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问题学生教育指南,澄迈中学 王首雄,E-mail,:,wshxiong,1,理 论 篇,第一章,问题学生与问题,2,1.,为什么要学习问题学生教育理论?,4.,问题学生的成因,2.,什么是问题学生?,本章要点,3.,问题学生的分类,3,令人担忧的现状,(之一),2001,年,6,月,25,日,北京青年报,在一则报道中指出,在我国现有的,3,亿多的中小学生中,有,5000,万之众的青少年被现行的评价标准划入了,“,差生,”,行列。这个数字相当于一个法国、十个瑞士、一百个卢森堡的人口。有的研究认为,学业不良学生在所有学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约为,8%-12%,。,一,.,为什么要学习问题学生教育理论?,4,(之二),学生门事件:,继北京市顺义五中惊现,脱裤门,事件后,近日,网上又相继爆出浙江慈溪职业高中,摸奶门,上海一家初级中学惊爆,喂奶门,湖南一家培养幼师的学校惊爆,摸鸟门,宁波,XX,职高,黄瓜门,湖南高中,秋千门,事件,一时间这,“,门,”,那,“,门,”,不断挑战着公众神经。更令人担忧的是,,“,学生门事件,”,的主人公们无一例外都是,“,90,后,”,的青少年。,5,(,之三)目前,全国网瘾和有网瘾倾向的青少年人数高达,2000,万,,,初中生网瘾最高,调查显示为,23.2%,。,60%,青少年犯罪牵涉网络,是国家干预的时候了!,图为初中生邓某某在南宁市的,“,广州励志青少年成长辅导中心,”,戒网瘾,时,被几名,“,辅导教师,”,打死。,6,序号,单位,低分率,(j,%),序号,单位,低分率,(j,%),1,琼中,54.9,12,琼海,37.1,2,临高,53.4,13,万宁,36.9,3,五指山,49.8,14,三亚,35.3,4,昌江,49,15,乐东,33.1,5,澄迈,48.2,16,农垦,25.2,6,屯昌,47.8,17,海口,24.1,7,陵水,47.2,18,东方,22.9,8,定安,46.3,19,儋州,20.6,9,白沙,45.3,20,洋浦,14.4,10,文昌,40.6,21,海钢,13.5,11,保亭,39.9,全省,37.4,(之四),2007,年海南省中考,低分率,各市县排名:,7,(之五)心理学家索里等人认为,这类,“,偏离了,文化常模,”,的学生大约占全部学龄儿童的,10-20%,,甚至超过了,20%,。在日本有所谓的,“,差生,七五三,”,(指七成高中生、五成初中生、三成小学生为差生)之说,法国小学的留级生高达,20%,。,8,综上:,问题学生具有普遍性,启示:,一方面,如何教育问题学生是世界各国教育面临的,共同课题,。,另一方面,每个教师都应该以,平和,的心态看待问题学生。,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我县的,基础教育,迫切需要加强。,9,“,问题学生,”,是可以教育好的,昆体良说:差生(问题学生)缺少的不是天赋的能力而是培养。,夸美纽斯说:智力低下到了不能教化的程度,世上是不能找到这样的人的。,布鲁姆说:,1-5%,的儿童是天才,,5%,以下的儿童智力上有缺陷,,90%,以上的儿童能够而且应该达到应有的水平。,10,“,问题学生,”,能够教育好的理论依据,科学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人的先天遗传条件是差不多的。人将成为怎样的一个人,不决定于遗传,而主要决定于后天的环境,特别是他所受到的教育。教育在人的成长中起着主导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期望得到赞许和尊重,它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每个学生都有一种要求自己受到社会或集体尊重的感情,都有要求自己获得成功的愿望。,11,“,问题学生,”,能够教育好的理论依据,调查和有关测试证明,,“,问题学生,”,和一般学生相比智力差异小,而在动机、兴趣、性格、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及基础知识方面差异大,他们具有一般学生同样发展的潜能,只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经历了反复的挫折和长时间的失败以后形成了失败的心态;而成为,“,问题学生,”,。他们有很大的潜能,关键是能否开发这种潜能。,12,二,.,什么是问题学生?,13,含义:,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在,学习,、,行为,、,心理,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问题存在,但不等于每个,学生都是问题学生,14,把握含义需抓住三个要点,一是问题是,相对而言的,具有发展性,。,二是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行为和心理,方面,而主要不是品德方面。,三是只有在,他人的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15,与,“,问题学生,”,几个相近的概念,1.,差生,是从,性质,上对学生进行评定。,(,贴上,“,标签,”,),2.,学习困难生,是从,学习状态,的角度对学生加以评定。,3.,学业不良,是从,学习结果,的角度对学生加以评定。