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二年级语文《所见》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10823751 上传时间:2025-06-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5KB 下载积分:5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语文《所见》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二年级语文《所见》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所见 教案示例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一)观察课文配图   1.图上都有什么?(儿童、牛、大树、蝉)   2.仔细观察图画,看看这个儿童是什么时候的人。是干什么的。(引导学生抓住儿童的衣着及牛和儿童手上的鞭子的联系,明白这个儿童是古时的一个放牛娃。)   3.图上的儿童在干什么?(指导观察儿童的表情,初步体会牧童看见树上的蝉时的心情。)   (二)揭题,解题   1.解释题意: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切给一个叫袁枚的诗人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自己亲眼看到的。   2.出示课题:“所见”,读题。   3.介绍作者:袁枚,清代诗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二、初读诗歌,理解课文   (一)初读课文   l.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2.检查自读情况。   zhènyùchánhūbì   (1)出示生字词卡:振欲蝉忽闭   (2)注意翘舌音,前鼻音:振蝉   3. 教师范读。   4.看插图,读诗句,想想每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   5.指名读得好的学生读全诗。要求学生边听读,边看图,思考:起初牧童在黄牛背干什么?后来呢?   (指名让学生试着回答问题。牧童开始在黄牛背上唱歌,后从牛背上下来了,站在那儿想捉蝉。)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理解第一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一个分句的意思。通过观察图使学生理解到“牧童”指的就是放牛的小孩。   黄牛——牛的一种,角短,皮毛黄褐色,或黑色,也有杂色的,毛短,常用来耕地或拉车,肉可以吃,皮可以制革。   (2)读整个诗句,查字典说说“振”“樾”的意思。   振——振动樾——树荫    教师补充:“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半句的意思。(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里振荡。)   (4)让学生读诗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2.理解第二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齐读第二句,并看图,说说图上的牧童在干什么,与第一句说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着重指导学生观察牧童的表情。)   (2)理解前一个分句的意思。   查字典,说说“欲”“捕”在诗中的意思。(欲——想捕——捉)   用自己的话说说前半句的意思。(想要捕捉鸣叫的知了。)   (3)读全句,想一想:牧童听到了蝉的叫声后,怎样做的呢?   “闭口”在这里是停止唱歌的意思。   “立”指牧童从牛背上迅速跳下来,站在树下。   理解“忽然”一词在诗中的意思。(骑在牛背上唱歌时,忽然听到蝉叫声。)   (4)读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三、齐读全诗   四、叙说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l.熟读全诗。   2.说说下面几个词语的意思。   振欲捕鸣闭口立   二、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全诗,说出诗意。   1.看插图,讲图意。   2.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夏天,一个牧童在树林中骑着一头黄牛高声歌唱,知了在树上叫着。牧童听到了知了叫声。想去捉知了,立即停止唱歌,跳下牛背,站在树下,望着树上的知了。)   三、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1.指导读第一句诗。   想象牧童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心情。   指导读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2.指导读第二句诗。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忽然闭口立”使我们想到了什么?( 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牧童面部表情,他全神贯注地盯着知了。想象牧童的动作,他踮起脚尖,身子向前倾,双手轻轻拍起,作好捕捉知了的准备。想象牧童的内心活动,他不住盘算怎样抓知了。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屏住呼吸,别惊动了知了,赶快捉住它”的感觉。)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四、背诵全诗   五、分析指导字形   1.比较字形。   振——晨蝉——弹忽——物闭——闲   2.重点分析、记忆字形。   欲:左边是“谷”,第四笔“捺”改为“点”,右边是“欠”,不是“文”。   所:左边不要写成“户”。   3.指导书写。   六、总结   1.朗读全诗。   2.背诵全诗。   3.学了这首诗,你觉得这个牧童怎么样?(活泼可爱,愉快、顽皮)    教案点评:   清代诗人袁枚写的五言绝句《所见》,语言流畅,明白如话,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本课 教学从内容入手,引以情趣,配合直观的的图画,让学生边看边想,理解诗句意思。引入情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从而发展儿童的语言和思维能力。 探究活动   1.收集有关袁枚的资料。   2.想象牧童捉蝉的样子,看图联系课文编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