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1单选题1、如图为金刚、石墨和C60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的排列方式改变,则构成的物质种类改变B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相同C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化学性质相同D在特定的条件下,石墨既可转化为金刚石,也可转化为C60答案:CA、金刚石、石墨、C60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构成物质的种类不同,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金刚石、石墨、C60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都是二氧化碳,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化学性质不相同,同种分子
2、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D、金刚石、石墨、C60的组成元素相同,可以相互转化,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中有用信息的提取能力。2、“碳家族”的成员很多,用途很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不具有导电性BC60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D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答案:CA、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符合题意;B、C60由C60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C、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符合题意;D、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原子构成,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不符合题意。故选C。3、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A金刚石是
3、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C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DCO2、CO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答案:D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CO2、CO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的构成不同,决定了化学性质不相同,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故选D小提示:了解碳和碳的化合物的性质、结构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4、实验操作考试中,小红同学抽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4、”,以下是她的部分实验操作,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A装大理石B加稀盐酸C制取并收集CO2D检验是否收集满答案:D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利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大理石为固体颗粒状药品,取用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大理石置于试管口,再缓缓竖起试管,使大理石滑入试管底部,A选项装大理石的实验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利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稀盐酸为液体药品,通过倾倒法加入,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一手拿起试管,一手拿起细口瓶,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慢慢倒入,B选项加稀盐酸的实验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5、;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利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发生装置选择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采用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导管口伸入到集气瓶底部,C选项制取并收集CO2的实验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利用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进行二氧化碳的验满,若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图中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D选项检验是否收集满的实验操作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5、老师让同学们自己动脑、动手设计能随时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室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如图所示是小明、小红、
6、张强、李丹四位同学设计的装置,其中你认为符合要求的是()ABCD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实验仪器的使用。大理石在带孔橡胶片上,要产生气体时,打开止水夹,长颈漏斗内的稀盐酸就会下降浸没大理石产生气体,不用时关闭止水夹,压强增大部分盐酸又被压到长颈漏斗内,使二者分离,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符合要求;通过打开和关闭止水夹,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符合要求;通过试管的上下移动,也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符合要求;通过粗铜丝的上下移动,也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符合要求。综上述分析,都符合题意,故选:A。小提示:注意结合压强概念去理解反应装置的原理。6、NO是一种无色气体,实验室制备NO必
7、须用排水法收集。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NO难溶于水BNO会与氧气反应CNO有毒DNO密度与空气接近答案:AN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说明NO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至于它为什么只能用排水法收集,而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原因可能有多种,如密度与空气接近或能与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反应等。故选:A。7、金刚石和石墨是常见的碳单质,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大小不同B金刚石和石墨中原子排列方式相同C1g金刚石和1g石墨所含原子数相同D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都不能燃烧答案:C分析:金刚石、石墨是由同种碳原子构成的不同种单质。A、构成金刚石、石墨的原子大小相同,故说法错误;B、金刚石、
8、石墨的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结构不同,故说法错误;C、金刚石、石墨是由同种碳原子构成的,所以1g金刚石和1g石墨所含原子数相同,故说法正确;D、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都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说法错误。故选C。8、构建知识网络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下图为有关CO2的知识网络图,以下判断错误的是()A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B物质中阳离子符号为Ca+2C物质由2种元素组成D物质和发生反应转化为的化学方程式为:C+CO2高温2CO答案:BA、物质是CO2,根据化学式代数和为0,其中氧为-2价,因此C为+4价,A选项不合题意;B、物质而为CaCO3,其阳离子为钙离子,符号