,问题学生,实质上,是个体对环境的适应不良,16,三,.,问题学生的类型,1.,学习问题类,常见的问题有:厌学、经常不完成作业、注意力不集中、偏科、马虎、学习不能等;,17,2.,行为问题类,常见的问题有:多动症、攻击性行为、贪小便宜、经常性迟到、顶撞老师、随意说谎、离家出走、抽烟喝酒等;,三,.,问题学生的类型,18,3.,心理问题类,常见问题有:早恋、迷恋网络、自残、暴力倾向、孤独、不合群、自卑、耐挫性差、考试焦虑等。,三,.,问题学生的类型,19,好动起哄、挑衅滋事、经常迟到(旷课、睡觉、说话)、搞恶作剧、小偷小摸、顶撞老师、随意说谎、抽烟喝酒、离家出走、打架勒索等。,举例:行为类问题学生常见的行为,行为问题的危害:,行为类问题学生传染最快、影响最坏、危害最大,最使同学讨厌、最使班级倒霉、最使老师头疼。,20,“,顶撞老师,”,行为问题教育漫谈,1.,顶撞老师的,表现,:对老师吼叫、当面顶撞老师、背后辱骂老师,严重者甚至“动粗”。,2.,顶撞老师的,危害,:小则对学生、家长、班主任本人造成不良的后果,大则影响学校的声誉以及社会的安定。,3.,顶撞行为的,处理,:,(,1,)在“顶撞”发生时,要克制冷静。,(,2,)在“顶撞”发生后,宜低调处理。,(,3,)在处理“顶撞”时,应追根溯源。,(,4,)在处理态度上,当真诚守信。,(,5,)在处理尺度上,该大度宽容。,21,4.,如何避免,“顶撞”事情的发生,(,1,)加强自身修养,赢得学生尊敬。,理论依据:行为主义理论,-,环境影响人;社会认知理论,-,模仿,(,2,)强化思想工作,注重因材施教。,理论依据:行为主义理论,-,强化;社会认知理论,-,主观能动性,(,3,)建设良好班风,发挥榜样作用。,理论依据:学习动机理论,-,主客观因素影响学习动机;社会认知理论,-,模仿,(,4,)批评讲究艺术,处罚把握尺度。,理论依据:学习动机理论,-,学习诱因;行为主义理论,-,强化,22,5.,学生顶撞老师的,12,种,常见的原因,1.,老师冤枉了学生,2.,老师提出了学生做不到的任务,3.,老师讽刺、挖苦学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4.,老师要请学生家长,5.,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老师误认为是顶撞,6.,学生心情不好,迁怒于老师,7.,学生想压住老师,好为所欲为,8.,学生想表现自我,9.,老师不公平,10.,和老师套近乎,11.,学生对老师业务水平有看法,12.,学生缺乏教养,23,6.,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1,)切忌感情用事。,面对冲突,老师首先要克制自己,强压怒火,设法让学生先冷静下来,不要影响正常上课和教学秩序,等到课后再,处理,效果会好些。,(,2,)避免正面冲突。,明智的老师这时候应该找个借口巧下台阶,这样不仅可以缓解紧张的气氛,而且也使学生对老师的豁达胸襟产生认同和钦佩。,(,3,)不要居高临下。,面对学生的顶撞,老师要主动求同存异,就事论事,要与学生好好沟通,让他理解你的用心良苦,他才会接受你的教育,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否则事与愿违。,24,四,.,问题学生的成因,国内外对问题学生成因的研究:,1.,三层级说,2.,双因素论,3.,同心圆论,4.,四因素说,25,四,.,问题学生的成因(新的认识),外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中对学生发展影响最大的是,文化,.,家庭因素,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家庭,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对学生影响最直接的是,学校教育,.,内因,(,自我因素,):,智力,人格,身体等,.,自我因素,中影响学生发展最主要的是,成熟度,.,26,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自我因素,有 问 题 的 学 生,问题学生,外因,内因,成熟度,生活方式,教育方式,文化影响,教育目的,教育职业道德,无助,27,四,.,问题学生的成因,一、社会方面的原因,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2.,伦理文化冲突导致社会价值流变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对中小学教育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导致部分中小学生出现,了,“,道德冷漠症,“,,表现为无视社会公德,蔑视规章制度,为人冷,酷无情等。