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路基试验段施工总结
新建铁路川藏线**至**段
路基试验段施工总结
编 制 人:
审 核 人:
技术负责人:
**有限公司拉林铁路工程指挥部
二○ 年 月 日
2
目 录
1.工程概况 3
2.试验目的 3
3.试验路段概况 3
4.实验段填筑执行标准 4
5.人员机械设备配置 4
5.1 参加试验人员 4
5.2 施工人员 4
5.3 机械设备 5
5.4 测量、检测仪器设备的配备 5
6.路基试验段的施工情况 6
6.1 基底处理 6
6.2 测量工作 6
6.3 开挖排水沟 6
6.4 填料选择 6
6.5 填前碾压 7
6.6 断面复测 7
6.7 施工车辆 7
6.8 卸料方法 7
6.9 摊铺整平 7
6.10 高程测量 8
6.11 压实方法 8
6.12 工艺评述 8
7.填筑施工方法 8
7.1 路基施工 8
7.2 基床以下路堤施工 8
7.3 填料拌合 9
7.4 摊铺碾压 10
7.5 铺设边坡工格栅 10
7.5.1边坡工格栅技术要求 10
7.5.2 施工技术要求 10
8.工程施工记录 11
8.1 填筑施工总体安排 11
8.2 松铺30、40、45cm测得各压实区数据如下表 12
8.3.1 填料质量对压实的影响 13
8.3.2 压实遍数与压实度的关系 13
8.3.3 压实技术参数结论 13
9.施工安全及文明施工情况 14
9.1 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14
9.2 落实情况 15
9.3 文明施工保障情况 15
10.填筑路基质量控制指标、方法 15
10.1 施工质量控制指标 15
10.2 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16
10.3评述总结 16
10.3.1 质量评价 16
10.3.2 总结 17
********3段路基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
为全面展开拉林铁路********标段路基砂砾料填筑施工,**拉林铁路指挥部四公司项目经理部,在2017年6月4日开始填筑********3路基试验段,2017年6月6日试验段三层填筑完毕,第一层厚:30cm,第二层厚:40cm,第三层厚:45cm每层做K30检测,孔隙率检测,试验段长57m,填料2556m³。进行试验的填料取自雅鲁藏布江边DK361+600处(距右线3000m左右),已通过试验室标准试验。
在路基填方试验段施工方案指导下,我项目经理部成功完成了该试验路段施工,获得了宝贵的试验数据,总结出本标段路基砂砾料填筑施工最合理的施工组织经验,掌握了本标段施工工艺相关参数,得出了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方法,为本标段路基填筑施工起到规范化、程序化的质量控制手段,也为后期大面积路基砂砾料填筑施工提供了可靠依据。
1.工程概况
本段路基起讫里程:DK361+210~DK362+180,共长970m。选取********3段作为路基试验段,路堤填筑高度为5~9m。路基本体采用A、B组或C组中的块石、碎石、砾石类填料填筑,基床底层1.9m采用A、B组填料填筑,基床表层0.6m采用A组填料填筑。
2.试验目的
根据机械性能,填料类别,通过试验确定填料的物理指标,最佳分层松铺厚度、碾压遍数、机械组合、等有关技术参数,指导管段路基填筑施工。
3.试验路段概况
因在本合同段内,大多是填方路段,经多方现场仔细考察,监理认可,确定在********3段范围做为试验路段。该段在填方路段内。试验段填料从雅鲁藏布江边DK361+600处(距右线3000m左右)选取。
4.实验段填筑执行标准
(1)国家、铁路总公司和地方政府(自治区)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条例、规定。
(2)国家和铁路总公司现行设计规范、施工指南、验收标准。
(3)新建铁路川藏线**至**段********标段区间路基设计图(洞噶~扎绕DK294+100~D2K378+110.1),里龙车站施工图(拉林施站-32),康莎车站施工图(拉林施站-33)。