9、为Ca2+,因此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C、物质为CH4,其是由C、H两元素组成,C选项不合题意;D、和发生反应转化为的反应为C和CO2在高温条件下生成CO,方程式为C+CO2高温2CO,因此D选项不合题意;故选B。9、山西低碳转型迎来新“风口”。云冈热电厂排出的烟气补集加工成为高纯度液态二氧化碳,最终转化为碳纳米管,它是汽车锂电池的电极材料。关于碳纳米管说法正确的是A提炼过程发生物理变化B是一种新型化合物C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由碳原子构成答案:DA、高纯度液态二氧化碳最终转化为碳纳米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碳纳米管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C、
10、碳纳米管属于碳单质,碳单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D、碳纳米管由碳原子构成,符合题意。故选D。10、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关于CO2与CO的知识总结错误的是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性质: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CO支持燃烧C用途: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作燃料D危害: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答案:B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中有1个氧原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不符合题意;B、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能支持燃烧,
11、符合题意;C、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干冰升华吸热,能使周围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无毒,一氧化碳有毒,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不符合题意。故选B。11、一定条件下物质间可以转化。结合如下转化过程和初中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CO-CO2H2CO3CaCO3CaOACO是有毒气体BCO2不是空气污染物CH2CO3受热易分解DCaCO3可直接转化为Ca(OH)2答案:DA、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故一氧化碳有毒,不符合题意;B
12、、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C、碳酸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题意;D、碳酸钙不能直接转化为氢氧化钙,碳酸钙可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符合题意。故选D。12、水是重要的资源,城市里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下列水处理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自然沉降B过滤C活性炭吸附D杀菌消毒答案:DA、自然沉降除去的是不溶性的杂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过滤除去的是不溶性的杂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活性炭吸附除去的是不溶性的色素和异味,是将色素和异味分子吸附起来,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杀菌消毒是将微生物灭
13、活,使其失去生物活性,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13、填涂答题卡需要用2B铅笔,铅笔芯中含有石墨。下列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A金属光泽B质软C导电性D可燃性答案:D分析: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A、金属光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质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故选D。14、下列有关CO2实验的图示正确的是()A制取CO2B收集CO2C验证CO2已集满D验证CO2能与水反应答案:DA、制取
14、二氧化碳时,长颈漏斗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故A不正确;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如果用的话也要短进长出,故B不正确;C、验满时要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中,而不是伸入集气瓶内,故C不正确;D、通过观察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就可以验证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故D正确。故选D。15、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A绿色出行B火力发电C植树造林D节约用电答案:BA、绿色出行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B、火力发电需要用到化石燃料,会排放很多污染性气体,不利于实
15、现“碳达峰、碳中和”,符合题意;C、植树造林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D、节约用电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故选B。多选题16、下列实验方案或操作中,能达到目的的是A用二氧化锰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B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C用扇闻的方法区分二氧化碳与氧气D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分二氧化锰和高锰酸钾答案:ADA、取样品,加入二氧化锰,有气泡产生的是过氧化氢溶液,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说法正确;B、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具有助燃性,都不能使燃着的木条复燃,故B说法错误;C、二氧化碳和氧气都是没有气味的气体
16、,闻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故C说法错误;D、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高锰酸钾是暗紫色粉末,颜色不同,可以鉴别,故D说法正确。故选AD。小提示: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17、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H2O2=H2+O2B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2KClO3MnO22KCl+3O2C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O2点燃CO2D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4P+ 5O2点燃2P2O5答案:BD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故