,3.,社会上不良社会风气及腐败现象的影响,4.,网络的负面影响,二、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1.,以升学为主要教育目的,2.,一些教师职业道德与业务素质低,3.,低效、无效教学的存在,4.,课业负担过重,28,四,.,问题学生的成因,三、家庭的原因,1.,父母教育方式,(,1,)只爱不管(,2,)只管不爱(,3,)不爱不管,2.,父母文化背景,问题家长造就问题学生,3.,家庭结构,4.,家庭经济背景,5.,家庭成员的人际关系,四、自身的原因,1.,性格的不成熟,2.,缺乏基本道德判断能力,3.,基础学力的欠缺,4.,同伴关系的失败,29,第二章问题学生转化的理论基础,30,1.,行为主义理论及其价值,2.,社会认知理论及其价值,3.,学习动机理论及其价值,本章要点,4.,心理健康理论及其价值,31,学习要点:,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强化理论的基本理论观点,强化对个体学习动机的影响,科学奖惩的教育观及实施策略,第一节 行为主义理论及其价值,32,公 式:,“,刺激,强化,反应,”,小白鼠实验:,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斯金纳,做了一个著名的小白鼠实验,这个实验是在预先建造好的木箱中进行的。木箱的某一壁上装有按键,按键下面有食物盘,按键下去食物盘中就会出现一粒食物。空腹的小白鼠被放入这个木箱,它会自动出现各种试误行为,偶尔按键,出现食物。,经过几次反复,两次按键之间所需时间逐渐缩短,最后小白鼠为不断获得食物,形成按键反应。,斯金纳将其称之为,“,操作性条件反射,”,;小白鼠为获得食物主动作用于小木箱,这就是操作;这粒食物是小白鼠按键反应的概率发生变化所依存的条件,这就是强化刺激。这个实验表明,当一个操作发生以后,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这个操作再次出现的概率就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操作性条件发射的基本规律。,操作性条件反射:刺激,强化,反应,33,强化理论的主要观点,人的行为由环境引起并受环境控制,对外界环境的认知与操作,对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只要了解环境,便能预测行为;只要控制环境,便能控制行为。,34,强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强化是塑造行为和保持行为的关键,行为得到强化会再次出现类似的行为;,行为不再得到强化行为消退乃至消失;,行为得到惩罚避免再次表现类似行为。,强化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35,强化对个体学习动机的影响,强化的性质与类型:,物质报酬强化,控制学生学习行为,学习动机逐渐降低,言语信息强化,支持学生学习自律,36,强化对个体学习动机的影响,强化本身所引发的情感体验或态度倾向:,正向情感体验,继续保持原有行为,负向情感体验,逐渐,减弱原有行为,引发受罚者消极情绪,37,强化对个体学习动机的影响,强化时机、程序与时间间隔,时机上:,行为出现立即强化,在行为和后果间建立直接联系,程序上:,小步子强化,使被强化行为反应形成良性行为。,时间间隔上:,连续强化短时间内巩固或消除某种行为,易导致,膺足,现象,降低强化效果,间歇强化形成稳定行为,很难被消退,38,强化对个体学习动机的影响,强化的量与强度,量越大,效果越明显;,后一次强化前一次强化,39,强化对个体学习动机的影响,强化的形式,“,有功即赏,”,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奖赏的期待,“,有过必罚,”,有助于学生改变原有不良行为,“,以赏代罚,”,有助于鼓励学生不做不好的事,“,无功即过,”,有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地学习,40,理论拓展:,四块糖果的教育艺术,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在校园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男生,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拿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随之,陶行知又拿出一块糖果,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王友更惊疑了。陶行知又拿出第三块糖果,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道:,“,陶,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41,理论拓展:,四块糖果的教育艺术,一是不当众批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二是不全盘否定:缓解学生的紧张心情,三是深入了解犯错原因:避免批评盲目性,四是妙用表扬和奖励:引发学生的自我批评,42,理论拓展:,科学认识奖惩,正确实施奖惩,正确实施奖惩,1.,奖惩的动机应是肺腑之爱,2.,奖惩的指向应准确科学,奖惩:对事,不对人,奖惩:过程结果并重,3.,奖惩的理由应合理公正,4.,奖惩的形式应生动多样,5.,奖惩的方法应灵活变通,6.,奖惩都应把握一定的,“,度,”,43,第二节:社会认知理论及其价值,学习要点:,1.,社会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相互决定论,模 仿,自我效能,自我强化,期望和期望值,2.,社会认知理论对问题学生转化的价值,44,社会认知理论,案例导入,为啥家长争着为自己的孩子找,“,好班,”,?,孩子怎么在老师面前和在家长面前不一样,?,45,相互决定论,理论板块,在社会学习过程中,行为、认知和环境,三者彼此联结、相互决定。