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文末附答案)高中地理填空题名师选题(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76657 上传时间:2024-04-1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99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末附答案)高中地理填空题名师选题(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文末附答案)高中地理填空题名师选题(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末附答案)高中地理填空题名师选题 1 填空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 1、人口数量变化 (1)人口的数量变化:包括增加和减少两个方面,由该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所决定。区域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_________的高低。人口增长率=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口的自然增长:即人口数量的增减,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出生率高于死亡率则_________。 (3)人口的机械增长:一个地区人口的迁入和迁出引起人口数量的增加或减少,迁入率高于迁出率则人口增长。人口的机械增长只是针对世界的局部地区而言,对全球人口数量变化无影响。全球人口数量变化取决于___________。 2、时间: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____越厚,____分化越明显。 3、“一带一路”与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打造____合作模式、推动新型国际关系建设、开拓国家间深化合作的新空间、提供国家间深化合作的____、促进沿线各国的____。 4、同一尺度的区域,会因面积大小和________的差异,具有不同的________和不同的________。 5、地球外圈分为四圈层,即____、____、____和____。 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太阳大气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预报图 材料三:某三个观测站太阳黑子数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的相关性示意图 (1)材料一中B是____层,该层有时会出现突然增亮的部分,叫做____。C层有许多带电粒子脱离太阳引力飞向宇宙空间形成太阳风,太阳风到达地球时,在极地上空轰击高层大气,形成绚丽多彩的____现象。 (2)从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____年是第25个太阳活动高峰年,据此推测下一个(第26个)太阳活动高峰年是____年。 (3)不同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与太阳黑子相对数的相关性不同,图中两者变化完全呈正相关关系的是(     ) A.12观测站B.22观测站C.36观测站D.三个都是 (4)太阳活动不仅对地球磁场、电离层产生影响,同时还对卫星导航____、____、____等人类活动产生灾害性的影响。 7、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示意图,完成表格。 甲 乙 地形区 ____ ____ 气候 ____ 亚热带季风气候 耕地类型 旱地 ____ 熟制 ____ 一年两熟到三熟 农业地域类型 商品谷物农业 ____ 8、太阳系中,与地球相邻的两颗行星________和_________; 9、写出下边5幅图的气候类型名称: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 10、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美国地理略图。 材料二:美国纽约至旧金山铁路沿线部分城市资料表。 (1)从纽约至盐湖城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这说明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______洋。 (2)旧金山、芝加哥、纽约三城市中,多寒潮灾害的是______,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 多地震灾害的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 (3)奥马哈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其气候特征是_________。 11、推拉理论:推拉理论解释了人口迁移的原因。该理论认为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共同构成。迁出地的一种或多种不利因素所产生的推力,迫使人们迁出、迁入地的一种或多种有利因素所形成的拉力,促使人们迁入。 12、对东部地区的影响 (1)缓解东部地区的____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的____。 (2)发挥东部地区的____、技术优势,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及____建设,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3)天然气可以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____。 13、读甲、乙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A____B____C____D____ (2)图甲中小清河的流向是____,该河流在图示范围内的落差H的范围可能是____米。B处海拔高度范围可能是____米。 (3)图乙中,该地区拟建两个火情瞭望台,通过它们视野能覆盖整个区域,a、b、c、d、e中适合的两个地点是____和____。 (4)图乙中,为解决用水问题,A村计划修建一条自流引水管道。在L1、L2、L3、L4四条引水线路方案中,兴趣小组认为最适宜的线路是____,并试说明理由____。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神舟十一号飞船于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宫二号对接形成组合体,两名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后,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北京时间11月18日13时59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表明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下图为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场景。 (1) 美国洛杉矶(西八区)华人收看这一发射盛况的当地时间是2016年10月_____日______时________分。 (2) 当神舟十一号返回舱成功着陆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接近于下图中的(填序号)________。 (3)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时,酒泉(41°N,97.5°E)是否已日出?试说明理由。________ (4)宇航员在太空期间,简述安庆市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________ 15、“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低迷,贸易增长缓慢,各种不稳定事件频出 推动和深化__________,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倡议应运而生 16、海水热量的收支:热量的收入:________的热量;热量的支出:________消耗的热量。 