17、A不正确;B、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MnO22KCl+3O2,故B正确;C、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物有气体,生成物不打气标符号,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C+O2点燃CO2,故C不正确;D、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 5O2点燃2P2O5,故D正确。故选BD。18、某气体由H2、CO2、CO、CH4中的两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下面的实验: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将气体点燃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有浑浊现象。则该气体成分可能的是ACO、H2BCO2、COCCO2、H2DCO、CH4答案
18、:AD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说明没有二氧化碳;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说明有还原性气体,可能是氢气和一氧化碳中的一种或两种;将气体点燃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有浑浊现象,因一氧化碳和甲烷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证明有一氧化碳或甲烷。则该气体成分可能的是一氧化碳和氢气,也可能是一氧化碳和甲烷。故选AD。19、在密闭容器内进行某化学反应,测量反应前(t0)、反应中(t1)、反应后(t2)三个时刻甲乙丙丁4种物质的质量分数,得到质量分数分布图分别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中,乙是反应物,丁是生成物Bt1时刻,甲和乙的质量比为5:7C若丙是
19、Cu,丁是二氧化碳,则甲、乙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D若反应前物质总质量为100克,如果再增加20g甲,则甲与乙可恰好完全反应答案:BC分析:由反应前(t0)可知,丁的质量分数=1-21-22-40=17。由反应后(t2)可知,乙的质量分数=1-54-39=7,甲的质量分数为0。参加反应的甲、乙、丙、丁的质量比为40:(21-7):(54-22):(39-17)=20:7:16:11。由图可知,甲、乙质量分数减小,属于反应物,丙、丁质量分数增大,属于生成物。A、由分析知,该反应中,乙是反应物,丁是生成物,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t1时刻,甲反应了二分之一,故乙消耗的质量分数为(21-7
20、)12=7,故t1时刻,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0:(21-7)=10:7,错误,符合题意;C、若为碳还原氧化铜,则2CuO+C高温2Cu+CO216012,160:1220:7,质量比不符合;若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则CuO+COCu+CO28028,80:28=20:7,质量比符合要求。但此时甲、乙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错误,符合题意;D、若反应前物质总质量为100克,则甲的质量为40g,乙的质量为21g,再增加20g甲,则反应前甲、乙质量比为(40g+20g):21g=20:7,所以甲与乙可恰好完全反应,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C。20、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和CO的比较正
21、确的是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答案:ABD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此选项正确;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此选项正确;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固体叫做干冰,干冰升华时能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用于人工降雨,CO不能用于人工降雨,此选项错误;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造成人体缺氧,此选项正确。故选ABD。2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
22、取氧气,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二氧化锰是反应物B可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C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答案:ADA、过氧化氢法制氧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物是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是催化剂,错误;B、过氧化氢法制氧气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都是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发生装置相同;正确;C、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用相同的发生及收集装置,正确;D、氧气有助燃性,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可用用带火星木条检验,二氧化碳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不能用带火星木条检验,应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错误。故选AD。22、2013年
23、3月,浙江大学实验室里诞生了世界上最轻的材料“碳海绵”“碳海绵”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B具有吸附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还原氧化铜D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答案:ADA、由于“碳海绵”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碳在常温下性质稳定故说法不正确;B、“碳海绵”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具有很强的吸附性故说法正确C、由于“碳海绵”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在高温条件下具有还原性,可还原氧化铜故说法正确;D,由于”碳海绵“主要成分是碳单质,在氧气中完全燃
24、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故说法不正确故选AD【小提示】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学会从题干所给的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23、某混合气体由CO2、CO、H2和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某同学利用下图装置验证该混合气体的组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中固体由白色变蓝色,可验证原混合气体中含有水蒸气B中固体由黑色变红色,可验证原混合气体中含有CO和H2C中石灰水变浑浊,可验证原混合气体中含有CO2D中尾气进行点燃,可防止尾气造成污染答案:BCA、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故中固体由白色变蓝色,可验证原混合气体中含有水蒸气,不符合题意;B、氢气能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
25、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中固体由黑色变红色,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中至少一种,不一定含有一氧化碳和氢气两种气体,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可能是原混合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也可能是原混合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符合题意;D、气体中可能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散逸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故中尾气进行点燃,可防止尾气造成污染,不符合题意。故选BC。24、化学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认识宏观。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热胀冷缩:微粒大小改变B金刚石和石墨性质不同:原子排列方式不同C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D干冰人工降雨:
26、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答案:BCA、热胀冷缩:微粒间隔大小改变,微粒本身的大小不变,错误。B、金刚石中碳原子排列成空间网状,石墨中碳原子排列成平面层状,金刚石和石墨性质不同: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正确。C、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带有香味的分子运动到鼻孔被人闻到,正确。D、干冰人工降雨,是物理变化,分子种类没变,错误。故选:BC。25、兴趣小组利用压强传感器研究氢氧化钠溶液和饱和澄清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用3个250mL的烧瓶收集满纯净的二氧化碳,连接压强传感器,同时采集数据,用注射器同时等速度分别注入三种溶液各5g如下图1所示。片刻后,同时振荡烧瓶,等待反应完成。采集的数据如下图2所示。关于该实验,下
27、列描述不正确的是资料:(1)过量CO2与NaOH溶液反应时生成NaHCO3,(2)20时,Ca(OH)2的溶解度是0.16g。A600s时烧瓶内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若实验1对应的曲线是b,该实验中CO2完全反应C若实验2对应的曲线是c,则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小于10%D若实验3对应的曲线是a,可得结论:NaOH吸收CO2的效果好于Ca(OH)2答案:BCA.由图像可知,600s时烧瓶内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此选项正确;B.若实验1对应的曲线是b,比较b、c曲线,b的最终端压强大于c的压强,因此b中还有二氧化碳剩余,即二氧化碳是过量的,则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此选项错误;C.比较b、c曲
28、线,b的最终端压强大于c的压强,因此b中还有二氧化碳剩余,若实验2对应的曲线是c,则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大于10%,此选项错误;D.若实验3对应的曲线是a,比较曲线最终端压强可知,a的最终端压强最大,因此二氧化碳剩余最多,可得结论:NaOH吸收CO2的效果好于Ca(OH)2,此选项正确。故选BC。填空题26、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取CO2。(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的原因是_,_。答案:CaCO3+2HCl=CaCl2+CO2+H2OCO2的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中的其他其他反应(1)实验室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来制取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CaC
29、O3+2HCl=CaCl2+CO2+H2O;(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且不与空气中的其他反应,故选向上排空气法收集。27、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_答案:错在同素异形体组成的混合物中,仍满足只有一种元素,但该物质不是单质,而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气体,其组成元素只有氧元素一种,该气体为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28、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1)从江河等水源取出的水经静置、沉淀、_等操作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然后加入活性炭,利用活性炭的_性,除去异味;(2)可用_鉴别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常用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答案:过滤吸附肥皂水煮沸分析:水的净
30、化过程:原水加明矾沉淀过滤加氯气配水。(1)从江河等水源取出的水经静置、沉淀、过滤等操作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然后加入活性炭,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异味。(2)可用肥皂水鉴别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为软水,泡沫较少的为硬水,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29、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回答下列含碳元素屋子的有关问题,(1)倡导”低碳”生活,主要为了减少_的排放量,(2)检验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石灰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作燃料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为减少温室气体CO2的排放,科学家将CO2和H2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转化
31、为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有人说:”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越少越好”,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填“是”或“否”)_理由是_。(5)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_.(6)在工业上可利用CO和NaOH通过化合反应制备HCOONa(甲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CO2CO2+Ca(OH)2=CaCO3+H2OCH4+2O2点燃CO2+2H2OCO2+4H2催化剂2H2O+CH4否若空气中CO2含量太低,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O+NaOH一定条件HCOONa(1)“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
32、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3)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H4+2O2点燃CO2+2H2O;(4)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化学方程式为:CO2+4H2催化剂CH4+2H2O;有人说:“空气中CO2的含量越少越好”,不同意这种说法,理由是: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太低,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5)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6)在工业上可利用CO和NaOH通过化合反应制备HCOONa(甲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NaOH一定
33、条件HCOONa。30、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验证CO2的性质。图中,为一半干燥一半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小纸花。(1)若验证了“CO2的密度大于空气”,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2)本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_(用化学方程式回答)。答案:(1)湿润的一半石蕊小纸花比先红(2)CO2+H2O=H2CO3(1)如图所示实验,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才会处于空气的底层,二氧化碳先遇到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验证了“CO2的密度大于空气”,应观察到的现象是:湿润的一半石蕊小纸花比先红;(2)本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19