这种个体、个体的行为及行为所处的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的、持续的相互作用,称之为,“,相互决定论,”,。,46,模仿,理论板块,模仿,也叫观察学习,或替代学习,是指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从而引发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应的行为的过程。模仿是儿童习得各种行为的基础,其作用广泛地显现于动作模拟、语言掌握、态度习得及人格形成诸领域。,模仿的机理:儿童主动介入的过程,47,自我效能,理论板块,定义:是指个体在心理上对自己完成这一活动所做的,能力判断,。,功能:个体认知对个体行为起主导作用,这种认知因素的核心成分就是自我效能。比之现实的能力,这种自我效能感对行为主体产生更大影响。,自我效能感强:,面对新的问题往往兴趣浓厚,全力投入,与之相随的是自我效能的不断强化与提高。,自我效能感差:,总是不自信,害怕困难,其目标往往也比较低。,48,如何培养问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1.,实施,“,赏识教育,”,“,一句鼓励的话比一千句批评更管用!,”,2.,激发成功体验,“,激发问题学生潜能的关键在于体验成功!,”,自我效能,理论拓展,49,自我强化,案例导入,当爱迪生被小学老师宣判是名低能儿时,嘲笑他的人们怎能想象长大后他竟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呢?权威老师的宣判无疑是个打击,深深影响爱迪生今后的人生,他被校方开除学籍,回到家里接受母亲的家庭教育。,“,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无法接受正规教育的爱迪生并不因此自我否定,反倒激起强烈的学习欲望。他学得如何在逆境中自立,扩大自己探索宇宙知识的空间领域。事实上他因为肯定自己的能力,燃起迈向成功的希望,于是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观摩他人的专业技能,从而运用在自己的工作上,充分发挥本身潜在能力。假使爱迪生因被宣判为低能儿,从此自怨命运不公,那么就没有今日伟大成就之爱迪生,或许人类至今仍无普遍使用电灯的幸福可言。,由此足见,自我评价、自我肯定的重要性,爱迪生便是积极正面的成功实例,.,50,自我强化,理论板块,人根据自己设立的标准来评价自己的行为时,以自己能支配的强化来增强和维持自己达到标准的行为。,前提:获得行为的标准和前提,过程:根据标准进行自我评价,表现:自我调节,51,期望和期望值,案例导入,哪怕是废纸也不放弃,一个教授从讲义夹中取出一张白纸扔到地上,问一个有点自暴自弃的学生:,“,这张纸有几种命运?,”,学生回答:,“,扔到地上就变成了一张废纸,这就是它的命运。,”,教授在那张纸上踩了几脚,学生回答:,“,这张纸现在变成废纸了。,”,教授捡起那张纸撕成两半后又扔在地上,学生回答:,“,它还是一张废纸。,”,教授很快在撕成两半的纸上画了一幅人物素描,而刚才踩下的脚印恰到好处地变成了少女裙摆上美丽的褶皱。那名学生一下子明白了教授的意思,干脆利落地回答:,“,您赋予了这张废纸希望和期待,使它有了价值。,”,启示:问题学生的命运就是一张纸,成败只在于他们和我们教师如何去看待。,52,期望和期望值,理论板块,定义:期望是事先预料的行为结局,也指在实际遭遇某情境之前就对它作出预期。,功能:个体可以减轻焦虑、提高应对能力。,定义:期望值是遵照享乐主义原则,个体对行为的某个特定结果所赋予的值。,功能:正性期望值促进个体行为改变,反之阻碍个体行为改变。,陶行知: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讽中有爱迪生。,53,第三节 学习动机理论及其价值,学习要点:,学习动机理论概说,不同理论视野下的动机,学习动机的构成,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54,第三节 学习动机理论及其价值:理论板块,概念,1,: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概念,2,: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者从事学习以满足其学习需要的内部状态。,55,第三节 学习动机理论及其价值:理论板块,不同理论视野下的动机,1.,需要理论:需要,动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可分为七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识与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2.,社会认知理论:自我效能感,自我强化,动机,3.,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4.,归因理论:归因,动机,5.,强化理论:强化,动机,56,第三节 学习动机理论及其价值:理论板块,学习动机的构成,1.,学习内驱力的产生机制,2.,学习诱因的产生机制:,外部条件;目标本身,3.,两者引起学习动机过程中的协同作用,57,第三节 