(4)《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Q/9004-2015)。
(5)新建铁路川藏线**至**段施工图路基工程设计专用图。
5.人员机械设备配置
5.1 参加试验人员
主要技术、安全质量、测量、试验人员见表1
表1技术、安全质量、测量、试验人员表
姓名
职务
职称
工作内容
备注
**
项目总工
高工
牵头负责
工程部长
工程师
组织实施
路基工程师
工程师
具体实施
测量工程师
工程师
测量负责
试验室主任验工程师
工程师
实验负责
测量员
具体实施
安质部长
工程师
安全质量
档案管理
资料收集
5.2 施工人员
主要施工人员见表2。
表2主要施工人员表
序号
姓名
文化程度
职称
职务
参加工作时间
1
大专
高级技师
队长
1997.08
2
大专
高级技师
书记
1998.08
3
本科
工程师
技术主管
2007.08
4
本科
助理工程师
技术员
2016.07
5
高中
高级技师
领工员
1981.10
6
大专
材料员
材料员
2013.07
7
高中
高级技师
修理工
1981.10
8
高中
高级技师
电气焊工
1981.10
9
高中
高级技工
挖机司机
1981.10
10
高中
高级技工
推土机司机
1981.10
5.3 机械设备
路基填筑主要采用A组AB组BC组填料,挖掘机装车,自卸车装运砂砾料,推土机平整,振动式压路机碾压。所需主要机械设备见表3。
表3主要机械设备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状态
备注
1
挖掘机
日立330
台
1
良好
2
挖掘机
R300LC-5
台
1
良好
3
推土机
大地230
台
1
良好
4
自卸车
CXZ18JHL,12t
辆
8
良好
5
洒水车
CA10B,8000L
辆
1
良好
6
压路机
3YCT22
辆
1
良好
7
装载机
95-N
台
1
良好
8
破碎锤
R300LC-5
台
1
良好
5.4 测量、检测仪器设备的配备
测量、检测仪器设备的配备见表4
表4测量、检测仪器设备表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检定状态
备注
1
全站仪
瑞士Leica Ts15
套
1
合格
2
水准仪
索佳C30II
台
1
合格
3
钢尺
50m
把
1
合格
4
水准尺
5m 铝合金尺
把
1
合格
5
K30 平板载荷仪
YB-150,Ф300mm
套
1
合格
6
轻型动力触探仪
N10
套
1
合格
7
重型动力触探仪
N63.5
套
1
合格
8
案秤
AGT-10
套
1
合格
6.路基试验段的施工情况
6.1 基底处理
路堤基底必须清除植物根系,当松土厚度小于30cm时碾压密实,当松土厚度大于30cm时,进行翻挖并分层回填压实。
6.2 测量工作
根据CP1控制桩及复测加密控制网资料进行施工复测,恢复线路中线桩位,测量路基横断面,放出征地红线桩,用长约80cm钢筋固定中、边桩位置,并在上面挂线,根据松铺厚度计算卸车数量,第一层松铺厚度按30cm填筑。第二层松铺厚度按40cm填筑,第三层松铺厚度按45cm填筑,自卸汽车从洞碴弃运到时填筑现场,从一端开始,左右成排,前后成行等距离布碴。
6.3 开挖排水沟
施工前切实做好地表排水工程,排出的水要有提前安排流向,不能妨碍施工,地面排水设施的纵坡不应小于2‰。
6.4 填料选择
本试验段填料采用雅鲁藏布江边DK361+600处(距右线3000m左右)中合格A、B、C组填料(不含粉砂砾料、粉细砂)制作。路基本体填料当选用砂砾料时,应级配较好,砂砾料粒径不得大于10cm,满足《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的规定及标准的要求。
6.5 填前碾压
基底处理完成后,进行路基基床以下部分填筑。基底经晾晒及填前碾压,达到规定的压实度。
6.6 断面复测
填前碾压完成并经验收达规定的压实度后,对原地面进行断面测量。断面经监理工程师复核签字认可后即可测设路基坡脚线及中线。
6.7 施工车辆
施工中车辆通行道路设施工便道,与填筑路基并行,形成上、下两条行车道。路基填筑采用全幅填筑、全幅碾压,以避免半幅施工时造成两幅路基沉降时间不同,最终沉降量发生的时间不一致,并有可能带来的不均匀沉降问题。
