和规范的,由于同学们年龄比较小,认识有局限性,所以同学们意识到有固体、液体、气体之分即可。  (教师)下面,我们大家来研究它们的主要性质。我们先来研究固体。大家说说,现在,你能找到什么固体呢? (学生说) 虽然这些固体就在我们身边,但是大家对它们了解吗?我们下面就来研究它们这些固体具有哪些主要的性质。 二、活动2: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 同学小组内选择几种固体,观察固体的形状、测量它们的质量(估测与实测)、目测比较它们的体积、感觉它们的软硬和透明性等特点。    1、首先我们就先来测量一下这些物体的质量,谁来说一说生活中我们都用什么工具来测量物体的质量,那位同学来说一说。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善于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现在同学们桌子上放着一个小东西,哪位同学知道他的名字,(天平),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利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 1、要放置在水平的地方。事先把游码移至0刻度线,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左右平衡。旋动平衡螺母(天平两端的螺母)调节零点直至指针对准中央刻度线。 • 2、将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里,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里。(左物右码) • 3、待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或从标尺上看左右摆动的格数相等之后,停止加减砝码,此时天平已平衡。 • 4、计算砝码的总质量(包括游码所指示的质量),即为被测物体的质量。 • 5、实验完毕,把砝码放回盒中,把游码拨回零刻度处。 小组讨论下面的问题:   1.每种物体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有什么用途?   2.所有的固体都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吗?   3.不同的固体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性质?    在学生进行观察研究的同时,要求小组内做好结果的记录工作。(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列出记录用的表格。) 1.出示活动目标:(1)、研究固体的几种常见性质,如形状、体积、软硬、质量等,并在书中做好记录。(2)、将本组研究结果与其他小组交流。(多媒体出示) 2.学生阅读活动目标并根据活动目标分小组进行实验,记录员做好实验记录。教师辅导重点:1、天平或台秤的使用。2、对固体的形状、体积、软硬和透明度的描述。(四年级还没有学体积的计算) 3.实验结束后每小组选发言人 发表本小组的实验结果,同时倾听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小组交流。 4.教师进行实验总结,得出固体的主要性质:具有一定的体积,一定的形状,一定的质量的物体。(多媒体出示) 活动一的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之分,物体有时是由不同状态的物质组成的,对纯净物质的状态分类才是更准确的。活动二的实验对学生认识固体的性质起着关键的作用。让学生由直观感受上升到理论认识的高度。 教学活动3帮助学生对固体的基本特性有更深入的了解。 研究讨论、提升能力: 一、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多媒体出示) 1.每种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有什么用途? 2.所有的固体都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吗? 3.不同的固体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性质? 二、将讨论结果进行小组间交流。 帮助学生对固体的基本特性有更深入的了解。 教学活动4此活动的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思维,并无标准答案。可能的方法有筛、浮等方法。 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 如果一个人不小心将豆子、小米和沙子混到了一起,可又舍不得扔掉,他还能把这三种固体分开吗?大家开动脑筋想办法,看看你怎么来帮助他。   (学生小组)讨论并在课堂上展示小组的方案。教师和其他同学对方案进行补充和评价。 2.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然后提出方法。 3.鼓励学生可以课下亲手实践一下。 此活动的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思维,并无标准答案。可能的方法有筛、浮等方法。 板书设计: 6、固体、液体和气体 主要性质:具有一定形状、一定体积、一定质量 课后反思: 本课是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本课的导入部分安排根据物质的状态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三种状态物体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又安排了活动2:研究固体的性质使学生对固体性质有更深入的认识。在学习的最后安排了讨论题和拓展,来对学习内容深入和巩固。学生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非常的喜欢做实验,但是在对实验目标的明确上还不够,在分析固体的性质时,总是把重点放在称重上,而忽略对固体的其他性质的研究,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要注意。 8 / 8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