学习动机理论及其价值:理论板块,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1.,主观因素,学习目的性及学业抱负水平,学习兴趣,学业自我概念,自尊,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成绩,归因倾向,58,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2.,客观因素,外部强化,外部环境,学校环境:心理环境;学习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第三节 学习动机理论及其价值:理论板块,59,第三节 学习动机理论及其价值:理论探讨,问题:是谁制造了学习差生?,观点:没有天生的差生,只有天生有差异的学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羞辱,之中,他就 学会了,负罪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 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 学会了,慷慨,。,.,60,第四节 心理健康理论及其价值,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小学,主要是提高小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力,培养他们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初中,主要是培养其独立人格及自我与外界的评价能力。,高中,主要是促进高中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意志品质的提高以及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成熟。,61,多谢指教!,62,情景假设:,甲,男是乙女的男友,后来两人分手,但,甲,一直都对乙有很深的感情。后来乙有了男朋友,,甲,还是爱着乙。,这时候,传统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者的选择分别是什么?,他们的选择是:,传统主义:,她已经有男朋友了,就绝对不能再会有什么了,自己也应该要忘了她。,现代主义:,现在还不是我应该出现的时候,如果她过得不好,那时候我才应该采取行动。,后现代主义:,管她有没有男朋友,喜欢我就是喜欢,我就是要追。,关于传统、现代和后现代,63,心理问题,:,(美国)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的人格发展,1,、信任对不信任,(,出生,一点五岁,),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希望的美德。,如果危机没有得到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惧怕。,2,、自主对羞怯和疑虑,(,一点五岁,三岁,),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自我控制和意志力的美德。,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自我疑虑。,3,、主动对内疚,(,四岁,五岁,),如果这个阶段的危机成功得到解决,就会形成方向和目的的美德。,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自卑感。,4,、勤奋对自卑,(,六岁,十一岁,),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能力的美德。,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无能。,64,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十二岁,二十岁,),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忠诚的美德。,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不确定性。,6,、亲密对孤立,(,二十岁,二十四岁,),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爱的美德。,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混乱的两性关系。,7,、繁殖对停滞,(,二十五岁,六十五岁,),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关心的美德。,如果危机得不到成功的解决,就会形成自私自利。,8,、自我完整对失望,(,六十五岁,死亡,),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成功地解决,就形成智慧的美德。,如果危机得不到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失望和毫无意义感。,6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