6.8 卸料方法
按画出的白灰线,派专人指挥运砂砾料车辆卸料。卸料时先从中间开始,纵向延伸20m后,再逐渐向两边卸砂砾料。每车砂砾料卸在画好的白灰线内,且尽量均匀。
6.9 摊铺整平
按规定厚度进行摊铺,用推土机进行摊铺。人工配合推土机整平。汽车将填料运至填方段后。在平整时用水平仪观测松铺厚度和路基的纵坡和横坡,路基横坡控制在4%。
按以上步骤,2017年6月4日开始填筑,第1层,按30cm的松铺厚度;2017年6月5日开始填筑第2层,按40cm的松铺厚度,2017年6月6日开始填筑第3层,按45cm的松铺厚度进行填筑。
6.10 高程测量
所有填料摊铺完成后,进行第二次高程测量。目的是确定松铺厚度是否达到施工要求。测量工程师做好记录。
6.11 压实方法
试验路基选择3YCT22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时应先静压一遍,再振动碾压。碾压时严格按照“先边后中、先慢后快、先轻后重”的原则进行;碾压时压实遍数应足够,轮迹应重叠40cm以上,保证做到无漏压、无死角,表面无轮迹。
6.12 工艺评述
我们在试验路基施工中,严格按照上述施工工艺进行操作,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卸料间距的确定、松铺厚度的控制、摊铺方式的控制、碾压方法监控等,经试验检查各种填筑路基施工指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在以后的大面积施工中,我们将严格按照此施工方法施工,对填筑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平地机
7.填筑施工方法
7.1 路基施工
本次试验段施工内容主要是路堤施工,在完成路基原地面清除污染物及浮砂砾料、夯实后,进行路堤基床以下施工。
7.2 基床以下路堤施工
路堤基床以下的路基本体采用雅鲁藏布江边DK361+600处(距右线3000m左右)A、B,C组填料。
路基本体施工在基地处理完成后进行,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进行,三阶段即: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四区段:即填砂砾料区、平整区、碾压区、检测区;八流程即:施工准备(测量、试验)→基底处理检测→分层填筑→摊铺平整→碾压夯实→检验签证→路面整修→边坡夯实。
施工工艺流程见图7-1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7-1 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准备
地质资料核查
地基处理
监理工程师检查
填料运输
分层填筑
推弃碴机摊平
平地机整型
碾压
监理工程师检查
整形、进入下道工序
测量放线
填 料 拌合试 验
路基填筑
7.3 填料拌合
填料为砂砾料,使用挖机将填料粒径大的卵石挑出,完毕后使用挖机对砂砾料进行装车使粒径不大于10cm,粒径合格的砂砾料使用挖机,装载机按不大于30%的粗细料比例进行拌和2-3遍拌合均匀后装车运至施工现场。
7.4 摊铺碾压
填料摊铺使用推土机进行平整,填筑层表面做到无显著的局部凹凸,并按设计要求设置4%的排水横坡。路基与路基、路基与过渡段的接头部位每层预留不小于2m的接头段。
碾压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碾压机械的行驶速度最大不超过4km/h。直线段先边后中,由两侧路肩向路基中心碾压;曲线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碾压时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小于0.4m,横缝衔接处搭接长度不少于2m。碾压中如表面水分散失过多,及时洒水碾压,对不平整及粗料窝集处及时用人工补平。为确定合适经济的碾压遍数,根据现场试验,碾压遍数和压实情况统计见表8-2,试验报告附后。
7.5 铺设边坡工格栅
7.5.1边坡工格栅技术要求