17、衡量自然资源质量特征的指标 通常用各种自然资源满足人类需求的________,或从中获取________的多少来衡量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18、实施背景 (1)河流特征:河流含____。 (2)存在问题 ①黄土高原:____严重,导致黄河挟带泥沙数量之多。 ②黄河下游:流经____,坡度____,流速____,泥沙沉积使下游河床不断抬高。 19、锋面结构特点:____。 20、洋流按照性质可分为____和____。 21、目的:实现区域运输的____,以获得最大的____和社会效益。 22、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和乙两圈层的分界面是_____(名称),该分界面的划分依据是_____。 (2)世界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_____千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_____大洋地壳平均厚度(填“>” “<”或“=”) (3)丁一般认为是_____的发源地,该区域名称是_____ (4)月球夜晚温度可低至-183 0C,主要是因为没有_____(填序号)辐射存在,即没有大气_____作用,夜晚降温速度快。 (5)①和②的辐射类型是_____(填“相同”或“不同”),①的辐射量_____②的辐射量 (填“>”、“<”或“=”)。 2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2)当北半球夏至日时地球大致位于 点;地球公转至B处的节气是 ,日期为 前后。 (3)当地球公转到C点,节气是 ,太阳直射点在 ,并且开始向 移动。 (4)地球公转的近日点位于 点附近,时间大约是 。 (5)地球由B点运动至D点的过程中,地球公转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 24、社会经济因素 (1)经济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着主导作用。各地区之间普遍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_________和更有前途的发展、常常迁往经济发达或就业机会多的地区。例如,美国劳动力的每小时收入大约是墨西哥的8倍,如此巨大的收入差异促使墨西哥大量移民流向美国。 (2)交通通信:交通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_________,促进人口迁移。近几百年来,人口迁移的规模之所以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在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3)文化教育:改变人们的_________、期望及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促进人口迁移。 (4)_________: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口的迁移起重要作用。 25、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所示为____(节气),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 (2)A、D、E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有一发炮弹从D点射向G点方向,炮弹将落在D、G所在经线的____(东或西)侧。 (3)图中ABC是晨昏线,其中晨线为____段, (4)B点的夜长为____小时,G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时。 (5)此时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面积(____) A.等于1/2B.等于1/3C.小于1/2D.大于1/2 26、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可以____。 27、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压力)。 28、理想状况下市场对资源稀缺的响应 (1)当自然资源出现稀缺时,由于开发成本高,________上涨,可能会引起供给________,需求________; (2)进行________,可以开发新的________或寻找新的________的方法,来增加自然储量。 29、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____。 30、主要措施 (1)对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 ①____是减少入黄泥沙的根本措施。 ②因地制宜进行综合治理 (2)对下游地区的河道淤积:利用水库对黄河____是一种有效的工程措施, 23 (文末附答案)高中地理填空题_017参考答案 1、答案:(1)     人口增长率     人口迁移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 (2)人口增长 (3)人口自然增长状况 解析: 本题以知识点填空为载体,考查人口数量变化的两个原因等内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 由材料可知,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该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机械增长率决定。人口的机械增长率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又称人口净迁移率或人口的迁移率,它等于迁入率减去迁出率。当地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加上当地的人口迁移率等于当地人口增长率,就反映了某个区域整体的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 (2) 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当出生率高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则导致人口数量呈现增长状态,即人口增长。当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时,则人口数量呈现下降状态。 (3) 由上可知,人口增长率等于人口自然增长率加上人口迁移率,由于人口的机械增长对全球人口数量变化无影响,所以全球人口数量变化只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状况。 小提示: 2、答案:     土壤     土层 解析: 略 3、答案:     新型国际     文化驱动力     共同繁荣 解析: 略 4、答案:     地理位置     发展条件     发展方向 解析: 本题以区域差异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区域差异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区域特点,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同一尺度的区域,会因面积大小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不同的发展方向。例如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方向。 小提示: 5、答案: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岩石圈 解析: 地球外圈分为四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小提示: 6、答案:(1)     色球层     耀斑     极光 (2)     2022     2033 (3)A (4)     无线电短波通信     指南针     航天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等基础知识,主要从图中获取信息,运用基础知识作答,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地理规律的核心素养。 (1)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结构由内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图中B属于色球层,色球层上会爆发耀斑,出现突然增亮的斑块,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太阳风到达地球会轰击南北极上空的大气层,使大气层发生电离,产生极光现象。 (2) 从图中可以看出,2022年太阳黑子数最多,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因此是第25个太阳活动高峰年;距离下一个高峰年相差11年,因此下一个高峰年为2033年。 (3)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2观测站与太阳黑子数呈正相关,A正确;22观测站呈负相关,B错误;36观测站在1980--1912年呈负相关,1912年--1960年呈正相关,C错误,故正确选项为A。B、C、D错误。 (4)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太阳风暴会影响航天器、卫星导航、黑子会干扰气候、耀斑爆发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7、答案:     东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温带季风气候     水田     一年一熟     水稻种植业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的学科素养。为容易题。 由国土轮廓线可知,甲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在我国东北,受黑龙江、松花江、嫩江、辽河等河流冲积作用,形成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东北地区位于秦淮以北,属温带季风气候;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而漫长,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由陆地轮廓线、河流与湖泊形状可知,乙地区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秦淮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超过800毫米,为湿润地区,适合水稻生长,因此当地耕地类型为水田,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 8、答案:     金星     火星 解析: 按距太阳由近到远顺序排列,八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系中,与地球相邻的两颗行星是金星和火星。 9、答案:     ①地中海气候     ②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热带季风气候     ④热带沙漠气候     ⑤亚热带季风气候 解析: 从五幅气候类型图观察得知,五幅图都是7月均温高于1月,均为北半球;①②⑤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为亚热带或温带海洋性气候,③④最冷月均温大于15℃,为热带,再结合降水特征可判断气候类型。①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应为地中海气候;②气候特征是全年温和,一年内降水均匀,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③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应为热带季风气候;④气候特征是全年炎热干燥,应为热带沙漠气候;⑤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小提示: 观察气候资料图时,可以先看横坐标轴,它表示月份,再看左侧纵坐标轴表示气温,最后根据气温曲线上的点估出各月气温值,这样就可以知道哪个月气温最高,哪个月气温最低,也可以计算年平均气温;降水柱状图的判读和气温曲线图的判读一样,只不过降水是估算各月长方形柱状的数值。 10、答案:     减少     大西洋     芝加哥     地形     旧金山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震带),地壳不稳定     温带大陆性     温差大,降水少 解析: (1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从纽约至盐湖城年降水量逐渐减少,这说明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纽约附近的海域,结合地图可知应为大西洋。 (2)旧金山、芝加哥、纽约三城市中,多寒潮灾害的是芝加哥,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两边高、中间低的地形,导致冬季冷空气可以长驱直入; 多地震灾害的是旧金山,其原因是旧金山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 (3)奥马位于美国中央大平原的中部地带,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形成较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小提示: 气候类型分布: 11、答案:     推力(排斥力)     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推拉理论解释了人口迁移的原因。该理论认为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迁出地的一种或多种不利因素所产生的推力,迫使人们迁出、迁入地的一种或多种有利因素所形成的拉力,促使人们迁入。 小提示: 12、答案:(1)     能源紧缺     消费结构 (2)     经济     基础设施 (3)大气质量 解析: 略 13、答案:(1)     山峰     山峰     山谷     鞍部 (2)     自西北流向东南     20m<H<40m     100m<H<110m (3)     a     d (4)     L4     方案L4不仅能自流,而且引水距离也较短。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旨在考查信息获取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 从图中的等高线可以看出,A为闭合中心且越往中心,数值越高,说明为山峰地形;B位于量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且示坡线向外,说明越往中间海拔越高,因此为山峰;C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地形;D处处于两个山峰之间的部位,为鞍部。 (2) 根据河流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规律可以判断出河流的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最高处的海拔为:80m<h1<90m,50m<h2<60m,因此高差为:20m<H<40m。B处示坡线向外,因此海拔“大于大的”,为100m<H<110m。 (3) 读图,如果在b、c、e处建火情瞭望台,则a、d处因山峰的阻挡,另一面火情难以发现,不合理。若在a、d处,没有山峰的阻挡,能观察到整个地区的情况。 (4) 从图中可以看出L4引水线路,海拔越来越低,水可自流,工程量小;另外工程线路较短,建设成本较低。 小提示: 14、答案:     16     15     30     ③     没有。根据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时的北京时间,计算出酒泉(41°N,97.5°E)的地方时为6:00;且此时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日出时间应在6:00以后。     昼逐渐减短、夜逐渐增长,且昼长小于夜长。 解析: (1)北京时间与美国洛杉矶(西八区)时间相差16个小时,据此再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可以计算结果。 (2)当神舟十一号返回舱成功着陆时,为北京时间11月18日13时59分,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与③ 一致。 (3)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时,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此时,酒泉(41°N,97.5°E)的地方时为6:00;此时已经是秋分以后,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酒泉日出时间晚于六点,所以酒泉没有日出。 (4)宇航员在太空期间,即从10月17日至11月18日期间,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与之对应,北半球的安庆昼逐渐减短、夜逐渐增长,且昼长小于夜长。 15、答案:国际合作 解析: 略 16、答案:     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海水蒸发 解析: 略 17、答案:     优劣程度     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解析: 略 18、答案:(1)含沙量大 (2)     水土流失     华北平原     变小     缓慢 解析: 略 19、答案:锋面是一个狭窄而向冷气团一侧倾斜的过渡地带;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差别很大 解析: 略 20、答案:     寒流     暖流;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洋流按照性质可分为寒流和暖流,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是寒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是暖流。 21、答案:     合理化     经济效益 解析: 略 22、答案:     莫霍界面     横、纵波波速明显增加     33     >     岩浆     软流层     ⑥     保温     相同     > 解析: 该题以图形为载体,题目较为综合,考察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大气受热过程。 (1)甲为地壳,乙为地幔,分界面为莫霍界面。莫霍界面是不连续面,是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在此发生改变:横、纵波波速明显增加。说明经过的物质性质不同,因此进行划分。 (2)地壳的厚度是从莫霍界面往地面开始算,其实就等同于莫霍界面的“埋藏深度”,陆地上莫霍界面平均在地下33km处,因此陆壳厚度为33km。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km,因此陆壳要比洋壳厚。 (3)丁是软流层,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4)材料中①②③为太阳辐射;④为反射作用;⑤为地面长波辐射;⑥为大气逆辐射。月球质量体积小,没办法俘获大气而形成大气层。没有大气逆辐射,没有保温作用,夜间降温快。 (5)①②均为太阳辐射;①位于大气上界,不受大气层的削弱作用影响,辐射量大于②。 23、答案:(1)在图中标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2)A;秋分,9月23日。 (3)冬至日,南回归线(23°26′S),北。 (4)C,一月初。 (5)先变快后变慢。 解析: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同,均为自西向东,图中应为逆时针。 (2)当北半球夏至日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地球大致位于A点;地球公转至B处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之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南回归线移动,故其节气是秋分,日期为                 9月23日前后。 (3)当地球公转到C点,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节气是冬至,之后太阳直射点将由南回归线开始向北移动。 (4)地球公转的近日点在1月初,接近冬至日,在图示的CD之间,因C点为12月22日,而D点为3月21日,故更接近C点附近。 (5)地球由B点运动至D点的过程中,节气上是从秋分到冬至再到春分,地球先是接近近日点后远离近日点,地球公转的速度变化情况是先变快,然后变慢。                                 。 小提示: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地球公转至近日点,1月初时,接近冬至日,速度最快;公转至远日点,7月初,接近夏至日,速度最慢。 24、答案:(1)更高的收入 (2)地区间的距离 (3)生活态度 (4)婚姻家庭 解析: (1) 根据“美国劳动力的每小时收入大约是墨西哥的8倍”可知,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更高的收入和更有前途的发展,常常迁往经济发达或就业机会多的地区。 (2) 交通通信的发展,会加强人员流动和信息交流,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促进人口迁移。 (3) 文化教育会增加人们的认知,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期望,促进人口迁移。 (4) 根据“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口的迁移起重要作用”可知,影响因素为婚姻家庭。 小提示: 25、答案:(1)     冬至     23°26'S,90°W。 (2)     A>D>E     东侧 (3)AB (4)     0     3 (5)D 解析: 本题以北半球冬至日光照图为材料,涉及光照图判读、地球自转速度及自转地理意义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 东经度向东度数增大,依据图中经度可知,地球顺时针转动,为南极点俯视图。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E点所在经线平分昼半球,所在经线与90°E相对,为90°W。因此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S,90°W)。 (2) 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即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A在赤道上,D在南回归线上,E在南极圈上,因此三地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A>D>E。该图为南半球俯视图,因此从D点射向G点的炮弹受到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会偏向D、G所在经线的东侧。 (3) 东经度向东度数增大,依据图中经度可知,地球顺时针转动,图中AB段附近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即将由夜入昼,为晨线。 (4) 根据图片,B点所在纬线夜弧所跨经度为0,出现极昼现象,因此其夜长为0小时。G点所在纬线昼弧所跨经度为270°,昼长为18小时,因此G点日出时间=12-18/2=3时。 (5) 地球上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为180°经线和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0时经线为平分夜半球的经线,为90°E。因此,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为90°E向西到180°,所跨纬度为270°,占全球360°的3/4。故选D。 26、答案:相互促进 解析: 略 27、答案:     温度     盐度     深度 解析: 略 28、答案:(1)     价格     增加     减少 (2)     技术革新     代替品     产出 解析: 略 29、答案: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解析: 本题涉及知识点为城市化的标志,体现了对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能力的考查。 城市化三大标志: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最主要标志);城市用地规模。其中“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 30、答案:(1)水土保持 (2)调水调沙 解析: 略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地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