双向异型砂砾料工格栅极限抗拉强度横向不小于40kN/m,纵向不小于25kN/m,砂砾料工格栅从正规厂家采购,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要满足设计要求的各项性能指标。保管、施工应严格按有关的设计图及施工规范和《铁路路基砂砾料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TB10118-2006)有关规定进行。
7.5.2 施工技术要求
(1)将地面平整碾压至规定要求,然后分层填筑路堤,边坡高度大于4m,边坡坡率坡不陡于1:1.5 m。
(2)边坡土工格栅的间距0.6m,当路基填高大于6m;且小于10m的路堤,砂砾料工格栅宽4.0m,最上一层土工格栅距基床表层底面的距离为0.3m。
(3)路基高度大于等于6m时,路基每隔3m全断面满铺一层土工格栅。
(4)铺设边坡土工格栅时,先将碾压密实的下承层整平、密实,并清除表面坚硬突出物,土工格栅按设计要求的宽度水平铺设,土工格栅沿着线路方向拼接采用搭接法,搭接宽度不小于30cm,不得横向搭接。
(5)当边坡骨架开槽挖到土工格栅时,将骨架护位置处的土工格栅剪断。
(6)严禁施工机械直接在土工格栅表面上碾压。
(7)土工格栅摊铺后及时填筑填料,避免长时间受阳光暴晒。填筑过程中检查核对每层填料的试验和实际使用情况,在每一层的填筑过程中,确认填料质量、含水率、填筑厚度、填料表面平整度符合设计机规范要求后,再进行碾压。已填筑好的底层要控制车辆通行。
8.工程施工记录
本次试验路基(首件)在驻地监理工程师的旁站指导下,工序合理,施工正常,记录及时、准确,真实有效。当天及时得到监理工程师的签认,无质量、安全等意外事故发生。
8.1 填筑施工总体安排
(1) 摊铺填料时采用推土机摊平。
(2) 根据松铺厚度定出的中桩、边桩标高,重新用水准仪对填料顶进行复核。并由路基工程师记录相关数据。
(3) 碾压时,先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静压一遍,再振动碾压;根据压实施工方法直线段先从路基两边开始逐渐向中间碾压,曲线段从路基的短边一侧开始向长边一侧碾压,碾压遍数控制为眼观无轮迹为止。
(4) 碾压开始后,试验检测工程师从振动碾压第四遍开始,进行压实度检测。每振动碾压一遍,测定一次压实度。
(5) 根据碾压完后的填筑前后高程差计算压实厚度。
(6) 压实合格后重新对填料顶的高程、平整度进行检测,计算横坡度。
8.2 松铺30、40、45cm测得各压实区数据如下表
试验路段填筑砂砾料按水平纵向全断面摊铺,使用推土机摊平,再使用压路机碾压密实。碾压时先静压一遍,再进行振动碾压,严格遵循碾压方法。
8.2.1振动碾压第一层测得数据
碾压次数
里 程
松铺厚度(cm)
压实厚度(cm)
K30试验
孔隙率
4
DK361+416~361+473
30
26
87,89,81,93
40,42,45
5
DK361+416~361+473
30
25
95,105,96,104
38,36,35
6
DK361+416~361+473
30
25
121,120,117,116
32,33,32
7
DK361+416~361+473
30
25
140,130,137,140
31,30,31
8.2.2振动碾压第二层测得数据
碾压次数
里 程
松铺厚度(cm)
压实厚度(cm)
K30试验
孔隙率
4
DK361+416~361+473
40
36
76,80,84,83
38,40,43
5
DK361+416~361+473
40
36
98,93,92,100
36,34,35
6
DK361+416~361+473
40
35
109,113,107,110
32,33,32
7
DK361+416~361+473
40
35
130,125,124,125
30,30,31
9.2 落实情况
按照施工方案,全方位的将安全保障措施落实到位。在以后的施工中,我们将更加努力完善相关安全制度措施。
9.3 文明施工保障情况
(1) 建立、健全施工过程中环境管理体系和各项环境管理规章制度。
(2) 加强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知识教育与管理,使人人心中都明确环保工作的重大意义,积极主动地参与环保工作,自觉遵守环保的各项规章制度。
(3)做好施工现场开工前的环保准备工作,对开工前必须完成的环保工作列出明细表,明确要求,逐项完成。
(4)保护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卫生,定期清除垃圾,集中运至当地环保部门指定的地点掩埋或焚烧处理。
(5)对施工便道,定期压实地面和洒水,减少灰尘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装卸有粉尘的材料时,采取洒水湿润或遮盖,防止沿途撒漏和扬尘。
(6)在工程施工期间,对噪声、振动、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进行全面控制,尽量减少这些污染所造成的影响。
(7)对易产生粉尘、扬尘的作业面和装卸、运输过程,制定操作规程和洒水降尘制度,保持湿度、控制扬尘。
(8)合理组织施工、优化工地布局,使产生扬尘的作业、运输尽量避开敏感点和敏感时段。
10.填筑路基质量控制指标、方法
10.1 施工质量控制指标
(1)填料必须经试验室试验,测定砂砾料样粒径、粒径级配及细粒含量等指标合格。
(2)按试验数据严格控制松铺厚度在40cm之内的指标。
(3)辗压遍数、碾压速度按试验数据严格控制在各压实区的试验指标以内。
(4)施工机械按试验时的施工机械配备和组合,各机械的规格、效率必须符合试验施工机械参数。
(5)确保压实度检测试验设备的精确有效。
10.2 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1)填料质量必须符合要求。在填筑时派专人对填料的各种技术指标进行检查,包括粒径、粒径级配及细粒含量等,合格后方可进行摊铺碾压。
(2)施工放样时用白灰线画出方格网确定卸料间距,用木桩定出松铺厚度标高,在摊铺填料时严格按标高进行控制。
(3)按试验路基参数确定的最佳施工机械进行组合。碾压时,先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静压一遍,再振动碾压;根据压实施工方法直线段先从路基两边开始逐渐向中间碾压,曲线段从路基的短边一侧开始向长边一侧碾压,碾压遍数控制为眼观无轮迹为止。
(4)严格控制碾压遍数、碾压速度。派出有较强质量意识的施工人员进行旁站、巡视。通过试验数据得出的时间参数进行填筑过程考核。
(5)中线偏位使用全站仪每50米测4个点,弯道加测HY、YH;横坡度50米测4个断面,使用全站仪、水准仪测量;纵断高程用水准仪测量,每50米测4个断面;边坡坡度使用坡度尺进行施工控制,每50米抽4处;路基宽度采用钢尺直接丈量,每50米测4处;平整度用3米直尺按规范要求检查。
10.3评述总结
10.3.1 质量评价
(1)各压实层、压实区经检测,压实度指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2)填料质量经试验确定,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3)现场检测,试验路段的宽度、中线偏位、横坡度、纵坡度、边坡坡度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10.3.2 总结
通过试验数据说明所选用的压实机具能够满足施工要求,且考虑压缩量和压实遍数的关系及机械设备的最大使用效率等方面,得出各项参数如下:
(1)压路机采用23t振动压路机。
(2)碾压方法:按由两侧向中心,先静压后振压,先慢后快的方式碾压,压路机先1静压1遍,然后弱振1遍,强振碾压3遍,最后弱振1遍静压1遍。相邻两次碾压轮迹重叠40cm以上。压实后应平整,无明显轮迹或隆起(砂砾料波浪)。K30值均大于120MPa/m。
(3)对不同填层厚度的合理碾压遍数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 确定最优的填层厚度为40cm,碾压遍数为7遍。
(4)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做好施工工序协调达到人员及机械设备资源的最优组合。
以上参数通过现场试验得出,对路基施工具有实用性,为保证路基施工达到设计要求,路基施工时将按以上参数控制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